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初中历史部编版1
- 格式:pptx
- 大小:8.31 MB
- 文档页数:27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第8课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精品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第八课“百家争鸣”。
详细内容包括: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掌握各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 分析比较各学派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认识到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各学派的主要思想,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重点: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地图,引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讲解: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观点辩论。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百家争鸣的选择题、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相关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八课百家争鸣2. 主要内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3. 重点: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4. 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
(2)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答案:(1)儒家:仁、礼、孝、忠;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墨家:兼爱、非攻、尚贤;法家:法治、权谋、尚同。
(2)百家争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中国的政治、哲学、伦理、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百家争鸣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