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178.02 KB
- 文档页数:3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
摘要: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与病因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与并发症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与预防
正文: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与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胃内容物逆行回到食管,导致食管炎症、症状和并发症。
发病原因包括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肥胖、抽烟、喝酒、高脂饮食、咖啡因和药物等。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与并发症
1.典型症状: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性咳嗽、咽部不适、哮喘等。
2.并发症: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癌的前期病变)、喉炎、肺炎等。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生活习惯和家族史。
2.内镜检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的依据,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24小时食管pH监测:评估胃食管反流程度,对症状不典型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4.食管测压:评估下食管括约肌功能。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与预防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副作用选择合适药物。
2.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肥胖、戒烟限酒、低脂饮食、不吃辛辣食物、避免咖啡因和巧克力等。
3.睡姿调整:床头垫高,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
4.预防并发症: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症状、并发症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
GERD患病率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GERD的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上升约2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报告烧心或反流症状的发生频率21次/周的比例约为13%。
GERD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消化科处方药物中前5位均为GERD治疗用药。
GERD的进展会诱发食管癌,GERD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状态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BE也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GERD的发生、发展涉及酸反流、食管动力、细胞因子、内脏敏感性等多种因素。
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需运用各种新兴胃肠动力检查手段,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虽然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建立GERD诊疗中心,但对于如何规范地对患者进行GERD相关检查、治疗和随访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将影响GERD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会诱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因此,亟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大中华区消化动力联盟等近年来发表了《2023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2023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为我国GERD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基础。
为落实我国发表的GERD相关共识意见和指南,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推动我国GERD诊疗的标准化,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制定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胃食管反流名词解释胃食管反流病(GERO)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临床分反流性食管炎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我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一)病因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1.食管抗反流屏障(1)LES和LES压:LES是食管末端3~4cm长的环形括约肌,正常人静息时此括约肌压力(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进入食管。
食物、药物如钙通通阻带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胃内压增高均可影响LES压相应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2)一过性LES松弛,TIFSR (transitloweresophagealsphincterrelaxation)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3)裂孔疝,可因加重返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致病。
2.食管酸清除正常情况下,容量清除是廓清的主要方式,如反流物反流则刺激食管引起继发蠕动,减少食管内酸性物质容量。
3.食管粘膜防御食管粘膜对反流物有防御作用,称为食管粘膜组织抵抗力。
4.胃排空延迟可促进胃内容物食管反流。
(二)临床表现1.烧心和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
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
反酸常伴有烧心。
2.吞咽困难和吞咽痛食管功能紊乱引起者,呈间歇性;食管狭窄引起者、持续加重。
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伴吞咽疼痛。
3.胸骨后痛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此时酷似心绞痛。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其他癔球症(定义考生要牢记,名词解释),咽喉炎、声嘶。
反流物吸入气管,肺可反复发生肺炎。
(三)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和(或)黑粪,每日出血超过50ml,可出现黑便。
2.食管狭窄是严重食管炎表现,纤维组织增生,瘢痕狭窄,严重影响功能。
消化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 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2.什么是NERD。
(中)又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称非糜烂性反流病,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无食管炎表现的情况。
3.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①食管症状a.典型症状:烧心和反流。
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
b.非典型症状:胸骨后胸痛。
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
吞咽困难或胸骨后异物感,多间歇性②食管外症状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瘾球症。
严重可吸人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
4.简单描述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辅助检查有哪些?(难)①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RE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RE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可根据胃镜进行RE 分级(A-D)②24小时食管pH监测: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监测患者24h食管pH值,提供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的客观证据。
③食管x线钡餐:对诊断RE敏感性不高,有助于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病。
④食管测压:可测定LES的压力、显示频繁的一过性LES松弛和评价食管体部的功能。
正常人静止时LES压力约2~4kPa(15~30mmHg),当静止时LES压力<0.8kPa(6mmHg),则提示LES功能不全,辅助诊断⑤食管滴酸试验:患者坐位,放置鼻胃管30~35cm处。
先滴入生理盐水,每分钟约10ml,15分钟。
如患者无特殊不适,换用0.1N盐酸,以同样滴速,滴注30分钟,在滴酸过程中出现胸骨后痛或烧灼感者为阳性反应。
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②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③除H.pylori以外的急性感染性胃炎。
6.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不振、暖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之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
gerd名词解释
GERD是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胃食管反流病)
的简称。
它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
下
面将从定义、病因、症状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定义:GERD是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和反流性食管病变。
它是由于胃酸和胃液逆流至食管引起的。
这种逆流会刺激
食管内部,引起酸痛和烧灼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食管变形和恶性病变。
二、病因:GERD的病因比较复杂。
一方面是由于食道括约肌松弛不当,致使食管内的胃酸和胃液逆流,另一方面是由于胃内压力增高(例如肥胖、怀孕等因素),也会增加反流的几率。
此外,长期抽烟、喝酸性饮料和高脂肪食物等也可能诱发GERD。
三、症状:通常,GERD的症状包括反酸、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胸痛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GERD还可能引起食管狭窄和细胞癌变。
四、治疗:GER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受体拮抗剂等,在缓解症状的同时
也会减少反流。
生活方式调整主要包括减肥、戒烟、避免高脂肪食物
和酒精等。
在严重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须的。
五、结论: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但是它是可以治疗的。
对于GERD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及早进行治疗,可以预防GERD的发展,保护胃肠健康。
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共
识意见介绍
张法灿
【期刊名称】《内科》
【年(卷),期】2007(2)2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患病率为7%~15%.北京、上海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GERD患病率为
5.77%,广东省社区人群中调查发现,每周至少有1次烧心和(或)反酸症状者占
6.2%.6%~14%的GERD可能演变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而0.5%~1.0%的BE又可能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嗳气、上腹痛、恶心、胸骨后痛;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近年来,GERD的诊断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其鉴别诊断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张法灿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4
【相关文献】
1.胃食管反流病全球定义与亚太地区及中国共识意见异同点 [J], 袁耀宗;汤玉铭
2.蒙特利尔定义与RDQ评分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J], 陈天红;朱建军
3.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4.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J], 邹多武
5.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J], 邹多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67327768(2007)022*******专家论坛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共识意见介绍张法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南宁530021)张法灿,男,49岁,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卫生科教管理学会会长、广西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西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抗癌协会理事、《内科》杂志和《广西医学》杂志编委。
1985年起在广西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消化专家周展骥教授,主要致力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率先在区内引进和开展胃肠动力学研究。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其中“影响胃溃疡愈合因素的研究”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14篇。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定义;分类 [中图法分类号]R573.34 [文献标识码] A 胃食管反流病(Gastr o2Es ophageal Reflux D 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类疾病。
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患病率为7%~15%。
北京、上海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广东省社区人群中调查发现,每周至少有1次烧心和(或)反酸症状者占6.2%。
6%~14%的GERD可能演变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 ophagus,BE),而0.5%~1.0%的BE又可能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
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嗳气、上腹痛、恶心、胸骨后痛;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
近年来,GERD的诊断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其鉴别诊断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但是,一直以来,不同国家发布了不同的GERD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至今尚无可广泛接受的GERD及其症状和并发症的定义;反流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诊断上又仅依赖于症状,但在GERD与消化不良的鉴别上尚未达成共识意见,由此在临床造成一些混乱;对于GERD的食管外表现的意见也不一致,导致临床上出现诊断不足或诊断过度;最后,Barrett食管的定义也不统一,在危险因素评价和追踪方面存在较大分岐。
今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的44位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达成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共识意见,目的是制定一个广泛为医生、病人和有关当局接受的GERD全球共识定义和分类。
1 GERD的定义GERD的全球定义:GERD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
GERD的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流,最常见的食管损伤是反流性食管炎。
新的定义强调:从病人的角度描述症状的负性影响,承认症状如何影响病人的差异性,当反流症状达到引起病人不适的程度时才能定义为GERD,否则,烧心症状本身不构成一种疾病。
在临床上,确定症状是否对病人有影响应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而不由频率和时间的任意值来决定。
在人群研究中,一周发作2次或以上的轻度症状,或者一周发作1次以上的中重度症状常被病人认为引起不适。
无症状病人仍可存在潜在的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因此也满足GERD的诊断标准。
无症状者可依据证实有胃内容物反流的检查来诊断(pH检测、电阻抗)、或者反流的损伤效应(内镜、组织学、电镜)进行诊断。
2 GERD的分类2.1 食管综合征2.1.1 症状综合征 a.典型S反流综合征;b.反流性胸痛综合征。
2.1.2 伴食管破损的综合征 a.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 oph2 agitis,RE);b.反流性食管狭窄;c.Barrett食管;d.食管腺癌。
2.2 食管外综合征2.2.1 明确相关的 a.反流性咳嗽综合征;b.反流性喉炎综合征;c.反流性哮喘综合征;d.反流性牙侵蚀综合征。
2.2.2 可能相关的 a.咽炎;b.鼻窦炎;c.特发性肺纤维化;d.复发性中耳炎。
以综合征为基础的GERD定义,反映GERD病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临床实际。
将GERD的表现分为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食管外综合征再分为明确相关和可能相关。
新的共识定义允许以症状诊断疾病,如果发现粘膜损伤时进一步确定诊断。
未经检查有食管症状、但无食管损伤证据的病人认为是食管症状综合征,而存在已证实损伤的病人则认为是伴食管损伤的食管综合征。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归属于不伴食管损伤的典型反流综合征,而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伴食管损伤的食管综合征的分类。
既往的NERD定义,由于其本身定义会由于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化(如使用放大内镜),而不再使用。
在食管症状综合征分类中,反流性胸痛综合征单独列出,其表现为无典型反流综合征相关症状的胸痛或疼痛。
伴有食941内 科 2007年4月 第2卷 第2期管损伤的综合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狭窄、Barrett食管和腺癌。
3 GERD疾病简介3.1 食管综合征3.1.1 症状综合征:典型反流综合征是指存在令人不适的烧心和/或反流症状,病人也可有其它症状,如上腹痛或睡眠障碍。
初诊有反流症状病人中,超过50%无可见的食管损伤。
因此,典型反流综合征根据特征症状即可诊断,不需诊断性检查。
烧心和反流是典型反流综合征的特征性症状。
烧心是胸骨后的烧灼感,不包括上腹正中胸骨下的烧灼感。
反流是感知到胃内容物反至口腔或下咽部。
胃食管反流是烧心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与酸反流有关,非酸或弱酸反流的程度在GERD症状的发生中起多大作用仍不清楚。
上腹痛可能是GERD的主要症状,抑酸治疗可缓解这类病人的烧心和疼痛症状,并且烧心症状的缓解与疼痛症状的缓解密切相关。
睡眠障碍常与GERD有关,PP I治疗或抗反流手术治疗可改善GERD病人的夜间烧心症状和睡眠障碍。
反流性胸痛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可引起类似缺血心绞痛的胸痛发作,而不伴有烧心或反流。
在非心源性胸痛中,与食管运动性疾病比较,胃食管反流是更常见的胸痛原因,约占51%。
3.1.2 食管综合征:伴食管损伤的综合征GERD的食管并发症为反流性食管炎、出血、狭窄、Barrett 食管和食管腺癌。
反流性食管炎作为GERD的并发症,并不是GERD的主要表现,仅见于不足50%的典型GERD症状者。
但RE是食管损伤的最常见表现和后果,并易于在内镜下证实,可作为诊断的客观标准,治疗成功的可靠终点,也与症状改善密切相关。
内镜下无可见食管炎改变的病人,组织学上也可发现食管炎症,但组织学诊断GERD的可靠性仍有疑问。
组织学异常包括多形核和单核白细胞的增多、基底细胞增生、乳头延长。
电镜下异常,如细胞间隙扩大可见于非糜烂性反流病。
其它少见的GERD并发症包括出血、狭窄、Barrett食管、远端食管腺癌。
GERD引起的出血罕见,主要见于食管溃疡者。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内镜下可见远段食管粘膜的破损。
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损伤的最常见后果和表现。
内镜下在胃食管连接或以上的食管粘膜见到粘膜破损即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
需注意的是,在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粘膜破损的存在可以是间歇性的。
在多数病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超过20年仍无变化。
但是,老年病人的食管炎更严重,并发Barrett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虽然烧心的频率和强度与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但通常症状不能精确地预测一个病人出现什么样的内镜下病变,并且,与年轻病人相比,尽管存在更严重的食管炎,老年病人烧心症状的强度更低些,Barrett食管病人的症状频率较低或不甚严重。
反流性食管狭窄是指GERD引起的食管腔的持续狭窄,特征性症状是持续的、不适的吞咽困难。
反流性食管狭窄是严重反流性疾病的结果,见于<5%的GERD病人。
不适的吞咽困难多与固体有关。
不引起不适的吞咽困难在GERD也常见,多数病人经PP I治疗后吞咽困难缓解。
对于持续性吞咽困难者,除酸抑制治疗外还需内镜下扩张治疗以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
持续的、进行性的、不适的吞咽困难是食管结构或肿瘤病变的报警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
有资料证实,吞咽困难增加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性(OR值:3~4)。
Barrett食管当前Barrett食管的定义混淆不清,部分医生仅根据内镜下表现诊断,另一部分医生则根据组织学存在肠型食管柱状上皮化生进行诊断。
共识意见一致同意:不同Barrett食管定义的核心是胃食管连接处近端的食管鳞状上皮部分被化生的柱状上皮代替。
目前多数意见同意组织学证实的食管小肠上皮化生是诊断Barrett食管的必备条件。
现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与组织学诊断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
因此,内镜诊断需要组织学的证实,共识意见提出一个新的术语:“内镜可疑的食管化生(Endoscop ically Sus pected Es ophageal M etap lasia,ES2 E M)”,以防病人在组织学诊断前被误诊为Barrett食管。
由于小肠型化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因此,活检的策略是多处、短间隔的活检,尽可能彻底地活检化生粘膜区,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推荐的活检方法是化生灶四周每间隔1c m取活检。
由于化生范围的大小与癌变的危险性相关,内镜可疑食管化生的描述应包括内镜下长度的标准测量。
因为癌变的危险性随化生>3c m的范围增大而增加。
由于小肠型化生的检测方法并不足够敏感,当内镜可疑的食管化生活检显示柱状上皮时仍称为Barrett食管,但需详细说明有无肠型化生。
但无肠型化生的食管柱状上皮化生者的食管腺癌危险性尚不清楚。
在反流病人中,年龄、性别、反流症状的时间和形式等因素可能增加病人患食管柱状上皮化生的危险性,但烧心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能用于预测食管柱状上皮化生的存在、类型或程度。
食管腺癌共识意见明确:食管腺癌是GERD的并发症。
食管腺癌的危险性与烧心的频率和时间成正比。
慢性GERD症状增加食管腺癌的危险性。
在有长期反流症状的病人,其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OR=7.7),频繁症状(每周>3次)和长时间症状(超过10~20年)进一步增加腺癌的危险性(OR增加至16.4和20)。
长节段Barrett食管伴化生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明确的危险因素。
3.2 食管外综合征3.2.1 明确相关的综合征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喉炎、反流性哮喘综合征共识意见指出: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和哮喘与GERD显著相关,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和哮喘是多因素疾病,胃食管反流只是加重因素,胃食管反流很少是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和哮喘的唯一原因。
通常,除反流外,与慢性喉炎相关的因素还包括用嗓过度、习惯性清嗓、过敏性鼻炎伴后鼻流涕、感染性喉炎、环境刺激051In terna l M ed icine of C h ina,Ap r.2007,V ol.2,N o.2(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