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6
248益生菌-中药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刘根新 刘海霞 张潇文 陈化靓 张 忠 刘瑞玲(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武威 733006)摘 要:文中综述了益生菌-中药制剂的研究背景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以期为益生菌中药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益生菌;中药;畜禽养殖1 益生菌-中药制剂的研究背景抗生素在养殖业中一度发挥了抑制病原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
但是随着养殖行业的发展,技术和设施的不断改进,抗生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弊端开始显现:抗生素能杀灭病原菌,但也会导致动物体胃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且产生耐药性、引起药物残留,进而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1]。
近年来,寻求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采用无抗饲料添加剂成为了解决滥用抗生素所致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我国科研工作者采用酸化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植物提取物等替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展了相关研究[2]。
中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关于将中药添加于饲料中促进动物生长、增重和防治疾病的记载[3]。
中药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促进机体消化吸收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同时毒副作用小,基本无药物残留[4]。
通过使用中药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为无抗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或动物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5]。
益生菌制剂因其具有无污染、无残留、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动物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肠道内有害物质等优点已在畜牧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6-7]。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以及酵母菌、芽孢杆菌、酪酸梭菌等。
益生菌和中草药在动物的疫病防治、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促生长等方面有相得益彰的协同作用,目前益生菌-中药制剂被广泛的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加以运用。
仔猪饲养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断奶后仔猪腹泻是危害仔猪生产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仔猪后期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氧化锌和抗生素是防止肠道感染、防治断奶仔猪腹泻和抗病促生长的传统手段。
随着滥用抗生素带来的细菌耐药性增强、药物残留引起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2020年7月1日起,已全面禁止饲料中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
一些栏舍条件、养殖技术较差的用户可能无法适应无抗饲料,另外替抗技术不可避免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因此研发高效低成本的抗生素替代产品、降低无抗饲料成本、保障养殖效益依然是研究的重点。
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及抗菌肽等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促进猪只采食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等特点,作为新型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研究现状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其发挥消化、吸收和免疫防御等生理功能的基础,断奶应激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和屏障损伤是导致仔猪腹泻、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仔猪断奶时会受到饲料改变、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等3方面因素的干扰[1],进而造成肠道生理结构和功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仔猪腹泻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全面禁止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寻找新的绿色生物饲料和添加剂防治仔猪腹泻、促进仔猪肠道健康和生长,倡导绿色无抗养殖理念对于养猪生产和人类食品安全都至关重要[2]。
微生态制剂以及发酵代谢物、酶制剂、抗菌肽、有机微量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等替代抗生素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7]。
仔猪在断奶窗口期生长发育及生理机能尚不完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发育和功能不完善、胃容积小且消化机能不足、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不完善。
断奶意味着仔猪的胃肠生理、微生物及免疫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断奶后由于日粮形态改变造成消化道pH 升高,有益菌如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等含量下降,有害菌如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引发菌群平衡失调[8]。
中药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下痢的防治过去养猪人大都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断奶腹泻,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滥用或超剂量使用,导致使用后效果很差或基本无效,养猪人急需一种可完全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添加剂出现。
合肥太阳雨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技术支持下成功研发生产出中药微生态制剂,其系列产品一经推向市场立即受到广大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实践证明其产品功效可完全替代抗生素。
断奶仔猪是承接猪只生长速度慢到生长速度快的阶段,但他们要承受心理、营养和环境三大应激。
在这三大应激刺激下,断奶仔猪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就是腹泻,下面我们就从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免疫三个方面阐述有效预防断奶仔猪的腹泻问题。
一、断奶前的饲养管理1、教槽料的使用:补料的目的不是为了能使仔猪增重多少,主要是为了训练仔猪采食和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为断奶后仔猪的快速增重打基础。
一般建议仔猪出生后5-7天就进行开料,15天左右上食,采食量逐渐增多,20日龄后达到旺食期。
研究证实不如仔猪在14日龄后才开始真正吃料,所以5日龄补料和14日龄补料对断奶仔猪的开始采食时间和采食量并无太大影响。
补料建议少喂勤喂,进入旺食期建议每天饲喂5-6餐,白天4-5餐,晚上9时左右再喂一次。
2、补铁和硒:在3日龄、7日龄各肌注1-2ml牲血素来补铁;3日龄肌注0.1%含钠水针和1-2ml硒制剂。
3、晚间饲喂提高断奶重:断奶仔猪体重每增加0.5kg,则肉猪上市时间会提前5-7天,特别是晚上的饲喂次数,能显著提高仔猪的断奶重。
4、重视腹泻发生的第二个高峰期:仔猪在20日龄左右母源抗体迅速下降,仔猪本身抗体水平很低,免疫系统还未健全,胃酸不足,抗菌能力很差,加之仔猪天性贪玩喜欢啃咬舍内不洁物体,因此,20日龄是腹泻高发期,应该在料中添加敏感的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加以预防。
5、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产房温度维持在28℃为宜,不低于25℃,湿度65-75%。
保温箱内温度应为32-35℃,烤灯离箱底45cm 为宜。
活菌微生态制剂防治断奶仔猪腹泻养殖户发觉,小猪断奶后,马上就会显现拉稀,一样拉稀7-10天,不但不长,而且奶膘掉得厉害,让人头疼。
过去养殖户多数利用抗生素对该病进行医治,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滥用或超剂量利用,致使利用抗生素进行医治成效很差或大体无效。
养殖户急需一种可完全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添加剂显现。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和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2002年成功研发出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系列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当即受到广大养殖户的一致认可。
实践证明,其防治断奶仔猪腹泻功效可完全替代抗生素,而且无毒副作用、无污染。
关于那个问题,咱们第一从拉稀缘故分析,然后提出活菌微生态制剂防治方案。
一、断奶缘故分析一、断奶后母仔分离应激断奶后仔猪从临盆栏到保育栏,母仔分离,使仔猪失去了母猪的爱抚和爱惜,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了仔猪独自生活,而且断奶后仔猪从头组群并窝,仔猪间彼此争斗撕咬,再加上温度转变、环境的转变,引发仔猪的较强的应激而发生提倡功能的紊乱,进而引发腹泻。
二、日粮的改变断奶前仔猪要紧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
由于母乳中含有丰硕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
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
而断奶后仔猪离开母乳,不能从母乳中取得蛋白质,而是来源于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在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此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3、消化性能不全断奶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应激。
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从吃母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
据资料说明,断奶后1周各类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
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阻碍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致使腹泻4、胃肠道酸性环境的转变断奶前,仔猪主若是吃母乳,母乳进入胃肠道后,会分解成乳酸,使胃肠道PH值较低,呈酸性环境。
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中药微生态制剂决猪场内仔猪生长缓慢抗生素由于被广泛用于预防上,然而普遍存在滥用或超剂量使用,结果造成的药物残留、细菌抗药性增强及仔猪白身免疫力下降、肠内菌群失衡体重下降等问题,已引起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此外,抗生素的滥用还使得许多养殖场出现有病无药可医的情况。
中药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安全和高效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已逐渐得到广大养殖界同仁的首肯,且因其防治疾病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以及无残留等优点正逐步替代抗生素类添加剂。
具体原因及解决办法如下:一、断奶不合理农户养猪多采取一次断奶法,断奶后立即上市,使仔猪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了改变,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
应当在断奶前5~6天内,逐渐减少仔猪哺乳的次数。
二、补料不及时仔猪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上料,断奶后不能很好地进食,又没有奶水补充,引起生长缓慢,发育停止。
一般应在仔猪7日龄就开始补料,这样在母猪的泌乳量下降时,就能正式补上料,以弥补母猪泌乳量的不足。
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以后逐渐改为正常饲料。
三、饲料及饲养方法不合理断奶后,仔猪不仅吃不上母乳,且饲料质量也很差,喂料中水多料少,日喂次数也由断奶前的6~8次,急剧减少到日喂3次,这些条件的剧烈变化使仔猪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
因此,要做到饲料保质保量逐渐过渡,精青粗饲料逐渐过渡,饲喂次数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四、环境条件变化太大仔猪断奶以前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
断奶后,一般是一猪一圈,仔猪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孤独的生活,特别是冬季寒冷天气,吃不好睡不好,容易产生多种疾病,甚至死亡。
所以,要尽量为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变化要逐渐进行。
五、管理粗放现在农户养猪一般是一猪一圈,有的猪吃食、睡觉、排粪在同一地点,加之不勤打扫、垫圈,造成环境污秽,卫生条件极差,特别是在冬季,很容易引起猪只感冒、下痢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猪只健康。
微生态制剂在养猪中的应用一、乳仔猪仔猪出生后,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比较弱,此时如引入益生菌进入动物体内效果最佳。
因此,仔猪出生后,先用干净的消毒纱布或毛巾将其全身擦洗干净,然后放入32℃的保温箱中20分钟,让其适应一下外界环境与温度,再给每头仔猪口服止痢宝口服液(嗜酸乳杆菌、抗病毒抗体)2毫升;或者口服杆诺泰口服液(含有芽孢杆菌和变形类毒素)2毫升,每天1次,连用2天,仔猪口服后再放入保温箱中10分钟,然后吃初乳;仔猪7日龄开食(补料)时,可于1吨料中添加康元1号(由芽孢杆菌、乳酸菌、肠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各种酶、生物活性因子,特殊佐剂,乳仔猪专用)20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用仔猪宝(微生态制剂,仔猪专用)500克拌料500公斤,连续饲喂12天。
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与免疫力,促进增重,加速生长。
二、断奶仔猪断奶仔猪,可选用仔猪专用的康元1号200克对水2吨,连续饮水12天,或者用唯泰C211(仔猪专用微生态制剂)200克对水2000升;或者金唯肽C211(仔猪专用微生态制剂)200克对水2000升,或者断奶宝(微生态制剂)200克对水2000升,连续饮用12天;仔猪断奶时,母猪先下产床离开产房,仔猪在产房停留5天,饮水5天,然后转到保育舍饲养,继续饮水7天。
这样可有效预防仔猪的腹泻性疾病与呼吸道病,降低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温度应激及环境应激等,提高仔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仔猪生长快,毛色好,成活率高。
停止饮水添加后,保育仔猪转入正常饲养,可在饲料中继续添加微生态制剂。
因为断奶、转群、变换饲料以及天气突变等,易造成动物的消化道机能紊乱,表现为吃料少,消化吸收不好,排粪不正常,生长缓慢,皮毛无光泽,甚至消瘦。
这时可使用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替抗素(复合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仔猪专用)F231,400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1个月。
中药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的饲喂效果摘要:选用体重9.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0头,根据体重大小、性别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库+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每头每头5ml)拌料,试验期35天。
结论是在断奶仔猪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可以使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6.8%,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饲料报酬比对照组提高5.6%(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0.15元,腹泻率降低了72.7%经济效益提高了10.3%。
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含有精选发酵中药提取精华以及对猪有益的活菌,这些有益菌可以在猪的肠道内特定的部位定殖,形成特定的菌群优势,通过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来抑制有害菌群的活性,再加上发酵中药的特定作用,从而保证了肠道健康,减少了肠道疾病的发生。
发酵中药经过有益菌发酵,能产生有机酸、细菌素、抗菌肽、生物(黄芪)多糖、生物碱、蒽醌类及其还原衍生物、苷类、皂甙类、免疫调节因子、各种消化酶和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促进肠道内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可明显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出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抱效益。
本试验在玉米-豆粕型仔猪日粮中添加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以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推广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 合肥太阳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1.2试验动物选用35日龄断奶,体重在9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作为试验动物,共60头。
1.3试验日粮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作基础日粮,两组日粮营养水平相同,其中试验组添加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每头每头5ml)。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表1饲喂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日粮组成试验组对照组玉米(%)65 65豆粕(%)20 20乳清粉(%) 1.0 1.0鱼粉(%) 3.0 3.0肉粉(%) 3.6 3.6麦麸(%) 3.4 3.4麦饭石(%)0.2 0.2石粉(%)0.7 0.7磷酸氢钙(%) 1.8 1.8 食盐(%)0.3 0.31%预混料 1.0 1.0 中药微生态制剂每天150ml -合计100 100营养水平消化能(Mj/kg)13.23 13.23 粗蛋白(%)18.1 18.1 钙(%)0.86 0.86 有效磷(%)0.52 0.52赖氨酸(%)0.91 0.91蛋氨酸+胱氨酸(%)0.63 0.631.4试验分组断奶仔猪按同窝,体重大小相似、公母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添加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肽”)两组,每组各30头。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微生物菌群等的影响试验选取45头定远黑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的“保育康”.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5头猪。
饲养试验期为21 d。
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5%和28.0%(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7.87%(P<O.05)和11.2%(P<0.05) 。
②在14 d时,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大肠杆菌数比对照组低31.3%和45.3%,均差异显著(P<0.05);在21 d 时,试验组1与试验组2的乳酸杆菌数分别高出对照组60.78%和75.49%(P<0.05),大肠杆菌数分别比对照组低50.22%和60.89%(P<0.05)。
③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IgG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5%和22.4%,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l和试验组2的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9.46%和11.22%,血清尿素氮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2.9%和26.0%( 0.05) ④ 在14d时,试验组l 和试验组2的SIg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7.8%和30.6%(P<0.05);在21 d 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3.0%和34.6%(P<0.05)。
⑤ 在14d时,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蛋白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4.0%和99.3%(P<0.01),淀粉酶分别提高了3.98%和7.65%(P<0.05);在21 d时,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蛋白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77.4%和91.2%(P<0.01),淀粉酶分别提高了13.1%和14.3%(P<0.05)。
由此可以得出,“保育康”能够减少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提高其生长性能.还能够改善其微生物菌群,增强其免疫功能。
关键词:中药微生态制剂;中药;微生态制剂;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免疫功能;仔猪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抗病效果。
所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做法在我国十分普遍。
然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禁用抗生素成为食品安全的需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在现代养殖条件下,研究尽早建立和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的有效措施是取代抗生素的可行途径。
中药微生态制剂具有无毒、无残留、无副作用、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其开发及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仔猪断奶是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刚断奶的仔猪首先面临的就是环境和饲料的改变,仔猪通常表现为食欲差、易腹泻、生长缓慢、成活率低,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
在断奶前后,合理利用中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降低治疗费用,不产生耐药和肉品药物残留.还可以减少应激的发生,有利于仔猪的生长。
中药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控动物肠道微生物平衡、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降低肠道pH值、提高消化道酶的活性、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微生态制剂对畜禽免疫机能和肠道菌群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yili等研究表明,添加中药微生态制剂组的禽类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都大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对鸡胸腺、脾脏、法氏囊的发育均有促进作用。
yuzhuoteng等研究发现,在20和27日龄肉鸡日粮中添加中药微生态制剂,DGGE图谱的条带数和多样性均显著增加,说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可促进肉鸡肠道内菌群的增殖。
“保育康”是合肥太阳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微生态制剂产品。
其中药成分主要有三渣、神曲、麦芽、黄芪、党参、白术等,其生产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芽胞杆菌等。
该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微生态制剂产品“保育康”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保育康”在养猪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保育康”由发酵中药(三渣、神曲、麦芽、黄芪、党参、白术)、乳酸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组成,其活菌总数不低8.0×108cfg/u;仔猪由合肥某种猪场提供;断奶仔猪料由泰州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提供,为粉料。
基础饲料配方为(%):玉米59.8,膨化豆粕28.0,进口鱼粉4.0,乳清粉4.0,磷酸氢钙0.8,预混料1.0,植物油1.0,石粉1.2,食盐0.2;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380.8 kJ/kg,粗蛋白20.2%,赖氨酸1.1%,蛋氨酸+胱氨酸0.701%,色氨酸0.269%,钙0.8%,磷0.65%。
常规饲粮中未使用抗菌药物。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选用健康的28日龄定远黑断奶仔猪45头进行饲养试验。
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喂基础饲料)、试验组1(基础饲料+0.1%保育康)和试验组2(基础饲料+0.2%保育康),每组15头,分成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
试验期为21d。
仔猪以自由采食、饮水等常规方法进行饲养,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疾病预防及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指标1.3.1 生长性能的测定:试验开始及结束时,对仔猪逐只进行空腹称重,详细记录各组采食量.计算各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13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IG)。
1.3.2 腹泻率的测定:在试验周期内,详细记录各组仔猪腹泻情况,计算腹泻率,计算公式如下:腹泻率=[该圈日腹泻仔猪头数总和/(仔猪总头数×天数)]xl00%1.3.3 粪中微生物菌群的测定:在试验的第14、21天早上收取每头仔猪排出的新鲜粪样少许(不低于5 g),用无菌塑料袋封装,选择仔猪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肠球菌,采用平板涂布法进行细菌计数。
1.3.4 血清免疫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束(第21天)当天的8:00,每重复选取1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10mL,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
血样于37℃静置0.5h.3000 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尿素氮(SUN),血清免疫球蛋白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测定,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尿素氮(SUN)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卓越330)测定。
1.3.5 粪便中分泌型IgA的测定:在试验的第14和21天.每重复随机取1头断奶仔猪的新鲜粪便,采用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ELISA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测定粪便中的SIgA。
1.3.6 粪便中消化酶的测定:分别于试验的第14和21天,每重复随机采集1头断奶仔猪的新鲜粪便,测定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性。
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蛋白酶活性,1个蛋白酶活力单位为pH值为7.5、酪蛋白浓度为10 mg/mL。
37℃下保温10min,每分钟产生1μg酪氨酸的酶量,以U/g表示。
采用淀粉一碘显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1个淀粉酶活力单位为pH值6.0、60℃下保温5 min,每小时液化1mg可溶性淀粉的酶量,以U/g表示。
2 结果与分析2.1 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1可知.试验组1、试验组2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2.5%、28.0%和12.9%、13.8%,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7.87%(P<0.05)、11.2%(P<0.05)。
表1 保育康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kg/头组别初重末重日增重(g)日耗料(g)料肉比对照组7.45±0.1111.61±1.32a200±3.21a356±16.1a 1.78±0.09a 试验组1 7.50±0.1512.64±1.72b245±4.65b402±l3.6a 1.64±0.10b 试验组2 7.35±0.1212.72±1.80b256±5.34b405±10.5b 1.58±0.07b 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下表同。
2.2 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对仔猪腹泻率的影响由图1可知,在第1周内,试验组1、试验组2的腹泻率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试验组2的腹泻率接近12%:在第2周内.腹泻率与第1周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并且试验组1、试验组2的下降幅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在第3周内,对照组的腹泻率较第2周有所上升,且均高于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1、试验组2的腹泻率与第2周相比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2低于试验组1。
由试验期的观察可知.在试验前期。
试验组1的腹泻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
试验组2稍高于对照组.而中后期试验组的腹泻较轻,对照组的腹泻较为严重。
结果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对于减轻仔猪的腹泻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图1 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对仔猪腹泻率的影响2.3 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对粪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由表2可知,在14d时.试验组1与试验组2的乳杆菌数分别高出对照组13.05%和25.99%,均差异显著(P<0.05) ;粪肠球菌数分别高出对照组0.77%和 1.92%,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比对照组低31.3%、45.3%,均差异显著(P<0.05))。
在21 d时,试验组1与试验组2的乳杆菌数分别高出对照组60.78%和75.49%,均差异显著(P<0.05);粪肠球菌数分别高出对照组1.72%(P>0.05)、2.51%(P<0.05),大肠杆菌数分别比对照组低50.22%、65.89%,均差异显著(P<0.05)。
表2 “保育康”对仔猪微生物菌群的影响lg cfu/g鲜样项目菌群数量对照组试验组1 试验组214d乳杆菌8.35±0.109.44±0.1510.52±0.03粪肠球菌7.80±0.107.86±0.077.95±0.01大肠杆菌7.84±0.18a5.38±0.10b4.29±0.07b21d乳杆菌7.14±0.17a11.48±0.14b12.53±0.25b 粪肠球菌7.57±0.207.70±0.217.76±0.08大肠杆菌 6.89±0.34a3.43±0.17b2.35±0.10b表3 “保育康”对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项目对照组试验组1 试验组2 IgG(g/L) 2.32±0.30a 2.75b 2.84bIgM(g/L)0.53±0.040.60 0.62IgA(g/L)0.28±0.020.30 0.29TP(g/L)62.40a68.30b69.40abSUN(mmol/L) 3.54a 2.73b 2.65b 2.4 中药微生态制剂“保育康”对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对IgG来说,试验组1、试验组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5%、22.4%,均差异显著(P<0.05);对IgM 来说,试验组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IgA 来说,基本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