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4.26 KB
- 文档页数:2
P波离散度对小儿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33-01【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十二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小儿甲亢患儿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85例小儿甲亢的患儿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患儿是否合并有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a组)、房性早搏组(b组)、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组(c组)和阵发性心房纤颤组(d组),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计算出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
结果:a、b 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ax≥110ms预测房颤特异性为83%,敏感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79%;pd≥40ms预测房颤特异性为88%,敏感性为89%,阳性预测值85%。
pd≥40ms以及pmax≥110ms合并来预测房颤特异性为95%,敏感性为78%,阳性预测值为92%。
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和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p波离散度;小儿甲亢;并发房性心律失常;预测价值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各种发病原因导致患者的甲状腺的功能加强,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发生各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甲亢是内分泌科临床上的常见病。
有文献报道,近年来,小儿甲亢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房性心律失常是小儿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
目前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p波离散度可以用作临床上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2]。
p波离散度是应用同步记录的体表十二导联的心电图中,测定不同导联中p波的最大时限和p波的最短时限之间的差值。
笔者通过对p波离散度的研究,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
现报道如下。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邓新桃;何倩;胡善友;姚丙南;赵建祥;翟惠民;王振海;王爱国【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15)002【摘要】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及房性心律失常(AR)的关系.方法:观察50例AF和52例AR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正常人心脏5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组、AR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则Pmax、Pd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发现患者的患病时间与Pd阳性率亦有明显差别,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房性心律失常偶见者Pd阳性率低,频发者阳性率高.结论:Pd检测可作为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总页数】2页(P161-162)【作者】邓新桃;何倩;胡善友;姚丙南;赵建祥;翟惠民;王振海;王爱国【作者单位】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R541.7【相关文献】1.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的变化 [J], 谢东明;陶立刚2.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的变化 [J], 谢东明;陶立刚3.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J], 赵鹏志4.P波离散度及最大时限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J], 庞伦祥;梁永华5.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律失常关系之探讨 [J], 赵丽萍;俞蓉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高血压P波增宽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于小林;孙文琴;吕芳华;张秀婷
【期刊名称】《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1)002
【摘要】@@本文对34例心电图P波增宽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房性心律失常进行动态心电图(DCG)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生机制作初步探讨。
……
【总页数】1页(P138)
【作者】于小林;孙文琴;吕芳华;张秀婷
【作者单位】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院心内科;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院心内科;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P波时限增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J], 杨瑞莲;孙晓燕
2.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J], 祁珩;黄征宇;李迎;张宪南
3.心电图P波增宽及P波双峰与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关系研究 [J], 彭城;祁春梅;冯建启
4.Q RS 波增宽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PCI 术后Q RS 波时限及心功能变化的随访研究 [J], 于万德; 程培培; 高晓飞; 任晓敏; 朱琳琳
5.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J], 孙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波离散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好发于心脏病患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正常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也呈增多趋势。
P波离散度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颤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标志,它的增加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复发相关。
测量P波离散度,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结合观察,对心房颤动的预测具有很高价值。
标签:P波离散度;心房颤动;预测P波离散度(Pwavedispersion)这个概念在1998年由Dilaveris等[1]首次提出,它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一个新指标。
P波离散度是心房内部位存在依从性非均质性电活动的结果。
1999年郭继鸿[2]率先在临床心电学杂志阐述了P波离散度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表P波离散度相关文献300余篇,内容涉及房颤、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评估抗心律失常疗效等诸多方面,表明P波离散度在临床上的关注及应用已日趋广泛。
1 P波离散度的概念P波离散度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与P波最短时限间的差值[2],是预测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
我国多数人P波离散度正常值40 ms时,预测房颤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5%,阳性预测准确度为89%。
Turgut等[6]的研究中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当其与P波最大时限联合观察时,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准确度可提高至90%以上。
4.2 瓣膜病合并房颤心房颤动是风湿性病二尖瓣狭窄常见的并发症。
Erbay等的研究证实,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P波离散度显著高于正常人[(52±6) ms>(27±3) ms,P<0.001]。
这可能是因为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房肌间质纤维化、肌束间排列紊乱,心房肌电活动非均质性程度加重所致的[7-8]。
Ashino等[9]的研究显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而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加可以引起P波离散度显著增大[10],其结论支持Erbay的研究结果,并且这类患者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左心房内压力、左心房内径得到改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P波离散度较术前也有显著下降。
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5例CHD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不同心律失常类型检出。
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CHD心律失常符合率90.53%(86/95)高于常规心电图74.74%(71/95),有统计学差异(P<0.05);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占比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CHD心律失常患者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满意,有较高的符合率,且在诊断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效果满意。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24h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冠心病(CHD)为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病程较长,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心律失常为CHD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因心脏传导受阻引起的节律、搏动频率异常引起,可导致患者心动周期处于正常状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
CHD心律失常临床症状难以捕捉,仅凭医生听诊观察难以确诊,而常规心电图为CHD心律失常常用诊断方法,可展示心脏心动周期的点活动变化,但仅能记录患者静息心电情况,难以准确检测到偶发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存在局限[3]。
24h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患者24h的心电活动过程,包括工作、休息、活动、睡眠及进餐时心电图,采集患者短暂异常心电图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4]。
基于此,本研究将对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5例CHD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对CHD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5例CHD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