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9.71 KB
- 文档页数:2
昏迷的院前急救体会标签:昏迷;院前急救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随意运动消失,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1]。
昏迷患者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必须尽快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否则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因此适当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昏迷患者成功的关键。
现将本人数年来院前急救昏迷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同仁共享。
昏迷是院前急救的常见急症,多见于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颅内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中毒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酒精中毒);随着糖尿患者的增加,糖尿病并发症也趋增加,如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其他如溺水、中暑、自缢、吸毒、电击等。
1 出诊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120总台通知后,要求5 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急诊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正确使用。
我院的急救设备有急救箱(急救药品、开口器、气管导管、电筒、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等),简易呼吸机(面罩、喉镜、氧气瓶),心电监护仪,氧气袋。
2 建立联系通道接到总台指令后,得到患者姓名、年龄、病情危重程度、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立即与家属或目击者取得联系,询问患者的病情,并嘱其做相应的准备与处理,如患者呕吐,嘱不要轻易搬动患者,让其头偏向一侧,如有可能清理呼吸道异物;并做好搬运的相应准备。
3 现场急救通过电话联系对患者的病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到达现场后,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血压、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心肺神经系统检查等,迅速做出准确判断,一般在1~2 min完成病史与体格检查,根据病情及时救治。
①保持患者相对固定体位:一般让患者平躺在担架上,两边用绳索固定。
呕吐者头应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吸入气管[2];脑出血患者可因体位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应保持患者头部固定,避免头部活动。
浅谈脑出血昏迷患者院前急救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
脑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脑出血重症昏迷患者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因此院前急救时适当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现将45例院前抢救脑出血重症昏迷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市区120院前急救脑出血重症昏迷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为61.5岁。
均为120急救电话呼救患者。
其中由外伤所致15例,突然发病30例。
非外伤所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且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 抢救过程总结2.1 建立联系通道:分站接到总台出车指令及患者相关信息后,即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嘱其做相应的准备与处理。
如患者昏迷、呕吐,嘱家属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令其头偏向一侧,如有可能清理呼吸道异物,并做搬运的相应准备。
2.2 现场救治: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根据病情及时救治,通常采取如下抢救措施:2.2.1保持患者相对固定体位:脑出血患者可因体位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应由专人负责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头部的活动。
呕吐患者头应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吸入气管[1]。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通道,尽早解除呼吸困难。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积极给予吸氧,氧气袋加压给氧,以改善患者的缺氧。
2.2.3治疗措施: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就地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
有颅内高压指征者,应进行降颅压治疗,常规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如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
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快、不规律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
如为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应同时进行头颅外伤的常规治疗,如包扎止血等。
有其他外伤时应同时进行相应常规治疗。
早期(<3小时)若需用止血药,可应用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等[1]。
114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急救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临床急救措施及及疗效。
方法以我院接收的114例急诊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14例研究对象中55例痊愈,50例好转,瘫痪5例,死亡4例。
结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急性昏迷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而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处理则是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昏迷临床急救疗效【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51-02我院为探讨急诊昏迷患者临床急救措施及疗效,提高急诊昏迷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对接收的114例急诊昏迷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且疗效显著,其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急诊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74例,女40例,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9-85岁之间,平均44.8岁;其中40例研究对象为浅昏迷,50例研究对象为中度昏迷,17例研究对象为深度昏迷,7例研究对象为过度昏迷;其中68例研究对象有明确病史,46例研究对象无明确病史。
1.2方法1.2.1诊断方法救治人员首先应认真询问送诊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比如其病史、发病原因等;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体格检查,且要加强认真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体位、生命体征、脑膜刺激、瞳孔等情况进行观察。
对于有脑血管疾病史的观察应及时给予其头颅CT检查;杜宇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肾病等病史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其心电图、血常规、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对于未明确原因的中毒患者应及时检测其排泄物、呕吐物等,且要做好洗胃准备。
应注意的是上述检查应和抢救措施同步进行,缩短确诊时间,为进一步抢救争取有效时间。
1.2.2治疗方法第一,维持生命体征。
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其处理措施主要有及时清理呼吸道、确保气道通常等,需要时可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对于伴有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其心肺复苏治疗,并且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对于伴有外伤大出血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血,且要对重要脏器进行保护,需要时可给予患者输血治疗;对于脑水肿患者则应加强对其脑部保护的重视;对于疑似中毒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毒物清除,且要充分对患者胃部进行清洗,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导泻,明确中毒成分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及时给予高压氧治疗或吸氧治疗;且要及时给予患者实验室检查及体检。
145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探讨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
方法145例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积极使用控制气道,降低颅内压、镇静、测血糖、患者转运和全程监护等措施。
结果140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6.6%。
结论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对院前处理方法,患者转运及全程监护的规范化是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致死,致残情况发生的重点。
标签:昏迷;病因;院前急救;成功率昏迷是一种很常见的急诊科危重症,院前急救在急诊科对昏迷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昏迷的病因较复杂,患者的病史采集不易,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1]。
因此医务人员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昏迷患者的成功抢救意义重大。
笔者通过院前急救145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昏迷患者,获得一些院前急救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5例患者,男93例,女52例,年龄17~85岁,平均(52.3±10.3)岁。
其中颅脑外伤36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43例,中毒22例,糖尿病性低血糖12例,失血性休克2,肝性脑病2例,肺性脑病1例,脑肿瘤2例。
伴发呼吸障碍18例,抽搐26例,呕吐57例,循环及呼吸衰竭6例。
自发病到开始院前急救时间为5~50 min,平均(27.3±6.4)min,自开始急救到转送至医院的时间为10~30 min,平均(18.1±3.3)min,现场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10分,平均(6.8±2.1)分。
1.2 方法1.2.1 现场急救医务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后,快速检查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以及呼吸情况,以确定诊断。
随后让患者平卧,头部偏向右侧,取出口腔内假牙,快速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抠出口腔内呕吐物和分泌物,以免发生窒息。
全部病例现场均予以心电图检查以及快速血糖测定,记录患者GCS评分,呼吸平稳患者插入鼻导管,给予高流量吸氧;呼吸不畅者进行吸痰后口咽部给予临时气道,同时面罩吸氧;呼吸明显抑制或GCS评分低于8分者给予口咽部通气管或者行气管插管,同时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以及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躁动或抽搐患者予以安定镇静,颅压增高患者及时给予甘露醇,休克者立即补液升高血压,CO中毒患者予以大剂量VC,安眠药和酒精中毒患者给予纳洛酮,有机磷中毒患者给予阿托品,低血糖性昏迷患者立即50%葡萄糖静脉推注,出现循环衰竭则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电除颤。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思维摘要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要点及院前急救思维,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方法:选择2009~2010年以昏迷出诊患者的院前急救记录、抢救记录、住院病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8.5%的患者能在院前做出病因诊断,且与急诊室诊断符合率达94.25%,发病原因前3位的是中毒性疾病(41.48%,185/446),脑血管意外(30.49%,136/446),糖尿病昏迷(8.37%,39/466),现场死亡比7.69%。
结论:合理的院前急救流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可以减低昏迷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也帮助诊断。
全面合理的院前急救思维非常重要。
关键词昏迷院前急救病因诊断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hinking and diagnosis and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oma patients.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for analyze the pre-hospital first-aid records,rescue records,and admission records of coma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in Medical Emergency Center of Lianyungang.Results:About of 58.5% coma patients was diagnosed at pre-hospital.The top three kinds of diseases were poisonous diseases (41.48%),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30.49%),and diabetes(8.37%)and that 7.69% of such patients have been dead at pre-hospital.Conclusion: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proper pre-hospital first-aid procedure is helpful to shorten the time to save the patient,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rescue and reduce death rate by coma.It is also useful to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ma.It is important that thinking through and right of pro-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coma patients.Key WordsComa;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Prthogenesis;Diagnosis昏迷是疾病最危重的表现之一,院前急救中常遇到以昏迷为惟一表现的呼救患者,昏迷的现场诊断及处理并不难,难的是对昏迷原因的判断,尤其是突然发生的、没有先兆的昏迷,事关急救效果,也是对院前急救人员的考验。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目的研究分析昏迷患者临床院前急救途径及护理要点。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昏迷患者,均给予院前急救,划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包含100例患者,研究组包含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救护,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所发挥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救护车到达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
结果研究组救护车到达时间为(32.20±28.55)min,有效抢救时间为(43.52±14.24)min;对照组救护车到达时间为(35.66±32.35)min,有效抢救时间为(64.55±13.45)min。
研究组总体救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昏迷患者救护车到达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发挥良好应用效果。
标签:昏迷;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因为存在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异常而出现的意识、感觉、精神活动障碍称之为昏迷,昏迷是目前急诊科普遍的病症,病因复杂,往往与外伤、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而且病死率居高不下,高至20.00%[1]。
此类病人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由于自身病情严重而不能自主提供有效信息,倘若不能及时确诊病情,则极易延误诊断,甚至造成病人死亡[2]。
本研究探讨了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昏迷患者,数据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两组,每组100例,20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临床研究。
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年龄34~75岁;研究组100例研究对象,男44例,女56例,患者年龄35~76岁。
分析上述患者昏迷的原因得到:20例患者为颅脑损伤、44例患者为农药中毒、20例患者为煤气中毒、脑血管意外56例,心脏患者35例,镇静安眠药中毒10例、糖尿病15例。
135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病例综合分析发表时间:2015-01-06T16:50:23.2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沈杰[导读] 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院前急救措施。
沈杰(上海奉贤区医疗急救站 201499)【摘要】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院前急救措施。
方法对135例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奉贤区医疗救护站接诊的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气道控制、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测血糖、镇静、脱水降颅内压对症支持等处理措施。
结果 135例昏迷患者成功抢救122例,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90.35%。
结论昏迷患者中颅脑疾病和各类中毒占大多数,院前急救中规范处置,给予稳定生命体征,对症对因等抢救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
【关键词】昏迷院前急救病因构成【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01-02 昏迷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出现运动、感觉、反射功能障碍,二便失禁,是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快速准确诊断,及时对症处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本文对135例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奉贤区医疗救护站接诊的昏迷患者,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0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岁。
其中重度颅脑损伤39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45例,各种中毒17例,低血糖5例,脑肿瘤2例,癫痫2例,肺性脑病1例,心源性休克2例。
其中浅昏迷90例,重度昏迷45例,伴呼吸障碍29例,呕吐53例,抽搐25例,呼吸循环衰竭10例。
从发病到院前急救时间5至45分钟,平均30分钟,到达现场到转送医院时间为14至27分钟,平均为20分钟。
现场GCS评分为3至8分,平均为7分。
1.2方法和急救措施(1)快速检查患者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平卧位,开放气道,头偏一侧,严防窒息;常规吸氧。
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要点及预后情况探析·发布时间:2021-11-03T01:59:15.36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张永波[导读] 目的:旨在对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要点及预后情况进行探析。
方法:选取了急诊昏迷的患者120例作张永波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北京 101201【摘要】目的:旨在对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要点及预后情况进行探析。
方法:选取了急诊昏迷的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的试验对象,试验开展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急诊昏迷患者作为此次的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急诊昏迷患者作为此次的实验组,对照组中的昏迷患者只采用常规的急救处理,而实验组中的患者则采用了院前急救处理。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71%,而对照组院前急救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4.14%。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是较为重要的,直接影响昏迷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诊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急救要点;预后影响急诊接收患者时多会遇到因各种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而且昏迷后的患者其病症都较危重,如未得到及时及有效的紧急救治,患者很可能会致残或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等情况[1]。
昏迷是患者患有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时掌握昏迷患者的病情变化直接影响到昏迷患者治疗的成功率,所以,医护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急救处理,是昏迷的患者尽快摆脱生命危险情况[2]。
积极有效地对昏迷患者进行入院前的急救处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救治时间的浪费,并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机会。
本次试验通过对比形式分析了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要点及预后情况,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试验中纳入的120例昏迷患者选择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年龄跨度在22--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86岁,男女比例为64/56。
134例昏迷患者急诊抢救临床分析近年来,昏迷患者急诊抢救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危害性较大,由于昏迷伴随着多种原因,症状及抢救措施难以孤立判断,故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等十分关键。
为了研究昏迷患者急诊抢救情况,本文采用临床资料分析的方法,对134例近期收治的昏迷急诊抢救患者的急诊抢救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统计结果显示:134例昏迷急诊抢救患者中男性76例,占56.72%;女性58例,占43.28%。
134例患者年龄介于0~75岁,其中,18岁以下3例,占2.24%;18~60岁107例,占80.15%:60岁以上24例,占17.91%。
134例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感染34例(25.37%);中毒31例(23.09%);虚弱20例(14.93%);先天病变18例(13.43%);事故损伤18例(13.43%);其他33例(24.63%)。
134例昏迷患者抢救措施主要有:AI抢救58例,占43.28%;药物治疗50例,占37.31%;外科手术治疗13例,占9.7%;心电图检查9例,占6.72%;其他4例,占2.99%。
134例昏迷患者急诊抢救临床结果:抢救成功96例,占71.64%;抢救失败38例,占28.36%;脑死亡0例。
结论:感染和中毒是导致134例昏迷患者急诊抢救发病的主要原因,AI抢救和药物治疗是急诊抢救措施的主要手段,而且急诊抢救治疗的结果大多是良好的,抢救成功率达到71.64%。
上述结论显示,坚持正确的诊断思路,采取科学的抢救措施,严格按照抢救程序,及时发现病人的发病原因,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抢救治疗,以保证昏迷急诊抢救患者安全及时获得抢救救治成功。
因此,昏迷急诊抢救患者应及时完善必要的检查和诊断,积极判断发病原因,合理进行治疗,并且有效的把握抢救的时机,以在医疗抢救中取得最大的成功。
同时,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规范护理活动,加强危重病人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昏迷急诊抢救患者的预后。
【摘要】急诊内科在抢救昏迷患者的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失去生命体征,并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紧急抢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抢救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各项工作,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对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占95%以上,女性占5%左右;年龄在35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4.2)岁;昏迷类型主要有缺氧、脑出血、颅内压升高、心肌梗死以及脑梗塞等。
在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实施紧急抢救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意识状态以及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急救。
本文通过分析本院急诊科200例昏迷患者在紧急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效果,以期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紧急抢救引言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昏迷以及各种反射消失等,该类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可能会发生脑功能衰竭、呼吸停止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
在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各项急救措施,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紧急抢救及护理干预,并对抢救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200例昏迷患者中有97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经治疗后有83例患者康复出院。
该次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抢救措施1.1及时行气管切开术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严重的心肌梗死,在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同时,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术。
因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其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可能发生呼吸骤停或者窒息,因此,在实施抢救时要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对于已经发生严重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要尽快进行心脏复跳和心脏起搏治疗。
但是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来说,在实施气管切开术的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时进行颅内压监测和血压监测。
急性昏迷患者急救的临床分析XX:1004-7484(20XX)-12-7196-02昏迷是意识障碍的最严峻阶段,意识清楚度极度降低,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昏迷病人意味着“脑功能衰竭”,它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一旦发生就会很严峻,病死率高达20%,死亡的病因很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疾病、大量失血、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中毒、电击、中暑、低血糖、高血压等。
医务工作人员怎样在短时间内迅速收集病史,准确的推断病因施行抢救,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更能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
本研究选取自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性昏迷患者86例,对全部患者的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总结,探讨昏迷的发病病因,以及治疗措施,总结以下经验,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自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性昏迷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2-83岁,平均(49±8)岁,发病时间0.3-10h,平均(4±1.7)h。
1.2 昏迷分级标准所有的患者按GCS来确诊昏迷程度。
Glsgow法是根据病人的肢体运动、语言及睁眼诸反应来评分,以便动态观察和记录成曲线,评分标准:正常15分;轻度昏迷12-14分;中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4-8分;脑死亡低于3分。
轻度昏迷患者33例,中度昏迷患者28例,重度昏迷患者25例。
1.3 诊断和急救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详细询问送诊人员患者的相关病史和本次昏迷诱发的直接因素;确定患者的昏迷分级;仔细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获得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既往病史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既往有脑血管病疾患的患者,立刻对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既往有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病,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不明原因中毒者,针对呕吐物、排泄物送检,同时进行洗胃。
以上所有检查,均与抢救措施同步进行。
昏迷状况应对:紧急处理与预案实施简介昏迷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而有效的处理和实施预案。
本文档将介绍昏迷状况的紧急处理策略和预案实施建议。
紧急处理策略1. 立即呼叫急救服务: 当发现有人处于昏迷状态时,第一步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相关情况,以确保专业医疗人员能够尽快赶到现场。
立即呼叫急救服务: 当发现有人处于昏迷状态时,第一步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相关情况,以确保专业医疗人员能够尽快赶到现场。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确保昏迷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将患者放在平坦的地面上,轻轻转动其头部以确保气道畅通。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确保昏迷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将患者放在平坦的地面上,轻轻转动其头部以确保气道畅通。
3. 检查脉搏和呼吸: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检查昏迷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
如果没有脉搏或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检查脉搏和呼吸: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检查昏迷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
如果没有脉搏或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4. 保持稳定并等待急救人员: 在进行基本急救措施后,继续保持昏迷者的稳定,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达。
在等待过程中,记录任何有关昏迷者的重要信息,如病史、可能的原因等。
保持稳定并等待急救人员: 在进行基本急救措施后,继续保持昏迷者的稳定,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达。
在等待过程中,记录任何有关昏迷者的重要信息,如病史、可能的原因等。
预案实施建议1. 建立昏迷状况应对预案: 机构、学校、公司等应建立昏迷状况应对的紧急预案,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行动步骤。
预案应包括紧急联系人信息、急救培训和设备准备等。
建立昏迷状况应对预案: 机构、学校、公司等应建立昏迷状况应对的紧急预案,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行动步骤。
预案应包括紧急联系人信息、急救培训和设备准备等。
2. 提供急救培训: 为员工、学生等提供基本的急救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昏迷状况发生时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
院前急救工作中昏迷患者抢救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工作中昏迷患者的临床抢救方法和措施。
方法从我院院前急救工作中接诊的昏迷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抢救方案,而后回访、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抢救方法以及临床抢救结果。
结果66例昏迷患者中以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占比高达45.45%,其抢救成功率为96.96%。
结论对于院前急救工作中昏迷患者,临床应予以及时诊断,以在明确患者病因病理及综合实际病情的基础上及时为其制定和采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抢救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为后续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院前急救;昏迷患者;抢救;临床分析院前急救工作中患者发生昏迷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脑部高级神经活动发生抑制作用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进一步造成患者发生昏迷症状。
因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所以不能给诊治医生提供有效、及时且准确的病情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患者的诊治难度。
本文主要分析院前急救工作中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希望可以为院前急救工作中昏迷患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在具体诊治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这对于院前急救工作中昏迷患者的救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我院院前急救工作中接诊的昏迷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昏迷且由我院送诊于院内的患者;②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身体各项器官和机能不全者;③意识不清醒或精神病患者;④不愿配合试验者;⑤不符合本次试验其他相关标准者。
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39.49±10.71)岁;重度昏迷12例,中度昏迷22例,轻度昏迷32例。
1.2 诊断与治疗患者在昏迷后,必须对其进行紧急抢救,让死亡率降低。
无论是哪种情况出现的昏迷,都需要确保呼吸顺畅,需要把患者的一头偏向一侧,对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进行处理,确保氧气能够正常供应,并及时进行吸氧,对于一些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通过插管的方式,让其呼吸顺畅,有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电图、血糖、血氧的检查。
14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怎样提高患者的抢救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4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探讨这些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分析临床资料发现,全部14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患者为119例,成功率为85.0%;有21例患者未抢救成功,病死率为15.0%。
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低、病死率很高,所以急需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医生需要改进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尽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器官。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01-01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和危急,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昏迷在临床上属于意识障碍的最高级形态,患者的自主意识很低,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几乎为零[1]。
急诊内科昏迷是较为常见的急诊科病症,但是患者在发病后的情况非常危急,具有大于20%的病死率[2]。
导致病人死亡的因素众多,例如可以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引发的,也能够是其他疾病,例如心脏病、脑梗、大量出血、内分泌系统疾病、内环境紊乱、中暑、血压不稳、食物中毒等的继发症状。
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快速掌握病人病史,进行最为合适、正确的抢救方法,这对于患者挽回生命、延长生存时间来说极为重要和宝贵,同时也是广大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和挑战[1]。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间急诊内科收治的140例昏迷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分析怎样提高患者的抢救率,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内科昏迷患者,其中男性88例,女性52例,年龄在15-84岁,平均年龄(52.9±8.0岁);从出现昏迷症状开始直到在我院就医,其中间隔时间为19min-6.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