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vsQQ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1 MB
- 文档页数:45
QQ与360打架事件的分析报告10月27日,腾讯公司纠集金山、百度、傲游等三家公司,发布了一份针对360的声明,并利用QQ向所有用户强行弹出,将在运行360的所有电脑上强行卸载QQ,两家不再兼容。
对此,360公司严正声明如下,并在此披露腾讯偷偷扫描用户硬盘的最新证据——“超级黑名单”。
1、腾讯打击报复360,目的是为了转移视线,回避外界对腾讯偷窥用户隐私的质疑。
2、360为了用户利益,不惜冒“业界”之大不韪,向一切灰色利益和潜规则宣战。
这次几家有着光鲜外表的企业,合伙发起对360的攻击。
腾讯:被舆论称为“创新杀手,剽窃之王”;尽管已垄断了大部分互联网领域,仍然贪得无厌,不但涉嫌偷窥用户隐私,而且不断强制捆绑,强迫用户使用其产品,扼杀互联网创业公司。
百度:长期推广百度搜霸、百度工具条等恶意软件;在三鹿事件中,涉嫌收受三鹿公司巨额广告费,屏蔽有关三聚氰胺的报道;另据CCTV报道,百度长期把假药广告和钓鱼欺诈网站混在搜索结果中,攫取了整个假药产业七成收入。
360坚持为用户清理百度旗下恶意软件,并标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欺诈网站,因此遭到百度报复。
金山:收费杀毒的最后一个堡垒,激烈反对360的免费杀毒,但是金山毒霸自身在日本却完全免费;微点案中做伪证,用冤狱陷害竞争对手;在国际评测中沦为倒数第一,却在国内宣传成“全球第一”,遭打假名人王海起诉。
3、腾讯把非法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解释成“QQ安全模块”的安全扫描,但所谓的“QQ安全模块”为什么在扫描时不明示用户?为什么会强行启动,无法取消,也无法中止?通过360隐私保护器和微软的ProcessMonitor,已有充足的数据,可以证明QQ“安全模块”主要不是用于查杀木马,而是以内置近700款软件的“超级黑名单”方式,非法扫描和获取竞争产品的各种信息。
凭此,腾讯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抄袭,再以流氓方式强制捆绑安装自己的产品,形成对竞争对手的精确打击。
同样,就此,腾讯也控诉的360七大罪状谎言1:金山网盾不安全。
QQ VS 360事件全部经过!学习经管类的更要好好学习360的老总如何巧妙打好舆论这张牌,现实生活中的MBA经典案例!(文章很长,部分转载,不喜慎入)前言:腾讯和360的大战其实半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11月3日达到了极致。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一句:不论360如何侵犯QQ,腾讯你都不该牺牲用户的权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流氓软件出生的360老总周鸿祎老谋深算,自然深知这一点,博得大众的同情,获取大量不明真相群众的支持(很讽刺的是周鸿伟是前著名流氓软件3721、现在却成了著名反流氓软件360老总)如果要把这场战斗放到MBA经典案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起个标题:TX,一个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腾讯你明明步步被360攻击,却不是受害者,这不能怪360,只能说自己的公关能力不行! -----------------------------------------------------------------------------------------------一、战斗时间线故事从今年春节开始。
1.QQ疑似扫描用户硬盘2010年5月25日。
有网友在其博客称腾讯QQ官方客户端会扫描用户的硬盘,并通过大量的截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是不是360操控的行为,没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360在9月推出的"360隐私保护器"与这位网友的发现有关,不管是360在幕后操作,至少让大多数认同或许并不存在的QQ隐私问题2、QQ管家开始威胁到3602010年5月31日。
腾讯将QQ医生升级至4.0版本,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越来越相似,对360的威胁越来越大。
3、《狗日的腾讯》2010年7月24日。
计算机世界刊发了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文章描述腾讯经常抄袭他人的创意,扼杀创业公司,是中国互联网的全民公敌。
这篇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共鸣与强烈的反响。
没有证据表明360参与到这篇文章的制作之中,但是这篇文章为360后面的一系列行动做了很好的舆论导向,虽然360可能真的没有在背后推动《狗日的腾讯》。
网络巨头奇虎360和腾讯QQ之战事件起因与发展“360说腾讯流氓,腾讯说360色狼”。
时间进入11月,最近,奇虎360和腾讯QQ两方阵营的网络巨头之战,经历了近几个月的发展,已经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事态的发展会怎样,会对网民有什么样的影响,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把事件关键时间点搜集了一下,个人谈论了一些看法。
感兴趣的朋友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一、事态起因9月27日360推隐私保护器,称腾讯QQ“窥视用户隐私”。
9月28日腾讯发表文章,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公安调查。
9月28日360称腾讯造谣,360已向公安局报案。
10月14日腾讯宣布已正式起诉360公司。
360称将提起反诉。
10月27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共同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联合声明》。
10月27日腾讯与360掀起“弹窗大战”。
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称该软件全面保护QQ用户。
10月29日针对360公司推出“扣扣保镖”一事,腾讯称将会追究360法律责任。
二、巨头交锋阵容对持腾讯一方:腾讯、百度、金山、傲游、可牛。
360一方:搜狐张朝阳发微博力挺360,盛大、酷狗、千橡等公司曲线帮助360来侧击腾讯。
PK:1QQ“抢滩”安全软件市场360成功短时间“围堵”注:这场恶战的种子其实早在年初就已埋下。
2010年春节后,腾讯开始推广“QQ医生”安全软件,凭借其强大覆盖力,一夜之间“QQ医生”占据国内一亿台左右的电脑,市场份额逼近40%。
但由于“QQ医生”尚不成熟,以及360提示阻止“QQ 医生”漏洞更新,360守阵成功,QQ“抢滩”安全软件市场遭遇挫折。
5月31日,腾讯将“QQ医生”升级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增加了云查杀木马、清理插件等功能,涵盖了360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与360极其类似。
有分析人士指出,“QQ电脑管家”将直接威胁360在安全领域的生存地位。
这招让360和金山措手不及。
360公司CEO周鸿祎接受采访称“腾讯应解决QQ内部安全问题”,但业界认为腾讯种种动作,是与360展开正面竞争的信号。
管理学3Q大战2010年网络大事件3Q大战案例分析论文摘要:企业生存发展主要靠的是两件法宝——产品和信誉,外延还包括服务、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要素。
而企业形象作为这诸多要素的集合体,是反映企业规模,企业内部文化,企业外在服务,企业的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综合水平,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远景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必须始终如一追求的目标之一。
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企业打造和提升品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取稳固而忠实的客户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反之,若一个企业在行业竞争过程中,侵害客户利益,做有损企业形象的事却无异于自毁城池,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一、简述3Q大战1、3Q大战发生的原由2010年11月发生的腾讯QQ与奇虎360的恶性竞争席卷了整个网络,两家公司从口水战逐步升级到互相拆台的真刀真枪的较量。
两家公司何以如此大打出手,腾讯QQ和360是中国互联网的前两大客户端软件,前者本质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后者主推互联网安全服务。
虽然360创始人周鸿祎始终强调两者不是竞争对手,但随着360的壮大,长期独霸桌面端的腾讯也不得不将其视作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并开始布局对阵。
究其原因还要追溯到今年5月份腾讯将QQ 医生升级为QQ电脑管家的事件。
腾讯借其高端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当腾讯在涉足安全领域的时候威胁到作为安全市场霸主的奇虎360的利益,360为挽救危机首先在技术层面攻击了腾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即时通讯业务,直接攻击了腾讯的软肋,至此一场没有底线的3Q大战全面爆发。
2、3Q大战不断升级第一阶段:客户端之争2010年春节前后腾讯选择在二三线和更低级别的城市强行推广QQ医生安全软件,也就是一夜之间,QQ医生占据国内一亿台左右电脑,市场份额近40%。
然而360很快就意识到了QQ医生的威胁,一些休假中的360员工被紧急召集回来应对这场突发事件。
国家开放大学《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3Q大战案情简介腾讯QQ和奇虎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
腾讯以QQ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
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包括网络游戏、新闻门户、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影音播放,等等。
根据官方数据,腾讯即时通信服务的活跃账户数达6.125亿。
奇虎360是以安全闻名的企业。
360公司于2006年7月推出主打互联网安全的“360安全卫士”软件,不到一年即成为国内最大的安全软件。
据官方数据统计,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覆盖了75%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其“360安全卫士”软件永久免费的策略,使得公司以很短的时间,也成为了继腾讯之后第二大客户端软件。
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之战:一、第一阶段腾讯“QQ医生”软件的推出成为3Q大战的导火索。
2010年1月春节期间,腾讯在二、三线城市强推其“QQ医生”软件。
“QQ医生”具有查杀病毒、保护系统等功能,这些功能和“360安全卫士”非常相似。
同时,腾讯借鉴了之前360与卡巴斯基联合推广的方式,以赠送半年诺顿杀毒软件的“礼包”引诱用户安装“QQ医生”。
敏感的360很快意识到QQ医生的威胁,一些正在休假的员工被紧急召回以应对这起突发事件。
360的快速反应,加上QQ医生本身产品并不成熟就匆忙上阵,致使很多用户陆续卸载QQ医生,其市场份额也快速降至10%以下。
二、第二阶段2010年5月31日,腾讯将QQ医生悄然升级至4.0版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
新版软件将QQ医生和QQ软件管理合二为一,增加了云查杀木马、清理插件等功能,涵盖了360安全卫士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与360极其类似,腾讯这招让360和金山毒霸措手不及。
周鸿祎在微博上扔出40多条消息,自爆360与金山的多年积怨,金山随即。
希贤杯案例分析大赛——3Q大战:网络硝烟的背后案例背景回顾腾讯QQ和360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大客户端软件。
两家足以影响数以亿计用户的公司,在2010年发生了矛盾,并在9月份开始了实质的交锋,11月份达到了高潮。
(一)3Q激烈交锋腾讯与奇虎360为抢占电脑桌面端软件的占有率大打出手,运用各种战术,使劲浑身解数压制另一方。
自2010年6月到目前,双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各种途径打击对手,从忽视网民的选择权强制“二选一”到战略转变,运用“同情战”,双方不甘示弱,激战过程中各有胜负。
这个事件造成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在两个企业之间,二已经扩散到整个社会,影响到数以亿计的网民,侵犯了网民正常使用互联网的权利。
当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造成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中国,政府在其中到底到底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值得我们思考。
案例原因剖析(一)企业垄断暴利诱发“网络暴力”腾讯、奇虎360两大企业多年来为抢占电脑桌面端软件的占有率,获取垄断地位大打各式战役——“水军”大战,聘用网络打手,不正当删帖,恶意地相互诋毁等。
恶性挑战成为双方争夺市场消费群体的重要手段。
9月以兼容为由的3Q大战打响,但无论是兼容还是不兼容,一旦伤害到对方的利益,战争也就一触即发,而3Q大战的直接导火线也正是腾讯的盈利模式遭到干预和破坏———360扣扣保镖对QQ各种增值服务的屏蔽,导致腾讯的盈利模式直接失效,威胁到360在安全防护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战争才被迫升级。
(二)企业责任缺失忽视“公众利益”在3Q大战中,腾讯和360运用网络媒体以及诉求法律来争夺手中的话语权,通过屏蔽某些负面信息以及大量地公布诋毁对方的信息从中获取利益,但同时导致信息真空,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在进行各式宣传、公关的过程中,两大企业首先想的不是尽快解决非议,承认错误,各担责任,而是千方百计地掩盖真相,把公关当做是“搞定”政府,“摆平”媒体,进而欺骗消费群体的工具。
无论是卸载QQ或是360,对公众而言都是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的剥夺以及正当合法利益的侵蚀。
详解奇虎360与腾讯QQ大战始末公交车上,一人问:“大S是S.H.E里的阿sa吗?”另一人答:“大哥你是火星人啊,大S是twins里的selina,刚被烧伤的那个,汪小菲还是有情义的……”由于缺乏技术背景,很多时候,“不明真相的群众”在热议3Q大战的时候,就像这两哥们在八卦“大S是谁”。
当然,其中不乏有意浑水者。
撰稿/杨阳企鹅变烧鹅地铁上,一位腾讯员工看看四周,把挂在胸前的工牌藏了起来。
“如果被认出来是QQ的,我会不会被吐沫淹死?”他半开玩笑道。
自从11月3日下午6点,腾讯公司发布了“举世震惊”的《致QQ用户的一封信》,让用户在QQ和360之间“二选一”,这段时间小企鹅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笔者一位媒体朋友在开心网记录道:“还是试着给新装的系统装上了QQ,刚运行没2分钟,腾讯就弹出窗口逼我卸载360,同时QQ已经动弹不得了。
流氓!话说我的QQ号还是付费的,每月2元。
”浙江电视台主持人钟山则在节目中大骂:“哪像两个大公司的作派,就像两个小孩打架之后,其中一个要挟别人,你要跟我好就不能跟他好。
奉劝腾讯,不要绑架用户,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可是离了用户的心,你一定玩不转,小心企鹅变烧鹅!”“我现在最关心明天股票会跌多少。
”11月3日晚,一位投资者无奈自己没有机会在白天腾讯股票涨到187港元时减仓。
果不其然,第二天腾讯控股最低跌至178.60港元,成为当日表现最差的蓝筹股。
“360又要说了,今天我们让腾讯跌掉100亿市值。
”这位投资者抱怨说。
此前360掌门周鸿?曾连发46条微博炮轰金山毒霸,引来数十万网友围观“水漫金山”。
第二天便传出360让金山股价蒸发6个亿。
“完全是两家互掐,却拿用户当肉垫。
这是在上演老妈和老婆同时掉进河里的戏码吗?腾讯是不是被逼疯了,才出此昏招?”一位用户气愤地说。
就在“民怨”沸反盈天之时,在媒体上沉寂已久的马化腾终于选择了不再沉默——他认为公司采取的“是一个迫不得已的紧急避险的行动”。
案例分析腾讯与360之争案例分析:腾讯与360之争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大,绝大多数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尤其是腾讯QQ,数亿人都以此为联系的主要方式;而360安全卫士,覆盖了近75%的网民,用户量超过三亿。
此次关于腾讯与360之争,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消费者的权益,无视法律的规定。
同时也反映出,网络的法治建设的完善,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腾讯与360之争案例的解读,主要从博弈以及消费者权益等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关键词:不正当竞争;垄断;博弈;消费者权益0引言腾讯与360事件起因是一款名为“QQ电脑管家”的安全软件组件,这款原本只是用来查杀QQ盗号木马的防护软件,已经了包含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实时防护、清理插件等多项安全防护功能,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非常相似。
2010年国庆节前后,不少使用360安全软件的用户收到了一款新组件的安装信息,该组件名称为“360隐私保护器”。
没想到,这款隐私保护器却成了360与腾讯对簿公堂的直接导火索。
腾讯与360的争斗,表面都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用户权益的招牌,事实上是两公司通过引诱和胁迫用户的不正当手段在争夺市场,特别是双方采用的竞争手段都是直接针对对方的基本功能特点和盈利模式,导致争斗很快进入白热化。
这次不正当的竞争直接伤害了终端用户的基本权益。
1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企业之中由来已久,通过百度公司诉3721公司案件、阿里巴巴诉360案件以及金山软件诉360案件和“3Q”事件等几起知名案件反映出,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正当竞争和侵权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样化。
腾讯与360之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国家法律的挑战。
两企业行为有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嫌疑,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理应依法参与市场活动,不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或打击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