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46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早期有效治愈方法、股骨头坏死的保守治疗
股骨头坏死早期有效治愈方法,中成药治疗疗效稳健
股骨头坏死,又叫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由多种诱因所引发的骨科疾病,因病况反应与其他疾病类似,从而易在发病早期被患者所忽视,加之日常生活不注意,酗酒、吸烟等都可能导致股骨头加速病变,加重患者的病情。
而在股骨头坏死走到中晚期之前,选择化药或中成药治疗是治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常见手段。
其中,口服中成药治疗比起化药治疗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
那么股骨头坏死早期有效治愈方法是否是口服中成药?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但大量临床试验已表明,口服中成药进行股骨头坏死的保守治疗,的确疗效稳健。
尤其是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通络生骨胶囊,在这方面的疗效最为显著。
它具有化瘀止痛、活血健骨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抗炎镇痛,改善股骨头供血不足的问题、帮助患者建立平衡的骨微环境,从而改善骨骼损伤,有效缓解股骨头坏死引发的疼痛。
(资料来源:农焦, 曾平. 通络生骨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大众科技, 2018, 20(11):5.)
据悉,曾有位因意外摔跤导致髋关节骨折移位,造成股骨头坏死的桑姓患者,就通过服用通络生骨胶囊2年,使得病情得到了临床康复。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成药治疗,作为股骨头坏死早期有效治愈方法,会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为更多患者带去治愈的福音。
骨坏死疾病骨坏死是由于多种缘由导致的骨滋养血管受损,进一步导致骨质的缺血、变性、坏死。
祖国医学把骨坏死称之为骨蚀症。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无菌性坏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的病理过程。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
而对于骨坏死,人体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仅就缺血性坏死已经发觉40余处,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这主要由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特点来打算的。
因股骨头为终末血管呈扇状20--25支,在头颈交界形成动、静脉环,其来源于旋股内外动脉。
病因由于髋部外伤后,股骨头或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既没有骨折,又没有脱位软组织损伤,均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进一步进展为坏死。
另外,非创伤性的:(1)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占43%;(2)酒精中毒;(3)减压病潜水、飞行人员在高压状况下,血液和组织中溶解的氮增加,环境压力降低时,已溶解的超量氮需渐渐经由肺部排出,若压力降低过快,氮气来不及排出,即在体内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气体栓塞,气体栓塞在血管,血流受阻,股骨头局部血供变差,缺血坏死。
(4)其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痛风、放射治疗、烧伤后,也可造成症状股骨头坏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很长一段时间病人无明显症状。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髋部不适或痛苦,劳累后或久行后痛苦明显,休息后缓解。
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常消失腰骶部或膝关节痛苦,易误诊腰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等。
本病最突出特点是自觉症状的轻重与股骨头坏死破坏程度不成正比,病人要特殊留意。
随着跛行及痛苦加重,髋关节功能渐渐受限,晚期可使髋关节僵直而致残。
检查1、是否有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好发因素;2、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特征;3、结合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检查。
具体询问病史特别重要,病人应当协作医师认真回顾是否有髋部创伤史、服用激素史、大量饮酒史以及其它的股骨头坏死好发因素,这些都有助于关心医生推断。
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张存华;吴立生;柴继伟;韩墩富;徐亮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6(008)004
【摘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的病因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成为骨科的一个难题,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18例(23髋)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12-512)
【作者】张存华;吴立生;柴继伟;韩墩富;徐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
沂,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27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8
【相关文献】
1.带旋髂深血管骨膜骨瓣及松质骨联合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J], 张鹏程;王世松;杜墩进;杨健
2.胎儿骨软骨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J], 刘永辉;曹斌;邓念;王俊国
3.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加新胎儿软骨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J], 刘殿鹏;苏天福;张平;罗海明
4.胎儿软骨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2例报告 [J], 王建国;周智良
5.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及骨膜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J], 谭俊良;覃同昌;罗顺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头坏死讲课记录骨科小讲课关节外科讲课记录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职称主任医师住院医师、规培医师、实医师授课内容股骨头坏死概述: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
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病因:(一)创伤性:由于髋部外伤后,股骨头或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既没有骨折,又没有脱位的血管支损伤,均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进一步发展为坏死。
(二)非创伤性:(1)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2)酒精中毒;(3)减压病:潜水、飞行人员在高压情况下,血液和组织中溶解的氮增加,环境压力降低时,已溶解的超量氮需逐渐经由肺部排出,若压力降低过快,氮气来不及排出,即在体内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气体栓塞,气体栓塞在血管,血流受阴,股骨头局部血供变差,缺血坏死。
(4)其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痛风、放射治疗、烧伤等。
临床表现:股骨头坏死以髋关节疼痛,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
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和内旋受限为主。
严重的患者髋关节屈伸也受限。
分期:Ⅰ期:临床表现:髋膝关节进行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X线表现:股骨头外观正常,软骨、骨小梁结构稍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
CT表现:股骨头中部骨小梁轻度增粗,呈星状结构,向股骨头软同部放射状或或伪足样分支排列,软骨下区可见部分小的囊性改变。
ECT表现:有早期浓集,动脉血供低。
MRI表现:低信号,异常改变。
Ⅱ期: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为主,外展内旋轻度受限。
X线表现:软骨下囊性变,骨组织有破坏与疏松交织现象,也可见软骨区半月形透亮区,称为“新月征”。
CT表现:头下骨髓腔部分骨小梁硬人改变。
软肌下骨髓腕部分骨小梁硬化改变。
软骨下骨髓腔内0.5cm以上囊性变。
ECT表现:静息相呈大块“热区”(郁血)或大块“冷区”(缺血),并有冷热交杂的中间阶段。
股骨头坏死首次病程范文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
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引发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得股骨头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一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成人髋关节是一个滑膜球窝关节。
包括股骨头和髋臼。
股骨头并不是规则圆形,和髋臼仅在负重面上有很好的匹配。
股骨头通过股骨头下后方的圆韧带与髋臼连接。
•关节囊解剖:成人髋关节囊包绕整个股骨头和大部分的股骨颈,仅股骨颈后外侧部分无关节囊包绕。
环形和纵行的纤维束。
正常关节囊在伸直内旋位时紧张,而在轻度屈曲外旋位时关节囊内可以容纳最多的关节液•血管解剖:骨内,骨外,营养动脉等构成了股骨近端的血管网。
二股骨头的血供•股骨头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动脉。
•小孩的股骨近端骨骺由旋股内外侧动脉供应,各占一半。
供应股骨前侧骨骺的旋股外侧动脉退化,而旋股内侧动脉的两个主要关节支(后上和后下)成为供应股骨近端骨骺的主要动脉,成人的血供。
•旋股内侧动脉是股深动脉的分支。
旋股内侧动脉的第一个主要分支在内下方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而后沿着韧带行走向股骨头,成为韧带下动脉。
(血管)(关节囊)三症状•疼痛: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
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
常发生在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部后侧,膝内侧,时常伴有麻木感。
•关节僵直于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或久坐,早期外展、外旋活动受限。
•跛行:早期由于疼痛导致间歇性跛行,中晚期股骨头塌陷导致,儿童更为明显。
四检查体征检查:局部压痛,4字实验阳性,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之类。
影像学检查:•x光:常用,简单,直观,可以反映坏死的范围,部位,塌陷的程度以及增生情况。
通过人体时被吸收程度不同成像。
•CT:对早期的骨坏死诊断不敏感,可以准确的反映塌陷的情况。
x线多方位照射之后排列成像•MRI:对于骨坏死早期的诊断有特异性,可直接诊断早期骨坏死。
利用强磁场使体内氢质子运动放出能量,产生射频信号,被释放出之后成像股骨头坏死的X 线表现:•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1期2期:骨密度不均匀,关节表面不光滑,毛糙。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摘要】 X线平片、CT及MRI能够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种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以MRI最为敏感,可发现0期及Ⅰ期病变,并能预测股骨头的晚期塌陷情况。
CT较MRI次之,亦能发现部分0期及Ⅰ期病变。
X线平片较差,仅能发现部分Ⅱ期病变。
对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病原因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行MRI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37-0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即无菌性坏死,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且每年的发病率正呈增长趋势。
疾病的发生多与过度使用激素、长期酗酒、外伤或脂肪栓子等多种因素有关[1]。
早期病理生理改变是以骨和骨髓细胞成分因股骨头部分性、完全性缺血出现坏死为发病机制,因股骨头韧带和关节囊周围血管对股骨头和股骨颈提供血液供应,血管形态较细,缺乏侧支循环,一旦有血管障碍发生或被损伤累及极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最先缺血坏死的为骨髓细胞,后为骨细胞和其它细胞出现坏死,最终松质骨塌陷。
本文就目前开展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做一综述。
1.临床病因及病理特点ANFH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2],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外伤、酗酒和大剂量使用激素是其主要原因,普遍认为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骨内压增高、成骨细胞受压坏死是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病理。
另外,大量使用激素后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和脂肪细胞超常增生,导致骨细胞死亡[3]。
黄振国,张雪哲,任安等[4]根据38个缺血坏死股骨头大体标本切片及组织病理所见,大体标本剖面上坏死的股骨头分为四层: 软骨、坏死区、增生反应区、周围正常区。
软骨色泽正常或变白,软骨表面可光滑或有不同程度磨损;增生反应区呈不规则棕褐色带包绕坏死区,将坏死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分隔开;坏死区呈黄色,形态不规则,软骨下骨折发生于坏死区,每一切面上坏死区大小、形态不同;病灶外正常区为增生反应区外侧的淡黄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