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麻雀修改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病句修改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病句修改1. 修改病句。
1.即使没有太阳,地球上也不会有动物与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春天的公园里,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和花草的芳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学期我勤奋努力地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联欢会上又唱又跳,玩得可开心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因为当时大雨倾盆,他还是准时到了学校。
3. 修改病句。
1.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大概两丈多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在文具店里卖了铅笔、橡皮、笔记本和文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要尽快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5.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有序地走出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平静的湖面上,有一艘船迎着狂风向对岸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修改病句。
第25篇《麻雀》四年级作文导师团学员:陈科升张敏导师精评原文:麻雀的样子实在可爱。
黄澄澄的小尖嘴,黑溜溜的小眼睛,加上一双细细小腿和一身棕色羽毛,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麻雀。
麻雀进食很奇怪,总是小心地靠近,啄一下,没人来,再啄一下,它那副样子就像是一个小偷儿,在干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如果有什么东西响一下,或者是有人走来,它马上飞上枝头,并‚喳喳‛地叫着,似乎很害怕。
人走了,它就飞下来,蹦跳着继续吃。
麻雀嬉戏时,常常一起在天上飞,或着落在屋顶上讲悄悄话。
秋天,它们在树枝上开心玩闹,弄得树叶满地都是。
冬天,这几个小捣蛋就在电线杆上跳啊跳,大雪一夜的伪装几十秒就给弄‚垮‛了,雪可能会掉在头上,如果‚中大奖‛,你会哭笑不得。
麻雀休息时,不像我们人类,而是眯着那对小眼睛儿,站在枝上,翅膀很自然的收起来。
可见它连休息也是那么警惕,若有人过来,它一定飞得超级高,以超快的速度逃离。
你说这小家伙奇怪不奇怪?总评:科升小朋友,你真棒。
你的习作,颇有大家的风范呢,特别是语言很有特色。
反语的运用,让我了解到你迁移运用的能力很强,而且,我知道你对麻雀也有独特而深厚的情感,否则你怎么可能这么了解它的一举一动呢?一定是下了一番功夫,还乐此不彼呢!抓住特点写,层次分明:样子可爱、进食奇怪、嬉戏捣蛋、休息警惕。
抓住特点写,独立成段,层次分明。
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还是中心句呢。
(在改文(二)中,我也学你的样子,运用了中心句呢。
)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巧妙地抓住几个突出的点,加一加,就成了一只麻雀,让人觉得写小动物的样子、特点,怎么这么容易呀,绞尽脑汁去写得同学,真得跟你学学啦!谁都知道,小麻雀怎么可能干什么坏事儿呢?可是你就是从它那小心翼翼的神态、动作中觉察到了它的内心,所以有了这么透彻的语言:‚总是小心地靠近,啄一下,没人来,再啄一下,它那副样子就像是一个小偷儿,在干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你的细心和用心,处处可见!真是了不起!情感流淌在笔尖,亦在心间:无论是写样子的可爱、进食的奇怪还是其他,都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真实情感。
《麻雀》课文中的名词修改为《孔雀》课
文
孔雀课文
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象征着华丽和壮丽。
本文将对《麻雀》课文中的名词进行修改,将其改为《孔雀》
课文。
第一段
孔雀(Peacock)是一种以其华丽的羽毛而闻名的鸟类。
它的
尾巴拥有美丽的蓝绿色和金黄色的羽毛,像一把绚丽的扇子。
从头
到尾,孔雀全长大约两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
第二段
在故事《孔雀和麻雀》中,主人公是一只骄傲自大的孔雀。
它
经常把自己的美丽与众鸟比较,并嘲笑其他普通鸟类的相貌。
然而,孔雀也因此变得孤傲,并失去了朋友。
第三段
故事中的孔雀最终经历了一次变革。
它遭遇了一场大雨,彩色的羽毛被淋湿了,变得暗淡无光。
在麻雀的帮助下,孔雀学会了谦卑和友善。
最终,孔雀恢复了与其他鸟类的友谊,重新获得了它们的认可和喜爱。
结论
通过将《麻雀》课文中的名词修改为《孔雀》课文,这个故事更加突出了孔雀的美丽和自负的主题。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个个体,谦虚和友善的品质比外貌更加重要,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与喜爱。
>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确保与原始课文的对应关系。
《麻雀》教学设计教学依据:课程标准:一、课标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本节课要求:1. 通过对课文中的猎狗、小麻雀、老麻雀三个角色形象的理解,感受和体会母爱的伟大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自由朗读1——3自然段,用“”标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2、从句子中找出对小麻雀神态和外形的词语,用“”标出来2、标出一个词语各+1再读课文,认识猎狗活动二:认识猎狗要求:1、朗读第四自然段。
用标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从句子中找出对猎狗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1、标出一个词语各+12、说出体会各+1再读课文,认识猎狗认识老麻雀活动三:我抒知我意要求:1、阅读4——5自然段,用标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2、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你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3、老麻雀怎样做的呢?1、勾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各+12、并圈出老麻雀的动作的词语各+1认识老麻雀,并体会母爱板书设计《麻雀》教学反思。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麻雀阅读答案冯骥才篇一:冯骥才的《麻雀》网络上搜索到很多但是不全面或者有出入,这是本人利用网络的综合,以此更正:《麻雀》(冯骥才)语文经典阅读理解及答案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
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必需)的本领。
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锋利、锐利、)。
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
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日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
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1. 将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划去。
2.第2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句,将它改为陈述句为:3.从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用“”画出来。
13 修改病句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判断下列句子的病因并修改句子。
(40分)常见的病因:A.成分残缺B.语序不当C.搭配不当D.表意不明E.两面对一面F.语义重复G.前后矛盾H.关联词错误1.虽然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了,所以我唤回了猎狗。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在为了研究蟋蟀,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否找到五彩石是女娲补天的关键。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所有人都怕鹅,只有金奎叔很勇敢,他不怕。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一定要改掉咬铅笔的坏毛病。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美丽的世界。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句子病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10分)A.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人民建造和设计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测试范围: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拼写乐园。
(8分)1.下课了,我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母鸡”用shēn qū()yǎn hù()着自己的yòu ér(),带着“小鸡们”东躲西藏,还随时准备和“老鹰”来一场激烈的bódòu()。
2.老爷爷dàgài()是生病了,shuāi dǎo()在地上,hūn mí()不醒。
一位大姐姐看到后,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
3.听了妹妹的话,妈妈lèng zhù()了。
二、用“√”标出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4分)1.李明在舞台的角.(jiǎo jué)落里站着,他扮演的角.(jiǎo jué)色是一棵树。
2.一阵旋.(xuàn xuán)风吹来,风车吱吱地旋.(xuàn xuán)转起来。
3.只要勤奋练习,我相.(xiāng xiàng)信你照相.(xiāng xiàng)的技术会越来越好。
4.太阳刚一露.(lùlòu)面,荷叶上的露.(lùlòu)珠便开始找地方躲藏。
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6分)庞:①庞大;②多而杂乱;③姓;④脸盘。
1.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2.月光透过树隙照着这孤单少女美丽的脸庞.。
()3.爸爸每天要处理庞.杂的事物。
()意思:①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
②意见;愿望。
③情趣;趣味。
④某种趋势或苗头。
4.爸爸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5.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6.天有点儿要下雨的意思..。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6分)得()应()通()达()()舞()蹈不()声()摇()晃()()头()气五、句子大观园。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麻雀阅读答案冯骥才篇一:冯骥才的《麻雀》网络上搜索到很多但是不全面或者有出入,这是本人利用网络的综合,以此更正:《麻雀》(冯骥才)语文经典阅读理解及答案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
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必需)的本领。
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锋利、锐利、)。
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
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日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
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1. 将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划去。
2.第2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句,将它改为陈述句为:3.从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用“”画出来。
《麻雀》课文中的名词修改为《雄鹰》课文在本文档中,将《麻雀》课文中的名词修改为《雄鹰》课文,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一、修改内容以下是对《麻雀》课文中的名词进行修改的建议:1. 将"麻雀"改为"雄鹰",以突出该课文中鸟类的威严与力量。
2. 修改与"麻雀"相关的词汇,例如:"小麻雀"改为"小雄鹰","飞跃的麻雀"改为"飞翔的雄鹰"等。
3. 将"翅膀"改为"翅翼",以更贴切地描绘雄鹰翱翔天空的场景。
4. 替换"巢"为"巢穴",以强调雄鹰筑巢的行为。
5. 修改与"麻雀"身体特征相关的词汇,例如:"羽毛"改为"羽翼","喙"改为"嘴"等。
6. 修改与"麻雀"性相关的词汇,例如:"筑巢"改为"营巢","觅食"改为"猎食"等。
二、修改的意义将《麻雀》课文中的名词修改为《雄鹰》课文可以带来以下的意义:1. 强调雄鹰的威严和力量,使课文更具气势和震撼力。
2. 启发读者对于大自然中强大生物的想象和敬畏之情。
3. 提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的多样性。
4. 培养学生对于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总结将《麻雀》课文中的名词修改为《雄鹰》课文可以为读者带来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强调大自然中雄鹰的威严与力量,启发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于语言多样性的尝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观点,促进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
13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谈话揭题
1、课件出示麻雀和猎狗的图片,提问:
这是什么动物,写出它的名字。
麻雀和猎狗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平常生活中,它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用词语或一两句话描述一下。
2、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弱小的麻雀和猎狗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三课《麻雀》,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包括25个短篇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圈出课文中的人物及角色。
老麻雀小麻雀猎狗“我”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1-3)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4-6)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了自己的幼儿,吓退了猎狗。
(7)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三、出示字词,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巡视汇总结表扬本次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及存在的问题
2、出示生字课件:梧、桐、绒、嘶、哑、搏、庞、危、险
3、出示词语课件: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危险、庞大
4、字词练习
四、词句训练
1、同音词猎狗——狗绒毛——茸毛
2、比喻句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3、下列句子分别是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神情描写:猎狗愣住了。
外貌描写: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环境描写: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五、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感激趣。
1.认读词语
2.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动物,它没有孔雀那样漂亮的外表,没有黄莺那样动听的歌喉,可在这一只麻雀身上却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了麻雀的一种伟大的令人敬佩的精神,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13麻雀)
二、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1.回顾课文写这些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品味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1)师: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只小麻雀而写,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
出示自学提示(一):
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笔在句子旁作批注,再练习有感情的读给小组内同学听。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并谈感受。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呆呆地无可奈何(弱小无助)
嘴角嫩黄绒毛(刚出生的幼小的)
3、品味描写猎狗的句子
师:猎狗是怎样发现小麻雀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
突然,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去,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警觉小心翼翼)
师:当猎狗嗅到了这只野味,发现了小麻雀时是怎么做的?请从文中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猎狗想吃小麻雀。
)(教师同步板书——吃)
(3)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猎狗想吃小麻雀的画面,学生一边闭着眼睛想象,感受此时紧张的气氛。
4、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师: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是老麻雀,发现了这一危机情况,面对着力量比自己强大百倍,甚至千倍的凶恶的猎狗,文中的老麻雀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自学提示:
1.组内互读4、5段,为了救小麻雀,老麻雀是怎么做的?画出你感
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上批注,并练习有感情的读给组内成员听。
2.汇报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地落在猎狗面前。
(同步板书——救)
(2)师:请找出老麻雀的动作(飞、落)。
体会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交流:这个比喻好在哪?
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麻雀的坚定勇敢,为了幼小的麻雀,像块石头一样一动不动,义无反顾。
)
(3)师:老麻雀地勇敢多么令人敬佩啊!老麻雀还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举动?(生找出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
一场搏斗。
(同步板书——斗)
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4)师:①一只麻雀斗得过猎狗吗?(斗不过)老麻雀知道吗?(知道)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找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②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5)师:①此时此刻的老麻雀虽然害怕,也分明知道自己很弱小,不是猎狗的对手,可他却拼命坚定地与强大的猎狗搏斗,这说明什么?(老麻雀非常勇敢)它的勇气源于什么?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他飞了下来。
③师:“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板书——爱的力量,是亲子之情。
)
④再次感受老麻雀的爱,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5、感受老麻雀爱的惊喜
(1)师: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出的巨大的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意外的结果,那么是怎样的一个结果?(生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
老麻雀这种誓死保护孩子的行为出乎了猎狗的意料。
猎狗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为什么换回猎狗?心里是怎么想的?
2、师:的确,作者屠格涅夫他被老麻雀的爱子之情深深震撼了,《麻雀》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包括25个短篇故事。
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配乐读)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三、总结升华、拓展练笔
1、教师小结:孩子们,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
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2、相信此时此刻,你心里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话,现在假如你是文章中猎狗、小麻雀或者“我”,你会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呢?任选一角色,在片段本上写下来。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继续完善小练笔。
2、阅读《猎人笔记》中的小故事,并做好批注。
板书设计:13、麻雀
小麻雀←————救————老麻雀
↑吃搏斗↙爱的力量| 感动
|唤回↓
猎狗←————————“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