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案例分析(腾讯与360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761.50 KB
- 文档页数:16
QQ VS 360事件全部经过!学习经管类的更要好好学习360的老总如何巧妙打好舆论这张牌,现实生活中的MBA经典案例!(文章很长,部分转载,不喜慎入)前言:腾讯和360的大战其实半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11月3日达到了极致。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一句:不论360如何侵犯QQ,腾讯你都不该牺牲用户的权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流氓软件出生的360老总周鸿祎老谋深算,自然深知这一点,博得大众的同情,获取大量不明真相群众的支持(很讽刺的是周鸿伟是前著名流氓软件3721、现在却成了著名反流氓软件360老总)如果要把这场战斗放到MBA经典案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起个标题:TX,一个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腾讯你明明步步被360攻击,却不是受害者,这不能怪360,只能说自己的公关能力不行! -----------------------------------------------------------------------------------------------一、战斗时间线故事从今年春节开始。
1.QQ疑似扫描用户硬盘2010年5月25日。
有网友在其博客称腾讯QQ官方客户端会扫描用户的硬盘,并通过大量的截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是不是360操控的行为,没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360在9月推出的"360隐私保护器"与这位网友的发现有关,不管是360在幕后操作,至少让大多数认同或许并不存在的QQ隐私问题2、QQ管家开始威胁到3602010年5月31日。
腾讯将QQ医生升级至4.0版本,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越来越相似,对360的威胁越来越大。
3、《狗日的腾讯》2010年7月24日。
计算机世界刊发了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文章描述腾讯经常抄袭他人的创意,扼杀创业公司,是中国互联网的全民公敌。
这篇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共鸣与强烈的反响。
没有证据表明360参与到这篇文章的制作之中,但是这篇文章为360后面的一系列行动做了很好的舆论导向,虽然360可能真的没有在背后推动《狗日的腾讯》。
从腾讯360大战看现代公关摘要:近期炒的沸沸扬扬的腾讯360之争,不知吸引了多少公众的眼球,从各类媒体上无孔不入的“口水战”,到如今真枪实弹的桌面战,360与腾讯互相揭露与中伤,不断升级,不断尖锐,虽然目前结果还尚不明朗,我们也无法预测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孰输孰赢,但公众日益高涨的呼声已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打公关这张牌,就必须重视公众导向这一原则。
关键字:腾讯360 公众导向正文1、腾讯360大战始末中秋节期间,旧版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用户未收到任何告知。
9月27日,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该软件仅支持监控QQ。
9月28日,腾讯发文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警方调查。
9月28日,360称腾讯造谣,并未有警方取证一事,360已向警方报案。
9月30日,360隐私保护器发布第二版,新增对腾讯TM和MSN监控。
10月14日,腾讯宣布正式起诉360,法院已受理。
360称将提起反诉。
10月27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等5大厂商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联合声明》。
10月27日起,腾讯与360互不相让的“弹窗”大战,掀起了“全民娱乐”高潮。
10月29日,360公司宣布推出“扣扣保镖”,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
10月29日,可牛称将推一款名为“361特警”的工具。
10月29日,腾讯回应“360推‘扣扣保镖’”,称将会追究360法律责任。
10月29日,360发表声明,称“扣扣保镖”完全合法。
11月1日,不少安装360软件的电脑用户登录网络后发现,系统提示安装“360扣扣保镖”。
2、截至今日,腾讯与360的战争仍在持续升级,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腾讯已到穷途末路,亦有人称360早晚驾鹤归西。
没人知道他们争得头破血流的内幕到底是什么,但炒到这种地步,公众的眼球已然吸引的足够多了。
但我们不禁要反思,如此上去的关注度,于腾讯和360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我不是社会学家,但也能看出他们的公关策略是存在问题的,在这场公关战中,他们过于重视了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公众导向这一重要原则。
赢销网络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分析2015年前夕十大危机公关处理经典案例:
1、丰田汽车召回门
2、肯德基秒杀门
3、富士康跳楼事件
4、腾讯qq VS 奇虎360大战事件
5、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
6、康芝尼美舒利事件
7、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
8、双汇“瘦肉精”事件
9、中石化“天价酒”事件
10、台湾塑化剂事件
危机公关处理详细流程:1.危机的确认与评估;2.危机诊断;3.确认危机公关处理方案;4.组织集中力量落实处理方案。
深圳【赢销网络】是危机公关处理公·司,具备完善的危机公关预警+紧急处理一站式处理方案,处理企业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分析、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为中小型企业解决企业危机公关。
360与QQ之争之腾讯公关失策表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企业界的声望总是那么脆弱,危机爆发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否在危机来临时,选择最有效的公关策略就成为避免公司败北的关键。
自九月底起,腾讯公司与奇虎公司之争就逐渐显露出水面,至十月三日正式拉开序幕,十月五日之后渐渐平息。
在整个明争暗斗的过程中,腾讯公司有多次公关失策的表现,这直接影响到了腾讯公司的名誉与市值。
我们先回顾下“3Q 战”的具体历程。
9月27日,奇虎360隐私保护器的发布。
这款软件的扫描对象是腾讯的即时通讯软件QQ,扫描结果显示,QQ有查看用户私人文件、数据等隐私信息的行为。
10月1日,搜狐CEO张朝阳在其微博上说:“在没有有效司法约束的中国互联网丛林,需要一种像自然界所存在的制衡力量,来把垄断公司作恶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可以忍受的范围。
360对腾讯的检测就是这样一种制衡,让腾讯知道不可以仗势为所欲为。
”10月5日,盛大公司董事长陈天桥在接受TechWeb的采访时表示,“非常欣赏360公司重视和保护用户隐私,对用户负责任的行为”。
除此之外,盛大游戏平台中提示:“在输入帐户密码、付费充值,以及进行私密对话时,请先关闭QQ,以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10月14日,腾讯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360随后回应称将对腾讯提起反诉。
10月28日,奇虎360将这样一条新闻通过弹窗的形式推送到每个用户的桌面的正中央:“腾讯CEO马化腾身价近300亿,却仍在领取经济适用房补贴”。
在此之前,腾讯已用这种弹窗的形式与奇虎打了一个月的口水仗。
用户的桌面成为了它们的战场。
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安全工具,控制QQ 的多项功能。
11月3日,腾讯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360随后表示将保证和QQ同时正常使用,腾讯方暂停WEBQQ使用,360下线了扣扣保镖。
案例分析腾讯与360之争案例分析:腾讯与360之争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大,绝大多数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尤其是腾讯QQ,数亿人都以此为联系的主要方式;而360安全卫士,覆盖了近75%的网民,用户量超过三亿。
此次关于腾讯与360之争,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消费者的权益,无视法律的规定。
同时也反映出,网络的法治建设的完善,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腾讯与360之争案例的解读,主要从博弈以及消费者权益等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关键词:不正当竞争;垄断;博弈;消费者权益0引言腾讯与360事件起因是一款名为“QQ电脑管家”的安全软件组件,这款原本只是用来查杀QQ盗号木马的防护软件,已经了包含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实时防护、清理插件等多项安全防护功能,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非常相似。
2010年国庆节前后,不少使用360安全软件的用户收到了一款新组件的安装信息,该组件名称为“360隐私保护器”。
没想到,这款隐私保护器却成了360与腾讯对簿公堂的直接导火索。
腾讯与360的争斗,表面都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用户权益的招牌,事实上是两公司通过引诱和胁迫用户的不正当手段在争夺市场,特别是双方采用的竞争手段都是直接针对对方的基本功能特点和盈利模式,导致争斗很快进入白热化。
这次不正当的竞争直接伤害了终端用户的基本权益。
1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企业之中由来已久,通过百度公司诉3721公司案件、阿里巴巴诉360案件以及金山软件诉360案件和“3Q”事件等几起知名案件反映出,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正当竞争和侵权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样化。
腾讯与360之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国家法律的挑战。
两企业行为有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嫌疑,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理应依法参与市场活动,不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或打击竞争者。
腾讯与360纷争之我见(5篇)第一篇:腾讯与360纷争之我见腾讯与360纷争之我见关键词:腾讯QQ,奇虎360,商战。
绪论不久前一度沸沸扬扬的腾讯与360之争渐渐冷却收场,而我们中许多人作为一个用户也小程度地参与其中。
但更大程度上,也许只是作为一名观众,从始至终,缺少了一份思索。
当电子商务课上旧事重提乃至百家争鸣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余,也唤醒了我的许多思考。
我想这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场闹剧——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以网络为战场、暗流汹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细细回味、审视、思考之后,我想我们将看得更透彻,而这份洞察力、智慧与思索,也正是我们在这门课程中最宝贵的所得。
盈利模式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要透彻地分析这场商战风云,我想对交战双方首先应该有所了解。
而对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家公司的介绍早已无须赘述。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场商战,所有一切的本质都归于利益之争。
无论是腾讯或者奇虎,绝非慈善公司,只有在双方利益冲突或是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会爆发这一矛盾。
因此,我认为首先应该看清他们各自的盈利模式。
腾讯的盈利模式目前腾讯QQ拥有的用户数已经过六亿大关,这从QQ号延伸至十位数便可见一斑。
作为这庞大用户群体中的一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切身感受,我认为腾讯的盈利途径大约有以下三种:一、针对QQ用户推出各项服务。
年轻一代无疑是QQ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对新事物与潮流的喜爱以及个性的彰显欲望使得手机QQ、QQ秀、QQ会员等服务得以推广。
其中与电信的合作使得手机QQ以及各种下载服务为腾讯带来巨大收益,而QQ会员、QQ秀、以及针对QQ空间等的各种收费钻石服务同样在腾讯收入中占了巨大份额。
二、利用QQ庞大用户群体的优势扩大经营领域。
从一开始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到现在渗透到与网络有关的许多领域,我想,QQ庞大的用户群体是腾讯最大的优势。
比如对我自己而言,如果我选择了一款QQ代理的游戏,我只需要熟记于心的QQ 号与密码便可登陆,这小小的便利扩展到六亿用户群体,便是一项巨大的商机。
与360公关大战中腾讯下错的四招错棋2010-11-11 15:59作者:天车工阅读:202举报 | 分享近日,腾讯与360白热化的大战可谓是闹得满城风雨。
在这场近乎妇孺皆知的大战中,腾讯在危机公关方面下错的可不止一步棋。
近来,整个互联网江湖因为腾讯与360两大宿敌间白热化的争斗而风生水起。
从弹窗大战到“扣扣保镖”的软件之争,再到腾讯声明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双方的激烈攻防既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舆论大战,也是一场针对用户、争夺用户的公关大战。
双方目的都很明确:尽可能多的宣传自己的主张,尽可能广泛的争取用户认同,塑造舆论优势。
其中,腾迅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拥有巨大的网络用户基础,原本在舆论战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然而在此次与360的公关大战中,却屡屡失分,既无法在舆论中赢得主动,也没有在用户支持上占据上风,更因为一系列反应过激的举动引来诸多不满与指责,损害腾讯自身的企业形象。
第一,弹窗之战,“围剿”对手却适得其反10月27日晚间,腾讯通过弹窗的方式,联合百度等网站发表声明,指责360不正当竞争,并号召同业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商业往来,360随之通过弹窗形式反击,掀起两家弹窗大战。
腾讯以网站联合形式发布声明,原本是希望增加自身博弈的筹码,加大对公众的影响力度,将360彻底置于行业共同声讨的公敌地步。
只是腾讯的举动无意间给网民们以自居行业权威正统、名门正派的感觉,在互联网反权威而崇尚个性、反正统而价值多元的环境下,联合声明被许多用户解读为“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无法引起有效共鸣,收效甚微,反而在随后被360“以已指导还施彼身”,360通过弹窗形式,利用百度等网站曾有的负面事件对腾讯的网站联盟犀利回击,更顺势针对QQ软件推出“扣扣保镖”,而腾讯却在这场先发制人的争斗中逐渐被动,不仅没有达到唤起用户支持,打压360的初衷,反而因为将用户桌面当作商战战场而引起部分媒体和用户不满,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