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有权、组织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95.63 KB
- 文档页数:7
高校教师组织认同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之关系研究——基于对Y大学的个案考察中文摘要所谓组织认同就是组织成员以组织为中心,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寻求一致性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倾向。
它是组织成员在为组织工作的过程中以认知为出发点,其间渗透着个人对组织的情感,并最终通过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组织整体行为和目标的心理与行为。
而组织公民行为则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超出绩效奖励以外的自觉自愿地对组织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有益的行为。
本研究在综合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Meal等人编制的组织认同经典量表,在访谈、观察、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校教师组织认同量表,通过验证,其信度和效度都符合统计学分析之要求;组织公民行为量表主要采用Moorman和Blakely编制的四维度量表并进行了适当改编,其信度和效度亦符合统计学分析要求。
本文考虑到条件的限制以及中国高校的同一性特点,单取Y大学教师作为考察对象。
采用就近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法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样本116份,整个调查过程完全按照社会学实证调查要求进行,并对回收资料进行排除,确保资料的可靠性。
本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确立了高校教师组织认同所包含的三个维度: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持续认同。
进一步分析,还发现,高校教师组织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高校教师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为了弥补问卷调查不能深入调查对象内心的缺陷,采用就近抽样方法对六位教师进行了质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当前影响高校教师组织认同的因素是多维的,其中尤以下述几个方面较为突出:高校管理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度、教师的被尊重程度和被倾听程度、教师被信任水平等。
因此,本文提出要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加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决策和实施的力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尊重教师的意见,维护教师建议权,建立上下平等自由沟通的渠道,并且广大高校管理者要胸怀宽广,充分信任教师,建立信任机制,简化组织运行的复杂度,从而提高教师对学校的组织认同。
心理学论文工作特征、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引言随着竞争加剧,组织结构的日趋扁平化,组织就必须依靠员工主动执行职务外的一些利他行为,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因而越来越为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
国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心理授权和OCB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在国内,心理授权对OCB的作用机理,前因变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团队因素和领导者特质方面,对于工作本身对心理授权和OCB的影响还缺乏研究探讨。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试图从工作特征角度来探讨心理授权对OCB的作用机理并检验工作特征是否在心理授权和OCB间起调节作用,以弥补理论空缺同时为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高提供新视角,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现状与假设(一)组织公民行为Katz和Kahn在1966年首次提出组织公民概念,指出为了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员工的三种行为是必要的:员工愿意留在组织;员工工作超出岗位描述;员工积极行为超出工作职责。
Organ在1988年正式提出组织公民行为(OCB),指出OCB是员工主动表现出的、不被正式报酬体系所认可的能够提高组织整体效能的个体行为,具体行为有帮助他人、事先知会、责任意识、运动员精神和公民道德。
我国学者Farh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OCB划分为组织认同、同事间的利他行为、敬业、人际协调、保护公司资源五个维度。
(二)心理授权Thomas在1990年构建出授权的认知模型,首次提出心理授权概念,认为心理授权是个体所体验到的心理状态或认知的综合体,具体包括工作意义、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
工作意义是指:员工依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对工作目标作出的一个评判;自我效能指员工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认知评价;自主性指员工对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程度;工作影响指员工所做工作对组织、他人的影响。
依据表现特征,心理授权又可分为内在状态和比较状态,工作意义和自我效能均属于内在状态,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属于比较状态。
(三)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根据Thomas对心理授权的界定,可以看出心理授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励影响员工个体的工作行为,进而影响工作绩效。
工商管理论文核心员工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核心员工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员工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基于道义、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以自愿、主动和积极的方式参与组织工作,并为组织的利益和共同目标做出贡献。
而核心员工则是组织中具有关键技能和经验的员工,对组织的发展及长期绩效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核心员工的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核心员工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基础核心员工组织认同是指核心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和情感投入程度。
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基础则来源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认同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员工对组织的投入和奉献是基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互惠关系,组织提供回报和支持,员工才愿意主动参与组织活动。
组织认同理论则关注员工对组织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认同程度越高,员工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行为来维护和支持组织。
二、核心员工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1. 情感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表明,核心员工通过情感认同与组织产生紧密的联系,他们对组织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这种情感认同激发了核心员工更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使他们更倾向于以组织的利益为先,从而主动参与到组织公民行为中去。
2. 价值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核心员工的价值认同体现了他们与组织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当核心员工对组织的价值认同程度越高,他们越会追求组织的长期利益,以无私的行为为组织做出贡献。
这种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不仅体现了核心员工个人的道德标准,也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证研究设计与结果呈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样本选取为某公司核心员工群体,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通过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1. 核心员工组织认同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员工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与建言行为关系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对企业成功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员工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概述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所有权的概念,并分析它们在建言行为中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员工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所有权如何影响其建言行为,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受到个体差异和组织环境的调节。
本文将讨论研究结果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意义,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期望为理解员工建言行为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员工激励和管理策略。
2. 文献综述员工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OS)是指员工对于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以及组织是否关心他们的福祉的整体感知。
这一概念自Eisenberger等人于1986年首次提出以来,已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
研究表明,当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支持时,他们更可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如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绩效。
心理所有权(Psychological Ownership)描述的是个体感觉某物或某个部分是“自己的”的程度。
在组织背景下,心理所有权通常指的是员工对其工作、团队或组织的感知所有权。
这种感知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包括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对组织目标的承诺,以及他们是否愿意为组织的成功建言献策。
建言行为(Voice Behavior)指的是员工主动向组织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创新至关重要。
由于担心负面后果或缺乏自信,许多员工往往选择保持沉默。
理解哪些因素可以激发员工的建言行为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员工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当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支持时,他们更有可能对工作产生心理所有权,从而更愿意为组织的改进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心理授权在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目录摘要·11 文献综述·12 量表信度分析·23 数据分析·33.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33.2 差异分析·33.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资本的影响·33.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授权的影响·43.2.3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44 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54.1 相关分析·54.2 回归分析·74.2.1 心理资本与心理授权及其各维度的回归分析·75 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分析·106 结论·226.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资本、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226.2 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心理授权及其各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及其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226.3 心理授权的和中介作用·237 对管理的启示·238 创新与不足之处·23参考文献·23附录·25心理授权在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知识经验的积累、财富的增加、工资的增长,人们的基本需要已经满足,于是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心理授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因而基于对心理授权的研究想法以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本文旨在研究心理授权如何在心理资本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进而研究三者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心理资本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1 文献综述本文以心理授权为主线,引出对企业管理尤其是对人管理比较重要的两个词——心理资本和组织公民行为。
其中对心理授权的研究,始于Astley(1984)参与式管理理论和员工卷入理论,意即公司管理者一级级将权利分派给下面的员工来完成特定活动的过程。
心理所有权如何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与组织
承诺作用的比较
陈浩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而对两者间的中介变量研究很少.文章试图研究员工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尤其是研究比较组织承诺和组织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544个有效样本,验证了心理所有权、组织承诺与组织认同是不同的心理构念.进一步研究表明,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组织承诺、组织认同是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变量,其中组织承诺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认同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总页数】8页(P24-30,50)
【作者】陈浩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
【相关文献】
1.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员工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J], 何显富;蒲云;薛英
2.企业群体公民行为对员工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的中介作用 [J], 吕政宝;凌文辁
3.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J], 燕超;杨倩;周媛
4.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 [J], 贾波; 高英; 陶冠姝
5.职场排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组织承诺与组织认同的双重中介作用 [J], 王庆金;魏玉凤;李翔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所有权研究述评作者:王立君等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07期内容摘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心理所有权的研究及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心理所有权的定义、心理所有权的维度及测量、影响心理所有权的因素、心理所有权的作用结果,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心理所有权工作环境结构组织公民行为近年来,伴随着心理所有权概念的提出,心理所有权理论在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悄然兴起,并逐渐受到公司治理、创业管理、服务营销等多个领域学者的重视和运用。
面对组织行为领域日渐丰富的心理所有权有关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以及时反映该理论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
心理所有权研究现状(一)心理所有权的定义20世纪中后期,国外很多公司都采用了员工持股计划,期望通过此举对员工产生激励,提高企业绩效。
然而,有关员工持股与员工态度、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却得出很不一致的结论。
在此背景下,欧美一些学者试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正式所有权难以解释的现象,“心理所有权”概念应运而生。
Pierce等(1991)最早提出心理所有权的概念。
他们认为所有权分为两方面:一是员工拥有的正式所有权;二是员工内心感觉到的所有权,即心理所有权(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
正式所有权并不直接对员工或组织的绩效产生影响,而是间接通过心理所有权起作用。
经过十年的研究后,Pierce等(2001)给心理所有权下了正式的定义,认为心理所有权是“个体感觉所有权的目标物或目标物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核心是‘拥有及心系目标的感觉’”。
Wagner等(2003)认为工作群体中的心理所有权是一种共享的组织占有感,它体现在所有权信念和行为之中。
Dyne等(200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心理所有权定义为“员工对特定对象具有所有权的过程中所体验的心理现象”,并提出了“基于组织的心理所有权”这一概念。
作者: 吕福新[1];顾姗姗[1]
作者机构: [1]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94-103页
主题词: 心理所有权;组织公民行为;相关性分析;本土企业视角;浙江企业实证
摘要: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平稳和有效运行的保障与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本土企业急切需要加强和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而组织公民行为是心理所有权的结果变量,在西方企业员工持股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那么,在员工缺乏财产所有权的中国本土企业中,是否也存在员工心理所有权以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是有待证明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不仅证明本土企业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存在以及与组织公民行为密切相关,而且证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是员工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变量,情感承诺起完全的中介作用,规范承诺起部分的中介作用。
这对于本土企业培育和提高员工心理所有权,促进和提高其组织公民行为及企业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与作用。
教师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教师组织认同的中介
作用
梁拴荣;胡卫平;贾宏燕;梁晓燕
【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以60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其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检验组织认同在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表明:1.教师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诸变量之间相关显著;2.教师组织认同在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3.教师组织支持感对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有直接影响。
【总页数】7页(P119-125)
【作者】梁拴荣;胡卫平;贾宏燕;梁晓燕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太原 030012;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陕西西安 710062;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太原 03001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G47
【相关文献】
1.高校教师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基于组织认同中介作用的分析[J], 李枫;李成江
2.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组织情感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 [J], 郝天侠
3.高职院校教师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J], 赵强;
4.高职院校教师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J], 赵强
5.幼儿教师政府支持、组织支持和胜任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 [J], 王钢;范勇;黄旭;刘先强;王德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