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格式:ppt
- 大小:7.61 MB
- 文档页数:38
骨坏死疾病骨坏死是由于多种缘由导致的骨滋养血管受损,进一步导致骨质的缺血、变性、坏死。
祖国医学把骨坏死称之为骨蚀症。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无菌性坏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的病理过程。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
而对于骨坏死,人体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仅就缺血性坏死已经发觉40余处,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这主要由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特点来打算的。
因股骨头为终末血管呈扇状20--25支,在头颈交界形成动、静脉环,其来源于旋股内外动脉。
病因由于髋部外伤后,股骨头或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既没有骨折,又没有脱位软组织损伤,均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进一步进展为坏死。
另外,非创伤性的:(1)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占43%;(2)酒精中毒;(3)减压病潜水、飞行人员在高压状况下,血液和组织中溶解的氮增加,环境压力降低时,已溶解的超量氮需渐渐经由肺部排出,若压力降低过快,氮气来不及排出,即在体内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气体栓塞,气体栓塞在血管,血流受阻,股骨头局部血供变差,缺血坏死。
(4)其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痛风、放射治疗、烧伤后,也可造成症状股骨头坏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很长一段时间病人无明显症状。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髋部不适或痛苦,劳累后或久行后痛苦明显,休息后缓解。
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常消失腰骶部或膝关节痛苦,易误诊腰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等。
本病最突出特点是自觉症状的轻重与股骨头坏死破坏程度不成正比,病人要特殊留意。
随着跛行及痛苦加重,髋关节功能渐渐受限,晚期可使髋关节僵直而致残。
检查1、是否有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好发因素;2、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特征;3、结合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检查。
具体询问病史特别重要,病人应当协作医师认真回顾是否有髋部创伤史、服用激素史、大量饮酒史以及其它的股骨头坏死好发因素,这些都有助于关心医生推断。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骨蚀(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难治病,属于中医的“骨痹…‘骨蚀”等病范围,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疗法,中医治疗有可喜的效果。
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论述。
《素问.长刺节篇》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目骨蚀。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贼伤人也……其深入,内搏与骨则为骨痹。
”又曰:“虚邪之入于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内伤骨为骨蚀。
”【病因病机】本病由脏腑失和,气血损伤,运行不畅,经络瘀阻,筋骨失养而成。
其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因为体质虚弱,脏腑失和,髓海空虚,骨质疏松,易为邪侵而致。
与肾、脾、肝有关。
肾主骨生髓而藏精,肾衰精乏,骨髓化源不足,骨则失养。
《圣济总录·诸痹门》曰:“肾脂不长,则髓涸而不行,骨乃痹而其症内寒也。
”肝主筋而藏血,肝弱血虚,筋骨失养。
《素问。
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寒气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而统血,脾虚健运失职,血失统摄,筋骨失养。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说:“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
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
”二是由于创伤、跌仆、闪挫、摔扭等造成髋部损伤,血行失度,壅塞经脉,筋骨失养而成。
《灵枢·贼风篇》曰:“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而遇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发为痹痛。
”三是因有外邪内侵,六淫之邪侵袭人体经脉,营运失和,经脉受阻,气血凝滞,筋骨失营。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复内舍,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肢胫足膝中痛。
”《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
”四是因为药物、五劳七伤,致使络脉血溢,瘀阻气血,筋脉失养。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护理常规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又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骨软骨炎,统称股骨头坏死。
多见于5~14岁的男性儿童,成人则多见与30~50岁。
(1)外伤所致;
(2)轻度感染致供血障碍或骨骺生长过速引起;
(3)过敏反应或缺乏维生素所致。
(4)骨折远端因缺血缺氧发生营养障碍。
(5)放射线损伤血管壁致管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骨骼营养障碍而坏死。
(6)减压病时因气体或脂肪栓塞,引起局部血管阻塞,血循环降低,导致骨坏死。
(7)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6个月),使成骨细胞活力降低,抑制钙吸收,影响骨组织钙化,致末梢小动脉炎,髓内血流淤滞影响血供。
.【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拍片、CT、MRI
【处理原则】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护理问题】1.疼痛与患肢缺血有关
2.活动障碍与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1.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2.疼痛减轻后主动活动关节。
股骨头坏死首次病程范文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
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引发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得股骨头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一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成人髋关节是一个滑膜球窝关节。
包括股骨头和髋臼。
股骨头并不是规则圆形,和髋臼仅在负重面上有很好的匹配。
股骨头通过股骨头下后方的圆韧带与髋臼连接。
•关节囊解剖:成人髋关节囊包绕整个股骨头和大部分的股骨颈,仅股骨颈后外侧部分无关节囊包绕。
环形和纵行的纤维束。
正常关节囊在伸直内旋位时紧张,而在轻度屈曲外旋位时关节囊内可以容纳最多的关节液•血管解剖:骨内,骨外,营养动脉等构成了股骨近端的血管网。
二股骨头的血供•股骨头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动脉。
•小孩的股骨近端骨骺由旋股内外侧动脉供应,各占一半。
供应股骨前侧骨骺的旋股外侧动脉退化,而旋股内侧动脉的两个主要关节支(后上和后下)成为供应股骨近端骨骺的主要动脉,成人的血供。
•旋股内侧动脉是股深动脉的分支。
旋股内侧动脉的第一个主要分支在内下方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而后沿着韧带行走向股骨头,成为韧带下动脉。
(血管)(关节囊)三症状•疼痛: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
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
常发生在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部后侧,膝内侧,时常伴有麻木感。
•关节僵直于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或久坐,早期外展、外旋活动受限。
•跛行:早期由于疼痛导致间歇性跛行,中晚期股骨头塌陷导致,儿童更为明显。
四检查体征检查:局部压痛,4字实验阳性,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之类。
影像学检查:•x光:常用,简单,直观,可以反映坏死的范围,部位,塌陷的程度以及增生情况。
通过人体时被吸收程度不同成像。
•CT:对早期的骨坏死诊断不敏感,可以准确的反映塌陷的情况。
x线多方位照射之后排列成像•MRI:对于骨坏死早期的诊断有特异性,可直接诊断早期骨坏死。
利用强磁场使体内氢质子运动放出能量,产生射频信号,被释放出之后成像股骨头坏死的X 线表现:•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1期2期:骨密度不均匀,关节表面不光滑,毛糙。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辨证施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主要表现髋部固定性疼痛,关节功能受限,与髋关节相关的肌肉(臀肌、股四头肌等)萎缩。
本病与中医学“瘀”、“痹”的表现相一致,从而指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即中医“髋骨痹”。
一、病因病机髋骨痹可由意外的创伤、慢性劳损、六淫之邪侵袭、七情内郁、饮食不节所致的内损,或用伐损之药伤正所致。
这些原因损伤气血,造成气血运行紊乱而出现“瘀”;正气虚弱则导致肌肉筋骨失养而发生痹痛。
1.创伤所致髋骨痹血行失度致瘀:多为髋关节周围损伤后而致病,《诸病源候论》指出:“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若因坠落损伤,即血行失度,随伤损之处,即停积。
瘀血形成,卒然致损,故血气隔绝,不能周荣。
”伤后血行失度,壅塞不通致瘀而疼痛;受伤后,血脉破裂、出血可形成肿胀;在髋则继而成骨痹。
外有所伤,内有所损:《内经》认为,人体外表组织的受伤,不仅损伤气血,也必然影响到内脏功能,导致内脏的病变。
《素问·刺要论》指出,皮、肉、筋、脉受伤,都可分别引起所属的内脏致病。
如依据肝藏魂、肾主水等理论,跌仆堕坠而致的惊吓,会导致肝的气机紊乱;还可累及脾的功能,如跌仆溺水;还会影响肾的功能等。
内脏受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致“髋骨痹”。
这些都与现代医学认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由外伤、缺氧而致的观点相一致。
恶血留内,发为痹痛:创伤后,组织内出血不得消散,《内经》称为“恶血”。
这些恶血停留于肌肉、筋骨之间,一方面阻滞卫气运行于肌肉之间,丧失其卫外功能;另一方面,阻滞气血运行于局部,引起局部失养。
因此,很容易引起外邪侵犯,恶血和外邪交结而导致痹痛的证候。
《灵枢·贼风》有“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即恶血)相袭,发为痹痛”的论述。
儿童的髋骨痹多属此类,即多无明显的大外伤,或无清楚的记忆外伤。
2.劳伤所致髋骨痹劳伤损害气血和筋骨:《素问·宣明五气》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