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10.12 MB
- 文档页数:75
胃食管反流病(CERD)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
以致胃或十二指肠的容物返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还可合并食管出血、狭窄及Barrett食管(食管鳞状上皮被胃粘膜上皮取代),后者是食管的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食及反酸;2、如返流至肺部则可引起慢性咳嗽和哮喘发作;返流至咽部和耳道则可引起咽喉炎和慢性中耳道炎等症状;3、胸骨后疼痛类似于心绞痛,称为非心源性胸痛;诊断要点:1、内镜及病理活检:内镜检查时确定有无食管炎的主要方法,食管炎的严重程度由洛杉矶分类法分级。
A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直经小于0.5cm;B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直经大于0.5cm;C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小于食管周经的75%;D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大于食管周经的75%;食管有明显糜烂、结节,或齿状线以上发现有孤立性红斑,应作病理活检,以确定有无Barrett 食管或癌变。
2、24h食管pH或胆汁监测:可确定有无胃、十二指肠反流存在,正常食管24h pH小于4的时间因小于4%,超过此值即认为食管有酸暴露,是胃食管返流的有力证据。
3、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确定有无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并可协助诊断有无食管裂孔疝。
4、其他:下食管括约肌测压、滴酸试验等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帮助。
频繁发作的胸痛应作心电图检查,排除心绞痛。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1)饮食应以易消化的软食为主。
忌食辛辣、高脂肪食物和咖啡等易致反流的饮料。
睡前2-3小时不再进食。
禁烟戒酒,过度肥胖者应减肥,裤带不宜过紧。
2)有严重反流者,为防止吸入性肺炎,睡眠时可把床头抬高15-20cm。
3)慎用抗胆碱药物、多巴胺、黄体酮、前列腺素E、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及钙通道阻滞剂等。
因这些药物可降低胃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重胃食管反流。
2、药物治疗:1)抑酸剂:抑酸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药物,开始用药6-8周使食管炎愈合后,以后减量维持,防止复发,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埃索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雷贝拉唑10-20mg。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及其治疗策略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及其治疗策略杨健何键陈高红王汉斌【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质子泵抑制剂;原因分析;治疗策略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倾向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烧心和反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食管三个类型。
难治性,是指经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症状仍不缓解的患者,其发生率为10——40[1]但在、及中,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分别为40——50、6——15、20。
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特别是发生率高,且治疗棘手。
因此,目前已受到消化内科医师的广泛关注。
1的发生原因分析11治疗失败111食管保护因子减弱1食管高敏性临床研究证实,50的患者无酸反流,而表现为对酸的高敏感,进而导致其对腔内特定刺激的内脏感觉发生改变。
在的食管黏膜损伤中,促炎性因子如白介素-6和白介素-8、粒细胞、氧化应激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酸敏感受体、蛋白酶激酶受体及物质等均与食管高敏性发生相关[2]多数认为,食管高敏性和非酸反流是造成最主要的原因。
2持续性食管收缩是指体内食管纵平滑肌收缩时间延长,表现为高频内镜超声图像下食管壁增厚。
此与烧心的关系比酸反流和烧心的关系更加密切。
3异常组织抵抗是指食管上皮屏障功能障碍。
食管上皮屏障功能降低,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诱导产生上皮细胞间隙增宽。
可对抗[1]112攻击因子增强1夜间酸突破是指患者服用期间夜间睡眠后12内胃内60多见于睡眠后113患者因素[1,4,8]1患者依从性下降、投药方式不当致抑酸不充分及存在功能性烧心等。
据报告,患者停用6个月后复发率达80,再用虽然有效,但再次停用后再发率可高达902饮食习惯与不当生活方式包括酸性食物、高脂食物、饮酒、咖啡、浓茶、巧克力、大蒜、薄荷、辛辣食物或腌制品、低纤维素食物等习惯。
不当生活方式如晚餐推迟、进食过多或过快、吸烟、右侧卧位、肥胖、紧束腰带、便秘等。
胃食管反流病.一、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发生的消化性炎症。
本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道一胃接连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或由于局部机械性抗反流机制障碍。
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了食道粘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
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孔癌等病并存。
也可单独存在。
主要症状为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不适感或灼痛,以及吞咽障碍等。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吞酸”、“吐酸”、“胸痹”、“噎食”、“噎腮”、“吐血”等范畴。
其病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
饮食不节可直接伤及食管与胃,并可助热化火,化燥伤津,食管失于懦养,若嗜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热,湿热蕴结,痰结气阻,食道不利,胃气不降,甚则上逆而发生本病二、胃食管反流病病因胃食管反流病的出现提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影响胃食管交接处功能的因素包括:括约肌内压,贲门食管交接处的角度,膈肌的作用及重力作用(当患者直立时).胃食管反流病可引起食管炎,引起食管炎的因素包括:反流物的腐蚀性,不能将反流物从食管内清除,胃内容物的量及局部粘膜的防御功能.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烧心伴或不伴有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是最突出的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化生.食管炎常可引起吞咽痛及大量出血.消化性狭窄可出现对固体食物的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同样的疼痛,但其部位常局限于剑突区或高位胸骨后区,这些溃疡愈合慢,易复发,在愈合后常遗留狭窄.四、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检查详尽细致的病史有利于诊断.X线检查,内镜,食管测压,pH监测及Bernstein灌酸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揭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Barrett食管).患者垂头仰卧位所作的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钡剂从胃反流至食管,也可采取腹部加压法.但X线照相的方法通常不能敏感地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吞钡后所作的X 线检查很容易显示食管溃疡和消化性狭窄,但对因食管炎所致的出血患者则很少有诊断价值.食管镜检查可对伴或不伴有出血的食管炎作出准确的诊断.食管镜结合细胞刷洗和直视下活检对鉴别食管的良性消化性狭窄和癌肿是必需的.食管测压法是在下食管括约肌处测定压力,并显示其强度,从而可将正常与闭锁功能不全的括约肌予以区分.食管pH监测可提供胃食管反流病的直接证据.Bern-stein试验与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的存在密切相关,灌酸可使症状迅速出现,但可被灌注盐水所缓解.食管活检显示鳞状粘膜层变薄,基底细胞增生,这些组织学变化可见于内镜下肉眼见不到食管炎的患者.内镜或X线检查的结果如何,活检或Bernstein试验的阳性结果与反流所致的食管炎症状具有密切关系.内镜下活检还是能连续观察Barrett化生柱状粘膜改变的唯一方法.五、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1.无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包括:(1)抬高床头约15cm;(2)避免应用引起胃酸分泌的强刺激剂(如咖啡,酒精);(3)避免应用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食物(脂肪,巧克力)和吸烟,因为这些因素可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张力;(4)餐后1小时和临睡时予以制酸剂30ml以中和胃酸,并可能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张力;(5)应用H2 阻滞剂以降低胃液酸度(有时合并应用其他药物);(6)应用胆碱能激动剂(如乌拉胆碱25mg,每日3次;胃复安10mg,餐前30分钟和临睡前口服;西沙比利10mg,每日4次,注意:西沙比利与其他药物严重的相互作用的危险)以增加括约肌压力.H+ -K+ ATP 酶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d,连续4~8周)或兰索拉唑(30mg/d,连续4~8周)是促进消化性食管炎快速愈合的最有效药物.奥美拉唑已被获准长期应用于腐蚀性食管炎再复发的预防.2.并发症的治疗除大量出血外,由食管炎引起的出血无需紧急手术,但可复发.食管狭窄应采用积极的内科治疗,并反复扩张(如在内镜下采用气囊或探条)以达到和维持食管的畅通,若扩张恰当,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抗反流手术(如Belsey,Hill,Nissen)常用于有严重食管炎,出血,狭窄,溃疡或难治性症状的患者,而不管是否有裂孔疝的存在,该手术也可应用电视辅助下的腹腔镜进行.内科或外科治疗对Barrett化生的效果并不一致,人们常推荐内镜检查(每1~2年一次)以监视这种化生恶变的可能,但其费用-效应关系尚不肯定.胃食管反流患者要避免吃完就躺下2011年06月08日04:09来源:扬子晚报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李先生近来一直感到烧心,泛酸,胸骨后还隐隐作痛,特别夜间还会加重,严重影响生活。
2024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全文)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疾病,全球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经济负担也很高。
难治性GERD 症状可能由食管过敏或功能性胃灼烧引起,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药物、内镜和手术干预。
正确诊断和治疗难治性GERD对于减轻长期并发症(如狭窄、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至关重要。
本文概述了难治性GERD的诊断,并对当前可用于难治性GERD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
诊断未证实的难治性GERD评估从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开始,检查食管是否有反流相关粘膜变化,使用洛杉矶(LA)等级进行评估,LA A级食管炎可见于健康无症状人群,无法确诊难治性GERD。
有症状患者的LA B级食管炎足以诊断GERD。
最好在停止抑酸2-4周后进行内窥镜检查。
如果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未发现异常,通常需要进一步的诊断评估。
当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时,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后进行动态反流监测可以检测异常反流负担,最终诊断GERD。
当对难治性GERD患者进行替代诊断时,可使用HRM评估食管运动功能,HRM还可以检测GERD的病理生理标志物,包括食管胃连接部屏障功能、异常食管胃连接部形态以及食管体蠕动功能受损。
诊断已证实难治性GERD尽管进行了优化的抗分泌治疗,但确诊的GERD患者的症状控制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难治性GERD症状是否继发于反流控制不足。
诊断从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开始,在LA B级以上或复发性消化道狭窄可诊断为难治性GERD,而LA A级食管炎尚无法确诊,需要进一步的支持证据。
很大一部分既往患有糜烂性疾病的患者在重复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时会表现出粘膜愈合,这可能会限制内窥镜检查的诊断。
当内窥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时,可在优化PPI治疗时使用pH阻抗监测进行反流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4%的AET阈值、反流发作>80次可确诊难治性GERD。
胃食管反流诊断标准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
指胃酸和/或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用的胃食管反流诊断标准:
1. 症状标准:根据症状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反流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不适感、胸酸或烧心、嗳气、恶心等。
2. 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通过将酸性pH探头放置在食管内,与外部录音仪连接,记录患者的食管内pH值的变化。
GERD
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食管内pH值小于4的百分时间(Total Percent Time < 4)。
3. 食管内灌注试验:将酸性液体灌注至食管内,刺激食管黏膜,通过检测患者的症状和食管运动的变化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4. 食管黏膜病理学检查:通过食管黏膜活检来确定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食管黏膜病变的存在,从而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不仅依靠单一的诊断标准。
因此,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内镜腔内胃成形术、全层折叠术等。
胃镜下腔内折叠术(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将缝合器安装在胃镜前端,于直视下在齿状线附近缝合胃壁组织形成皱褶,增加贲门附近紧张度,使皱褶阻挡反流,发挥治疗作用。
射频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是镜下的微创治疗,通过热能治疗后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灭活神经末梢,使迷走神经受体失活,胶原组织收缩,从而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减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起到防止胃食管反流的效果。
食管微量射频治疗技术在国外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已有数年。
我们首先引入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在国内首次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操作方法:静脉诱导麻醉,胃镜下确定胃食管连接部位,将射频治疗导管置于治疗部位,应用射频治疗仪多层面、多点射频治疗。
该技术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带来了更为简捷的治疗,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恢复快等突出特点。
外科手术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复发作,无法停药,甚至少数患者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法缓解,尤其有食管裂孔疝患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
对于严重或顽固的GERD以往需外科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外科方法短期疗效明显,症状缓解迅速,约可获得90%的烧心和反食症状缓解率,但远期疗效尚不理想,而且疗效受手术经验影响很大。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目前首选的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方法。
对表现有呼吸道症状患者,尤其有哮喘样发作患者,在不除外其他致哮喘因素存在时,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外,应适当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并禁服心得安、倍他乐克等β2,受体阻滞剂。
我科于国内成立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并于国内首家引进美国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
具有日本电子胃镜及图文系统、荷兰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仪、丹麦胃食管动力检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可行胃肠动态pH监测、食管动力检测、胃镜等检查及食管微量射频治疗。
该中心成立以后,已成功为2000余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完成微量射频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约70%的患者合并有呼吸道症状,疗效显着。
2024美国胃肠病学院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GA)发布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该指南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和治疗的权威指南,对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在指南中明确了GERD的定义,指出GERD是一种由于胃酸和(或)非酸性胃液反流引起的症状和(或)并发症。
同时,指南还将GERD分为两种类型:典型GERD和非典型GERD。
典型GERD包括胸骨后烧灼感、酸味、干咳等症状,而非典型GERD包括咳嗽、喉咙痛、哮鸣等症状。
在GERD的诊断方面,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其中,根据症状的特点,可以先行试验性治疗,即在没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根据症状给予酸抑制剂治疗,如果症状有明显缓解,则GERD的诊断可被确认。
如果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或有附加症状,指南建议进行进一步诊断,如经食管测压、食管内pH监测等。
在GERD的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和饮食的管理。
首先,需要避免或减少与GERD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咖啡因、巧克力、薄荷、酒精等。
其次,要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肥胖。
同时,要采取一些适度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提高床头高度,避免睡前进食等。
对于药物治疗,指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对于轻度GERD,可以采用非处方抗酸药物进行短期治疗。
对于中度和重度GERD,或者症状不完全缓解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处方抗酸药物。
同时,指南还对抗酸药物的种类、剂量等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方法。
对于无法控制GERD 症状的患者,或者存在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指南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总结起来,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为GER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指南明确了GERD的定义,并指出了GERD的典型和非典型症状。
在诊断方面,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建议。
在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和饮食的管理,并给出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