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医院门诊楼调研PPT汇报
- 格式:ppt
- 大小:7.81 MB
- 文档页数:29
医院门诊楼调研报告摘要: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而室内空间,如空间的虚实,候诊空间,科室,病房都要结合结合建筑细节,而其目的,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要“以人为中心”。
关键词:医院建筑,建筑空间,建筑细节,绿色生态建筑。
引言:通过调研(儿童)医院门诊楼使自己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要素,学习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儿童来设计。
同时能运用环境设计理论,建立建筑群外部空间尺度的协调概念,较好的处理建筑空间及外部设计。
调研方法:实地现场调研。
携带卷尺,相机,本子等工具,前往省立儿童医院,省立医院南区,安医附院二院进行实地测量调研。
调研结果:门诊大厅在医院中是人流汇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门诊大厅设计,必须注意人流的组织和等候空间的布局。
厅内要宽敞舒适,要有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线,特别是自然阳光的射入,注意厅的明亮度和分辨度,并能满足医疗卫生要求。
整个大厅色调要柔和明快,匀称,雅致,气氛愉快。
省立儿童医院省立儿童医院的门诊大厅为两层通高,面朝北边入口广场,配合点支式玻璃幕墙,取得良好的室内采光环境。
米黄色的室内墙面,点缀上跳跃的蓝色与粉色的家具,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消弭了儿童对医院的恐惧感。
但进深过大,以至于二层候诊大厅采光不足,较为阴暗,与儿童医院环境相背。
省立儿童医院的门诊大厅为两层通高,面朝北边入口广场,配合点支式玻璃幕墙,取得良好的室内采光环境。
米黄色的室内墙面,点缀上跳跃的蓝色与粉色的家具,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消弭了儿童对医院的恐惧感。
但进深过大,以至于二层候诊大厅采光不足,较为阴暗,与儿童医院环境相背。
省立医院南区省立医院南区门诊楼主题朝向为东西朝向,门诊楼主入口在建筑西侧。
大厅为四层通高的开放空间,各层具有较好的视线交流,门诊大厅顶层为网架结构支撑起的玻璃屋顶,东立面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门诊大厅获得了良好的采光条件,并具有良好的通风。
建筑内部层高变化较多开敞明亮的大空间很多,这更多的考虑了患 者及家属心理上的东西。
医院门诊楼设计调研报告班级:建筑学一班姓名:胡超学号:1201081006指导老师:刘惠芳王娅合肥学院建筑学一、调研目的这次的设计是医院的门诊楼设计,在记忆中也去过医院门诊很多次,但是每次都是抱着就医的目的,也从未仔细观察了解过医院门诊这个建筑,通过这一次的调研,也让我对医院门诊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医院的门诊和急诊不一样,急诊就是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治和抢救。
急诊在英语被写作“Emergency treatment”,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
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而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解决的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治疗。
二、调研目标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调研内容首先,我们便来到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地理位置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坐落在一个方形的地形内,门诊楼和住院部结合起来呈一个大致的L形。
北邻东流路,南侧是天鹅湖路,而主入口是则是在其西侧的茗香路。
医院的门诊楼是正对着医院的主入口,南侧较高的建筑部分则是住院部。
门诊楼钱是一个略显空旷的广场,看到这个广场的第一眼我变觉得这个广场相对医院的门诊楼而言未免有些过大,觉得比例有些失调。
刚来到门诊楼前,我便注意到一个细节,医院的门诊楼的大门前并没有阶梯,而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坡道,我想也许这应该是方便残疾病人的出入,又不禁医院门诊的设计需要注重的细节应该有很多。
空间布局踏入这个门诊楼的大门,我们便来到门诊楼的大厅,门诊楼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大厅中间是一个中庭,四层高的门诊大厅变环绕着这个这个中央庭院。
有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整个大厅的采光非常好,大厅中也布置着不少绿化,与休息空间相结合,第一眼看到这个空旷的大厅心里有一种轻松的感觉,这种空间更能够给带给病人阳光和温馨的就医感受,让病人享受这种人性化的空间。
门诊部工作总结ppt
门诊部工作总结。
门诊部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是医院的门面,也是医院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地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门诊部全体员工团结一心,积极进取,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这里,我要对门诊部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门诊部在过去一年里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患者对医疗知识的认识,也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同时,我们门诊部还积极开展了医疗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门诊部在患者就诊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
我们门诊部建立了患者档案管理系统,方便患者就诊时的信息查询和管理,提高了就诊效率。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最后,门诊部在团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门诊部建立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团队氛围,大家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总的来说,门诊部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门诊部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医院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医院门诊楼设计调研报告针对这次设计任务,我认为医院门诊楼作为一个功能型建筑,其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各个功能区的布置和流线的组织,那么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流线来组织各个功能区将成为医院设计的关键所在。
为了做好这一设计,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选取了合肥的两家医院进行了实地调研,现介绍如下;一、医院门诊楼设计分析(一)、门诊楼的定义和功能医院是以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伤员,也包括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如孕妇、产妇、新生儿)以及完全健康的人(如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或口腔清洁的人),而门诊楼就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并对大量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场所。
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也就是从门诊的经历中得来的。
(二)、医院门诊楼的设计特点医院门诊楼作为一个功能性建筑,其设计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好复杂的功能区以及流线的设计。
医院门诊楼主要分为医疗、公共、后勤、辅助四大空间,我们无论采用哪种组合方式来设计建筑物,最终都是要在建筑内部清晰有序的划分出上述四大分区,再通过合理顺畅的流线将这些分区组织起来。
二、医院建筑实地调研利用课余的时间我们选取了合肥的两个医院建筑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是省立医院南区和安医二附院,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座建筑进行比较分析:(一)、地理位置及简介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位于东流路与合作化路交口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是安徽省立医院的一部分,位于政务文化新区东流路与合作化路交口,总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
周边临近政务新区,居住小区密集,方便人们就医。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坐落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90.68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拥有床位1000张。
院内环境设计新颖,流程便利,功能齐全。
由于基地地理位置较好,周边多为居民居住小区,这样就为居民就医提供很大的方便。
(二)、总平面及外部流线分析安医二附院门诊楼主入口设在南边,紧邻城市主干道,急诊入口设在西边,流线不交叉,门诊楼前广场的设置消减了人流车流对城市道路的影响,避免了对城市交通造成压力。
医院门诊楼调研报告12浅谈“以人为本”的医院门诊楼设计摘要: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无论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还是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要“以人为中心”关键词:医院门诊,以人为本,功能流线迈入大四的第一个任务医院门诊楼设计,因为母亲在医院上班缘故对医院熟悉不少,现如今作为大四建筑学生去重新看待医院内部,还是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门诊,是医生在医院或诊所里对病人进行诊疗,给予不住院的初步诊断和用药,或者收住院治疗的行为。
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解决的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治疗。
为此我们选择了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和安医二附院作为调研地点。
一、基地的选择在基地选择上,我着重对省立医院进行了探讨,因为相比安医二附院来说,省立医院的基地更加紧凑,相比后者在总平面的设计上难度更大一些。
省立医院结合地形设计了L 形形体,医院主出入口的设置避开了城市主干道,缓解了主干道上的人车压力,但也因为次干道人流稀少,门前广场没得到有效利用。
急诊出入口布置于主干道之上,极大方便了急诊用户。
住院部的出入口虽位于天鹅湖路,人流较大,使用性上十分便利。
门诊与住院的出入口分开设置,有效地组织了流线关系,避免建筑外部的患-患流线交叉。
3在基地选用中应符合注意下列要求:交通应方便,合理布局主次入口;地形宜规整;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不应污染、影响城市的其他区域。
功能分区合理,各种流线组织清晰;洁污、医患、人车等路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省立医院南区总平面二、功能与流线的结合在功能与流线上,我选择了安医二附院作为探讨对象,相比省立医院南区的门诊楼,安医二附院门诊楼平面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各个诊室空间独立,功能完整,大小流线互不交叉,等候休息空间,绿化空间,康复活动专用空间等非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