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即景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萧乾散文《草原即景》原文(2)萧乾散文《草原即景》原文从赛汉塔拉到东苏尼特这段,走的正是过去被称做“旱海”的塔木钦草原――几十万年以前,它也许就是一片道地的海。
过去,这两百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牧人旅客都视为畏途。
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找不到什么可以作路标的东西,只是公路旁边偶尔出现一座土丘,那也许是汉人的坟,要不就是为了搭篝火堆起的石头。
从远处看去,黑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却又像是什么巨石。
也许是因为这地方海拔接近二千尺的缘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摸到,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也特别留意。
衬着青石板一般的蓝天,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
这时候,汽车声嘶力竭地跟云彩赛起跑来了,随后,煤层上吧哒吧哒地掉下雨点。
可是把脑袋从帆布里钻出来,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
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地从云隙里投下一道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色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
我说“完整”,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不一会儿,风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来。
云彩又驯善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视像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认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空里逍遥自在地飘浮着。
蓝空下面,公路就像一条叠成无数纹的黄色带子。
每逢汽车呜呜地向上爬行的时候,我们就好像是朝着一条通天的大道开去。
不过爬到顶端,仍旧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
“看,黄羊!”有人激动地喊了。
抬头一看,公路右边果然出现了几百只浅色的小动物,用细碎、疾速的脚步在草丛里蹿跳着。
车上一位汉族干部说:锡林郭勒草原乍走汽车的时候,黄羊不晓得汽车是什么东西,见了总是好奇地追过来,并且像农村的顽童一样,喜欢在车子前头横跑过去,有的跑一回不够,还要回过身子来再跑一回。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草原景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草原图片,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的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草原景色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生动表现草原景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草原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调查草原动植物种类的资料。
(3)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草原的课文、资料。
(2)准备好美术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所得,了解草原的特点。
2. 讲解与示范:(1)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气候、植被、动物等。
(2)讲解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展示相关图片。
(3)示范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
3. 学生实践:(1)分组进行草原景色观察,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草原景色。
(2)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可以绘画、制作手工艺品等。
4. 展示与评价:(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互相评价、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表现草原景色,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年级写景作文草原即景合集10篇五年级写景作文草原即景 1今天我们谁都没睡懒觉,四点半的时候便纷纷来到草原离天空最*的地方,因为谁都不想错过这美好的时间,错过这美好的红日。
刚刚看到天空的一点儿,我便被这妩媚迷住了。
只见天空最下端从上到下一共有五种颜色:从淡蓝到鱼肚白、从鱼肚白到浅黄,从橙红到深蓝,接着是深蓝连着碧绿的大草原,似有似无。
四周一片云彩也没有飘过,这真是“孤云独去闲”!但这时月亮还没有下班,可是如果这幅由天空、草原、云雾、蒙古包、电线杆组成的图画,缺少了月亮,我想这幅画一定没有色彩。
过了好久,太阳还是没有来上班,我差点怀疑它在睡懒觉。
不过这时的人们却是一番享受:蹲着的、跑着的、坐着的、躺着的、聊天的。
最可笑的是那对父子——两人捂着一床被子,摇晃着走来走去。
嘘——谁都不许说话!只见天空的五彩从左边移动到右边,天空的颜色慢慢地、慢慢地,变得越来越淡,又移回了左边。
咦,怎么中间的那一道橙色光线变亮了?哈哈,太阳这个老家伙终于露面了,当它露出半个脸的时候,天空中的五彩全部消失,只有太阳的上方有橙光点点。
“快看,快看,太阳爷爷升起来了!”哇!太阳光芒万丈,草原映衬着美丽的太阳,似太阳要融入草原,可惜太阳不属于草原,太阳要普照大地,给予世界光明。
太阳越升越高,天空的七彩全部蹦了出来,太阳非常地灿烂,金黄色的光芒充满了能量,把大地照射得如花似玉。
又一天的太阳初生了,说明我们要更好地珍惜生命,不让时间碌碌无为!五年级写景作文草原即景 2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走出蒙古包,懒懒的伸个懒腰,感受着风吹过脸庞。
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随着我的伙伴来到一片似绿毯的草地上,我们快乐地在草地上欢呼奔跑。
远处的草地上,有一个小牧童正赶着洁白的羊群,小羊们欢快地吃着草,悠闲地散着步。
我们旁边有很多穿着黑白相间衣服的奶牛,它们时而用尾巴摇着驱赶牛虻,时而低头品味着嫩嫩的青草,时而抬着头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这是哪里来的小客人呢?”我和小伙伴们追逐,打闹,翻跟斗。
草原即景动态描写表达的效果
草原即景动态描写可以通过丰富的词语选择、生动的形容和动词描写来表达出草原的美景和感受,从而呈现出一种具体的效果。
1. 用词丰富多样:选择形容词来形容草原的颜色、质地、气息等,如绿油油的、柔软细腻的、清新宜人的等,以及名词来表达草原上的植物、动物等,如牧草丰茂、花草盛开、彩蝶翩跹等。
2. 形容描写细致入微:通过详细描绘草原上的细节,如绿茵茵的草地上微风拂过、百花争艳,小动物们在草丛间嬉戏追逐,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草原丰富的生命力和活力。
3. 动词的运用:使用具有动态感的动词来表达草原上的风云变幻,如草叶随风摇曳、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野马奔腾畅游等,通过动词的活力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生机与活跃。
4. 直接感官描写:通过直接描写观察者在草原中的亲身感受,如阳光下草原的光影变幻,微风中草香的传入鼻腔,草原上泉水的清澈声音等,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综上所述,草原即景动态描写能够通过词语、形容和动词描写的选择,充分表达出草原的美景和生机,从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草原的壮丽和活力。
萧乾散文《草原即景》原文萧乾散文《草原即景》原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萧乾散文《草原即景》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萧乾散文《草原即景》原文火车在赛汉塔拉把我们抛下,就仆仆风尘地继续朝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方向开去了。
列车开出去很远,静寂的空气里隐约还可以听到车轮在铁轨上转动的声响,尖细的汽笛声回荡着,好像在殷切地叮咛我们什么,又像是用依依不舍的心情祝福着我们这次深入草原腹地的旅行。
集二线是从锡林郭勒盟草原的西部直穿过去的。
如果草原是片汪洋大海,赛汉塔拉就是浮在这片海上唯一的码头。
在旱地上住惯的人们,出海以前心里多少总有些异样的感觉,望着海,又好奇,又是担心害怕。
这时,车站后边一家新成立的合作社里挤满了人,有的举着胳膊,神色慌张地喊着:“同志,给我两瓶清导丸!”有的往鼓鼓囊囊的口袋里塞着最后一包饼干。
一个梳双辫、穿蓝制服的瘦小姑娘挤了好半天,终于买到一小盒清凉油。
坐惯了有固定座位的交通工具就像用惯了有格子的稿纸。
如今,我们八个人乍上了这辆有框无格的卡车,还真有些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自己好,尤其车上挤得好像怎样安排空间也不够周转的。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八个人围坐在卡车的一个角落里,把十六条腿折折叠叠堆在当中。
这样安排定了,我们才腾出闲心来望望同车的旅伴。
车上有位胸脯上闪着金晃晃勋章的军人,有穿制服的男女干部,也有一位穿绛色长袍的蒙古老乡,看光景大部分都跟我们同样是初次走草地的。
未来的两天,我们将同在这辆卡车上,横跨将近九百里草地。
想到这个,大家不免都亲热地点了点头。
这时候,我问一个跟我背抵着背的青年说:“你也是到锡林浩特去的吧?”“是呀。
我们这几个全是刚毕业出来,先到锡林浩特,然后等着分配到队上去。
”随说,他随指了指挤在一堆的男男女女,年纪都在十八九的光景;其中还有那个买清凉油的姑娘。
草原即景作文远道近路怎么写草原即景作文远道近路怎么写【篇1】草原即景作文远道近路怎么写在辽阔的草原上,我漫步于无尽的绿意之间。
那一望无际的草地,如同大自然铺展的绿色地毯,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
微风拂过,草叶轻轻颤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大自然的低语。
远处,几匹骏马悠然自得地在草地上奔跑,它们的鬃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草原的精灵。
天空中,几只雄鹰盘旋,俯瞰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它们的翅膀划破蓝天,留下优雅的弧线,仿佛在为这片大地谱写一曲壮丽的乐章。
不远处,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映入眼帘,花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
油菜花在阳光下灿烂地绽放,犹如无数金色的蝴蝶在草原上翩翩起舞。
地上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悄然探出头来,挺直了身子,仿佛在向蓝天致敬。
每一株小草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诉说着顽强与不屈。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偶尔还能看到牧民的毡房,白色的毡房点缀在绿色的草地上,犹如珍珠般耀眼。
牧民们在毡房前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仿佛是草原的守护者。
草原的夜晚同样迷人,夜幕降临,星星如钻石般镶嵌在深蓝的天幕上,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月光洒在草地上,为大地披上一层银色的纱衣。
此时,草原显得格外宁静,只有风声和偶尔传来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静谧。
这片草原,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布,描绘出一幅生动而和谐的画卷。
无论是近处的绿草,还是远方的花田,都在诉说着生命的美丽与力量。
草原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由。
草原的广袤无垠让我心胸开阔,仿佛一切烦恼都被这无边的绿意所融化。
这里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生命的摇篮,是心灵的净土。
【篇2】草原即景作文远道近路怎么写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远道与近路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清晨,草原被一层薄雾笼罩,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
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微微的红晕如同少女的脸颊,映衬着天边的彩云,红紫交错,宛如画家随意挥洒的色彩。
草原即景阅读题及答案六年级黄昏时分,我独自漫步在草原上,肌肤触摸着空气的温润和花草的清香,身体被视线牵动着转了一圈儿,然后便静静地立在了那里。
此刻,周围没有一个人。
任何肉眼可以捕捉到的活物都没有。
目光漫向天际。
天边,最后一抹玫瑰色云霞正在一点一点地淡下去,最后完全消失了。
夜,抖开黑色的大幕,开始收拢天地,月亮迫不及待地从草天连接处探出头来,像个童贞的小姑娘,越过地平线,渐渐地往上爬着,不一会儿,便明丽大方起来。
一个满月,圆润,恬静。
随后只见她轻轻地甩了一下衣袖,那月光便一泻千里,为草原铺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
溶溶月色,从发梢至脚趾,轻盈而光滑地亲吻着我身上的各个部位,同时也轻轻地敲击着我的心弦,领略到我一种崇高而宁静的感觉。
我激动得简直不知所措。
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在草原上赏月,沉醉在在无边的月色里,似的就是喝了一个水蜜桃,浪漫中那股一种憋屈和悠闲。
草原上的月光,就是由善良、期望和欢欣共同组成的,释放出来着一种特别的光明。
看不到一棵树。
只有洁白的蒙古包,像一朵朵白莲花似的散落在将要入睡的草原上。
脚下,毛茸茸的草地,一直绵延到天际。
月光无遮无拦,直射到地上,体贴而大方。
不象城市。
在那里,她不像路灯那么让人看重,只能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忽隐忽现,一波三折,让人觉得恍惚。
像被包覆在润泽里的一只茧,我在光亮中享用着温暖;又像置身于在一个偌大的密封着的光圈中,指着光明,听到没一点声音。
驻扎在耳边的,只是自己轻微的体温和大度的心音。
心田异常平淡,一如温润的月光一样。
眼前亮亮的。
俯下身去摸一摸那些草尖。
草们齐刷刷地昂着头,挺起身子,透着一脸的光彩和兴奋,比白天里还要精神。
它们簇拥在一起,成就了一块天然的大草甸子,温暖,厚实,像一张睡床。
倘若有哪个疲倦的路人躺下来歇息一会儿,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它引入梦乡的。
风,一改野使唤了的性子,不懈努力地强硬着,唾蛇藏脚地躲藏在一边,温顺得简直像是一只猫,连经过身边的美味都不回去摸一下眼皮,大概就为了这皎皎月色不被黯淡和刺伤。
【五年级作文】草原即景
有人喜欢一望无际的大海,有人喜欢陡峭险峻的山峰,而我喜欢一碧千里的草原。
来到大草原,微风拂过,闪电似的波浪在草尖上追逐,山羊细长的毛被风梳得整整齐齐。
一匹匹骏马俯下身子津津有味地吃着嫩草,它棕色和黑色的毛配上蹄下绿油油的青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光看着马不去骑马,来内蒙古还有什么意思?我马上去挑选了一匹看起来就很壮的小
黑马,骑上它慢慢往前走着,我看到不远处有一大片嫩绿色的沼泽地,里面无数生机勃勃
的小草在欢迎我们。
前面还有一块高大的石墩立着,那是内蒙古的萨满墩,是当地的一种
信仰。
骑马回营的路上,微风送来了阵阵花香,它们来自路边的格桑花,花朵的颜色,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十分美丽!连五颜六色的蝴蝶都被它们吸引过来,流连花间,久久不愿离去。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回营后我看到草地松软而干净,就直接躺了下去。
眯着眼睛嗅着花香,这儿天空格外
干净,蓝汪汪的美丽极了。
一朵朵又大又厚的白云在空中悬着,有的像一个山字,有的像
一团棉花糖,有的像大绵羊。
这儿每一朵云都像吃的太多,身宽体胖体重超标,感觉摇摇
欲坠随时可能要掉下来的样子,阳光穿不透云层,地面留下一片片云影。
一阵凉风袭来,我被吹的一哆嗦。
呀!原来太阳已经悄悄下山了。
我赶紧站起来往回走,因为我听导游说过,在其他地方是一年四季,而在这里是一天四季,早上是春天,中
午是夏天,下午是秋天,晚上是冬天。
我倚在暖暖的蒙古包的小窗子边往外看,黑黑的天幕,缀满了亮晶晶的小星星和一条
宽宽的银河,夜深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年级作文】草原即景
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一下车,我就看见蓝蓝的天空上白云飘,那云朵千姿百态,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一只只小绵羊,还有的像奔跑的小白兔。
在蓝天和白云下面,有一层薄薄的云雾。
云雾的下面是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
有一座山的山形像一只大鳄鱼在小河里边喝水,它后面还有一座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尖尖的塔尖指着天空,多么壮观呀
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草原一样望不到边,特别平坦,像铺了一张绿色的地毯。
我蹲下身子,摸了摸地上的小草,好柔软!好鲜嫩!好像一挤就能挤出汁来。
我闻了闻,一股清香。
我又站起来,只见草原上一群黑白相间的奶牛正在低头吃草,有的还时不时抬起尾巴,扫一扫身边小牛宝宝的后背。
看着这成群的奶牛,我想起了每天早上喝的香喷喷的牛奶。
我连忙摆了一个漂亮的姿势,妈妈给我拍了许多和奶牛合影的照片。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忽然,我听到了从远处蒙古包传来的蒙古长调,尽管我听不懂歌词,但那歌声却是那么动人!
草原在向远方延展,小山坡好像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山上的一棵棵大树像哨兵一样守护着这里。
多么美丽的地方,我真希望长住在这里,每天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草原即景》课文内容《草原即景》课文内容《草原即景》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草原即景》课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即景》课文原文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得望不到边际,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
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
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
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幕之感。
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做“旱海”——几亿年以前,它也许就是地道的海。
过去,这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牧人、旅客都视之为畏途。
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边偶尔出现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做路标的东西了。
那些土丘也许是为搭篝火而堆起的石头。
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也许因为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缘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也特别留心。
在辽阔无边的蓝天上,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
这时候,汽车声嘶力竭地跟云彩赛起跑来。
忽然,煤层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点。
可是把脑袋从帆布里钻出来,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
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
我说“完整”,是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不一会儿,风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来,云彩又驯顺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视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天里逍遥自在地飘浮。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草原景色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词汇、语法表达草原景色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草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运用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草原景色描述的练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分析《草原即景》一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描绘和表达。
结合课文,学习有关草原的词汇和表达方法。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草原的了解程度,确定教学起点。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草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会运用词汇、语法描述草原景色。
3.2 教学难点:运用合适的词汇、语法准确描述草原景色。
理解作者对草原的表达和描绘。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草原的特点。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描述草原景色。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图片、视频等资料。
利用板书、卡片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景色。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5.2 教学新课:分析《草原即景》一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描绘。
学习有关草原的词汇和表达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草原景色描述的练习。
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对草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了解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草原景色的作文。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草原即景》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草原即景》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草原即景》,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草原的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3.精讲细读,品味语言(1)聚焦第一段a.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段中描述草原的词语,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
b.体会“一碧千里”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草原的美景。
(2)聚焦第二段a.找出本段中描述草原景色的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生机勃勃。
b.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草原的生活场景。
(3)聚焦第三段a.理解“蒙古包、奶茶、骏马、勒哒”等词语,了解草原民族的风俗习惯。
b.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草原的欢声笑语。
4.感悟课文,内化情感(1)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草原有什么新的认识?(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生态环境,激发学生保护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我心中的草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3.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聚焦第一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对话:师:同学们,你们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碧千里”的画面吗?生1:我好像看到了一片望不到边的绿色,就像是绿色的海洋。
《草原即景》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草原即景》。
我们将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单元的第10课。
教材中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让学生领略到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景色及人民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懂得感恩、懂得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理解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美景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
同时,播放草原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景色及人民生活。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性景观或人物,进行分享。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讲解草原景色及人民生活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草原即景景色:辽阔、壮美人民:热情、友好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原的美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草原即景作文(5篇)草原即景作文1我们在春天的时候来到了敕勒草原,它是在阴山脚下延长的草原,那里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秀丽极了。
我们刚来到这里,就闻到了草群的香味,那些草细细的,在风的起伏中,它们像在草原上面跳舞,摸上去既柔软又细滑,比吃了蜜还快乐呢!这时,头上飞过几只大鸟,它们张开双翅,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最是叫人感动。
它发出了一声巨叫,那声音震耳欲聋,真威严啊!天幕像一顶帐蓬覆盖着宽阔的原野。
一抬头看,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有的像小绵羊;有的像一座小山峰;有的像一个巨人;有的像……再来看看牛和羊,它们像霸占了草原似的布满了草原,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睡觉休息,有的在玩耍……我迫不及待地跑向小羊牛们,摸摸羊的身子,抓抓牛的背,与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流连忘返。
回顾来时路,我心里不禁吟起了“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我还不禁生出留念的气息。
草原即景作文2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秀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一下车,我就观察蓝蓝的天空上白云飘,那云朵千姿百态,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一只只小绵羊,还有的像奔跑的小白兔。
在蓝天和白云下面,有一层薄薄的云雾。
云雾的下面是一座座凹凸起伏的山。
有一座山的山形像一只大鳄鱼在小河里边喝水,它后面还有一座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尖尖的塔尖指着天空,多么壮丽呀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草原一样望不到边,特殊平坦,像铺了一张绿色的地毯。
我蹲下身子,摸了摸地上的小草,好松软!好鲜嫩!似乎一挤就能挤出汁来。
我闻了闻,一股芳香。
我又站起来,只见草原上一群黑白相间的奶牛正在低头吃草,有的还时不时抬起尾巴,扫一扫身边小牛宝宝的后背。
看着这成群的奶牛,我想起了每天早上喝的香喷喷的牛奶。
我急忙摆了一个美丽的`姿态,妈妈给我拍了很多和奶牛合影的照片。
突然,我听到了从远处蒙古包传来的蒙古长调,尽管我听不懂歌词,但那歌声却是那么动人!草原在向远方延展,小山坡似乎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山上的一棵棵大树像哨兵一样守护着这里。
2024《草原即景》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草原即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它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寓意深远,形式独特。
这篇课文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重要的词语和句型。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重要的词语和句型。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是体验学法和合作交流学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课文的图片,以直观呈现课文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我还准备了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小组活动的任务,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严禁复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与热爱。
我会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感受并描述。
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喜欢草原吗?你们想去草原玩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与课文主题产生联系,并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与热爱。
环节二、导读课文,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
我将呈现课文的标题和开头段落,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环节三、课文解读,提取重要的词语和句型。
通过分段解读课文,我将引导学生提取重要的词语和句型,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含义和结构。
1.草原即景
萧乾
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呵!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这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
只有海才这么寂静,这么广漠得望不到边际,它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而只有在海上,人才会感到这么渺小,这么没有遮拦,以至潜意识里会莫名其妙地发生怕把自己遗失了的恐怖。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
于是,穗头已经发黄了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
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穿着高粱红的长袍、背了枪、骑在马上的牧民,杆子是用来套马的。
看到马背上的雄姿,心里油然升起敬幕之感。
从赛汉塔拉到东苏尼特这段,走的正是过去被称作“旱海”的塔木钦草原——几十年以前,它也许就是道地的海。
过去,这100公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牧人旅客都视为畏途。
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找不到什么可以做路标的东西,只是公路旁边偶尔出现一座土丘。
那也许是汉人的坟,要不就是为搭篝火堆起的石头。
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什么巨石。
也许因为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缘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特别留心。
衬着青石板一般的蓝天,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倦着,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
这时候,汽车声嘶力竭地跟云彩赛起跑来了,随后,煤层上吧哒吧哒地掉下雨点。
可是把脑袋从帆布里钻出来,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
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地从云隙里投下一道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色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
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
我说“完整”,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不一会儿,风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来,云彩又驯顺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楞楞,好像透视像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认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空里逍遥自在地飘浮。
蓝空下面,公路就像一条叠成无数折的黄色带子。
每逢汽车呜呜地向上爬行的时候,我们就好像是朝着一条通天的大道开去。
不过爬到顶端,就又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