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奇妙的大自然春夏秋冬云雨雪露火山龙卷风流星日食雨过彩虹种子萌发秋天雁南飞葵花向太阳指间蜂猴小鸡孵化含羞草神秘太空夏天的雷鸟竹节虫冬天的雷鸟枯叶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问题:同学们,你能举出更多的自然现象吗?答: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刮风下雨,冰山融化,病毒感染,,蜘蛛织网, 螳螂捕蝉等都是自然现象。
核潜艇正是运用了鱼鳔的原理,使得它才能在海洋中升降自如的。
科学的定义1、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2、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你能对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吗?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和他的蒸汽机探究实验:1、把石块投入水中将会怎样?2、泡沫或软木塞投入水中又是如何呢?3、金鱼为什么会在水中上浮和下沉呢?问题:你猜测金鱼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气球的浮沉跟气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金鱼的体内是否也有类似于气球的结构;金鱼是通过鳔来调节自身体内的气体量而改变自己在水中的位置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进行实验——获取证据——得出结论本实验中所获得的结论有什么应用呢?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1.交通工具的变化1、在气球里装20克左右的小石子;2、往里吹足气,用细线绑好;3、放入装有水的缸中,观察气球浮沉状态,并记下;A.把里面的气放出一些,然后再观察,并作好记录;B.重复步骤4,观察气球在水缸里的位置变化情况;C.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结论或感想?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5.仿生6.基因技术结合上面的讲述你能谈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意义?(1)家用电器的出现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2)通讯、交通的变化(3)登月、探索火星等宇宙空间;探索地球的形成及内部结构等(4)给农业、工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5)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1、污染问题:2、能源和资源等问题:3、道德等问题:有科学家提出要进行克隆人!你怎么看?各国加大军事力量研制武器侵略别国小结: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 物质与能量:学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能量的转化,理解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3. 生物与环境: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环境的构成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技术与生活:学习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科学探究。
2. 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能量的转化,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环境的构成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4. 掌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能量的转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的基本特征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材讲解: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
(2)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答案:(1)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第一节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差不多知识】一、科学在我们周围(1)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2)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千变万化,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更是千姿百态(3)科学要研究什么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查找他们产生、进展的缘故和规律。
(4)如何学习科学只要留心观看,人探究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能够进入科学的世界。
例如: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觉,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觉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二:活动探究“金鱼沉浮的缘故”:与鳍和鳔的大小有关系提出问题——进行活动——分析总结摸索:金鱼什么缘故能自如地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金鱼之因此能倾筐倒箧自如地在水里上升和下沉,是因为金鱼的体内有一个充满气体的鳔,鱼鳔的作用是通过贮存气体的多少,使金鱼上升或下沉,当鱼要上升是地,鱼鳔内的气体增多,体积增大,当鱼要下沉时,鱼鳔内的气体减少,体积减少。
教材第4页活动解答:(1)气球浮在水面上(2)随着气体的放出,气球逐步下沉,最后沉入水底。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科学技术的进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提高。
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服。
例如:(1)飞机大大缩减货运和客运的时刻(2)移动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3)洗衣机能帮我们轻松地洗涤大量的衣服(4)吸尘器能关心我们排除灰尘(5)微波炉能烘烤、加热各种食物(6)航天器把人类带进太空,使人们发觉宇宙的隐秘(二)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阻碍,如废气和噪声。
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进展都至关重要。
我们要多观看、多实验、多摸索,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制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科学的进展是无穷尽的【典型例题】例1.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A、麦哲伦航海探险,发觉地球是圆的B、苹果落到牛顿头上,发觉万有引力C、瓦特观看水的沸腾,发明蒸汽机D、李明到杭州旅行,发觉西湖十大美景例2、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举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和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对奇妙的自然现象分析和几个身边的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你能说说你认为最有趣的现象吗?教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火山为什么会喷发?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蜘蛛为什么要织网?鱼为什么会上浮下沉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有的是我们亲眼看到或经历过,或通过电视等途径了解到的科学知识。
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
能产生这些问题,说明你们有智慧,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习了《科学》这门课程,你们会发现更多的新问题。
想找到更多的答案。
事实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的规律。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由学生自己找什么是科学本质)科学: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板书)科学与和科技有什么的区别?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其实,每一个自然现象都可能产生疑问。
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教师提问:有的同学很崇拜歌星、影星、球星。
球星、歌星、影星他们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尚,(出示投影片:身边的科学家)那么,你认识他们吗?他们都做出哪些贡献吗?学生讨论回答: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通过洗澡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等爱迪生:发现电灯张衡:地球仪李四光华罗庚:哥白尼等可以启发学生讲讲科学家的故事,每一个科学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都是在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实验才能取得成功的。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46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圈中的不同生态系统。
3. 第三章:生物的基本结构(第79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层次,理解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细胞和组织的功能。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过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基本结构层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基本结构层次等。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图3. 生物的基本结构层次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描述实验过程及结果。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特点,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生物的基本结构层次:绘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图,并简要介绍其功能。
答案:实验设计: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描述实验过程及结果。
生态系统分析: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其特点,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某某省某某县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节科学上册在我们身边》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会沉浮的气球”、“喷泉”实验、在水槽里游动的金鱼、活鲫鱼、课件知识要点1、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手。
2、科学知识是十分有趣和有用的。
3、积极主动地观察、认真仔细地思考是学好科学的基本方法。
巩固练习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__________,并寻找___________。
每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__________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__________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气机。
2、同学们只要留心__________,从__________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都可以走进科学的世界,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夏天,当你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冰冻的可乐,放置在桌面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4、分别取一XA4纸和三XA4纸,紧紧的捏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纸团,同时使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你看到它们会同时落地吗?(2)如果把一XA4纸捏成纸团,另一XA4纸X开,再做上述实验,它们会同时落地吗?(3)比较以上两种情况,你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吗?5、动手做做以下两个有趣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用双手分别捏着两X大小相同的纸X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X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2)取一只电吹风机,接上电源并设置为冷风档,然后合上开关,让吹风机向上吹冷风,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吹风口的上方,放手后,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知道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需要合作和交流,需要意志、毅力和正确
的科学态度。
4、知道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体验学习科学的过程
5、知道科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具: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_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浙教版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考虑,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妙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定。
因而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定。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响的容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架:放置试管;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停表:测量时间;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药匙:取粉末状固体;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拟的经过。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近期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b.使用时要做到: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准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②放对: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放正。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word教案——开启知识的门户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注意力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2.启发学生运用注意力的知识来指导学习;3.启发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来提高注意力;活动重点:1、认识注意力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运用注意力的知识来指导学习。
活动过程:热身活动:seven up活动程序:1、从1数到100;2、使用横排轮番的方式,每一位同学轮到时坐着说出自己轮到的数字,但在轮到数目字有7(7,17,27……),该位同学必须站起来,且不可说出此数目字;3、一旦出错,由出错的同学从1重新开始数。
热身游戏活动目的仅仅让学生放松。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心理课,心理学上有专门多知识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有专门多的益处,今天要给大伙儿介绍的被称为是“开启知识的门户”,能猜猜看它是哪个吗?(事先在黑板上写好:注意力、经历力、观看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几位学生说,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那我们全班来做个调查选择注意力请举手,数字写在注意力下面;选择经历力的请举手,数字写在经历力下面……一一记录,推测选择注意力的人最少。
出示答案,看来真理是把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没有注意力的参与,能经历吗?能观看吗?……都不能,因此说注意力是开启知识的门户。
畅想:假如一个人没有了注意力,他的生活会如何样?(揭示注意力的重要性)二、注意力大考查你的注意力如何呢?能经得住老师那个地点的三关吗?1、第一关预备好了吗?第一关考查开始:30秒计时(出示6组数字和图形的混合体)终止后赶忙出示:刚才你看到了哪几个数字?接着出示: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图形?学生答第二问可能会有难度,问学生没记住的缘故。
没想到老师会这么问,是吗?那个地点面涉及了注意力的选择性问题,我们大部分同学选择注意数字,而忽略了对图形的注意。
有个闻名的心算家就曾经被人注意力那个特点给忽悠了,想明白是如何回事吗?阿伯特卡米洛先生是一位闻名的心算家,不管别人给他出一个多么复杂的难题,他都能赶忙得出正确的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B 浙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注科学的态度。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科技的进步;强化"我也能做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科学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对自然现象观察、提出问题,知道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其本质。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小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迈进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又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它们正处于人的一生第二次生理增长高峰,也是学习和增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热情活泼,朝气蓬勃,对不少自然现象的好奇正在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多媒体运用,探究实验和小组合作综合体验,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同时简单地介绍了科学和科学家的工作,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并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