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股前外侧瓣
- 格式:ppt
- 大小:6.75 MB
- 文档页数:23
一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术后护理皮瓣是创面如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等裸露时,不能用游离皮片进行修复,必须用皮瓣移植修复。
皮瓣是带有自身血液供应、包含皮肤组织的活的组织块,而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前外侧皮瓣。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的存活率很高,但预后还存在较多问题。
故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
本院于2021年4月接诊一例左足骨外露患者,经过术后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左足皮瓣存活,末梢血运尚可,毛细血管返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患者资料患者谢XX,男,68岁,2021年2月25日因车祸碾压致左足毁损伴疼痛1小时余急诊入院。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痛苦貌。
急诊大厅探查伤口见:左足毁损严重,足背、内侧、足底皮肤撕脱毁损,缺损面积约15×20cm,深层骨、肌腱外露,创面渗血,踇趾完全毁损,第2-5足趾淤青。
急诊诊断“左下肢开放性足毁损伤,左足第3跖骨骨折”收入我科,由急诊大厅直接入手术室,在急诊全麻下行“左下肢清创术+血管探查术+截指残端修整术+负压吸引术”。
术后第1天,遵医嘱予以“NS 500ml+庆大霉素16万IU ”冲洗左下肢VSD引流管,在位畅,足第2-4趾血运正常。
遵医嘱予以头孢呋辛钠消炎,帕瑞昔布止疼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床上翻身。
于3月4日行二次手术,在全麻下行“左足清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游离植皮术”,左足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返流实验均正常,肿胀(+),床边灯烤保暖,予以抬高患肢,予以q2h观察血运勿压迫皮瓣,予以氧气3L/min吸入,床边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平稳。
遵医嘱予以抗炎、镇痛、活血、补液对症处理,皮瓣相关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进行蹬自行车运动,踝泵运动。
术后第二十四天,左足皮瓣存活,血运良好,足前方植皮存活,植皮愈合佳,大腿供区愈合佳,大腿切口愈合良好。
足趾末梢血运正常,无红肿渗出。
手外科业务学习时间:2016-5-17地点:手外医生办公室主讲:吴志川主任医师内容: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股前外侧皮瓣,因具有部位隐蔽、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为肢体的非主干血管、切取面积大、有感觉神经和皮瓣切取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应用解剖:1.皮瓣的动脉供应皮瓣的供应血管大多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皮分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自主干股动脉或股深动脉发出后,沿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间隙下行,到达股外侧肌的中部,发出肌皮穿支,穿过股外侧肌,到达皮下和皮肤,在穿过阔筋膜前还发出分支到周围肌肉。
2.皮瓣的静脉回流临床上,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伴行静脉多为两条,是股前外侧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
静脉瓣控制着静脉流向大的穿支静脉或内上方向,游离皮瓣时应保留内上方大的穿支血管,以利静脉回流。
3.皮瓣的神经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可重建皮瓣的感觉。
国外学者研究,股外侧皮神经的支配区域约20 cm ×12 cm,基本满足皮瓣感觉重建。
4.皮瓣的设计:以髂前上棘至膑骨外上缘的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3 cm为半径画圆,穿支血管的浅出点基本都在该圆内,较多位于该圆的外下象限。
变异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以横支、升支或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的主要血管蒂,蒂长可达8 cm-12cm,降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1 mm(1.1-2.8 mm),其肌皮动脉分支多数情况下都为2支或2支以上,平均2.5支(1-8)支,降支远端与膝上外侧动脉相交通,皮瓣可获得逆行血液供应,因此可以形成逆行岛状皮瓣。
5.皮瓣切取面积宋业光等研究认为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 cm ,两侧至侧中线。
后研究;通过灌注后放射显影,得出单个穿支的供应面积为0.67 cm2- 39.89 cm 2,平均12.62 cm2。
股前外侧皮瓣名词解释股前外侧皮瓣就是身体上的一部分组织啦。
它在咱们大腿的前外侧这个区域哦。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大腿前外侧的一块特别的“小补丁”,不过这个“小补丁”可有着大作用呢。
从结构上来说呀,它包含了皮肤、皮下组织,还有血管神经这些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像是一个小团队,皮肤像是保护大家的外层盾牌,皮下组织就像是给大家提供支撑和缓冲的小伙伴,而血管神经呢,那就是这个小团队的生命线和指挥系统啦。
血管就负责给这个皮瓣运输营养物质,就像小货车一样,一趟一趟地把营养送过来,让皮瓣能健康地存在。
神经呢,就像是小指挥家,告诉皮瓣什么时候该有感觉,什么时候该放松或者紧张。
这个股前外侧皮瓣在医学领域那可是个小明星哦。
医生们可喜欢它啦。
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用来修复身体其他部位的缺损呢。
比如说,身体的某个地方受了很严重的伤,皮肤和组织都没了,这时候股前外侧皮瓣就可以被取出来,然后移植到受伤的地方。
它就像是一个小救星,带着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到需要它的地方去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小环境。
不过呢,要取这个股前外侧皮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事情哦。
医生们得小心翼翼的,就像对待一个超级珍贵的宝贝。
他们要精确地找到血管的位置,还要保证取皮瓣的时候不会对大腿这个地方造成太大的伤害。
这就像是拆东墙补西墙,但是得拆得巧妙,补得完美呀。
而且呀,股前外侧皮瓣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还有一些小差别呢。
有的人的皮瓣可能会大一点,有的人可能会小一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个性一样。
医生们就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看怎么利用这个股前外侧皮瓣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呢,股前外侧皮瓣虽然只是身体上的一块组织,但是在医学的大舞台上,它可是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呢。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58-02【摘要】目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外伤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
方法:从2007年11月~2010年11月运用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骨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4例,手背皮肤缺损2例,足部软组织缺损3例,前臂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1例,胫前软组织缺损合并慢性骨髓炎1 例,带血管蒂逆行切取修复大腿内侧远端合并膝关节皮肤缺损1例。
结果:所有病例均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均获满意功能及外形,除外有1例手背皮瓣存活后较为臃肿,二期修复整形后满意。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管蒂粗大并且较长,可切取长度为8~12cm,血管外径平均为2.1mm(1.1~2.8mm),变异度小,解剖恒定,为肌间隙血管蒂,不损伤主要血管,部位隐蔽,带有感觉皮神经,是修复多处软组织缺损、再造整形的理想皮瓣。
外侧皮瓣多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顺行逆行均可切取,选用优势皮支,可提高皮瓣存活率。
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郑松【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软组织缺损;游离移植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16~56岁,平均42岁;机器损伤7例,车祸伤2例,皮肤感染并缺损3例。
其中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合并慢性骨髓炎2 例,手背、掌部的软组织缺损4例,前臂软组织缺损1例,大腿内侧远端、膝部软组织缺损1例。
缺损面积为8cm×9cm~24cm×12cm不等。
其中有4例合并骨外露,5例合并肌腱外露,骨外露合并肌腱外露3例,手术切取皮瓣面积:最小10cm×13cm,最大25cm×15cm。
2 手术方法2.1 受区准备:①术前准备:感染创面加强换药,每次均清除坏死组织,分泌物细菌培养,选用有效抗生素,待分泌物减少,新鲜肉芽生成,再行手术;②术中处理:术区需清洁彻底,术前用消毒皂及生理盐水反复刷洗干净,手足部需洗必泰溶液泡洗15分钟,创面彻底清创,严密止血,尽可能保护健康组织,游离出血管和皮神经备用。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现今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愈来愈高,治疗方法多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然而肿瘤切除的同时所遗留的大面积组织缺损需要及时修复。
皮瓣手术始于公元前6~7世纪,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显微外科且大大促进了皮瓣的发展,此后皮瓣移植越来越复杂,皮瓣移植要求移植皮瓣高质量的存活,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对组织损伤小,节省时间,费用低,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皮瓣移植,熟悉各种皮瓣的利弊显得格外重要。
游离组织瓣手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从而保证游离组织瓣血液循环通畅[1]。
目前,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的游离组织瓣有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等[2]。
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组织瓣,利用肌肉为蒂,连同其浅层的皮下组织、皮肤一并切取,转移入缺损区[3],其优点是血运供应充沛、组织量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安全,易成活,并发症少[4]。
常用的带蒂皮瓣有胸大肌皮瓣,岛状颏下皮瓣,额部岛状瓣等。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很难抉择哪种皮瓣最适合患者,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的游离皮瓣与带蒂皮瓣在手术中的利与弊以及修复原则,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1 各种皮瓣的特点1.1 背阔肌肌皮瓣:属于游离皮瓣。
由Tansini在1896年首次报道,Quillen 首次用于颌面部缺损的修复。
是移植范围最广,功能最多的皮瓣之一。
可分为背阔肌岛状瓣,游离背阔肌肌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该瓣是一个扁平三角形肌肉,主要由胸背动脉供血,胸背神经支配,优点是供吻接的血管分布恒定,胸背动静脉外径大(1.5~2mm以上)、蒂长(6~8cm),移植范围广,面积大。
该瓣还可用于乳房再造,肩部和上臂部的缺损,小儿巨大胸部缺损的治疗。
缺点是对脊柱稳定、臂的内收内旋及辅助呼吸产生影响,因此,有肺部疾病及体力劳动者慎用此瓣。
1.2 带蒂胸大肌皮瓣:属于轴型皮瓣。
由Ariyan在1979年首次用于头颈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的修复,胸肩峰动脉是营养该瓣的主要血管,其体表投影易定位。
第39卷第3期2021年3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3讨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饮食习惯不佳的表现,长期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喜好辛辣、刺激食物等容易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为消化道促动力剂,该药物能够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嗳气、恶心、呕吐、上腹胀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抑郁情绪,予以盐酸帕罗西汀能够起到抗抑郁作用[2]。
解痉药、PPI、促胃动力药等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依然病情反复。
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疗法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临床中三联方案为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EPS 评分及P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
而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
这一结果证实佐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通过杀灭幽门螺杆菌避免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复发。
施冰[3]认为我国Hp 感染率远高于西方国家,因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中Hp 感染是不可忽略的致病因素。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为PPI,该药物能够抑制H+/K+-ATP 酶活性改善胃酸分泌情况[4]。
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上升,单一使用一种抗生素会导致根除效果下降,根除方案失败,联合两种抗生素使根除效益上升[5]。
本研究中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05)。
说明该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好,能够改善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该疗法根治率高,可降低复发风险。
在常规治疗上联合这一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1]马文颖,王隽,郭新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73):165,167.[2]邱君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8,31(04):83-85.[3]施冰.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2):56-58.[4]刘春力.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16):177.[5]刘震.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7):1034-1035.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39238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选择14例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实施修复,应用综合细致护理,获得显著的作用,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基本信息14例均为男性,年龄48~71岁,确诊为鳞状细胞癌,TNM分期:8例T4N2MO,3例T4N1M0,3例T3NOM0,均属于晚期。
随机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细致护理,对比效果,经过分析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差异较小(P>0.05),有对比性。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实施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晚期喉癌、下咽癌手术。
参考组选择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1)供区的保护:医生标记供区,禁注射或采血,避免损害皮肤,术前沐浴,保持干净卫生,供区无须剔除体毛。
颈部备皮,剃除胡须。
(2)心理疏导:肿瘤晚期患者会失去说话能力,不能进食,疼痛感强烈,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恐惧情绪。
1.2.2 术后护理(1)体位与活动:术后镇静止痛治疗,防止发生躁动,保持头部偏向吻合血管对侧或居中位;神志恢复后,床头抬起30°~45°,禁忌用枕头,保持不少于5d,避免吻合血管弯曲,挤压或牵拉;使用海绵垫床,每2h评估皮肤情况,同时更换体位,避免压疮。
制定锻炼方案,支持引导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2)游离皮瓣的护理:监测皮瓣色、温度、弹性、血管充盈以及渗血现象。
动脉危象主要显示出皮瓣发白、斑驳、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较慢、温度降低。
静脉危象时皮瓣为青紫色或暗红色,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快,温度降低。
针刺后3s无血液流出,或暗红色且较慢,为动脉供血不足,暗红色血液且流速快,静脉回流异常[1]。
(3)呼吸道干预:术中实施气管造瘘术,防止喉套管系带对颈部的挤压,影响吻合血管血流,把一次性喉套管妥善固定在颈部皮肤上,喉套管底板下垫敷料,不仅避免压迫,同时可以保护切口,防止切口潮湿[2]。
152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5期·临床研究·复杂性外伤、糖尿病及静脉曲张等均可以造成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肌腱、骨质外露、皮肤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骨髓炎等,且创伤在短期内未愈合,形成了难治性创面[1-2]。
而选择适合的皮瓣进行转移修复对难治性创面修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被称作“万能皮瓣”,对大面积的难治性创面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3-4]。
本研究观察2017年2月~2020年6月在本院分别接受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及骨搬移术临床修复的64例四肢难治性创伤患者的修复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修复手术的四肢难治性创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18~62岁,本项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为15~65岁;无严重并发疾病者;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或损伤者;近3个月内无脑卒中、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无精神疾病者。
排除标准:严重感染者;合并艾滋病等严重疾病者;并发凝血障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并发免疫疾病者;近期伴重大创伤或者手术者;无法正常沟通者;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不能完成本研究者;中途退出或转院者;资料不完整者。
1.1.2 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骨搬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两组患者例数、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种类、创面位置等基本资料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骨搬移术治疗,在拟截骨骨块上钻孔,按入牵引针及固定针。
清除坏死组织后,进行横向搬移,安装VSD装置[5]。
[临床总结]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张铭,梁晓伟,陈志,吴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一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复杂缺损20例,记录皮瓣的类型与面积,供区、受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
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
术后1例颊口积液,1例出现口底瘘,换药后口均愈合。
供区伤口留下线性瘢痕,术后1 口积液,经换药后伤口愈合,、血肿。
随访3~24月,患者对面部外复满意。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及其嵌合皮瓣可用口腔颌面部肿切除术后留下的腔,部大血管,和术后的。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颌面部缺损;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图分类号]F782[文献标志码] B D O I:10.3969/j.issn.1005-4979.2021.01.006Application of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inReconstru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ZHANG Ming* LIANG Xiaowei* CHEN Zhi* WU Geng(Department o f Stomatology* Lianyungang Municip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Hospital*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2* Jiangsu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 p p lic a tio n o f a n tero la tera l th ig h m yocutaneous flap s in the re co n stru ctio n o f oral and m a x illo fa c ia l defects. Methods:R etrospective re vie w o f tw en ty consecutive pa tients who un derw e nt antero la tera l th ig hm yocutaneous fla p grafts fo r re co n stru ctio n o f ora l and m a x illo fa c ia l defects a fte r tu m o r resection surgery fro m January 2014to D ecem ber 2018, in the D epartm ent o f Stom atology o f The F irs t P eople"s H o sp ita l o f Lianyungang. F la p size and type, co m p lica tio n s o f do nor site and re c ip ie n t, and postoperative q u a lity o f life o 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A llfla p s survive d and no vascu la r c ris is occurred. One p a tie n t w ith bu ccal cancer developed w oun d effusion due to salivaryfis tu la, and an other p a tie n t co m p lica te d w ith m outh flo o r fis tu la. The w ounds healed a fte r dressing. The w ound in thed o nor area o n ly le ft a lin e a r scar. In one case, w oun d effusion appeared w ith o u t c o m p lica tio n s lik e in fe c tio n o r hematoma.A fte r the dressing change, the w ound healed. A fte r 3-24m onths o f fo llo w-u p, pa tients were satisfied w ith fa c ia l shape andfu n c tio n recovery. Conclusion:The antero la tera l th ig h fla p and its c h im e ric fla p can be used fo r fillin g various dead spaces le ft a fte r the resection of the ora l and m a x illo fa c ia l tum ors, cove ring the tita n iu m plate and the large vessels of then e ck, etc. Its can e ffe c tiv e 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rgical co m plication s.[Keywords] an tero la tera l th ig h fla p; m a x illo fa c ia l defect; oral and m a x illo fa c ia l tum or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口腔颌面部恶性 肿瘤(部期或复)切除后:留收稿日期:2020-03-11 修回日期:2020-11-06基金项目:徐州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18KJ14)作者简介:张铭(1988—),男,江苏连云港人,主治医师,硕士.E- mail: ***********************通信作者:吴更,副主任医师.E-m ail:***************复杂的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颌面部外形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