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3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介入治疗效果。
方法:对4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其中ⅰ期28例、ⅱ期12例、ⅲ期4例,采用介入治疗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
结果:治疗后患侧髋关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者89%,减轻者11%,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或一级者为85%,活动行走改善,达到了预期效果。
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血管再通率高,能有效的改善股骨头的血管,临床症状和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明显。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84-02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又称为无菌性坏死、骨软骨病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发病率高。
目前主要有非手术疗法、姑息性手术治疗及人工关节置换术三类治疗方法[1]。
介入治疗即是基于非手术疗法而开展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
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原因通过介入治疗,即局部高浓度注射溶栓、解痉、扩血管等药物,促进股骨头静脉回流,增加血运,降低骨内压,其疗效比较确切。
本研究采用seldinger 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直接给药,治疗成人anfh44例,以此探讨成人anfh的影像诊断、临床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4例,其中男32例、女12例、单侧34例、双侧10例,病史6个月-3年不等,其中ⅰ期28例、ⅱ期12例、ⅲ期4例,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伴肢体障碍要求治疗。
44例中有20例有激素类药物治疗史,占47.6%,7例有酗酒史,占16.7%,10例有外伤史,占23%,其余病例无明确原因。
1.2 分期标准:本组病例采用了ficat等的标准进行分期。
ⅰ期:x线表现正常,mr检查发现股骨头异常信号;ⅱ期:股骨头外形正常,可见囊性和骨硬化表现;ⅲ期:可见一定程度的软骨下榻陷或股骨头变形;ⅳ期:关节间隙及髋臼继发退行性变。
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
方法采用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经血管造影明确供血血管的位置,经导管向其内灌注扩张血管药、舒筋活血中药和溶栓药物,以改善股骨头供血状况;并追踪随访1—3年,根据杨白明评定标准从疼痛、功能、X片3个方面进行判定,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
结果 I—III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痊愈50%、显效25%、有效15%,(P<0.05)。
结论通过对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发现其介入治疗I—III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放射介入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aseptic necrosis ofthe femoral head. Method Puncture and catheterize form peripheral artery, after definiting the feeding artery by angiography, infuse the angiectasia a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an distend blood vessel and thrombolysin to improve blood supply of, femoral head, follow-up for 1-3 years to observ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 Result Clinical symptom of I-III stage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lleviated or even disappear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evident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Key words】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femoral head aseptic necrosis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简称 ANFH)是局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所致,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一般可归纳为:a.血管阻塞(栓塞、血栓)b.血管壁病变c.骨髓容积增加。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研究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常见病,也是难治病,致残率很高,医学界曾视这一病症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ANFH好发于青壮年,一般认为,好发年龄为30-50岁,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位居髋关节疾病的首位。
流行病学调查:在美国每年有1-2万发病人群。
我国尚无具体统计数据,但有研究者估计可能每年达4-5万。
ANFH发病原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两大类。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多见于股骨颈囊内骨折,其次为髋关节脱位。
1981年蔡汝宾等报道股骨颈骨折3600例,其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30例,发生率为23%。
1953年Trueta报道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是旋股内侧动脉发出的上支持带动脉,其主干上升为骺外侧动脉,在软骨与骨骺之间进入股骨头中央,供应股骨头至少2/3体积的血液,其紧贴骨面,血管张力较高,移动度小,股骨颈骨折时,极易伤及此血管,而到达及分布于股骨头的血管都是几次分支后的细小血管,之间虽有吻合,但仍保持各自相对独立的血供区域。
所以股骨头的血供比较贫乏,当供血动脉在外伤或治疗时被损伤而突然阻断将造成缺血时,必然会引起股骨头组织细胞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骨坏死。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原因非常复杂,相关因素有:激素治疗后、酗酒、肥胖、血液系统疾病、潜水病、高雪氏病、类脂质增生、结缔组织病、肾移植、急性胰腺炎等。
其中使用皮质激素和酗酒是两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国外研究表明90%的患者与之有关,还有少数病例未发现上述危险因素,称为特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尤其在x线可发现之前,如迅速采取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
ANFH治疗归纳起来包括:保守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亦称非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