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放样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27.73 KB
- 文档页数:13
工程测量距离放样施工方案一、前言工程施工中,测量距离的放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放样确定施工的位置、尺寸和高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
因此,制定科学的测量距离放样施工方案,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工程测量距离放样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测量距离放样施工方案1. 工程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工程设计图纸,充分理解施工要求和标准。
(2)准备好测量仪器和工具,包括测距仪、放样线、铁钉、标尺等。
(3)检查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对测量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施工环境和地形地貌情况。
2. 测量放样的具体步骤(1)进行基准测量选择测量区域的基准点,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设置好基准线。
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基准测量,确定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
(2)放样线的设置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确定放样线的位置和方向。
使用铁钉和标尺将放样线拉直,并确保放样线的平直度和稳固性。
(3)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沿着放样线,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距离。
根据基准测量的结果,确定测量点的坐标和高程。
(4)放置标志物在测量完成后,在测量点附近放置标志物,以便施工人员清楚地找到测量点的位置。
(5)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表格中,包括测距仪的测量数据、测量点的坐标和高程等信息。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1)保护放样线施工现场通常会有各种机械设备和人员来回活动,为了确保放样线的稳定性,需要对放样线进行保护,避免被损坏或移动。
(2)及时调整放样线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放样线位置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放样线的位置和方向,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3)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放样线进行定位和操作,因此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测量放样的技术要求。
4. 施工结束后的工作(1)将测量数据整理归档,保存在工程档案中,以备日后施工的参考。
(2)在施工现场清理放置的标志物和测量设备,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
工程施工放样方案设计一、概述在工程施工中,放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准确度。
因此,合理的放样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工程施工放样方案设计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放样的基本原理、放样前的准备工作、放样的具体步骤以及放样后的检查等内容。
二、放样的基本原理放样是指将图纸上的尺寸、位置等信息,准确的投射到现场的地面、墙面、柱子等各个部位的一种施工准备工作,是施工中起“眼睛”作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准确度。
放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现场尺寸量取确定各个构件、设备的具体位置、尺寸,然后将图纸上的尺寸、位置等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准确的投射到现场的地面、墙面、柱子等各个部位。
三、放样前的准备工作1. 制定放样方案工程施工放样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放样方案。
在具体制定放样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图纸的具体要求制定放样程序和方法,确定放样的控制点和参考线等。
2. 放样控制点的确定放样控制点是指放样的基准点,它是放样的起点和基础。
在确定放样控制点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放松控制点位置的选择应合理,便于测画和放样;放样控制点的稳定性要好,不易改变前提下的确定;放样控制点的数量要适当,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3. 现场环境的评估在放样前,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地形、地面状态、周围的建筑物和设施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环境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放样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 测量仪器的准备在放样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测量仪器,例如测距仪、测角仪、水平仪、尺子等,以便进行放样时的测量和标记。
四、放样的具体步骤1. 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在进行放样前,首先需要测量控制点的位置,确定放样的基准点。
在测量控制点位置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和仪器进行测量,以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制定放样计划根据放样方案,制定具体的放样计划,包括放样的具体位置、尺寸、线路等。
在制定放样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图纸的要求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放样计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第1篇一、施工放样的目的道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目的是将设计图纸上的道路中心线、曲线半径、高程等要素,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准确地标注到实地,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施工放样的依据1. 设计图纸:包括道路中心线、曲线半径、高程、路基宽度、路面结构等要素。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规定,确定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
3. 测量规范:依据测量规范,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4. 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放样点的布设和放样方法。
三、施工放样的步骤1. 控制测量:首先进行控制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细部放样提供基准。
2. 细部放样:根据控制测量结果,进行细部放样,包括以下内容:(1)道路中心线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并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放样。
(2)曲线半径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曲线半径,并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放样。
(3)高程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道路高程,并利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放样。
(4)路基宽度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路基宽度,并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放样。
3. 施工放样检查:对放样结果进行复测,确保放样精度符合要求。
四、施工放样的注意事项1. 精度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确保放样精度。
2. 放样点布设:合理布设放样点,确保放样点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3. 放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如全站仪放样、GPS放样等。
4. 放样记录:详细记录放样过程和结果,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5. 放样安全:在放样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总之,道路工程施工放样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放样的精度和可靠性。
第2篇一、道路工程施工放样的目的1. 确保道路工程按照设计图纸准确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 为道路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工程放样实施方案工程放样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为了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工程放样实施方案。
一、前期准备工作。
1.1 确定放样基准点。
在进行工程放样前,首先需要确定放样的基准点。
基准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其稳定性和易于测量的特点,一般选择在工程场地边界或者其他固定的地物上。
1.2 编制放样方案。
根据工程图纸和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放样方案。
方案应包括放样的具体位置、放样的方式和放样的精度要求等内容。
1.3 准备放样工具。
在进行工程放样前,需要准备好各种放样工具,如测距仪、放样杆、放样绳等。
确保这些工具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二、放样操作流程。
2.1 确定放样起点。
根据放样方案,确定放样的起点,并在起点处设置放样基准点。
放样基准点应固定牢靠,以确保放样的准确性。
2.2 进行放样测量。
根据放样方案,利用测距仪、放样杆等工具进行放样测量。
在放样过程中,应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放样的精度要求。
2.3 记录放样数据。
在放样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放样数据,包括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的方式和放样的精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后期的工程施工和验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质量控制。
3.1 定期检查放样工具。
在进行工程放样前,需要定期检查放样工具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
3.2 进行放样数据核对。
在放样结束后,需要对放样数据进行核对和整理。
确保放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工程施工和验收的需要。
3.3 做好放样记录。
在放样过程中,需要做好详细的放样记录,包括放样的位置、放样的方式和放样的精度等信息。
这些记录对于工程的后期管理和验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安全注意事项。
4.1 注意放样现场安全。
在进行工程放样时,需要注意放样现场的安全。
确保放样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放样工具的完好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2 遵守放样操作规程。
在进行工程放样时,需要严格遵守放样操作规程,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工程放样计划引言概述:工程放样是指在建造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将建造物的各个构件的位置、尺寸等信息准确地标示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或者墙面上,以便施工人员按照标示进行施工。
工程放样计划是施工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能够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工程放样计划的内容和要点。
一、工程放样计划的编制1.1 确定放样计划的编制时间在施工前,需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放样计划的编制时间。
通常,放样计划的编制应在施工开始前的一周摆布完成,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放样的要求。
1.2 放样计划的编制人员放样计划的编制应由具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完成,例如土建工程师或者测量工程师。
他们需要了解建造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1.3 放样计划的编制内容放样计划的编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放样的范围和要求、放样的方法和工具、放样的时间和地点、放样的责任人等。
编制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二、工程放样计划的实施2.1 放样前的准备工作在实施放样计划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清理施工现场、准备放样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检查放样仪器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完成将为后续的放样工作提供便利和保障。
2.2 放样的具体步骤放样的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放样的起点和参考线、使用放样仪器进行放样、标示放样点的位置和尺寸等。
在进行放样时,需要注意准确性和精度,并及时记录和整理放样数据,以备后续的施工使用。
2.3 放样的质量控制放样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在放样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检查和测量,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如果发现放样错误或者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以避免对后续施工的影响。
三、工程放样计划的管理3.1 放样计划的监督和检查放样计划的监督和检查是确保放样工作按照计划进行的重要手段。
放样工程施工方案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放样工作是施工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放样工程施工方案是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要求,将设计图纸上的图样大小、位置、高度等数据按照比例合理的放样到施工现场的地面或构件上,以便确定施工定位点和施工控制点的工作。
1. 施工准备工作1.1 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包括施工计划、施工图纸、测量工具等。
1.2 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并确定放样地点、放样方法和放样的内容及要求。
1.3 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洁,无杂物,并设置好施工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1.4 准备必备测量工具,包括测距仪、水平仪、测量尺、工程放样工具等。
2. 放样工作流程2.1 放样前,应进行施工区域平整处理,确保放样的准确性。
2.2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放样起点、坐标等数据,并在施工现场标明。
2.3 进行地面或构件的放样,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放样,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质量。
2.4 进行放样检查,对放样结果进行核对,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放样方法3.1 用测距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放样: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放样,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放样到施工现场。
3.2 用水平仪和测量尺进行放样: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放样,可以准确地将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放样到施工现场。
3.3 用工程放样工具进行放样:这种方法是一种专用的施工工具,可以对构件进行放样,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精度。
4. 放样注意事项4.1 放样时应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放样,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质量。
4.2 在放样过程中,应注意测量工具的精准度,确保放样的准确性。
4.3 放样后,应对放样结果进行核对,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4 放样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 放样工程施工方案的整体思路5.1 了解设计图纸和相关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放样区域和放样内容。
5.2 准备好必备的测量工具,并进行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放样方案施工测量放样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在施工前准确确定构筑物各部位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下面将从施工测量放样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顺利进行。
一、施工测量放样的原则1.准确性原则:施工测量放样必须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2.可靠性原则:施工测量放样必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经济性原则:施工测量放样必须保证操作的经济性,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适应性原则:施工测量放样必须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二、施工测量放样的方法1.传统放样法:传统放样法主要通过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如铅垂线、剖线、切线等,将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位置放大到实际施工场地上。
2.电子放样法:电子放样法主要通过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距仪等,实时测量和记录各种尺寸和角度数据,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直接生成施工放样图纸。
三、施工测量放样的步骤1.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定放样的具体要求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2.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将各种尺寸和位置放大到实际场地上,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如坐标、角度、高程等。
3.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专业测量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施工放样图纸。
4.核实修正:根据施工放样图纸,对测量数据进行核实和修正,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施工执行:根据施工放样图纸,进行施工执行,并及时调整和修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施工测量放样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和仪器设备,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施工测量放样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切勿私自更改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位置。
3.测量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1篇一、公路工程施工路线放样的意义1. 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 指导施工人员准确了解工程的具体位置和尺寸,提高施工效率。
3. 预测工程成本,为工程预算提供依据。
4. 为后续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提供数据支持。
二、公路工程施工路线放样的方法1. 确定放样依据(1)设计图纸:包括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
(2)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测量规范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 放样前的准备工作(1)组织测量人员学习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
(2)检查测量仪器设备,确保其精度和完好。
(3)制定放样方案,明确放样流程、方法和要求。
3. 放样方法(1)平面放样1)采用全站仪、GPS等仪器,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控制点坐标,进行平面放样。
2)采用导线法、三角网法、极坐标法等传统测量方法进行平面放样。
(2)高程放样1)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控制点高程,进行高程放样。
2)采用高程传递法、三角高程法等传统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放样。
4. 放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放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放样方案执行,确保放样精度。
(2)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调整放样方案。
(3)放样过程中,要保护测量仪器设备,防止损坏。
(4)放样完成后,要对放样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公路工程施工路线放样的质量控制1. 放样前,要对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测量规范等进行审核,确保放样依据的准确性。
2. 放样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放样方案,确保放样精度。
3. 放样完成后,要对放样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对放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路线放样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要高度重视放样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第2篇一、公路工程施工路线放样的目的1. 确保公路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施工放样实验一、施工放样实验的步骤1.确定放样基准:首先需要确定施工放样的基准点,这个基准点必须是一个固定的参考点,通常选取工程建筑物的一个固定的构件作为基准点,如柱子、墙角等。
2.测量放样点位: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确定需要放样的点位以及其坐标、高程等信息,然后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获取准确的点位数据。
3.放样标记: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在建筑物上进行放样标记,通常使用粉笔、绳子等工具进行标记,以便施工人员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
4.检查校核:完成放样标记后,需要进行校核检查,确保放样数据正确无误,如果有错误需要及时更正,以避免后续工程的问题。
5.施工操作:在放样标记完成后,施工人员按照标记进行施工操作,如挖土、浇筑混凝土、砌墙等,确保工程建筑物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6.复验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复验验收,检查工程建筑物的尺寸、形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有问题需要及时整改。
二、施工放样实验的注意事项1.确保放样数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误差导致工程失败。
2.在施工放样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遵守作业规程,使用正确的施工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施工放样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损害。
4.在施工放样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标记和操作,确保工程建筑物的质量和形状符合要求。
5.在施工放样过程中,需要及时沟通和协调,保持施工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避免出现问题。
6.施工放样完成后,需要及时记录和归档相关数据,以便后续施工和验收。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工程施工放样实验的重要性和步骤,只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放样实验,才能确保工程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施工人员能够认真对待放样实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施工放样作业流程及方法一、施工放样的作业流程1、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确定施工放样的方法和精度要求。
准备好测量仪器和工具,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激光指向仪等。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放样的基点和基线,建立施工控制网。
对于大型工程,需要建立多个控制网,并进行相互校核。
3、测量放样: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放样。
对于建筑物的轴线、标高、位置等参数,需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
对于桥梁、隧道等工程,需要进行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
4、现场校核:在施工放样后,需要对放样结果进行现场校核,以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5、质量检测: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成果进行质量检测。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位,需要进行返工或修补。
6、资料整理: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编制测量报告和成果资料。
二、施工放样的方法1、直角坐标法:利用直角坐标系进行施工放样。
将已知点作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将设计图纸中的点位坐标转换为实际坐标,并进行测量放样。
2、极坐标法:利用极坐标系进行施工放样。
将已知点作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将设计图纸中的点位坐标转换为极坐标,并进行测量放样。
3、方向交会法:利用两个已知方向进行交会,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根据设计图纸中的点位坐标和已知方向,计算出待测点的方向距离和角度,并进行交会测量。
4、距离交会法:利用两个已知距离进行交会,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根据设计图纸中的点位坐标和已知距离,计算出待测点的距离和角度,并进行交会测量。
5、高程交会法:利用两个已知高程进行交会,确定待测点的高程。
根据设计图纸中的点位坐标和高程,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差和方向角,并进行交会测量。
6、偏角法:利用偏角和距离进行施工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中的点位坐标和偏角大小,计算出待测点的方向距离和角度,并进行交会测量。
7、全站仪放样法:利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
工程施工放样的步骤后视方位角的输入方法在NE输入后视点坐标AZ直接输入后视角PT调用内存中坐标点号之间互相切换。
�6�44在输入角度时度后面需加小数点而分秒之间务间隔输入时候需要输入完全个位数前加0。
6.3 实施定测当后视点设置完毕后一般需要对后视点进行定测确认仪器定向无误。
后视点都已经设置完毕操作步骤按键显示①仪器在后视设置完毕时的显示。
�6�41 BS : S002 ID : 000 Ref.Hr gt 1.000m 输入后视测量置零②照准目标点棱镜按F3 测量键。
③按F3NEZ 键仪器开始测量并自动记录。
�6�42 VH: 角度HD: 角度距离照准棱镜F3 F3 BS : S002 ID : 000 Ref.Hr gt 1.000m VH HD NEZ OFST N: E: Z: lt 测量中gt NEZ: 坐标lt 完成gt 偏心——.. 后视P3 6.4 测量、记录操作步骤按键显示②照准目标点棱镜按F1 测距键仪器测量并计算出目标点坐标并显示。
①仪器显示坐标测量模式功能第一页。
③按F2 记录键。
③按F1 输入键依次输入PT 点号PCODE 属性和Ref.Hr 棱镜高按F4 确认键。
�6�41�6�42.. ④仪器返回坐标测量模式显示第一页。
照准棱镜F1 F2 F1 输入点号编码镜高F4 N : 123.456m E : 987.654m Z : 1.000m 测距记录—— P1 N : 135.400m E : 1020.821m Z : -2.345m 测距记录—— P1 PT gt PCODE: 000 Ref.Hr gt 0.000m 输入——.. ——.. 确认PT gt PCODE : Ref.Hr: 0.000m 输入——.. ——.. 确认N :135.400m E : 1020.821m Z : -2.345m 测距记录—— P1�6�41 如果在测站设置的时候没有选择数据存储文件则在置后视点号前需要选择数据存储文件参考6.1 设置测站坐标。
�6�42 可以通过按F2 查找键来选择预存储的属性情况且F2 查找键只能用于属性输入的时候如果输入PCODE 为049 中的数值则对应预存储的属性的登记号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字符都为属性设置。
Ins.Hi 仪器高仅在需要有高程信息的时候输入。
6.5 偏心测量此测量模式用于棱镜架设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立柱中心A此时将棱镜架设在和仪器平距相近的点B上通过偏心测量程序以B为参考点来测量A点的坐标参考5.3偏心测量示意图。
确认在坐标测量模式下。
显示操作步骤按键①按F4P1键两次进入F4 HR: 168°3618 HD: m VD: m 偏心——后视P3 功能显示第三页。
F1 ②按F1偏心键。
照准B 放置棱镜。
③照准参考位置B在该点④按F1测距键。
F1 偏心测量HR: 168°3618 HD: m 测距——.. ——确认偏心测量HR: 168°3618 HD: 88.888m 测距——.. ——确认⑤照准目标位置A立柱中照准A 心点按F4确认键。
F4 显示A点的角度和距离。
�6�41�6�42 偏心测量HR: 180°3618 HD: 88.888m 下点——.. ————.. �6�41按F1下点键进行下点的偏心测量。
按ESC键退出。
�6�42按DISP键可依次显示VD、SD、N、E、Z第三行。
7. 放样放样程序可以帮助用户在工作现场根据点号和坐标值将该点定位到实地。
如果放样点坐标数据未被存入仪器内存则可以通过键盘输入到内存坐标数据也可以在内业时通过通讯电缆从计算机上传到仪器内存以便到工作现场能快速调用。
坐标数据被存入坐标数据文件相关细节可参阅11章“存储管理”..RTS600系列全站仪能够将坐标数据存入内存内存划分为测量数据和供调用的坐标数据区以及一小块编码区。
坐标数据在内存未用于数据采集模式的情况下最多可存入8000点。
因为内存包括数据采集模式和放样模式使用因此当数据采集模式在使用时能存储的坐标数据量将会相应减少。
1关闭电源时应确认仪器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器输入、输出过程的完结保存当前的设置数据。
2为安全起见建议先充足电池准备好已充足电的备用电池。
3在记录新点数据时应顾及内存可利用的存储空间。
7.1 放样步骤1..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
2.. 置测站点。
3.. 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
4.. 输入或调用待放样点坐标开始放样。
7.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运行放样程序首先要选择一个存放有坐标的坐标数据文件以便调用坐标和存放测量的新点坐标。
在此模式下仅现有的坐标数据文件可以被选定而不能创建新文件。
文件创建请参阅10.4.1节操作步骤按键显示①按MENU 菜单键进入主菜单显示。
MENU 菜单F1.. 放样F2.. 数据采集F3.. 程序1/2 ②按F1 放样键进入放样流程。
F1 选择文件文件名: 输入列表——.. 确认③按F2 列表键显示坐标数据文件目录。
�6�41 F2 gtFOIF_01/0012 FOIF_02/0102 FOIF_03/0008 ——.. 浏览——.. 确认④按▲ 或键可以使文件列表向上或向下翻动选择一个工作文件。
�6�42 ▲ ▲ FOIF_01/0012 gt FOIF_02/0102 FOIF_03/0008 ——.. 浏览——.. 确认⑤按F4 确认键当前文件被选定。
F4 放样F1: 测站设置F2: 后视点设置F3: 放样1/2 �6�41如果要直接输入文件名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文件名。
�6�42如果文件被选定则在该文件名的左边显示符号“”。
7.3 设置测站点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设置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
参阅7.2选择坐标数据文件操作步骤按键显示②按F1 测站设置键显示点号选择界面。
③按F2 列表键进入坐标数据点号目录。
�6�41�6�42�6�43 ④按上移或下移键选择工作点数据按F4 确认键。
⑤按F4 确认键。
⑥输入Ins.Hi 仪器高范围:-99.999 99.999m 按F4 确认键。
①使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
▲ ▲ F1 F4 F2 F4 F4 放样1/2 F1: 测站设置F2: 后视点设置F3: 放样测站PT gt Ins.Hi : 0.000 m 输入列表NEZ 确认测站点号: F001 输入列表——.. 确认测站PT : F001 Ins.Hi gt1.000 m 输入列表NEZ 确认gt F001 F002 F003 浏览查找——.. 确认�6�41 如果要直接输入点号可按F1 输入键然后输入点号。
�6�42 可以按F1 浏览键对选择的坐标点数据进行查看。
�6�43 按F2 查找键可以通过输入点号查看坐标点数据。
2.. 直接输入测站点坐标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考7.2选择坐标数据文件操作步骤按键显示②按F1 测站设置键显示点号选择界面。
③按NEZ 坐标键进入坐标数据输入显示。
④按F1 输入键输入坐标值。
按F4 确认键�6�41 ⑤按F4 确认键。
⑥输入Ins.Hi 仪器高按F4 确认键。
①使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
F1 F4 NEZ F1 F4 F4 放样1/2 F1: 测站设置F2: 后视点设置F3: 放样测站PT gt Ins.Hi : 1.000 m 输入列表NEZ 确认测站PT : F001 Ins.Hi gt1.00 m 输入列表NEZ确认N gt 0.000m E 0.000m Z 0.000m 输入——.. ——.. 确认N 123.456m E 987.654m Z -1.608m 数字——.. ——.. 确认�6�41“gt”.. 所指示的为当前可以输入的项。
输入完该项后按F4 确认键后“gt”.. 下移按F1 输入键继续输入当前项。
如果该项不需输入按下移键跳过。
▲ 7.4 设置后视点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设置确认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操作步骤按键①按F2 后视点设置键F2 显示点号选择界面。
②按F2 列表键进入坐F2 标数据点号目录。
�6�41�6�42�6�43 显示后视PT : 输入列表NE 确认gt F001 F002 F003 浏览查找——.. 确认③按上移或下移键选择工作点F4 数据按F4确认键。
▲ ▲ ④按F4确认键。
⑤按F4确认键。
⑥照准后视点按F3是键确认并返回放样菜单。
▲ F4 F4 照准后视点F3 后视点号F002 输入列表——.. 确认后视PT : F001 输入列表NE 确认方位角设置HR:283°25′33〃.. gt照准是否�6�41如果要直接输入点号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点号。
�6�42可以按F1浏览键对选择的坐标点数据进行查看。
�6�43按F2查找键可以通过输入点号查看坐标点数据。
2直接输入后视点坐标确认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操作步骤按键显示①按F2 后视点设置键显示点号选择界面。
②按F3NE 键进入后视点坐标输入显示。
�6�41 ③按F1 输入键输入坐标值。
按F4 确认键�6�42 ④按F4 确认键。
⑤照准后视点按F3 是键返回放样菜单。
F2 F2 F4 F1 F4 照准后视点F3 后视PT : 输入列表NE 确认方位角设置HR: 283°25′33〃.. gt 照准是否后视N gt 0.000m E : 0.000m 输入列表AZ 确认后视N: 123.450m E 987.640m 数字——.. ——.. 确认�6�41.. 每按一下F3 键输入后视定向角方法与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数据依次切换。
�6�42“gt”.. 所指示的为当前可以输入的项。
输入完该项后按F4 确认键后“gt”.. 下移按F1 输入键继续输入当前项。
如果该项不需输入按下移键跳过。
▲ 3.. 直接输入设置角确认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操作步骤按键显示①按F2 后视点设置键显示点号选择界面。
②按F3NE 键进入后视点坐标输入显示。
�6�41 ③按F3AZ 键进入后视角输入显示。
④按F1 输入键输入后视角度值。
123°16′18〃.. 按F4 确认键⑥照准后视点按F3 是键返回放样菜单。
⑤按F4 确认键F2 F3 F1 123.1618 F4 F3 照准后视点F3 F4 后视PT : 输入列表NE 确认方位角设置HL :123°16′18〃.. gt 照准是否后视N gt0.000m E: 0.000m 输入列表AZ 确认后视HL: 输入列表PT 确认后视HL 123.1618 数字——.. ——.. 确认�6�41 每按一下F3 键输入后视定向角方法与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数据和点号调用依次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