(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641.4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
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间的关系。
〔2〕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及其影响。
了解工业革命改动了世界的相貌。
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进世界市场的构成。
2.进程与方法〔1〕经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开展进程中作用的剖析,培育同窗阅读教材的才干、知识重组的才干和剖析效果的才干。
〔2〕经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任务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看法,培育先生运用比拟、判别、联络、推理剖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1〕经过教学使先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开展中的位置,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消费生活方式的庞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效果与困境。
〔2〕经过了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关系,看法人类社会开展的多样性与迂回性,进而构成开放的世界看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民族在历史开展中机遇与应战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明开展之间的相互作用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员提问:同窗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吗?你们知道火车为什么叫火车吗?这是由于最后的火车运用了蒸汽机,它是烧煤的。
蒸汽机降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作在哪个国度?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发明?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板书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新课教员提问:我们在初中已学过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请同窗们想一想,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作在哪个国度?先生回答:英国〔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教员归结:前提: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的政局不时相对动摇,同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开展保驾护航,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实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保证。
〔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开展,英国社会动摇〕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取为资本主义的开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隆,消费技术进一步开展;休息力: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主义开展提供了少量休息力;市场:殖民扩张提供了宽广的海外市场。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一)工业革命前提条件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君主立宪制,议会内阁制、政党制)2.资本:圈地运动、手工工场,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原始积累方式)3.技术:手工工场兴旺,生产技术发展。
4.市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从政治、经济发展思考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要素包括资金、市场、技术和劳动力)(二)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1.重要发明(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1)行业:棉纺织业――冶金、采煤等(2)地域: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二.从工场到工厂(一)工厂与手工工场二.1.经济(1)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建立,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3)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文明加速城市化进程。
(3)经济思想、政策: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发展。
2.政治:欧美代议制走向完善与拓展。
(英国议会改革,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等)3.社会(1)城市化进程加快。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马克思主义诞生。
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副作用: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殖民统治。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一)原因、途径1.根本: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大机器工业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蒸汽机车和轮船改变交通运输条件。
2.途径: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国内市场)3.根本途径: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在全世界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国际市场)(二)特点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工业革命各项发明成就之间的关系。
2.掌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英对比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通过引入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初步掌握史料研习、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分析、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通过比较工业革命时期中、英两国的境遇以及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制度、技术等要素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曲折性,形成开放的社会意识,积极应对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重难点: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及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展示两张图片:师: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什么时代?(生:农业时代)第二幅图呢?(生:工业时代)你知道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差距有多大吗?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说:“农业文明时代,每1500年左右人均收入才翻一番。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每50年不到人均GDP就能翻番。
”(幻灯片显示)可见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效率更高,创造的财富更多。
那么人类社会是如何由农业时代跨越到工业时代的呢?通过一次伟大的革命,也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对比以及名人语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巨大差异,联系新旧知识,快速融入历史情境。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特点,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2)、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3)、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4)、分析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2)、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2)、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3)、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历史知识在初中(初中:《蒸汽时代的到来》)已经有所接触,具备一定的记忆和识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原因和影响的探究。
2、新高一学生拥有感性知识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喜欢探究、质疑,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的综合和必要的学法指导。
3、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和能力欠佳的不足,教师应针对课本素材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其感悟发明家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树立科教兴国的科学理念。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2)、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特点;(3)、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评论(0) 学时重点评论(0)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音像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视频《工业先声》,进行提问;【提问】: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2、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教师点名提问,学生概括回答;3、教师结合图片,疏导简介课标、重难点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或成就,掌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
(2)通过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珍妮纺纱机、汽船导入。
讲授新课: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概念: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也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前提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原料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长期的积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圈地运动直接原因是手工工场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要3.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水力纺纱机(阿克莱特)骡机(克隆普顿)水力织布机(卡特莱特)(2)机器动力的革新影响: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富尔顿1807年)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4)工厂制度的出现从手工工场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讲述工业革命的各个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生产力:(2)生产组织形式:(3)经济结构:(4)生活方式:(5)阶级关系:(6)社会意识:(7)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工厂制度兴起;城市化;阶级对立化;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经济自由化基本形成。
高中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
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
第一目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第二目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第三目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变化。
⑵理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⑶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三、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练习与提高等。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预习检查,并归纳总结学生的疑惑与问题。
2、导入新课(运用本课的前言)3、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各环节间相互促进关系示意图:棉纺织部门纺纱-织布(珍妮机、――采矿、冶金――动力(蒸汽机)――交通(汽船、蒸汽机车)骡机-水力织布机)●主要发明(纺织业的见书本)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蒸汽机车(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①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