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人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13.80 MB
- 文档页数:36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械及环境的关系的学说。
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人体工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它然后是一系列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其知识基础来源于工程心理学、预防医学、技术美学、人体测量学等,其研究方法包括自然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现场或实验室的对照比较和测试、有关的统计分析等;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第二节 人与热环境2021-2-16人体工程学一、影响热环境的要素影响热环境条件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热辐射。
这四个要素对人体的热平衡都会产生影响,而且各要素对机体的影响是综合的。
一、影响热环境的要素1.气温作业环境中的气温除取决于大气温度外,还受太阳辐射和作业场所的热源,如各种冶炼炉、化学反应锅、被加热的物体、机器运转发热和人体散热等影响。
热源通过传导、对流加热作业环境的空气,并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的物体,形成第二热源,扩大了直接加热空气的面积,使气温升高。
一、影响热环境的要素2.气湿作业环境的气湿以空气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
高气湿主要由于水分蒸发与释放蒸气所致,如纺织、印染、造纸、制革、缫丝以及潮湿的矿井、隧道等作业场所常为高气湿。
在冬季的高温车间会出现低气湿。
一、影响热环境的要素3.气流作业环境中的气流除受外界风力的影响外,主要与作业场所中的热源有关。
热源使空气加热而上升,室外的冷空气从门窗和下部空隙进入室内,造成空气对流。
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愈大。
2021-2-16解暑降温•1.气温减少气温升高的机会,减少热量吸收•2.气湿适当增加气湿,增加蒸发,排出热量•3.气流加快气流,排出热量驱寒保暖1.气温减少气温降低的机会,减少热量损失2.气湿适当降低气湿,减少蒸发3.气流减缓气流,保持热量一、影响热环境的要素4.热辐射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视线。
太阳及作业环境中的各种熔炉、开放火焰、熔化的金属等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热辐射。
红外线不能直接使空气加热,但可使周围物体加热。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则向人体放散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称为正辐射。
相反,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则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称为负辐射。
负辐射有利于人体散热,在防暑降温上有一定的意义。
二、人体的热平衡人体所受的热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机体的代谢产热;另一种是外界环境热量作用于机体。
人体工程学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人体工程学技术(Ergonomics)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旨在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生产力。
然而,在使用人体工程学技术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人体工程学技术。
首先,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工作姿势不正确。
许多工作岗位需要员工长时间坐着或站立工作,如果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背部、颈部和手腕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调整座椅和工作台的高度,使得头部和颈部保持正直,背部紧贴椅背,肩膀放松。
其次,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键盘和鼠标,并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手腕和手臂不受过度压力。
另外,定期伸展和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工作环境的亮度和视觉问题。
工作环境过暗或过亮都会对员工的视觉造成负面影响。
过暗的环境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而过亮的环境可能造成眼睛的不适和眩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首先,调整灯光亮度和方向,确保工作区域有足够的光线,但不会产生刺眼的效果。
其次,使用反射率低的材料来减少眩光,例如使用哑光屏幕和避免明亮的墙壁颜色。
此外,定期进行视力保健检查,确保员工的视力状况良好。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工作环境的噪音和听力问题。
大声的环境噪音会对员工的听力和集中力造成干扰和损害。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首先,采取隔音措施,例如使用隔音墙和隔音耳罩,以减少外部噪音的干扰。
其次,提供员工耳塞或耳机等个人保护装备,用于隔绝噪音。
另外,减少工作场所内部的噪音源,例如使用低噪音设备和隔音窗帘等。
最后,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工作环境的气温和湿度。
工作环境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对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调节空调和加热系统,使得工作环境的温度适宜,通常在20-24摄氏度之间。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2.课程简介《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人体工程学》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职业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2、掌握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3、掌握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二)能力目标1、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室内设计;2、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室外环境设施设计;3、掌握人体工程学基本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养成严谨务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5、培养学生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34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加强双师型人才建设,努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专业教师互帮互助学习,定期进行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此不断壮大教师队伍。
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作者:李敏孟子皿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4期摘要: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
人是环境的主体,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研究人体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人的一切活动与环境协调,使人与环境系统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一、人体工程学从环境艺术的角度看,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一切環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
人体工程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人的上面,而后根据人体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设施的设计,使人的活动场所更具人性化。
人体的结构非常复杂,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与活动的关系最密切。
运动器官方面,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尺度,活动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无论是采取何种姿态进行活动,皆有定的距离和方式,因而与活动有关的空间和家具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人的体形特征、动作特性和体能极限等人体因素。
感觉器官方面,人的知觉与感觉与室内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诸如周围的温度、湿度、光线、声音、色彩、比例等环境因素皆直接和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知觉和感觉,并进而影响人的活动效果。
因而了解人的知觉和感觉特性,可以成为建立环境设计的标准。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相当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的活动范围以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
因此,在确定场所空间范围时,必须搞清楚使用这个场所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空间内有哪些设施以及这些设施和设备需要占用多少面积等。
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础,要准确测定出不同性别的成年人与儿童在立、坐、卧时的平均尺寸,还要测定出人们在使用各种家具、设备和从事各种活动时所需空间的体积与高度,这样一旦确定了空间内的总人数,就能定出空间的合理面积与高度。
第一章、绪论1)人体工程学研究的范围?答: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物)——环境的科学,与许多领域有关,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室内设计、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环境工程学等都是人体工程学的相关领域。
“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及其和环境的能力都是人体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机是指机器,但比一般的技术术语的含义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
怎么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产品,是人体工程学探讨的重要问题。
环境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噪声、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与知识1、研究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哪些知识?研究人体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人体尺度的测量等知识。
2、研究人体生理学知识,主要研究哪几个生理系统?一、人体感觉系统(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2)人体工程学?答: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及人相关的物体、系统及其环境,使其符合于人体的生理、心理及解剖学特性,从而改善工作与休闲环境,提高舒适性和效率的边缘科学3)人体工程学发展历程?答: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可分为5个时期:1)人体工程学的萌芽期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2)人体工程学的初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3)人体工程学的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4)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一词是1857年波兰教授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的。
1、早期人机工程学(20世纪初到二战之前)人物:泰勒(FrederickW.Taylor)特点:设计以功能的实现为目标,人适应于机器与工作;2、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战期间)特点: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3、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以人为本,从整体上来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以创造最适合于人的各种产品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优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