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价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15
20美金的价值20美金,在我国人的眼中可能不算太多,但在某些国家,20美金已经能够满足一家人的一日三餐。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20美金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
1. 在美国20美金在美国可能并不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但也能够享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
比如说,20美金可以在超市购物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在快餐店享用一顿简单的午餐。
2. 在我国以20美金在我国可以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30元左右。
在我国,130元可以购物一份不错的晚餐,或者去电影院观影,还可以购物一些小商品作为纪念品。
3. 在非洲20美金在非洲的一些贫困国家可能就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有些家庭也许连20美金都攒不起,20美金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买些糊口必需品,或者缴纳一些小费。
4. 在东南亚20美金在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购物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可以享用一顿丰盛的大餐,或者购物一些当地特色的商品。
5. 在欧洲欧洲的生活成本相对比较高,但20美金在一些东欧国家,也能够购物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20美金的价值是随着地域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20美金可能只能满足到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在一些欠发达国家,20美金可能就是生活的奢侈品了。
尽管20美金在全球的购物力不同,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有些国家的人民还在为基本的生活所苦苦挣扎。
我们应该珍惜手中的一切,理性消费,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20美金在全球的价值,也希望大家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贫困人口多一些关怀和帮助。
延续上文,我们来深入探讨20美金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
除了生活所需,20美金在不同国家还能体现出其不同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一些贫困国家,20美金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1. 社会意义20美金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在一些发展我国家,20美金可以用来支持一些社会公益项目,比如为儿童提供教育、为妇女提供医疗援助等。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民来说,20美金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甚至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困境。
正如消费函数理论所指出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但这种收入并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或持续3年以上的固定持久收入。
决定一生收入或持久收入的是未来收入的预期。
这就是说,人们的收入预期越稳定,消费支出越多。
中美消费倾向比较—决定消费倾向的因素据估算,美国的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人中的比例,约为0.68,而中国的消费倾向是0.48。
有人解释引起这种差别的是消费观念。
美国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
中国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
在经济学家看来,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
所以,不能用消费观念去解释这种差别,而要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不同消费观念的经济原因。
正如消费函数理论所指出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但这种收入并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人或持续3年以上的固定持久收入。
决定一生收入或持久收人的是未来收人的预期。
这就是说,人们的收入预期越稳定,消费支出越多。
相反,即使现在收入水平高,但如果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性高,那么,人们也不敢增加消费,而要把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防患于未然。
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这些年来经济强劲增长,这就便人们对未来收入的增加有信心,相信未来预期收人会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繁荣,股市价格上升,消费倾向从长期以来一直稳定的0.676上升到0.68就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是一个转型中国家,计划经济下的“铁饭碗”打破了。
人们普遍对未来有一种不确定的心态。
一些企业倒闭,部分工人失业,机关等事业单位调整,也会有人暂时失去工作,即使现在收入高的,对未来的收入也没有十分把握。
一切都在变,未来会怎么样,许多人心中没底。
正是这种心态制约了人们的消费支出。
消费信贷已开始实行,但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敢问津。
在面对未来的收入不确定时,有多少人敢借钱去买车、旅游或办婚事呢?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面广而水平较高。
中美物价如何对比英语作文Comparison of Pri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s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China and America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erms of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iving standard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n comparing the two countries is the difference in prices.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prices of various goods and services in both countrie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differences.First and foremost,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prices of daily necessities in China and America. In China, the price of a loaf of bread is around 2 to 4 yuan, while in America, it is around $2 to $4. Similarly, the price of a liter of milk in China is around 6 to 10 yuan, while in America, it is around $2 to $4. These examples clearly illustrate that the prices of daily necessities in China a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ose in America.Moving on to the price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we can see that there i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or instance, the price of a new iPhone in China is around 5,000 to 8,000 yuan, while in America, it is around $700 to $1,000. This price differe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mport tariffs, exchange rates, and production costs.Furthermore, let's compare the prices of housing in China and America. In China, the average price of a 100-square-meter apartment in a first-tier city is around 3 to 5 million yuan, while in America, the average price of a similar apartment in a major city is around $300,000 to $500,000. This significant price gap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land prices, construction cost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In addition to goods, the prices of services also var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or example, the cost of a meal at a mid-range restaurant in China is around 30 to 50 yuan per person, while in America, it is around $20 to $40.Similarly, the average price of a one-hour massage in China is around 100 to 200 yuan, while in America, it is around $60 to $120.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behind the differences in pri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irst and foremost, the exchange rat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prices of imported goods.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the Chinese yuan and the US dollar directly affects the cost of imported goods in China. Additionally, import tariffs and taxes imposed by the government also contribute to thepri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urthermore, differences in production costs, labor costs,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both countries.In conclusion, the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China and America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xchange rates, import tariffs, production cost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Whil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pri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overall living standard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making comparisons. By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price differences, we can gain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economic dynamics of both China and America.。
中美两国物价浅析【摘要】本文对中美两国的物价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通国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浅析了形成物价差别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既有的观点和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物价国际贸易关税要素禀赋最近,一条中美物价对比的网帖被广为转载:中国,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有关中美物价的比较,引起了国内不少经济学者的兴趣。
中美两国物价的不同并不能仅仅只在价格数字上寻找差距,我们要做的是深究其原因,是什么使物价不同,又是什么导致这种原因的产生,只有通过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不是被最后体现为物价数字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造成中美物价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两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两方面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对于国内因素来说,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在中国和美国均被运用,只是侧重方面不同,市场经济下的物价是随着利益重心的不断偏移而转变的,而宏观调控则是一种强硬手段对物价的干预和调整。
从国际角度来说,则是国家之间因某种原因进行一定比例的价格与商品的交换,这种比例是受多方面要素控制的,也是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原因,决定了最后该商品在一国内的销售价格。
不妨先从中美两国的国内环境开始着手。
从国内角度来讲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两国不同的资本和劳动力情况进行比较。
从整体上来说,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多于中国,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于美国,对于同一产业而言中国厂商对其投入的劳动力也多于美国,而资金少于美国。
两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也是不同的。
对于美国国内经济的研究,在要素禀赋理论方面有一个很著名的验证,即“里昂惕夫之谜”,他通过对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的美国进、出口的要素含量,在研究之前他推断的是在与其他国家相比之下,美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事实却与H-O定理恰恰相反。
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聂辉华一、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
但是,一模一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
同样是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 3,在美国卖600美元(约4000元),在中国则高达6、7千元。
最近流行的苹果3G版平板电脑iPad,我在哈佛大学电脑专卖店里花670美元(含税,大约4500元)买了一个,而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炒到了6000元以上。
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应该是著名的Coach(寇驰)皮包了。
在美国郊区的品牌直销店(outlet),一个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国则售价高达1500元左右,翻了一番。
类似的产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中国制造的服装和运动鞋品牌,它们在美国的售价往往不到中国的一半。
巨大的价格差必然导致大量的套利者。
在美国outlet,中国人采购队伍往往蔚为壮观,出手阔绰,横扫各大品牌,简直是如狼似虎。
我就亲眼目睹一堆中国人从一个华人旅游大巴里出来,然后直接杀向Coach店,以至于Coach店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
店里的售货小姐忙得不亦乐乎,此刻恨不得会说中文。
因为Coach包价差太大,又非常畅销,所以往往一个中国人非得两手都拎满了包才出来。
据说,一些地方的Coach店不得不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买10个!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
按常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当地出售,其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国的成本要低,那么价格自然是中国的更便宜。
目前,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即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若干个具体项目,总共有300多项。
其构成权重分别是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
在此,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CPI指数的分类与权重构成。
美国的CPI是指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而这些商品与服务又分为8个主要类别及不同的权重。
如住宅(42.1%)、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
影响中国CPI指数的三大原因粮食价格不会大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CPI(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在2004年呈现了一个向上的半抛物线走势。
从元月份的2.4%,在2月份轻微回落0.3个百分点,然后一路上扬,在7月和8月达到5.3%的最高点。
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从4月份中国政府开始了一轮宏观调控。
受时滞效应影响,CPI 数据并没有立即回落。
高盛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女士此前曾预计,到10月份,CPI 数据可能达到最高点。
与粮食产品密切相关的还有油料和肉制品。
1-8月份,食用油和油料价格上涨22%到26%之间,8月与上月相比,则互有涨跌,总体稳定。
肉制品1-8月上涨非常不均衡,猪肉价格上涨35%,牛肉和羊肉上涨只有9%和5%。
但受粮食成本上涨的推动,8月份猪肉价格比上月上涨3.9%,鸡蛋则飙升7.6%。
能源成为新的推动力“能源价格的上涨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带来新的变数。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克鲁斯·莫利先生认为。
2003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同比增长了9%,而2004年1-6月份,石油需求又劲增20.6%。
为什么美国购买力那么强自从中国加入了WTO,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开始一路突飞猛进,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
现在已经超过了欧盟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仅仅用了短短四五十年的时间就追上了发达国家上百年以来的发展成果。
美国自从建国以来,展现出来的都是一个世界上的经济大国的形象,而且美国的消费能力也一直处于世界首位。
但是要是说到储蓄率美国却比不上中国,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位于世界首位。
不过我国储蓄率虽然高,但是消费能力却不高,14亿人口还不如美国3亿人口的消费能力。
中美消费能力的比较2021年中国消费零售额达到68328亿美元,美国为74173亿美元。
仅从数字上来看的话,美国的消费水平好像比我国高不了多少。
但是不要忘记,这还只是总量,并没有计算每个人的平均消费能力。
因为我国有14亿人口,大约是美国的4倍左右。
所以平均下来计算的话,我国的消费能力要远远低于美国。
我国的消费最主要的是在实体经济上,食品、烟酒、娱乐、教育这些方面的消费已经占了一多半。
而美国只有一个住宅就占了近一半。
其他的消费加起来也不到60%。
所以我国和美国之间的消费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又会有很多人有疑问了,我国房价如此高,为什么还是赶不上美国,在这方面的消费怎么被美国比下去了?国内的房价是非常高的,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这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房子在消费中的地位。
还有就是大部分中国人对于房子是想要购买,并不是租赁。
但是在美国,绝大部分人都是选择租房的。
我国能够有能力买下一套房的人并不多,再加上这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收入降低。
所以我国在房子上面的消费能力不如美国。
为何美国消费能力极其强大?美国之所以消费能力如此高,跟美国人的收入水平脱离不了关系。
美国在全球的收入水平排在前列,而这就吸引了不少人跑来美国发展、找工作。
尤其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占据的比例非常大,因此美国绝大部分的人收入都比较高。
收入高了自然就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就是美国消费市场很强劲的其中一点原因。
内容摘要购买力平价论是卡塞尔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
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嫩能够够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
近年来,人民币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使得购买力平价理论所决定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民币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出现了一些研究,但结论不一。
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系统的阐述了该理论及其发展。
本文采用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采用了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 协整检验等方法,对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再检验。
关键字: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改革目录一、购买力平价理论与模型 (3)(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形成背景 (3)(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概述及发展 (3)(三)近代有关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研究 (4)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的选择 (4)(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两种基本形式 (4)(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的种类 (4)(三)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证的模型的选择 (5)三、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证检验 (5)(一)数据样本的选择采集 (5)(二)人民币真实汇率的单位根检验 (6)(三)三变量形式的购买力平价检验 (6)四、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带来的启发 (7)(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7)(二)税收体制改革 (7)五、结论及今后改进方向 (8)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实证探讨购买力平价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首先,它是换算各国有关经济指标的一个较好的工具,即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汇率来换算各国有关同一经济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等),可以避免按现行国际市场的实际汇率来换算对实际经济水平的歪曲。
而现行的市场实际汇率,由于要受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撒谎能够供求关系和外贸商品、劳务的价格波动与偏离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与以购买力平价来决定的汇率往往有忽高忽低的差异,以致会扭曲各国的实际经济水平。
中西方购物差异我们都知道,中西方文化习俗传统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购物方面肯定也会有各种观念上的不同。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购物差异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购物消费习惯差异:美国人比较习惯于先看免费寄到家里的各大商店的广告,然后再根据广告出去到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店买回家里需要的东西中国习惯于直接购物,现场比价格,消费差异故事例子:在美国,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人喜好挖空心思地想点子玩,比如,开着自家车,有的车后还拖着一辆水上摩托艇或小游艇,从洛杉矶出发,冒着加州的炎炎烈日,驱车行驶四五百公里,到科罗拉多州的拉福林去度周末,而在美国的中国人则仍旧忙忙碌碌地奔波着,周末最多是全家一起在家吃顿饭或看电视。
笔者好奇地请教了美国友人安德逊,为什么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追求生活的享受上存在着如此大的反差呢?安沉思了片刻说,这主要是两国文化习俗传统方面存在着差异所致。
他说:"中国人是为他人生活,而美国人是为自己活着。
"如何解释这个说法呢?友人安是这样说的,中国人到美国后首先是为自己的身份而奋斗,有了身份后就拼命挣钱,当然挣钱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后人:儿子女儿,甚至孙辈。
中国人挣的钱自己舍不得花,都一点点地积攒起来准备在将来为下一代办点事或养老用。
尽管在美国已获得身份的中国人无需再为自己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担忧,但他们仍过得很累,他们一直希望自己的银行存款每年有新的增长,今年有几万,明年希望挣几十万,后年则企盼上百万。
安说,中国人的兴趣似乎是喜欢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在增大,因而他们花出去的钱很少。
许多在美国已经扎根的中国人应该属于创业奋斗的一代,他们已经在美国获得了立足之本,但他们仍保留着中国人节俭的作风,舍不得花钱,不过也有例外,他们在孩子身上花钱却很大方。
不少中国人有这样的心态,自己这一代创业时吃尽了苦,因此,应该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些。
所以,在美国小学里,人们可以看到那些穿得最好的,口袋里零花钱最多的是中国人的小孩,而正宗的美国孩子穿着是很普通的,口袋里也没有多少零花钱。
中美消费者行为差异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行为与观念的差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美两国之间的消费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观念差异中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很大区别,中国人普遍将储蓄视为一种美德,追求节俭和稳健,而在美国,人们更注重享受生活,而不是过分的储蓄。
因此,在消费选择上,中美两国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在中国,人们更愿意购买经济实惠的产品,而在美国,人们更注重品牌和质量。
2. 购买习惯差异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通常喜欢砍价,购买便宜实惠的商品,而在美国,人们更喜欢购买高端产品,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此外,中国人趋向于在团体中购买产品,而美国人喜欢自己去购物,享受独立的购物过程。
中美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更喜欢去商场和超市购物,这些场所通常拥有多个品牌和商家。
而在美国,消费者更喜欢在专卖店和精品店购物,这些店通常提供高端产品和配备一流的服务。
4. 关注度差异中美两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关注个人权益和权力,这主要体现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对房地产政策的关注上。
而在美国,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是环保和人权等社会问题。
总而言之,中美消费者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消费观念、购买习惯、消费场景和关注度方面。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和消费行为的倾向不同,决定了消费市场的特征和消费市场的规划,为消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和引导。
因此,企业必须了解中美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改变在消费市场上的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 美国的收入,美国的低收入群一般是2000-3000美元左右,但是这档的个人所得税少,所以到手也就1700-2300左右,那我用一个最低值1700美元2. 上海的收入,上海的低收入群一般是1000-2000人民币,但是税收很少,一般到手也有1500左右结论: 美元和RMB差不多数量。
二. 生活1.大米美国大米0.8美元/公斤,1700美元=2125公斤=4250斤(进口)。
上海大米5人民币/公斤,1500=300公斤=600斤(国产)。
结论,上海的大米价格相当于美国的7倍美国胜出。
2.地铁美国2美元一张票,1700=850次地铁。
上海实行分站票价,最低票价3元,1500=500次地铁。
3. 汽车!美国一辆车(Toyota Carolla)价格大概在14000美元之间,大约相当于8个月收入上海一辆车价格大概在120000人民币之间(购置税,牌照不算),大约相当于80个月收入结论: 上海汽车价格高于美国10倍。
4. 汽油美国0。
7美元/升,1700美元=2428升。
上海6元/升,1500元=250升。
结论: 美国胜近10倍。
5. 鸡蛋美国鸡蛋一盒12只,1-1.2元,品牌不同的关系,按1.2美元算,1700美元=17000只鸡蛋。
上海鸡蛋4元一斤,一斤大概8-10只,按10只计算,1500=3750只鸡蛋结论: 上海鸡蛋价格高于美国4倍。
6. 可乐美国2.5升装可乐(2升/美元),1.25美元,1700美元=1360瓶可乐。
上海2.5升装可乐5.5人民币,1500人民币=273瓶可乐。
结论: 美国胜。
7. 电话费宽带费 `美国25美元电话包月(全球免费,IT alkBB),1700美元=68个月电话费。
上海电话费31元电话月租,一个电话0.1元,宽带2M 150元,也就是至少181元一月,1500=8.2个月电话月租费,宽带费。
结论: 美国胜。
美国一公斤猪肉2-3美元,部位不同,按2.5美元计算,1700=340公斤=680斤猪肉。
运用购买力评价理论分析中美农产品物价差异摘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扩展。
在这种情况下,拿中美两国比较就很常见了。
其中物价对比是比较常见的话题。
长期以来,中美物价差异问题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基本情况的重要指标,也常被用于研究中美物价差异以及购买力方面。
然而,目前中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以及差距的计算,都是基于名义价格来计算的,而中美农产品物价差异目前来看是有很大差异的。
由于中美农产品物价水平并不一致,同等数量的人民币以及美元的购买力也不相同,单纯地用名义价格来衡量中美农产品物价差异带来的购买力差异,就不足以反映各中美农产品物价的真实,从而无法找到原因解决问题。
由于受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启发,本文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算出中美农产品的物价差异,用以剔除中美农产品价格差异,修正国际收入,核算真实的收入以及收入差距。
本文首先以消费价格指数为代表分析了价格差异现象,然后利用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中美两国的农产品物价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实际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理论;农产品物价;差异Using 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bstractWith the Chinese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economy and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ese economy thriving, Chinese economic strength greatly expanded. In this case, take the Sino US comparison is common. The price comparison is a common topic. For a long time, Sino US spreads different problems are from a hot issue of academic research.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s' income were also used to study the price difference and purchasing power. However, currently in the United States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level,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is based on the nominal price is calculated, and the price difference of Sino US now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a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ice level is not the same, the same amount of RMB and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dollar is not the same, simply to measure the price difference with the nominal price of Sino US Differences in purchasing power, it is not enough to reflect the true income level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but also can not be truly measured to calculat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Due to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ory of inspiration,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alculated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Renminbi and dollar buying power index,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rices, the cor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income and the income gap. Firstly, this paper to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nalysis the phenomenon of price difference, and then use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alculation method. Through these studies, to find the price differences between CN and the USA,and this difference brought about by the impact is very useful. Keywords: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ory;price;difference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二、购买力平价理论及中美农产品物价差异的现状 (2)(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概述 (2)(二)中美农产品物价差异现状 (2)三、对中美农产品物价差异的种种原因的分析 (3)(一)美国拥有国际定价权 (3)(二)农业现代化的差距 (4)(三)农产品物流运输差距较大 (5)1.中美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对比 (5)2.农中美产品物流运输中的损耗比较 (6)3.中美农产品物流过程增值能力比较 (6)4.中美农产品运输网络对比 (6)四丶关于中美农产品物价差异的对策及其建议 (7)(一)争取农产品的国际定价权 (7)(二)实现现代化农业 (8)(三)改善农产品物流运输 (9)1.培养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 (9)2.加速农产品在物流网中的运输速度 (10)(四)调节税收体制 (10)结语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什么东西中国便宜美国贵?1 调料:十三香,五香粉,炖肉料,火锅底料,辣椒粉,汤料,鸡精等,总之各种各样的调料(推荐指数:五星)(除了盐和糖,这两样US人做饭也用,还有酱油,老干妈等太重,而且在zhongguo店能买到,不要带了。
)这里调料不太好买,而且zhongguo店里东西普遍比较贵,价签上数字往往与国内相近,只是变化了个货币符号…记住调料要托运,不要放随身箱子里,不然很有可能被扣下…原则就是带轻的固体调料,液体的调料不方便运输,而且更容易被扣掉,不建议携带。
(读者意见)另外鸡精和酱油没有必要带,在美国很好买到,比中国的贵,但仍然算是超市里的便宜货2 方便面,茶叶,以及国内爱吃的零食点心。
(推荐指数:五星)这边方便面大概是60-80美分一包(而且还没看到五谷稻场,可惜),还是从国内带一些。
零食点心就不要带薯片之类的东西了,带些什么月饼啊,桃酥啊,麻花啊(写着写着我就饿了…FT)US是个盛产垃圾食品的地方,为了保证胃的和平演变,平稳过渡,请携带自己爱吃的食品…:3 教材和参考书。
(推荐指数:五星)最好提前打听清楚会用什么教材,然后去海淀图书城找影印版或国际版,新版找不到就买老版凑合用,如果没英文的只有中文翻译版,不建议购买,一来上课起来根本没时间看中文的,二来打听一下国内研究生都在忙撒就知道这些中文翻译版水准如何了…US教材的价格基本是国内影印版人民币价格乘2或3然后改货币符号…一千多块人民币一本书太正常了…实在带不走的书就让国内同学帮忙用邮政海运给运过来,大概2个月到。
(读者意见)教材确实贵,但打听起来不容易,各学校用的不一样,有时一个学校不同的教授都有不同要求4 眼镜(推荐指数:五星)。
像出国读研这个年纪的人视力基本稳定了,所以花个1000块人民币去配副好眼镜是值得的,因为在US100刀配个眼镜算便宜的。
建议带个2副过来,然后去医院眼科开个度数证明之类的东西以备以后在US配镜之用。
建议去北京眼镜城,选副好点的钛架,再选1.73的超薄多膜镜片。
美国和中国的消费文化有何异同?消费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文化方面的差异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美国和中国的消费文化异同点:一、价值观的差异1. 价值观差异美国和中国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了两种文化中对消费观念的不同理解。
美国文化中的消费市场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中国则更注重消费行为的道德约束。
美国人普遍认为,通过购买物品来展示个人实力和身份地位是一种正常的消费习惯。
而中国文化强调“节俭为上”,认为消费应该谨慎,不可过分奢侈。
2. 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在美国和中国的消费市场中体现出不同的地位。
美国消费者往往情愿花费较高的价钱购买来自知名品牌的商品,这反映了美国的消费文化追求的是个性化的文化消费体验。
而中国消费市场中则以“性价比”为准则,相对注重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二、消费模式的不同1. 线上销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销售成为了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形式。
对于美国和中国两个消费大国,线上购物渠道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在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零售商占据了主要的线上销售市场。
而在中国,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则成为了重要线上销售渠道。
2. 服务业消费这方面,则体现了两国经济质量不同的差异。
在美国,服务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多消费者更愿意为高质量的服务买单。
而在中国,由于经济产业结构还尚未完全转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消费市场基础不够稳定。
三、消费行为的差异1. 消费场景的区别美国和中国消费场景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倾向。
在美国,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购物中心等线下销售场景中,开车到店铺购物是一种常见的消费行为。
而在中国,购物中心与电影院、餐厅等多种消费场景集成为复合式消费中心,强调的是全场地复合式消费体验。
2. 社交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差异在美国,社交消费比较普遍,由于强调个性化体验,所以社交性消费也更注重于社交场景的体验感。
美国物价为什么比中国便宜?一直将美国作为参照物和追赶目标的中国民众,忽然发现,一直以发展中国家自居的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开始“赶英超美”了。
拿着世界上低水平的收入,承受着世界上高昂的物价,而且物价还在上涨,放在银行的储蓄仍在不断缩水,中国民众的当下生活空间越来越显逼仄。
物价“赶英超美”经济越发达,物价越贵,这个常识硬壳曾经年累月地深埋在民众大脑。
但是当数亿大陆百姓纠结于周边物价的腾云驾雾时,一些出国赴美的人走下飞机后,惊奇地发现,美国的很多物价,竟然比中国便宜。
而“美国物价低于中国”的图景,从前年华尔街金融危机起,就被有心人勾勒,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携带证据加入,填画这个新《海国图志》。
两年前的一次网购,让网民小秦印象深刻。
作为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小秦一直想买一件能够保暖防水透气的冲锋衣,在国内市场上,只要是稍微正规的品牌冲锋衣,即使是国内品牌,价格动辄上千元;哥伦比亚冲锋衣等国外著名品牌更是高达两千元左右。
这超出了小秦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秦在一个美国的购物网站上发现,一件哥伦比亚冲锋衣打完折后只要6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不到500元,通过一个代购网站,加上手续费,最后这件衣服仅花费了小秦五百多元,而国内同样的衣服价格在1500元以上。
财经评论家时寒冰关于中美物价对比的一篇博客,近期更是在网上疯转。
时寒冰最近去了一趟美国,在洛杉矶“遇到一群中国游客,购物之多可用疯狂来形容。
在一个卖箱包的商店,几乎每个从中国去的人都买两个以上的箱子,因为,他们要装下所买的商品。
他们一边挑选着商品一边惊诧着:这里的东西怎么会比国内便宜这么多?!”时寒冰随后对比了上海和美国洛杉矶的物价:在中国一套卖3万元左右的Armani(阿玛尼)西服,在洛杉矶用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钱就可以买到;宝马Z4的价格,洛杉矶的广告上标注报价为29881美元,中国的价格,听一位朋友介绍,大致在50万元到80万元人民币之间。
中美消费品价格比较及政策启示zuwentao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是比较中美之间的消费品价格,包含了普通商品以及服务性商品的比较。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增长,相比以前国民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物价也相应的增长,在追求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的同时,人们也会将外国的物价和中国相比,并且发现其中一些商品特别是消费品价格差异很大,其实物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全球通货膨胀的担忧和预测每天都会出现,通货膨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很多。
关于物价的感受,很多人的心理上还有一把尺子就是国外物价,而美国和欧洲经常作为两个参照标准,其实在中国比较物价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这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式和人们生活压力有关。
我们在进行物价比较的同时也将联系收入以及各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比较结果并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关键词:消费品价格,比较分析,国际经济,市场结构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sumer pricecomparis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ABSTRACTThis article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ices of consumer goods, including general merchandise and product comparison service. From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our nation's economy to achieve high-speed growth,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 price is also a corresponding growth in the pursui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equity, it will be foreign prices and compared to China, and found some commodities, particularly large differences in consumer prices, in fact, the price problem worldwide, global inflation concerns and predict every day soci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inflation. Feelings about the price, a lot of people psychologically there is a ruler is the foreign pri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often used as a reference standard, in fact, comparative prices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s easy to see this with the current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es pressure. We conduct price comparisons also will contact income as well as reasons to analyze, draw the result of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olutionsKey words:Consumer prices, compara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market structure第1章引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分配,并用外国的物价和国内物价进行比较,发现某些商品比国内便宜很多。
中国生活和美国生活对比,有什么区别中国生活和美国生活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就是不一样的,且各种生活文化也都是不一样的。
今天店铺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国生活和美国生活对比,有什么区别,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欢迎点击。
一、中国与美国生活环境对比1.从吃的方面来看:要说是物价,国吃的齜较便宜,牛奶3美元可以买-大桶,牛肉猪肉等都是3 ~ 5美元/磅。
可能青荣比较贵-些。
但是从吃的种类肯定中国的品类多样化,且好吃。
这一在美国没办法比的2.从交通方面来说,肯定是中国要方便一些,国大多数地方公交很少,没有地铁。
就算是纽约等大城市有地铁那也是很脏很乱。
3.穿的方面虽然是美国的名牌便宜,但是中国的电商发达,可选的种类比较多。
美国的衣服款式比较单一,没有中国风格那么多,而且欧美风也未必适合我们中国人4.从生活的便利程度来说,肯定是国便利,国的外卖,还可以网上从网上菜,国虽然也外卖外购但可选的种类很少,网上买菜的话也需要付额外的手续费。
而且中国可以手机支付,国手机支付很少,大多数还是信用卡支付,如果忘记带钱包就什么都买不了。
二、中美教育环境对比中美教育的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美国教育重视知识非他人传授,学生自我领悟是根本;第二是美国教育的目标不在高分,而重在引导和启发;第三是美国教育的内生性驱动力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很多。
三、中美就业情况对比中国工作压力比较大,竞争激烈,大公司内部消耗严重,对外协调及沟通潜规则较多,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资本获得。
生活上,二线以上城市生活便利程度很高,公共交通发达,吃喝玩乐-应俱全,外卖快递电商便捷,但是房价居高只可远观,居住感和自然环境还是较差。
薪资水平处在低水平,尤其是对于劳动型行业存在歧视环境和极低薪酬。
美国工作压力不是很大,但就业压力很大,内部_工作环境较为宽松,对待员工自主观念较为尊重和劳动保护措施比较到位。
生活上,城市治安要分区域,晚上没有娱乐,一般不是三两人party就是自己宅在家里,基本上除了纽约其他城市相当于没有公共交通吧,外卖和快递基本上没啥效率,在美国个人要有较强的自制力,一些酒吧还是不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