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3第四单元第2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27.53 KB
- 文档页数:13
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及解析|冀教版(2014秋)第四单元第2课时认识千米一、填一填。
1.1000米可以写成1()。
2.千米可以用字母()表示。
3.1千米=()米 5千米=()米15千米=()米 9000米=()千米23000米=()千米 7000米=()千米5600=()千米()米4.将长度单位米、分米、千米、厘米、毫米填在括号里。
()()()()()二、选一选。
1.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可以用()作单位。
A.米B.分米C.千米2.一部手机厚12(),飞机每小时飞行900(),合适的一组单位是()。
A.毫米,千米B.厘米,米C.千米,米3.北京到广州的空中航线长1996()。
A.千米B.分米C.米三、把每小时行驶的距离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起来。
四、看图,把路程是1千米两地沿线画出来。
五、解决问题。
1.从家到黄山一共行驶多少千米?2.淘气一家开车旅游,第一天行驶了269千米,第二天行驶了270千米,第三天行驶了310千米,三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参考答案一、1. 【答案】千米。
【解析】根据对千米的认识求解。
2. 【答案】km。
【解析】根据对千米的认识求解。
3. 【答案】1000;5000;15000;9;23;7;5,600。
【解析】根据1千米=1000米求解。
4. 【答案】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解析】根据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求解。
二、1.【答案】C。
【解析】北京到上海的距离非常远,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2.【答案】A。
【解析】根据实际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直接求解。
3. 【答案】A。
【解析】北京到广州的距离非常远,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三、【答案】连线如下:【解析】根据实际经验判断求解。
四、【答案】【解析】根据加法的意义将距离相加,找出1000米求解。
五、1. 【答案】4500+5500=10000(米)=10(千米)。
【解析】根据加法的意义求出总路程,然后化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
2. 【答案】269+270+310=849(千米)。
13 罗丹的启示第二课时一、比一比,再组词。
扬()艺()描()汤()忆()猫()侧()详()泽()测()祥()择()二、写出和加点词语相近的词语。
1.我已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并且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
()2.经朋友的引见,我认识了当时著名..的雕塑家罗丹。
()3.揭去盖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个神采奕奕....的半身塑像来。
()4.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情,宛如给亲爱的女儿披着披肩。
()三、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他没对我说一句话()2.这个身材魁梧()肩膀宽阔()一脸胡子的老人()往后退了一步()侧着头仔细端详着塑像()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四、课内阅读。
他拿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在柔软的泥上轻轻拂过,塑像身上的肌肉显出更细腻的光泽。
“还有这里……这里……”老人的眼里放出光芒,手指活泼起来。
他每修改一处,就后退一步,细细观察。
一会儿,他又把架子转过来,眉头紧皱,时而捏掉一些泥,时而加点儿泥。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坚硬——()木讷——()2.在文中用“”画出表现罗丹雕塑手艺高超的句子。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罗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课时一、表扬汤汁;艺术回忆;描写猫儿;侧面测试;详细吉祥;雨泽选择二、赞叹闻名光彩夺目谨小慎微三、1.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他没对我说一句话(。
)2. 这个身材魁梧(、)肩膀宽阔(、)一脸胡子的老人(,)往后退了一步(,)侧着头仔细端详着塑像(。
“)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四、1.柔软活泼2. 他拿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在柔软的泥上轻轻拂过,塑像身上的肌肉显出更细腻的光泽。
3.罗丹是一个对工作负责、认真,热爱艺术的人。
新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下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口算乘法(1)1.口算。
12×50= 13×40= 15×60=12×500= 13×400= 15×600=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2)7×20,积的后面有2个0。
()(3)50×4,积是200。
()3.同学们为了迎接国庆节,美化校园环境,在学校教学楼前摆红花90盆,摆的黄花是红花的12倍。
黄花有多少盆?4.教师旅游团有46人去游览星海公园,每张门票70元,应付多少元?5.同学们举行队列表演,每列20人,一共排了10列,共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第二课时口算乘法(2)1.填一填。
(1)口算20×30时,可以先算2×3,再在得数末尾添( )个0,结果是( )。
(2)口算40×50时,可以先算4×5,再在得数末尾添( )个0,结果是( )。
(3)口算21×40时,可以先算21×4,再在得数末尾添( )个0,结果是( )。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5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行驶了20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冷饮店运来20箱饮料,每箱装24瓶,一共运来多少瓶饮料?4.小明放寒假时乘火车去姥姥家。
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需要8小时才能到姥姥家。
小明家离姥姥家有多少千米?第三课时口算乘法(3)1.蜜蜂采蜜。
(连一连)2.李春从学校放学回家走了20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走110米,李春家离学校有多远?3.王老师买铅笔花了20元钱,买钢笔花的钱数是买铅笔的12倍,王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4.爸爸给天天买了一套《喜羊羊与灰太狼》,天天每天看17页,20 天把它看完了。
这套《喜羊羊与灰太狼》一共有多少页?第四课时练习九1.小白兔采蘑菇。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里继续利用主题情境“买鞋”引出计算问题,将加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有利于对计算意义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意识的培养。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迁移,并掌握了基本方法,还尝试了根据情境、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运算方法。
因此,本节课可以继续通过方法的迁移进一步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尝试不同方法的简算,并在过程中体验验算的重要性、运算方法选择的灵活性。
1/ 7教学目标:1.利用知识迁移,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经历选择不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加法题,会验算。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加三位数。
学生列竖式计算学生回答问题: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 7学生思考、反馈。
学生口头列式:221+189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回答:我是列竖式计算的,1+9=10,满十向十位进1;2+8+1=11,十位满十,再向百位进1;2+1+1=4。
所以最后答案是410。
学生回答:计算方法还是: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有连续的两次进位,算的时候比较容易错,我们要注意不要忘记连续进位时加上进上来的1。
3/ 7①我是用简算的,221接近200,可以看作200来口算,200加189等于389,但是少加了21,所以最后再加上21,得到最后结果是410。
②我也是用简算的。
189接近200,还可以把189看作200来口算,221加200等于421,但是多加了11,所以最后再减去11,得到最后结果410。
第四单元乘与除第 2 课时需要多少钱教课内容:教材第 32、33 页。
教课目标:1.研究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详尽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3.让学生感觉数学在实质生活中的运用。
教课重难点:要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难点: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课准备与方法:课件、指引法、自主研究法。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暑期里,有三个小朋友,抵达了漂亮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32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情境图,并依据图提出问题。
2、优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试试计算:买 3 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三、反响交流: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指引学生依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 12 × 3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 ( 小黑板出示 )买 3 个球需要多少钱?小皮艇的价格是皮球的 4 倍,一个小皮艇多少钱?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试试解决,再交流、报告。
四、精讲点拨:指引学生说一说如何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课本“练一练”的第 5 题,组织学生进行谈论。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谈论交流。
作业部署:第 33 页第 1、2、3、4 题。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12+ 12+12=36(元)12× 3= 36(元)先算: 10× 3= 30再算: 2×3=6最后算: 30+6=36(元)答:需要 36 元。
教课反思: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充足利用教材中的情境 , 指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充足放手 , 让学生自己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学生经过独立思虑、小组交流谈论 , 经历研究多种算法和与别人交流的过程 , 培育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灵巧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数数的组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数数数的组成(2)单元第四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数小棒知道几十和几十几的组成。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数几十几的组成。
2.能够熟练的说出几十几的组成。
3.会正确读数数数。
知识目标 1.知道几十是有几个十组成的。
2.几十几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重点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数位顺序。
难点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快又好。
()52()54()56()58()()()35、37、3925、30、35、()()()()()()80、90、100追问:小朋友们数的真棒,你们知道下边的小棒是多少吗?导入新课:几十几的组成51 53 55 5729 31 3340 45 5050 60 7070通过观察规律填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的同时,导入新课几十几的组成。
讲授新课(一)数一数1.你是怎样数的呢?有()捆。
追问:每捆有多少根小棒呢?提示:通过追问每捆有多少根小棒,导入学生几十就是几个十组成。
再通过演示一捆分开是十根小棒,让学生理解。
追问:70里边有几个10?(在讲课的时候也可以问“70里边有几个小捆呢?”然后讲每个小捆是一个10,那么70里边有几个10呢?)小结:70也可以说成是7个十。
(也就是说70是由7个十组成的。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了70是由7个十组成的,那么如果是几十几,应该怎样数呢?规律总结: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两位数是由一捆一捆的数的7107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图形发现问题。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数小捆的个数来得出有70根。
让学生思考,每捆小棒有多少来理解70里边有7个十。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在70里边,7和十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70里边有7个十。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例2、例3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例2、例3中的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例2、例3中的知识点,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难点:理解例2、例3中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是如何解决的?(二)新课讲解1.讲解例2(1)引导学生阅读例2,理解其中的概念。
(2)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例2,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
(3)让学生尝试解答例2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2.讲解例3(1)引导学生阅读例3,理解其中的概念。
(2)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例3,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
(3)让学生尝试解答例3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给予点评。
3.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四)拓展延伸1.出示相关拓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2.教师讲解拓展题目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给予点评。
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小结。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3.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2、例3,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指导。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例2、例3中的知识点,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项3第四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分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常见的分子晶体。
2.能够从范德华力、氢键的特征,分析理解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3.了解石墨晶体的结构,会比较不同类型的晶体熔、沸点。
【一】分子晶体1.概念及微粒间的作用(1)概念: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形成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2)微粒间的作用: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
2.典型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1)构成干冰晶体的结构微粒是CO2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2)从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干冰晶体是一种面心立方结构——每8个C O2分子构成立方体,在六个面的中心又各占据1个CO2分子。
每个CO2分子周围,离该分子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O2分子有12个。
每个晶胞中有4个CO2分子。
3.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分子晶体中的微粒间是以范德华力或范德华力和氢键而形成的晶体,因此,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密度较小,硬度较小,较易熔化和挥发。
(1)常见的分子晶体①所有非金属氢化物:H2O、NH3、CH4、H2S等;②多数非金属单质:卤素(X2)、O2、N2、白磷(P4)、红磷、硫、稀有气体(固态)等;③多数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P2O5等;④几乎所有的酸:H2SO4、CH3COOH、H3PO4等;⑤绝大多数有机物:乙醇、蔗糖等。
(2)分子晶体的性质①分子晶体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较小的硬度、较强的挥发性。
②分子晶体在固态、熔融时均不导电。
③不同分子晶体在溶解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并且同一分子晶体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也有较大差别。
提醒(1)稀有气体固态时形成分子晶体,微粒之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不存在化学键。
(2)分子晶体汽化或熔融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
例1根据以下性质判断所描述的物质可能属于分子晶体的是()A、熔点1 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B、熔点1 128 ℃,沸点4 446 ℃,硬度很大C、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D、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0.97 g·cm-3答案C解析A项,熔点1 070 ℃,熔点高,不符合分子晶体的特点,错误;B项,熔点1 128 ℃,沸点4 446 ℃,硬度很大,属于离子晶体或原子晶体或金属晶体的特点,分子晶体分子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熔、沸点低,错误;C项,熔点10.31 ℃,熔点低,符合分子晶体的熔点特点,液态不导电,只存在分子,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后,分子被水分子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如CH3COOH CH3COO-+H+,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就能导电,正确;D项,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0.97 g·cm-3,是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属于金属晶体,错误。
例2甲烷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烷晶胞中的球只代表1个C原子B、晶体中1个CH4分子有12个紧邻的CH4分子C、甲烷晶体熔化时需克服共价键D、1个CH4晶胞中含有8个CH4分子答案B解析 题图所示的甲烷晶胞中的球代表的是1个甲烷分子,并不是1个C 原子,A 错误;由甲烷晶胞分析,位于晶胞的顶点的某一个甲烷分子与其距离最近的甲烷分子有3个,而这3个甲烷分子在晶胞的面上,因此每个都被2个晶胞共用,故与1个甲烷分子紧邻的甲烷分子数目为3×8×12=12,B 正确;甲烷晶体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范德华力,C 错误;甲烷晶胞属于面心立方晶胞,该晶胞中甲烷分子的个数为8×18+6×12=4,D 错误。
例3以下物质,按沸点降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HF 、HCl 、HBr 、HIB 、F2、Cl2、Br2、I2C 、H2O 、H2S 、H2Se 、H2TeD 、CI4、CBr4、CCl4、CF4答案 D解析 A 、C 中HF 和H2O 分子间含有氢键,沸点反常;对结构相似的物质,B 中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D 中沸点依次降低。
【二】混合晶体——石墨以下图分别是石墨的二维平面结构、层状结构、层内的π键结构示意图。
回答以下问题:1.在石墨晶体中,同层的碳原子以3个共价键与另外三个碳原子相连。
六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了正六边形的环,伸展成平面网状结构。
2.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还各剩下一个2p 轨道,并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形成π键。
电子比较自由,相当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所以石墨能导热和导电,这正是金属晶体的特征。
3.石墨晶体中网络状的平面结构以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层状的结构,距离较大,结合力较弱,层与层间可以相对滑动,使之具有润滑性。
石墨晶体中既存在共价键,还存在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任何一种晶体,所以石墨是一种混合晶体。
例4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以下图依次是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1)C60属于________晶体,石墨属于________晶体。
(2)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数与化学键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3)石墨晶体中,层内C —C 键的键长为142 pm ,而金刚石中C —C 键的键长为154 pm 。
推测金刚石的熔点________(填〝>〞〝<〞或〝=〞)石墨的熔点。
答案 (1)分子 混合 (2)1∶2 (3)<解析 (1)C60中构成微粒是分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石墨晶体有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石墨属于混合晶体。
(2)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平均拥有的化学键数为4×12=2,那么碳原子数与化学键数之比为1∶2。
(3)石墨中的C —C 键比金刚石中的C —C 键键长短,键能大,故石墨的熔点高于金刚石。
方法规律——金刚石与石墨比较1.分子晶体具有某些特征的本质原因是( )A 、组成晶体的基本微粒是分子B 、熔融时不导电C 、基本构成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D、熔点一般比较低答案C解析分子晶体相对于其他晶体来说,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本质原因是其基本构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及氢键相对于化学键来说比较弱。
2.根据以下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其固态肯定不属于分子晶体的是()①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 ℃,熔融态不导电)②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 200 ℃,熔融态不导电)③氟化铝(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时破坏了相同的作用力)④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 ℃,易溶于乙醇)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 ℃,熔融态不导电,具有分子晶体的性质,属于分子晶体,故①不选;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 200 ℃,熔融态不导电,应为原子晶体,故②选;氟化铝,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时破坏了相同的作用力,说明破坏的是离子键,应为离子晶体,故③选;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 ℃,易溶于乙醇中,具有分子晶体的性质,属于分子晶体,故④不选。
3.SiCl4的分子结构与CCl4相似,对其进行的以下推测不正确的选项是()A、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B、常温、常压下SiCl4是气体C、SiCl4的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D、SiCl4的熔点高于CCl4答案B解析由于SiCl4具有分子结构,所以一定属于分子晶体;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在这两种分子中都只有范德华力,S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Cl4,所以SiCl4的分子间作用力更大一些,熔、沸点更高一些;CCl4的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SiCl4与它结构相似,因此也应该是正四面体结构,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4.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个碳原子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那么图中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A、10B、18C、24D、14答案D解析每个六元环平均占有的碳原子数为6×13=2,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为2×7=14。
5.请回答以下问题:(1)以下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由于石墨晶体导电,所以它是金属晶体B、由于石墨的熔点很高,所以它是原子晶体C、由于石墨质软,所以它是分子晶体D、石墨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2)据报道,科研人员应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出来类似C60的物质N60,试推测以下有关N60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N60易溶于水B、N60是一种分子晶体,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C、N60的熔点高于N2D、N60的稳定性比N2强(3)碘晶胞结构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①碘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
②碘晶体熔化过程中克服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
③假设碘晶胞中立方体的长为a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那么碘单质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2)c(3)①分子②分子间作用力③1 016a3NA g·cm-3解析(1)石墨晶体中存在共价键、范德华力、大π键,故为混合晶体。
(2)C60是一种单质,属于分子晶体,而N60类似于C60,所以N60也是单质,属于分子晶体,即具有分子晶体的一些性质,如硬度较小和熔、沸点较低。
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单质一般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这种极性溶剂,因此a 、b 项错误,c 项正确;N2分子以N ≡N 键结合,N60分子中只存在N —N 键,而N ≡N 键比N —N 键牢固得多,所以d 项错误。
(3)I2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所以I2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观察碘的晶胞结构发现,一个晶胞中含有I2分子的数目为8×18+6×12=4,碘原子为8个。
一个晶胞的体积为a3 cm3,质量为4×254NA g ,那么碘单质的密度为1 016a3NA g ·cm -3。
[对点训练]题组一 分子晶体的判断1.以下各组物质均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 、SO2,SiO2,P2O5B 、PCl3,CO2,H2SO4C 、SiC ,H2O ,NH3D 、HF ,CO2,Si 答案 B解析 SiO2、SiC 、Si 均为原子晶体。
2.以下晶体由原子直接构成,且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 、固态氢B 、固态氖C 、磷D 、三氧化硫答案 B解析 稀有气体分子都属于单原子分子,因此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且由原子直接构成。
其他分子晶体一般由分子构成,如干冰、冰等。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分子晶体后,查阅了几种氯化物的熔、沸点,记录如下: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 、NaCl 、MgCl2、CaCl2B 、AlCl3、SiCl4C、NaCl、CaCl2D、全部答案B解析由于由分子构成的晶体,分子与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而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需能量较低,故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表中的MgCl2、NaCl、CaCl2熔、沸点很高,很明显不属于分子晶体,AlCl3、SiCl4熔、沸点较低,应为分子晶体,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