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追求民主价值
- 格式:ppt
- 大小:8.64 MB
- 文档页数:55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追求价值-第2课时参与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追求价值-第2课时参与生活》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的相关知识。
教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如何运用方式解决问题,如何参与生活,还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掌握参与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增强意识,积极参与生活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参与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活?为什么我们要参与生活?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活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3.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我国生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体现。
4.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参与生活,如何运用方式解决问题。
5.实践体验:学生进行模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过程。
6.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正确认识民主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3.我们在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历史进程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1)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7.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8.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第3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一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目标导航1.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知道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特点,知道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2.能够区分中国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差异;能够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典型事件,概括新型民主的本质。
3.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价值的探索,认同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过程;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价值追求。
知识提炼1.民主:(1)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民主(2)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5)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6)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民本思想(7)民主道路取决于:具体国情2.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历史进程:①中国共产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②1949年,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改造的完成,民主才得以真正确立。
④开放以来,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不懈探索3.我国民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①我国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发展民主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5.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协商);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一、内容简介本单元将“建设民主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指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本单元从民主价值追求和法治中国建设的视角,提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二、主要观点教材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探索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的历史进程,阐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合法地参与民主生活。
随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增强,年轻一代公民要不断增强民主意识。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教材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现代法治道路的历程,阐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依法行政,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坚持厉行法治,要求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
2.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
初步树立民主法治等观念,初步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
3.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具备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与民主实践。
四、课时划分本单元由导语、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组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现代社会,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它是靠什么实现的?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①1840年以来,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②近代仁人志士“还权于民”的努力没有实现。
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③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任。
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从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到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都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真谛、形式和制度分别是什么?)①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②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从人民民主的真谛和形式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第03讲追求民主价值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2.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3.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4.知道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5.了解公民民主意识的表现,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途径。
基础知识1.民主的内涵:(1)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民本思想。
民主的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2)民主价值的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本国的具体国情2.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3.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1)发展选举民主。
(2)发展协商民主5.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民主制度的实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关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一课时生活在民主国家【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追求探索民主价值的历程。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3.懂得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4.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5.知道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协商民主是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难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核心观点: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自主学习】1.如何认识民主?1)起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民主价值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决定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人民是怎样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1.① 184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194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改革开放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意义分别是什么?(p33)(1)共同价值追求: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2)意义:历史证明,通过法治____、____的民主,是人们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1、怎样认识民主的价值?①民主价值的要求: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做主②民主价值的实现: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道理?①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4、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5、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7、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①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②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8、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①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③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④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
10、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①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②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1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12、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有哪些?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3、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独具中国特色,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2参与民主生活1、公民参与的含义?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三课追求价值第1框生活在国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三课《追求价值》第1框《生活在国家》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养和法治观念,他们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展,学生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关于的错误观点和信息,需要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理解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认识的价值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治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认识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制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新课:讲解我国的国家性质,阐述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认识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的意识。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的认识和体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的热爱。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