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8
高中语文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说明文基础知识一、说明文的定义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根本任务,以解释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二、说明文的四大要素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一)、说明对象:(1)具体事物(称为事物说明文)(2)抽象的事物(称为事理说明文)(二)、说明特征:就是这一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的个性、特殊性。
(三)、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引用、举例子、打比方1、下定义说明方法(1)概念:用简洁、准确、科学的语言概括地介绍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就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注意事项:①下定义不能用比喻句和否定句,一般用陈述句。
②下定义时,应认识清楚说明对象的属性,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下定义时,语言简洁、明了。
2、作诠释说明方法(1)概念:就是对说明对象作一些解释说明。
(2)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下定义在语言、句式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必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作诠释比下定义要自由灵活,它不要求完整的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
注:区分作诠释与下定义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大部分适应,不是所有都行)3、列数字说明方法(1)概念:运用具体数据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作用(好处):数字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使说明更简明、精确、具体、更有说服力。
4、分类别说明方法(1)概念:将所要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范围和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和方面,一类一类地进行说明的方法。
(2)注意事项:科学的分类要做到正确、对等、包举(详见书上184页)(3)作用(好处):眉目清楚、条理分明。
5、作比较说明方法(1)概念:运用不同的事物之间(横比),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纵比)、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2)分类: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3)作用(好处):更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6、画图表说明方法(1)概念:运用表格,图形来直观明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基础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飞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
一般用于介绍哦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庶务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有的形式,以a、前后左右b、上下高低c、东西南北d、从整体到部分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理解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a因果关系、b层递关系c主次关系d总分关系e并列关系等f理解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打比方;5分类别;6下定义;7作诠释;8作引用;9摹状貌;10画图表。
(1)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实行说明。
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比方”“例如”“如”等标志词语。
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2)列数字: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章中假如出现的数字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实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和比照,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比照,是突出不同之处。
作用是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能够更清晰、更新鲜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4)打比方:为说明某些事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即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方法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5)分类别:“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加以说明。
要注意的是给事物分类别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眉目清晰,避免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这类说明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方面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让读者对该事物有清晰的了解。
2、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则侧重于阐释事物的本质、内在规律,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
它会深入剖析事物的成因、原理、关系等,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比如在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历史事件的演变等时,常常会采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依次进行说明。
常用于介绍建筑物、地理环境等。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
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通过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具体的例子,让读者对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有更直观的认识。
2、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比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将卢沟桥与两岸河堤进行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的坚固。
3、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像:“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
说明文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说明文是一种描述事物特点、原理、功能、构造、作用等的文章类型,目的是让读者对所述事物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 说明文通常采用客观、准确的语言,注重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观点,避免主观评价和情感色彩。
3. 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入、主体和总结三个部分。
引入部分介绍被说
明的对象,主体部分依次叙述对象的特点、原理、功能等内容,总结
部分对前文进行概括。
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包括:使用第三人称,避免主观情感;使用客观
事实和准确数据;使用具体、生动的描写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5. 说明文可以通过举例、比较、对比等手段来阐明对象的特点,使读
者更易于理解。
6. 说明文需要根据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7. 说明文的写作要点包括:明确说明对象,保持客观准确,逻辑清晰
连贯,注意语言的简练和通俗易懂。
8. 说明文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科技、医学、教育、文化等,涉及
的对象包括机器设备、生物植物、文化习俗等各种事物。
总之,说明文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文章类型,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阐释,
让读者对所述对象有更全面的了解。
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点,有助于写好说明文,提高文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