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试试卷5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考试试卷5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考试试卷5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考试试卷5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2、世界的地震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3、试述山谷风与焚风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水分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总结地貌的区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东西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10、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五答案

卷5套答案要点

1、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原来的副热带干燥气候变为现在的鱼米之乡;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东部地区季节变差显着增大。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地震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地震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山谷风与焚风的成因机制。

白天山坡接受日照的时间早、时间长,地面温度上升得快,而谷底接受日照的时间晚、时间短,地面温度上升得缓慢。因此,在白天山坡上的温度高于谷底,山坡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而谷底近地面空气沿坡上行补偿,从而形成了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风——谷风;相反,夜晚山坡上的地面降温快于谷底,空气在山坡上下沉并沿山坡流向谷底,形成由山坡吹向谷底的风——山风。

含有一定水分的气流遇到一定高度的山地,被迫沿坡抬升,按照干绝热递减率降温,当达到水汽凝结高度时,则按照湿绝热递减率降温,逐渐形成降水。越过山顶以后,水汽含量大大减少,按照干绝热递减率下沉升温。由于干绝热递减率大于湿绝热递减率,过山后的气流比过山前的气流同高度的温度要高。故出现了既干又热的风——焚风。

4、试述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气候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向南北两测由热带土壤、亚热带土壤、温带土壤和寒带土壤(颜色通常由红色、黄色变为棕色、灰色)的变化规律,从海岸到内陆则出现由森林土到草原土到荒漠土的变化规律,从海平面附近向高海拔地区则出现由森林土到草甸土到寒漠土的变化规律。

5、试述地表水分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由副热带地区向两测输移,由海洋向大陆输移,由低空向高空输移。方式:通过大气环流,通过洋流。

6、总结地貌的区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由于受内应力的作用与影响,地貌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高大山脉通常出现在板块边缘地带。海洋最深处分布在板块俯冲处,岛弧与边缘海大多出现在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的板块边缘地带等等。火山地貌、地震地貌多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滑坡、泥石流、重力地貌多发生在山区或者山地、丘陵与盆地、平原过度地带。

受外应力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影响,地貌分布有一定的区域分异:干旱区以风沙地貌为特色,湿润区以流水地貌为特征,高寒地区以冰川、冰缘地貌为标志,喀斯特地貌则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育得最好,干旱区的地形演化以平行后退为特色,而湿润地区的地形演化以角度后退为特色等等。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东西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EW走向张性断裂、SN走向压性断裂、NE和NW走向剪切平移断裂。图(略)

8、试述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水圈对生物圈的影响:生命的来源,生命的支撑,决定了地区生物的分布与种类。

生物圈对水圈的作用与影响:通过植物蒸腾、增加下渗、减少径流等作用,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加快了局部水循环的速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通过水分在植物体内部的循环,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等等。

地表水体分布的变化——植物分布的变化——水分循环——地表水体分布的变化;生物种类与密度的变化——水分循环的变化——生物种类与密度的变化;等等

9、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化石燃料——大气CO2——生物(生物光合作用)——有机沉积物——化石燃料

生物呼吸作用放出CO2——生物光和作用吸收CO2

氧化过程从大气吸收CO2——还原反应释放出CO2

10、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季风减弱或者消失,亚洲季风区降水减少,季节变差也可能减小;水汽来源远离亚洲大陆,亚洲的大陆度加强,也将变得干燥,可能相当大的地区将变为荒漠。由于季风的减弱,温度年较差将会减小,而由于大陆度的增加,温度日较差将会增大。由此,使得森林面积将会减小,而草原荒漠面积增大;土壤也会由森林土向草原土、荒漠土转变。

华农本科《测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水准面 。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4、真误差为观测值减真值。 5、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6、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7、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8、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90°左右。 9、三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10、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 轴。 14、已知A 点高程为14.305m ,欲测设高程为15.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中间,在A 尺读数为2.314m ,则在B 尺读数应为1.619m ,才能使B 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15、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16、经纬仪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组成。 17、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90°左右。 18、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20、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 ,返测为112.329m ,则相对误差为1/7488。 21、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22、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3、通过 平均 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4、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 6371 km 。 25、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的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相互垂直 。 26、直线定向的标准北方向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 坐标北 方向。 27、经纬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 视距 。 28、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 闭合水准路线 、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29、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 点向B 点进行测量,测得AB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 ,且B 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 ,则A 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2.882 m 。 30、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削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31、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 、CD 两段距离,AB 往测为476.4m ,返测为476.3m ;CD 往测为126.33m ,返测为126.3m ,则AB 比CD 丈量精度要 高 。 32、测绘地形图时,碎部点的高程注记在点的右侧、字头应座南朝北。 33、测绘地形图时,对地物应选择角点立尺、对地貌应选择坡度变化点立尺。 34、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山脊线连接而成。 35、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值分别为=A x 5773.633m ,=A y 4244.098m ,=B x 6190.496m ,=B y 4193.614m ,则坐标方位角=AB α353°05′41″、水平距离=AB D 419.909m 。 36、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 ,则实地长度为363.4m 。 37、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38、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测量两次高差。 40、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包括量取点的三维坐标、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方位角、图形面积。 41、象限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线的水平角,取值范围为0~±90°。 43、等高线应与山脊线及山谷线垂直。 4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 垂直 的连续封闭曲面。 45、绘制地形图时,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46、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 坐标恒大于零,将x 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 500 km 。 47、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平行。 48、钢尺量距时,如定线不准,则所量结果总是偏 大 。 50、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本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康复治疗学专升本科目诊断学 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Kayser—Fleischer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2.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 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4.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5. 类白血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 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以及不规则热。 3. 胆汁淤积性典疸患者,检查时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4. 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疫源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区。 5.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故多用此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6. 营养状态通常根据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毛发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7.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 8. 出现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9. 常用于计数胸椎的标志是第七颈椎棘突 10.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 2-3cm ;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 1.0-2.5cm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体温持续在39.0~40.0℃以上,数天或数周,24h内波动范围<1℃称之为( A ) A、稽留热 B、间歇热 C、回归热 D、波状热 E、驰张热 2. 一青年男性,饱餐后突发剧烈中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板状腹,最可能的诊断是(C )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消化性溃疡 D、急性胃炎 E、以上都不是 3. 某患者生气后突发呼吸困难,呼吸60次/分,伴手足抽搐,最可能的诊断是( E ) A、自发性气胸 B、肺梗死 C、支气管哮喘 D、心源性哮喘 E、癔病 4. 中枢性发绀见于( B )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测量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测量学》期中试卷? ? ? ? ? ? 卷面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 号 学 ? 线 ? ? ? ? ? ? 分数 一、名词1.附和水准路线: : 级 班 ? ? 封 ? ? 2.高差(定义及公式): ?? ? : 名 姓 ? ? ? 密 ? ? 3.高差闭合差 遵 守 ? ? ? ? ? ? 4.水准点 考 卷 ? ? 试 ? 二 、选 ? 纪 ? 律 ? ?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 答案 注 ?? 意 试 1 .产生视差 的()。? 行 ? A .观测 时眼 ? 为 ? C .前后视距不相等D .目镜调焦不正确 ? 规

? A.双仪高法B.测回法C.方向观测法D.往返测法3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4.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必定相等。 A.地面高程B.水平距离C.水平角度D.竖直角度命 题 人 : 教 : 专 业 部 主 任 : 共5页

5.设H A15.032m,H B14.729m,h AB()m。 A.-29.761B.-0.303C.0.303D.29.761 6.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A.顺时针旋转B.逆时针旋转C.任意方向旋转D.不旋转 7.此水准路线为()。 A.闭合水准路线B.附和水准路线C.支水准路线D.水准网 8.水准仪的结构是由()构成的。 A.望远镜、罗盘、水准器和球臼B.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D.望远镜、图板、基座 9.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 A.绝对高程B.相对高程C.高差D.高差闭合差 10.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A.闭合水准路线B.水准网C.附和水准路线D.支水准路线 11.当A点到B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点的高程比B点的高程()。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1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0B.与路线形状有关C.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D.由路线中任意两点确定13.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看清十字丝B.看清物像C.消除视差D.以上都不对 14.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A.粗平瞄准精平读数B.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诊断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属外源性致热原的物质为(1分)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白细胞介素-1 E.单核细胞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外源性致热原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2.下列哪种是内源性致热原(1分) A.细菌 B.坏死组织 C.肿瘤坏死因子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炎性渗出物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3.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物质是(1分) A.病毒 B.炎性渗出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坏死物质 E.干扰素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包括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4.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分)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D.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E.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5.由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是(1分) A.脑出血 B.肺炎 C.心力衰竭 D.甲亢 E.皮炎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余下四项为非致热原性发热。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6.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为(1分) A.变态反应 B.感染性疾病 C.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D.内分泌代谢障碍 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前者多见。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7.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1分) A.病毒 B.立克次体 C.细菌 D.真菌 E.肺炎支原体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部性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其中以细菌最常 见。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测量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测量学》期中试卷 卷面总分:100 答题时间:90 (分钟)适用班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附和水准路线: 2.高差(定义及公式): 3. 高差闭合差 4. 水准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1.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B.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C.前后视距不相等D.目镜调焦不正确 2.水准测量中,测站校核的方法有()。 A.双仪高法B.测回法C.方向观测法D.往返测法3.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正确关系为()。 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4.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必定相等。

A .地面高程 B .水平距离 C . 水平角度 D .竖直角度 5.设=A H 15.032m ,=B H 14.729m ,=AB h ( )m 。 A .-29.761 B .-0.303 C .0.303 D .29.761 6.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 A .顺时针旋转 B .逆时针旋转 C .任意方向旋转 D .不旋转 7.此水准路线为( )。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和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水准网 8.水准仪的结构是由( )构成的。 A .望远镜、罗盘、水准器和球臼 B .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 .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D .望远镜、图板、基座 9.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 )。 A .绝对高程 B .相对高程 C .高差 D .高差闭合差 10.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 A .闭合水准路线 B .水准网 C .附和水准路线 D .支水准路线 11.当A 点到B 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 点的高程比B 点的高程( )。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确定 1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 A .0 B .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 D .由路线中任意两点确定 13.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 .看清十字丝 B .看清物像 C .消除视差 D .以上都不对 14.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

诊断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课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04级中英文班2007.7.3 诊断学期末考试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临床常见导致弛张热的病变,下列哪项不是: A伤寒 B账血症 C风湿热 D干酪性肺炎 E化脓性炎症 2.检查发现某患者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短时暂停,周而复始,应诊断为: A.间停呼吸 B.叹息样呼吸 C. 潮式呼吸 D.库斯氏呼吸 E.胸部剧痛引起的抑制性呼吸 3. 下列哪项属于腹膜刺激征? A.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B.全腹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C.腹膨隆,腹肌紧张 D.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E.腹部压痛,呼吸运动减弱 4.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体症是: A.心尖区第一音减弱 B.靴形心 C.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D.心尖区Austin Flin杂音 E.水冲脉 5.Graham Stell杂音是指: A.器质性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C.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引起的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D.二尖瓣相对性狭窄引起的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E.三尖瓣相对性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6. 3、Va Isa Iva 动作使杂音增强的是: A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B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C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D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E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7.下列那项不正确? A.正常人肝脏可达右锁骨中锁肋缘下1cm. B.正常人肝脏可达剑尖下3cm C.正常人脾脏肋缘下可摸到 D.正常人可能及右肾下极 E.正常人左下腹部可摸及乙状结肠 8.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 A 气管异物 B 支气管哮喘 C 气管炎症 D 支气管痉挛 E 以上都不是 9.下述肺病中哪不会出现听觉语音减弱: A阻塞性肺气肿 B阻塞性肺不张 C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D自发性气胸 E胸腔积液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水准测量完整版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水准 测量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名词解释 视准轴水准管轴 圆水准轴 水准管分划值?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 二、填空题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2.水准测量是借助于水准仪提供的。 3.DS3型水准仪上的水准器分为和两种, 可使水准仪概略水平,可使水准仪的视准轴精确水平。 4.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 按其构造可分为、、三种。 5.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和两种。 6.水准路线一般分为路线、路线、路线。 7.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校核、校核和校核三种。 8.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和两种。

9.水准仪的轴线有、、、;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10.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后,借助于仪器内部的达到管水准器的精平状态。 11.精密光学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的主要区别是在精密光学水准仪上装有。 12.水准测量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 13.水准仪是由、和 三部分组成。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一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其路线形式为 路线。 A闭合水准B附合水准 C支水准D水准网

()2.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 mm。 A0B100C4687或4787D不确定 ()3.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A粗平瞄准精平读数B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C精平粗平瞄准读数D瞄准粗平精平读数 ()3.当A点到B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点的高程比B点的高程。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4.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正确关系为 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5.水准管的曲率半径越大,其分划值,水准管的灵敏度。

诊断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诊断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24分)1.液波震颤—— 2. 二尖瓣面容 3.Kussmaul 呼吸 4.负性心尖搏动 5.蛋白尿 6.渗出液 7.病理性Q波 8.昏迷

D . 14~16 次 E . 18?24次 9. 瘀点 、紫 瘀斑的直径(mm) 分别是 A. vl ; 2?4; >5 B.<2; 3 ?5; >5 D. <4; 5?7; >8 E.<5; 2?5; >6 C.V3; 4?6; >6 10.深部触诊法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种,但不包括 A.双手触诊法 E.深部滑行触诊法 C.单手触诊法 D.深压触诊法 E.冲击触诊法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呼出的气味是: A.浓烈的酒味 E.刺激性蒜味 C.烂苹果味 D.氨味 E.肝腥味 12.鉴别胸膜摩擦音与心包摩擦音最关键的是: A.胸膜摩擦音较心包摩擦音粗糙 E.屏住呼吸时仍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C. 屏住呼吸时仍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D. 心包摩擦音在坐位深呼吸气末时易听到,胸膜摩擦音在吸气末或呼气开始时较易听到 E. 以上都不是 13. 颅内压增高时呼吸的异常表现常为 A.浅慢 E.浅快 C.深快 D.深慢 E.正常 14.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引起心脏何种改变: A .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 B .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 D .右心室增大 E .左、右心室增大 C .左心室增大 二、选择题 (每题 1分,共 20 分) 1. 关于体温,哪项是错误的: A . 正常人一天之中体温波动不超过 10 C C . 进餐可引起体温轻度升高 E . 安眠药中毒可导致中枢性发热 3. 患者眼睑浮肿并逐渐蔓延至全身,应为哪种水肿 A.肾源性水肿 E.心源性水肿 C.肝源性水肿 D.特发性水肿 E.营养不良性水肿 4. 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其原因为: A.喉与大气管狭窄或梗阻 B .小气管痉挛与狭窄 D .大量胸腔积液 E .自发性气胸 5. 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疼痛最常见于: A.病毒性肝炎 E.原发性肝癌 C.肝硬化 D.败血症 E.胆道结石 6. 中度昏迷与深度昏迷最有价值的鉴别是: A.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E.不能唤醒 D.深浅反射均消失 E.大小便失禁 7. 一患者60岁,咳嗽、咳痰20年,气促5年,下肢水肿半个月,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 病。心功能川级,该患者多采用何种体位? A.自动体位 E.被动体位 C.强迫仰卧位 D.端坐呼吸 E.强迫侧卧位 8. 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 2. 间歇热可见于: A.大叶性肺炎 E.疟疾 C.伤寒 D.肾炎 E.败血症 B .妇女在月经期体温会轻度升高 D ?心肌梗死后会出现发热 C .大片肺不张 C.无自主运动 A . 12~20 次 B . 16~18 次 C . 10~20 次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

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 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诊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诊断学试题 单选(每题1分) 1.关于问诊内容不确切的是 A.首先从一般项目问起 B.主诉是描述主要症状、体征加时间 C.现病史不是描述病情演变全过程 D.既往史是指过去所患疾病 E.诊治经过可以忽略 2.稽留热是指 A.体温在39-40℃,持续3天 B.体温在39-40℃,24h波动不超1℃ C.体温高达39℃,每日波动2℃以上 D.体温高达39-41℃,持续2天 E.体温高达39℃,持续1周 3.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皮肤黏膜出血,因为它能导致 A.血管壁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血小板数量异常 D.凝血功能障碍 E.以上都不是 4.下列不符合肾源性水肿特点的是 A.可见于各型肾炎及肾病 B.从眼睑及面部开始 C.发展迅速 D.比较坚实,移动度较小 E.可伴有高血压 5.金属音调咳嗽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支气管肺癌 B.声带炎 C.喉结核 D.百日咳 E.喉癌 6.国人最常见咯血原因为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B.肺脓肿 C.肺结核 D.肺栓塞 E.慢性肺心病 7.带状疱疹的特点不包括 A.水泡状 B.沿神经分布 C.可超过体表中线 D.伴有疼痛 E.成簇存在 8.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超过多少可出现发绀 A.10g/L B.15g/L C.20g/L D.30g/L E.50g/L 9.下列哪项不是左心衰引起呼吸困难特点 A.活动时加重 B.仰卧位时加重 C.多伴有肝淤血 D.患者常采取端坐呼吸体位 E.可出现心源性哮喘 10.心悸伴有消瘦、出汗多见于哪种情况 A.高血压 B.胃溃疡 C.心绞痛 D.甲亢 E.贫血 11.幽门梗阻导致呕吐的典型特点为 A.伴有腹痛 B.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 C.含有胆汁 D.呕吐量小 E.呕吐物内含有血液 12.临床上最常见呕血原因为 A.急性胃粘膜病变 B.胃癌 C.消化性溃疡 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E.胆道出血 13.隐血便时提示出血量在多少以上 A.3ml B.5ml C.10ml D.30ml E.50ml 14.空腔脏器痉挛引起的腹痛性质为 A.闷痛 B.胀痛 C.绞痛 D.钝痛 E.烧灼痛 15.下列哪种腹泻最易导致重度脱水 A.高渗性腹泻 B.分泌性腹泻 C.渗出性腹泻 D.动力性腹泻 E.吸收不良性腹泻 16.急性便秘多见于 A.结肠肿瘤 B.痔 C.肠梗阻 D.肠易激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17.全身黄疸,粪便白陶土色常见哪种疾病 A.急性肝炎 B.肝硬化 C.溶血性贫血 D.胆囊炎 E.胰头癌 18.下列哪种关节痛不属于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导致的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增生性关节炎 C.干燥综合征 D.过敏性紫癜 E.系统性红斑狼疮 19.无痛性血尿多见于 A.前列腺增生 B.膀胱癌 C.膀胱结核 D.前列腺炎 E.膀胱结石 20.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正常的是 A.膀胱炎 B.子宫肌瘤 C.糖尿病 D.膀胱肿瘤 E.神经源性膀胱 21.以下可导致肾前性少尿的是 A.消化道大出血 B.急性肾炎 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前列腺肥大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 ; 、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