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跳高运动员的选材(一)
- 格式:docx
- 大小:12.89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跳高运动员的选材【摘要】跳高运动项目发展的实践表明,当运动成绩发展到一定阶段,运动员的先天条件就成为促进或制约运动成绩提高的主导因素,因而只有在儿童、少年时期,通过科学测试手段与方法,选拔具有“天赋”的苗子进行培养,才有可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关键词】跳高运动员遗传因素身体素质现在世界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比赛竞争十分激烈,要使运动员能在世界田径场上有优异的表现,除了有良好的科学系统训练,更离不开对运动员选材,因此世界各国对青少年的选材都很重视,有了好的苗子再加上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今后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但选材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要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长发育、遗传等方面都要仔细的研究。
我国在跳高项目上选材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选拔优秀跳高运动员谈几点方法,以供同仁参考讨论。
1 选材时应明确分析跳高运动员的特点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应是:身材高、体重轻、身体重心位置高,这三点是最基本的选材条件。
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此外,一个跳高运动员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在心理、精神都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根据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去精心细致的选材。
2 选材时应从身体形态方面去挑选顾名思义,优秀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是:身体高且修长、体重轻、重心高等,男子运动员不低于190cm,女子应不低于175cm,这是最理想的,这些就要求教练员预测他们成年时的身体高度和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下肢比脑干长,小腿比大腿长,足弓要深,骨盆狭小,臀部紧缩,两腿不能呈X型或O型,踝关节细,跟腱处深凹等,这些在选材时是不可轻视的。
3 选材过程中还应注意遗传因素我们都知道遗传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特性,这种特性能使生物把它个体的特征在后代反映出来,这样首先选材是要看其父母的身高和父母双亲的身高,群众中有一句相传的俗语是“爹高长单个,妈高生一窝”这就是说,如果父亲高其子女只有一个高的,而母亲高那么大多数孩子是高的。
中国俄罗斯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特点
撑竿跳高是一项在田径比赛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需要选手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强大的爆发力。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田径强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特点都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就选材而言,中国和俄罗斯在挑选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时都非常注重体能和天赋。
他们会通过选拔赛和青少年比赛来发掘潜力选手,而这些选手通常都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天赋。
在选材方面,中国和俄罗斯都会重视选手的身高和弹跳能力,因为撑竿跳高是一项需要出色弹跳和稳定飞跃的技术项目。
其次,就训练特点而言,中国和俄罗斯在女子撑竿跳高选手的训练中都会注重技术和力量的提高。
在技术训练方面,他们会注重选手的撑竿技术和起跳技巧的掌握,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和模拟比赛来提高选手的技术水平。
此外,他们还会注重选手的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的积累,通过心理训练和实战经验来提高选手在比赛中的应对能力。
在力量训练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也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选手在力量训练中更注重全身力量的均衡发展,包括核心力量、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以提高选手的整体素质。
而俄罗斯选手则更注重对特定肌肉群的细致训练,以提高选手在撑竿跳高中所需的特定力量和爆发力。
他们也会通过定量化训练和科学的营养方案来帮助选手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
总的来说,中国和俄罗斯在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中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训练,中国和俄罗斯女子撑竿跳高选手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为田径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
望两国在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女子撑竿跳高项目的发展,为田径运动带来更多的精彩表现。
浅谈跳高运动员的选材作者:倪秀玲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10期摘要:根据过往实践经验,跳高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上达到一定成绩后,其成绩不会再随着训练显著提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运动员的先天素养。
因此,只有对儿童时期具有较高运动“天赋”的儿童进行筛选,并辅之以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使运动员的成绩达到较高层次。
关键词:跳高运动员;先天素养;选材目前,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赛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让运动员的成绩得到显著提升,科学的训练和对优秀运动员的选拔都是必要的。
因而,各国都格外重视对具有运动天赋的儿童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运动员辅之以科学的训练方法,望他们有一天能为国争光。
但是,筛选运动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对运动员的身形、先天素养等进行仔细分析。
相较于国外,我国对运动员的筛选方法还不够成熟,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筛选方法上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同仁的注意。
1筛选时应注意仔细分析运动员特征一个优秀跳高运动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较高的身长、较高的身体重心及较高的重量。
此外,为了适应比赛的残酷,还需要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
因此,在筛选运动员时应该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2筛选时应注意运动员身形显而易见,一个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身形应具备以下特征:身高、身长、重量轻等。
通常情况下,男性运动员身高最好高于190cm,女性运动员身高最好高于175cm。
从身形上来说,运动员的身形最好是腿长于脑干,小腿长,骨盆相对较小,双腿应该笔直,最好不是X型或O 型,足弓较深,臀部紧致等。
因此,教练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预测运动员成年时的身高和身形。
3筛选时应注意运动员先天素养众所周知,遗传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共有并反映在子孙后代上。
因此,教练员在筛选运动员时应注意运动员父母的身高和身形特征。
通常情况下,如果家庭中父亲高、母亲矮,则孩子中只有一个身子高;父亲高、母亲也高,则孩子大都较高。
对于教练员来说,如何分辨前一种情况下哪个孩子较高相对困难。
男子优秀跳高运动员选材特征与模式探析摘要:运动选材是运动训练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同时,运动选材也是运动训练活动的起始活动,本文结合跳高运动的特点,对跳高运动运动员选材相关原理及模式进行探析,以其为我国跳高运动选材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跳高;选材;特征;模式前言:体育运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逐渐演变直至成熟,而跳高是人类挑战高度极限的一种运动,自古有之,流传至今。
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至今,已逾百年。
经历了早期的发展、现代的跨越,达到了它历史的高度,迄今难以逾越。
我国在跳高运动上经历了低潮、高峰、低谷之起伏阶段,曲折发展至今,突破却难于实现。
在此,寄渺渺之拙见,述跳高运动选材之己见,以期为我国跳高运动选材以及早期运动训练活动提供些许参考。
1 跳高运动发展概况1.1世界跳高运动发展概况跳高作为一种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1864年在英国被列为田径比赛项目。
男女跳高被列为现代奥运正式比赛项目分别是在第1和第9届奥运会。
据记载,最早的跳高纪录是英国运动员用跨越式创造的,当时成绩是1.67米。
1912年,美国运动员霍列因用此种方法首次突破两米大关,也是国际田联承认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1923年开始又有运动员尝试一种腹对横杆的跳跃方式,即后来的俯卧式跳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先后由运动员创造了2.15米和2.16米的世界纪录。
跳高技术发展的高峰是在20世纪5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对人体极限运动能力的开发,目标是提高起跳的功率,加快运动员助跑起跳的速度。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从速度挖掘运动能力的可能性,至此,跳高纪录不断刷新,运用此种技术,目前男、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分别为2.45米和2.09米。
1.2 我国跳高运动发展概述我国跳高运动虽然开展于20世纪前叶,但是发展缓慢,旧中国男子跳高纪录只有1.87米。
新中国成立以后,跳高运动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男子跳高先后涌现出倪志钦、朱建华等一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间分别以2.37米、2.38米、2.39米的成绩三破世界纪录,开创了我国男子跳高运动的一个新纪元。
跳高运动员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跳高是一项需要高度技巧和身体能力的运动,因此选材对于跳高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进行跳高运动员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一、身体形态:1、身高和下肢长度:跳高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身材和较长的下肢,以便在起跳时具有更好的重心和更多的动能。
2、躯干和骨盆:躯干短而窄、骨盆小而坚固的运动员往往更有利于完成跳跃动作。
3、肩部和手臂:肩部灵活、手臂长而有力的运动员在跳跃过程中更容易控制身体姿态。
二、生理机能:1、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强的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2、肌肉类型:具有较好肌肉爆发力和耐力的运动员更适合跳高运动。
3、柔韧性和协调性:柔韧性好、协调性佳的运动员更容易掌握跳跃技巧。
三、技术水平:1、基本技术:选材时需要关注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如起跳、腾空、落地等。
2、动作规范性:跳跃动作要求规范、准确,因此需要挑选具备良好动作规范的运动员。
四、心理素质:1、自信心:跳高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强烈的自信心,能够面对挑战和压力。
2、意志品质:具备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的运动员更能在跳高运动中取得成功。
3、应变能力:比赛中的突发情况需要运动员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
五、家庭背景:1、家庭支持:跳高运动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因此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2、家庭体育文化:家庭中有良好的体育氛围和传统的运动员,往往在跳高运动中更有潜力。
六、训练经历:1、训练态度:具备积极进取、认真刻苦的训练态度的运动员更值得培养。
2、训练系统性:长期的、系统性的训练对于跳高运动员的培养至关重要。
七、体能状况:1、具备优秀的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爆发力的运动员在跳高运动中将具有更好的表现。
2、伤病史由于跳高运动的特殊性,有受伤史的运动员在选材时需谨慎考虑。
在选材过程中,教练团队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评估,结合以上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材标准,选拔出具有潜力的跳高运动员,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在跳高运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运动员选材快速力量性项群的选材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项目的特点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跳跃、投掷、举重三组运动项目。
其中跳跃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竿跳高等,投掷组包括铁饼、链球、铅球等,举重包括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等八个举重项目。
快速力量性项群由以追求远度、高度和重量级的最高成绩为目的的典型非周期性项目组成,该项群运动的形式主要为非周期形式。
动作速度与爆发力是决定该项群运动成绩的关键素质。
能量代谢类型主要以磷酸原代谢形式为主。
生理机能的主要特点为:肌肉活动强度大,神经活动集中而强度高,快肌纤维比例大。
二、快速力量性项群选材的基本要求(一)跳跃组项目选材的基本要求选材年龄:男、女均为10——12岁身体形态:身材高而修长,小腿长于大腿,足弓、重心都高,骨盆窄,关节围度小运动素质:爆发力突出,短程加速能力强,全身协调能力较好生理机能:神经过程灵活稳定,快肌纤维比例较大,磷酸原代谢水平高,前庭分析器功能好心理素质:善于形象思维,性格沉着冷静,勇敢并且果断顽强,空间定向准确,节奏感灵敏技能表现:助跑起跳、腾空等环节连贯,起跳用力集中(二)投掷组项目选材的基本要求选材年龄:男子为14——16岁,女子为13—15岁身体形态:身材高大,粗壮,胸阔,腰粗、肩宽、臂长、手大、骨盆宽运动素质:速度力量是基础,爆发力是关键,全身协调是重点生理机能:骨骼、肌肉发达,神经过程灵活,磷酸原代谢高,前庭分析器功能好,屏气呼吸力量足心理素质:神经类型为活泼型,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较强,空间定向准,节奏感灵敏技能表现:旋转动作连贯、自然、平稳,出手动作省力,下肢支撑稳定三、主要选材的指标跳高身体形态:理想身高:男子为190cm以上,女子为180cm以上。
10——12岁为适宜选材年龄。
整体形态为:身材高、体重轻、脂肪少,肌肉富有弹性,上体结实、不粗,下肢修长有力,髂窄、臀高、脚长,重心位置较高,踝关节围度小,足弓高,跟腱细。
运动素质:爆发力强,短程曲线加速快,全身协调性、柔韧性好,制动、踏跳有力。
跳高运动员身高选材标准跳高是一项体育项目,旨在测试运动员在限定跳高区域内的技巧和身体素质。
在这项运动中,选材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确保选手们具备良好的竞争条件。
本文将探讨跳高运动员的身高选材标准。
一、理论基础1.1 跳高的目标和要求跳高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其目标是尽可能越过横置的高度杆,要求选手综合运用力量、技巧和灵活性。
因此,跳高运动员的选材标准应综合考虑这些要素。
1.2 欧美选材标准在欧美国家,跳高选材标准主要基于一项称为“分力学方法”的系统研究。
该方法以选手身体中心的位置和柔韧度为基础,结合力量、速度和技巧等因素,进行选材评估。
二、身高的影响因素2.1 腿长比例跳高运动要求选手能够充分利用双腿的弹性和力量,以达到更高的跳跃高度。
因此,选手的腿长比例对跳高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较长的腿相对于身体的比例通常会有更大的弹性和爆发力。
2.2 上肢长度上肢的长度对于跳高运动员来说同样重要。
较长的上肢能够提供更大的摆动幅度,使选手在越过高度杆时能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
2.3 身高与重量的关系身高与重量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选手在跳高项目中的爆发力和柔韧度。
一般而言,身高较高的选手由于其身体结构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力量,并具备更高的爆发力。
三、传统选材标准传统上,跳高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主要基于其身高。
以男子为例,选手的身高通常在1.80米以上,这是因为较高的身高通常伴随着较长的上肢和较长的腿,符合跳高的需求。
四、新趋势和变革近年来,随着跳高训练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关于跳高选材标准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除了传统的身高要求外,更多的注意力开始放在选手的柔韧度和爆发力上。
五、身高与技术的平衡跳高运动员的身高并非决定其成绩的唯一因素。
相反,身高只是影响选手在跳高中的某些方面表现的一种因素。
更重要的是,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竞技能力。
六、结论针对跳高运动员的身高选材标准,必须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身体比例、柔韧度和力量等。
运动员选材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一环,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所需的素质也各不相同。
在选拔和培养过程中,选材是重中之重。
运动员特质1.体能方面–耐力:长跑、铁人三项等项目对耐力要求较高,选材时需要注重这一点。
–速度:短跑、游泳等项目侧重速度,选手的快速反应和爆发力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力量:跳高、举重等项目需要较强的力量支持,选材时需要综合考虑力量素质。
2.技术方面–动作规范: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技术要求,选手需要具备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能力。
–灵活度: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需要较高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精准度:射击、击剑等项目需要选手具备较高的精准度和专注力。
3.心理素质–自信心: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自信、坚韧的心态很关键。
–意志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意志力是支撑运动员克服困难的动力。
选材方法1.观察法–平时观察:通过常规训练和比赛观察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了解其体能、技术和心理素质。
–专业测试:利用专业测试手段如体能测试、心理评估等来获取全面的选手数据。
2.选拔赛–组织适当比赛:选拔赛是选拔运动员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比赛成绩等数据来评估运动员综合素质。
–寻找优秀选手:选拔赛是发现优秀选手的平台,通过选拔赛的成绩来筛选出潜力选手。
选材策略1.精准定位–不同项目需要的素质不同,选材时需要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精准定位。
–量体裁衣,根据项目需求择优选拔。
2.端正态度–选材工作需要认真对待,尊重选手,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运动员。
–坚持打造专业、高效的选材团队,提高选材质量。
3.坚持训练–选定合适的选手后,坚持科学训练,全方位培养选手能力。
–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在运动员选材过程中,科学、公正、精准是分辨选材好坏的关键。
只有在选拔和培养中不断完善选材制度,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高校撑竿跳高运动员选材之我见作者:姜宏宋一涛来源:《体育时空》2017年第11期一、前言撑竿跳高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比较高的身体素质,撑杆跳高运动员的理想模型是:身材较高,体型匀称,肌肉发达健壮,具有跳远员的起弹能力和跨栏运动员的协调性,体操运动员的空中感觉。
因此,快速,弹跳,柔韧与协调性的统一,是该项目的一大特点。
二、撑杆跳高运动员的基本条件撑竿跳高的选材,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属于基本条件方面,二是属于专项条件方面。
目前高校选材主要针对全国田径重点中学和业余体校,撑竿跳高训练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现在的中学基本上不具备这个训练条件,而且撑杆跳高技术复杂,训练难度大,及专项教练比较少,所以,目前中学没有开展这个项目,全国业余体校开展的也比较少。
撑杆跳高对身高体重因素要求很高。
撑杆跳高运动员所表现的动作幅度,难度和他们的身高存在一定的联系,在速度、力量和技术状况相当的情况下,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就相对地占有一定的优势。
因而在选材时,选择那些身材较高的运动有是理所当然的事。
撑杆跳高对运动员的体态要求也很苛刻。
体态主要包括下肢和身高的比例以及体重。
前者影响到动作的幅度和身体重心的位置,后者关系到对撑竿的压力。
三、具备撑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条件撑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条件是指他们的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的状况。
撑竿跳高是一项运动技能和素质统一表现得特别显著的项目。
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在速度、力量、空感、柔韧和动作协调性等,素质上要具备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这些素质又必须通过完善而熟练的技术表现为专项能力和运动成绩。
因此,在考查撑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条件时,除注意在速度、力量方面的水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协调性和心理素质。
(一)撑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撑杆跳高运动员的速度,它包括跑的速度,持竿跑的速度,也包括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
后者对撑竿跳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员的跑速在撑竿跳高中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
浅谈跳高运动员的选材(一)
【摘要】跳高运动项目发展的实践表明,当运动成绩发展到一定阶段,运动员的先天条件就成为促进或制约运动成绩提高的主导因素,因而只有在儿童、少年时期,通过科学测试手段与方法,选拔具有“天赋”的苗子进行培养,才有可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关键词】跳高运动员遗传因素身体素质
现在世界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比赛竞争十分激烈,要使运动员能在世界田径场上有优异的表现,除了有良好的科学系统训练,更离不开对运动员选材,因此世界各国对青少年的选材都很重视,有了好的苗子再加上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今后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但选材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要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长发育、遗传等方面都要仔细的研究。
我国在跳高项目上选材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选拔优秀跳高运动员谈几点方法,以供同仁参考讨论。
1选材时应明确分析跳高运动员的特点
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应是:身材高、体重轻、身体重心位置高,这三点是最基本的选材条件。
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此外,一个跳高运动员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在心理、精神都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根据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去精心细致的选材。
2选材时应从身体形态方面去挑选
顾名思义,优秀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是:身体高且修长、体重轻、重心高等,男子运动员不低于190cm,女子应不低于175cm,这是最理想的,这些就要求教练员预测他们成年时的身体高度和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下肢比脑干长,小腿比大腿长,足弓要深,骨盆狭小,臀部紧缩,两腿不能呈X型或O型,踝关节细,跟腱处深凹等,这些在选材时是不可轻视的。
3选材过程中还应注意遗传因素
我们都知道遗传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特性,这种特性能使生物把它个体的特征在后代反映出来,这样首先选材是要看其父母的身高和父母双亲的身高,群众中有一句相传的俗语是“爹高长单个,妈高生一窝”这就是说,如果父亲高其子女只有一个高的,而母亲高那么大多数孩子是高的。
那么我们如果发现父高母矮的双亲,那么他们中间哪一个孩子长的较高呢?根据多年来的实验经验来看,哪个面貌与父亲相像,则这孩子今后的身材也像他父亲,其次要看父母的健康状况,因为子女必须在母亲的腹中经过十月怀胎才能出世生长,在怀胎期间母亲的健康状况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还必须考虑这一条件。
4选材时应从身体素质方面去选苗子
身体素质状况是每位运动员发挥运动能力的基础,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状况决定他们的运动能力,通过测试是可以预测他们的潜在的运动能力,在测试时应重点了解少年儿童的快速起跳能力和弹跳力,以及了解他们的速度、灵敏性、柔软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在作测试时必须要与身体结合起来统一的参考,身体条件特别好的少年儿童,在身体各方面可以放宽一些,反过来,身体素质特别好的,对身体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
教练员在作身体素质测试时,还需要考虑到各个身体素质都有一个“敏感发展期”一般来说速度的“敏感发展期”是在10---13岁,力量是在14---17岁,爆发力(弹跳力)是在13---16岁,但另据捷克的尤丽诺娃的说法,她认为爆发力的“敏感发展期”男的是15---16岁,女的是13---14岁,又据前苏联的巴尔什维奇教授所研究的7—8岁是学会合理的跑的技术生物年龄,过了这个年龄,到了12---13岁,短跑已经发展定型,步频是在7---11岁的时候为最好的培养年龄,过了这个年龄再要提高步频实际上已是不可能的了,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如果从12—13岁时才开始训练短跑,那已经为时过晚了,这是很不合适的。
再据前苏联奥勃拉斯佐娃的研究,敏感期的形成原因是在于在这期间大脑皮质中的形态和生物化程度较强烈、较完善,对有关形成的刺激反映灵敏、刺激的痕迹能深刻地保留在大脑中,因而教练员如果在各种素质的敏感发展期内的少年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则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过了敏感发展期,则将事倍
功半。
因此,在这“敏感发展期”间,如果训练等外因与遗传等内因配合得到较好的话,则该项素质的发展就很快,所以教练员必须吧“敏感发展期”和选材对象的年龄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