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褐斑病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鹰嘴豆褐斑病防治措施

0引言

2006年,奇台、木垒两县上山区种植的鹰嘴豆大面积发生枝蔓枯黄死亡或地上部萎蔫死亡现象,发生面积约3000 hm2。对鹰嘴豆造成了毁灭性损失。2007-2008年,该病在上述地区仍有一定程度发生。经新疆农业大学贾菊生教授鉴定为鹰嘴豆褐斑病。为此,我们对其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1危害症状

鹰嘴豆褐斑病主要为害鹰嘴豆的叶片、茎杆和豆荚。初期。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形暗色的小斑点,随着斑点扩大,变成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病斑具有多数轮纹,病斑上生长许多分散的黑色小点物(分生孢子器)。在环境潮湿条件下,病斑相互融合。病叶软化腐烂。茎秆被侵染,病斑呈黄褐色,长椭圆形,还有许多病斑因连接成长条状或环绕茎1周,而使病斑以上的枝蔓常枯黄死亡,病斑上散生众多的小黑点物。茎基部被侵染,病斑呈黑褐色,绕茎1周,不久地上部萎蔫死亡。豆荚染病病斑暗褐色,四周黑色、凹陷,严重的豆荚枯萎,种子瘦小、不成熟。病菌还可穿破荚皮侵害种子,致种子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污斑。豆荚病部也长黑色小粒点。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鹰嘴豆褐斑病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同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播种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即染病,成为田间传播病源。产生的分生孢子器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田间温度在15~20℃及多雨潮湿易发病。使用带病种子和5月份~6月上旬降雨次数、降雨量较历年偏多。是引起该病普遍发生的主要因素。

3防治措施

3.1轮作倒茬

重病田与非豆科作物轮作2~3年。

3.2种子处理

选留无病种子,或将种子置于冷水中预浸4~5h。置于55℃温水中浸5min,再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或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3.3田间管理

选择高燥地块,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抗病力;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进行深翻,减少越冬菌源。

3.4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g /667m2,加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g/667m2,男加“垦原丰产星”、“春雨一号”、芸薹素、绿色植保素、NEB-F等调节剂,对水15~20kg/667m2叶面喷施:37%枯萎立克可湿性粉剂50g/667m2,加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g/667m2。加“垦原丰产星”、“春雨一号”、三思、芸薹素、绿色植保素、NEB-F等调节剂。对水15~20kg/667m2叶面喷施;“可杀得2000”50g/667m2,加“垦原丰产星”、“春雨一号”、三思、芸薹素、绿色植保寨、NEB-F等调节剂,对水15~20kg/667m2叶面喷施。上述农药隔7~10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