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科学》五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养分)、(空间)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8、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9、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问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科学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 物质的分类:
- 成分一致的物质:元素和化合物;
- 成分不一致的物质: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
- 颜色、形状、硬度等外观性质;
- 燃烧性质、溶解性质等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形状、大小、聚集方式等改变;
-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性质和组成的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存在状态
1. 物质的存在状态:
- 固态:分子间距离接近,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
-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可以自由移动,但不会分散;- 气态: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自由运动,可以互相碰撞。
2. 物质状态的变化:
- 固-液:熔化;
- 液-气:汽化;
- 固-气:升华;
- 气-液:凝结;
- 液-固:凝固;
- 气-固:凝华。
第三章:水的重要性
1. 水的特性:
- 无色、无味、无形、透明;
- 密度大、凝固和沸点高;
- 溶解性强、表面张力大。
2. 水的重要性:
- 生命之源: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
- 收藏和运输物质: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 温度调节:水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蒸发热;
- 生态平衡: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资料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实验整理复习|青岛版(六年制,三起)一、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三、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四、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在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包括植物的生长、人体的组成、物质的性质等等。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要点。
1.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和花,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2. 人体的组成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
我们学习了人体的骨骼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骨骼系统给人体提供了支撑和保护,呼吸系统让我们能够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则负责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
3.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它们。
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如形状、容积和可压缩性。
我们还学习了溶解性和燃烧性等一些常见的物质性质。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
我们学习了如何保护水资源、空气质量和植物。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种植更多的绿化植物等等。
只有保护好环境,我们才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5.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自然现象,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测量物体的质量等等。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观察、多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奥秘。
希望以上的复习资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
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不仅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 种子抽芽的一定条件是、、适合的。
2. 种子抽芽能够不需要,但生长需要。
3. 植物生长需要、、适合的、、。
4. 蚯蚓喜爱生活在、的环境中。
5. 各样动物都喜爱生活在的环境里。
6. 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互,相互的。
7. 是动物生计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 生物之间这类像链环同样的食品关系叫。
9. 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花费他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
10.食品链往常从开始,到停止。
11.同一栽种物会被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食品。
生物之间这类复杂的食品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构造,叫。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当作一个。
如:。
13.自然界里某一地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均衡和睦的整体叫。
14.假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遇到了损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
15.自然界和生态瓶同样 ,假如环境条件遇到损坏 ,生物的生计就会遇到16.写食品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2、3、4、5、6、第二单元1. 向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
2. 像这样,从不一样侧面照耀获得的物体的影子叫。
3. 影子的形成一定有、和。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相关。
5. 影子的大小与相关。
6. 影子的形状和相关。
7. 古代的人利用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地点变化而变化,太阳地点最时影子最。
影子的方向老是和太阳的方向。
9.光以的形式流传,速度约每秒千米。
挡光的物领会有影子,是因为造成的。
10.光遇到镜面改变了流传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类现象叫做,反光也是以形式流传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12.人眼睛中的瞳孔能够控制入射光芒。
光弱时瞳孔,光强时瞳孔。
13. 很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
光温度就,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有:、、、。
16.太阳表面温度达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摄氏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五年级科学上册是在小学习习科目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涉及到很多关于自然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实验知识。
为了更好地复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自然界自然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自然界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被讲解了很多知识点。
自然界中的大气现象,如热空气、冷空气的形成原理,及何时何地多见等情况;水循环的形象和跟微小生物间的关联;地球运动是气候变化的主导生产力;常见眼科、肺科疾病案例的介绍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且在了解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验课上理解实验道理。
复习本章节需要注意枚举多方面的问题,能举实例说明则更佳。
2.生物学生物学是一个十分广泛而也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探索了生命的起源,研究了各种生物物种的生存和生长情况,而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生物学作为科学学科的主要分支之一,被细致入微地探讨了起来。
学生将在这一章节里通过探究不同生物生殖变化的规律,研究生物种群减少的原因,并学习生物产生和分解的机制等等内容。
另外,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生物学还涉及了对植物和动物种类的分类学,帮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3.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获得知识,体验科学的乐趣。
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实验这一环节也得到了很好的覆盖。
学生将在本章节中掌握使用黑板和玻璃面板绘画彩条的技巧,学习简单的化学实验,并了解科学工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
学生们将会在实验课中更直观地体验科学实验,通过黑板和玻璃面板绘画彩条、显微镜和火柴燃烧实验等实验,深刻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在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各个章节中都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给学生有很大的启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和自然的奥妙。
希望这些复习资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做对比实验时只有1个条件不同。
7、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如果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9、在生态瓶里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氧气。
10、一定区域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种子发芽的自身条件是完整的活的胚。
第二单元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5、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6、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7、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8、颜色深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
颜色浅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9、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于太阳。
10、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1、同一时间,不同高度的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方向相同,长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