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试题命题思想、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6
2023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题解析(正文内容)近年来,化学竞赛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3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作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学术竞赛,旨在考验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2023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题进行解析,帮助竞赛参与者更好地理解每道题目的答案。
一、题目一第一道题目要求考生计算某种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该化合物由多个元素组成,需要用相应元素的摩尔质量及该元素在该化合物中的个数进行计算。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该元素的摩尔质量乘以该元素的个数,并将各元素的值相加。
根据题目所给出的元素及其对应个数,计算得出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二、题目二第二道题目是一道有机化合物鉴定题。
题目给出了一个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提供了其他相关信息,如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数据。
考生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在进行结构鉴定时,需要运用有机化学中的诸多知识,如官能团的识别、官能团化学性质的分析等。
三、题目三第三道题目是一道酸碱滴定题。
竞赛要求考生计算一种酸与一种碱的滴定反应。
在滴定实验中,考生需要根据所给的酸和碱的浓度、体积和滴定指示剂的变色点来计算酸和碱的当量比。
此外,还需要考虑溶液的反应容量等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四、题目四第四道题目是一道化学动力学题。
考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反应速率方程来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
题目给出的实验数据包括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得到反应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值。
五、题目五第五道题目是一道红ox(氧化还原)反应题。
竞赛要求考生推导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在推导平衡常数表达式时,需要运用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如电子传递、氧化态变化等。
综上所述,2023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涵盖了化学的各个分支领域,考察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参与竞赛的同学需要充分准备,理解各道题目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各位竞赛参与者更好地应对2023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
35届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解析摘要:1.35 届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解析概述2.试题解析的具体内容3.对考生的启示和建议正文:【35 届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解析概述】35 届化学竞赛初赛已经结束,本次竞赛初赛的试题解析备受考生关注。
本文将对试题解析进行全面的概述,并结合试题解析的具体内容,为考生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试题解析的具体内容】本次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解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键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解析选择题时,需要注意细节和概念的理解,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二、填空题部分填空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处理等。
在解析填空题时,需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合理性。
三、计算题部分计算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化学计算能力的掌握,包括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量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等。
在解析计算题时,需要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四、综合题部分综合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推导等。
在解析综合题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注重解题思路的清晰和逻辑性。
【对考生的启示和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解析的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化学方程式、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
2.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解析的填空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因此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
3.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解析的计算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化学计算能力的掌握,因此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提高化学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最近十年全国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的分析及给我们的启示1 问题的提出自1984年中国化学会组织全国化学竞赛至今,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
回顾这些年的历程可知:全国化学竞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且第三个阶段是从1995年肇始,延续至今。
第三阶段的具体举措是:在中国化学会的指导下,把从全国化学竞赛(冬令营)到组织参加国际化学奥赛(简称:IChO,下同!)等全部工作,由承办的省、市、自治区化学会具体组织实施。
因此,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在这一级别的赛题,无论是对了解各地竞赛水平和风格,还是总结和归纳近年这一级别竞赛试题考查的特点和热点,以及对竞赛培训方略和竞赛发展方向的导向作用等都有重要义。
本文,笔者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虽难免会挂一漏万,但旨在抛砖引玉,供大家研究,讨论。
2 近十年决赛理论试题的简析2.1 近十年决赛所在地的回顾要分析试题,首先对命题者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因为不同的省市有着各自的特色,竞赛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命制的试题在内容、形式、风格、试题质量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
表1 十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所在地一览表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举办地黑龙江大庆市甘肃兰州市河南郑州市福建厦门市浙江杭州市湖南长沙市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山东济南市湖北武汉市广东广州市上海市上海市[注:感谢《化学之约》站长李德文(化学竞赛高级教练员)老师提供以上信息]2.2 近十年决赛试题的特点分析2.2.1 近十年试题整体评价参加这一级别的选手都是各省的优胜者,为了使全国决赛既符合国内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选手水平,又要能初步做到与IChO初步接轨,所以近年竞赛试题的知识水平都是以《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以当时最新的为准,因为从以前的《竞赛大纲》到现在的《基本要求》是几经修订的!)为主,以《IChO大纲》(同样是以当时最新的为准!)为辅来作为命题的依据。
化学竞赛试题分析及答案近年来,化学竞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不仅仅在学生中受到欢迎,在家长和教师中也广受好评。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化学竞赛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本文将从化学竞赛试题的角度来分析竞赛试题,并提供可能的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大多数化学竞赛试题中最常见的形式。
这种题型对考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大多数选择题包含一些复杂的化学公式和反应方程式,因此考生应该对常见的化学元素、离子和化学反应有所了解。
其次,合理地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解决选择题的关键。
例如,“在高温下,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铁离子。
在这个反应中,铁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同时了解热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高温”、“铁离子”和“氯气”,得到该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铁起到了还原剂的作用,生成铁离子和氯气。
因此,正确答案是B。
二、填空题填空题在化学竞赛试题中也很常见。
这种题型通常涉及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同时要求考生在空缺的地方输入正确的单词或数字。
例如,“在加质量分数为6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时候,需要加入\n克氢氧化钠。
“找出空缺并把答案填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地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分数,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摩尔质量。
其次,需要记住各种化学反应的配平数、反应物的储存量和生成物的储存量。
最后,需要注意题目中描述的条件和限制,如温度、压力等。
三、简答题简答题是化学竞赛试题中最考验考生理解能力的一种形式。
这种题型通常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识,要求考生准确地解释和描述这些概念。
例如,“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原子的电子转移,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等。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描述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述的清晰度。
其次,要注意题目中描述的词汇、概念和意义,必须准确地把它们归类和定义。
高中化学竞赛真题精解与方法指导
高中化学竞赛真题精解与方法指导有以下几点:
一、认真审题:解答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熟悉题目的内容,把握题目的要求,梳理自己的思路,能明确下一步做题的路径,同时尽可能快的找出自己的按照预期,找出可能的答案。
二、完整记录:做题时要记录完整,以备复习时参考,避免在比赛当中重复答题时因为记录不正确而减小赛前训练效率,如一些基本的化学赋字计算,常犯的错误等都应予以重视。
三、正确记忆:多数题目都有一定的技巧,在这些技巧上,必须通过正确的记忆方法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接受更大的挑战。
四、充分练习:高中化学竞赛真题的测试越熟悉,越容易取得良好成绩,因此要时刻有意识地练习,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使之达到突破自我的最高水平。
五、落实心理素质:比赛是项对抗性活动,必须拥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场上取胜,有效的掌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的冷静,坚定的信念等都是必备的心理素质。
最新化学竞赛试题命题思想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最新关于化学竞赛试题命题思想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全国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
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主要是考察能力的试题。
“能力”的内涵很丰富,跟“智力”不太好分清。
有人认为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四个主要表现形式。
有人认为智力可分成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感受智力、人际交流智力、个人内在智力七种。
又有人将思维力分为逻辑能力与非逻辑能力。
逻辑能力包括判断、推理、比较、分类、综合、归纳、演绎等,非逻辑能力包括想象、联想、直觉、灵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
化学竞赛属于智力竞赛,但不可能测试所有智力,也与电视台上的智力竞赛不同,主要不是测试应试者对知识记忆得多不多,牢不牢,遇到他人发问时从大脑中提取已有知识得快不快,而是考察应试者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策略是尽可能令应试者身处陌生情景,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景显现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达到考察应试者学、识、才三者统一的水平。
“学”不仅包括对前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个人的经验;“识”是见识、洞察力、是看清和把握方向,进行判断和抉择;“才”是才能,是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特别是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创造力。
我们化学竞赛的试题还强调考察应试者具有的对化学学科特有的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说空间感受能力,考察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图象、符号、公式等的能力)等;竞赛试题还要求应试者关注化学知识的前沿发展,化学发展与技术进展及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和科学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环境改善的关系以及社会舆论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的认识、态度、判断能力、价值取向等。
竞赛重点考察应试者如下思维品质:敏锐性、精确性和深刻性。
化学竞赛考试解题技巧及答案化学竞赛考试是评价学生综合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难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化学竞赛考试解题的技巧以及一些常见的考试题目答案。
一、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在考试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分析题目。
化学竞赛考试通常考察学生的实验、计算和理论能力。
因此,题目通常比较复杂。
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条件。
2. 审题要想得分,需要注意审题。
化学竞赛考试中有一些题目会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忽视了题目中的细节。
例如,有些题目可能给了一些前提条件,但是考试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给出,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根据题目里的信息进行推断。
3. 解题方法解决化学竞赛考试的难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在考虑化学问题时,先要采取一些平常的解决方法。
例如,先作图再进行计算。
此外,在求解问题时,尽量采用简单的方法,先尝试简化问题,找到不同方面的联系。
二、常见题目答案1. 求解分子式在化学竞赛考试中,通常会涉及到求解分子式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先了解化学元素的周期表,然后掌握各种分子结构的信息。
例如,有些分子需要知道其键数、原子数和离子半径等数据。
在推算出可能的分子式之后,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其正确性。
2. 解决实验问题在实际世界中,化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
因此,化学竞赛考试中的实验题目是非常常见的。
在进行实验问题解决时,需要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技巧。
此外,需要熟悉不同试剂和颜色变化以及其他的实验特征以及如何测量化学实验数据。
3. 确定化学方程式在化学竞赛中,需要评估学生的能力。
因此,经常需要利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式作为问题。
例如,当需要反应方程式时,需要掌握反应机理図以及各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式。
在化学竞赛考试中,需要掌握不同的技巧和知识。
仅靠记忆知识点是不够的。
考生还需要思考和推理技巧,以便在考试过程中不断突破限制。
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通过化学竞赛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化学竞赛推断题目解题技巧
1. 熟悉化学知识:推断题目需要对化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的性质等。
只有熟悉这些知识,才能在解题时迅速找到线索。
2. 仔细阅读题目:推断题目通常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描述一些现象或者条件,让考生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答案。
因此,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3. 利用逻辑推理:推断题目通常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答案。
例如,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结果,推断出反应物或者催化剂;通过分析物质的性质,推断出可能的组成元素等。
4. 利用排除法:当面对多个可能的答案时,可以尝试使用排除法。
首先假设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然后看这个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所有条件。
如果不符合,就排除这个答案,再试下一个。
5. 反复检查:在确定了答案之后,一定要再次检查一遍,确保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误。
因为一旦答案出错,就可能会影响整个题目的分数。
6. 多做练习:提高推断题目解题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推断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一)2002年1.★由信息分析、推测某种特定元素(信息量大,但只要对一个信息有准确的认识,就能确定该元素);由该元素进行进一步的判定,一般较为简单。
(了解、知道)2.★考查学生知识广度,内容以实用和新型材料为主,当然下一次也可能考查能源、环保、营养保健等。
(了解、知道)3.★★由核化学反应判断生成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书写核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分析、推断)4.★★★由所给信息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一般要求根据信息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元素的常见化学性质或价态补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最后配平;比较第二周期不同元素成键键能的大小(分析、推断)5.★★★★★常见无机配体的配位情况的灵活运用(第4小问);知道常见的配合物的空间结构(2);运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某一非常见结构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和该结构的空间构型(3);由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利用假言推理确定物质的化学式(1)6.★★★★包含无机和有机知识的综合性试题。
首先创设化学情境,然后给出一系列信息,信息的难度并不大,但要注意信息的充分利用。
难点在于最后式量为31的有机基团的确定。
如何确定是甲氧基还是羟甲基?7.★★有机化学试题。
难度不大,重点考查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注意区分科学性信息和非科学性信息,如该题中“氯丙醇”。
注意题干中信息的相互干扰;8.★★★考查烯烃与环烷烃化学性质的不同;考查环烷烃与氢气和氯化氢加成不同的断键位置;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能力9.★★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
考查的水平较为简单。
关键是考查图像信息的处理与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原理的结合能力。
10.★★★★电化学。
利用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
重点考查的是计算方法的选择11.★★★给出某一元素的电极电势图,并给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极电势与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最后判断溶液中元素存在的主要形态12.★★★★★考查数学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排列组合思想);第2题要求对组合化学有所了解,作为知识背景;13.★★★★对离子液体作绿色溶剂有所了解,作为知识背景;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类比法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2023年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题目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2023年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迎来了一批聪明才智的年轻化学爱好者。
本文将对该次竞赛的题目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化学知识和解题思路。
一、第一题第一题是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平衡的题目。
题目要求在给出的反应式中,写出使其平衡的系数。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平衡的基本原理,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
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式,我们仔细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关系,通过观察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可以得出各个物质的系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化学方程式平衡定律进行计算,得到使方程式平衡的结果。
二、第二题第二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题目。
题目要求根据给出的反应速率曲线图,分析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并解释此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基本关系。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增加。
通过观察曲线图上不同反应物浓度对应的速率数值,可以得出结论。
此外,我们还需要探究背后的化学机理,解释为什么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三、第三题第三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题目。
题目给出了一组反应式和其对应的平衡常数,要求计算两个反应式合并后的平衡常数。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此题中,我们需要将两个反应式合并成一个新的反应式,然后根据各个反应式的平衡常数计算新的平衡常数。
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最后结果。
四、第四题第四题是一道有关化学键的题目。
题目要求根据给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其分子之间的键类型,并给出原因。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在此题中,我们通过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电性差异、氧化态以及相对位置等因素,来判断所给物质的键类型。
化学竞赛试题命题思想、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吴国庆教授按:这则文字是我为一本小册子写的,上网请大家提意见,欢迎批评指正全国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
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主要是考察能力的试题。
“能力”的内涵很丰富,跟“智力”不太好分清。
有人认为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四个主要表现形式。
有人认为智力可分成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感受智力、人际交流智力、个人内在智力七种。
又有人将思维力分为逻辑能力与非逻辑能力。
逻辑能力包括判断、推理、比较、分类、综合、归纳、演绎等,非逻辑能力包括想象、联想、直觉、灵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
化学竞赛属于智力竞赛,但不可能测试所有智力,也与电视台上的智力竞赛不同,主要不是测试应试者对知识记忆得多不多,牢不牢,遇到他人发问时从大脑中提取已有知识得快不快,而是考察应试者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策略是尽可能令应试者身处陌生情景,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景显现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达到考察应试者学、识、才三者统一的水平。
“学”不仅包括对前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个人的经验;“识”是见识、洞察力、是看清和把握方向,进行判断和抉择;“才”是才能,是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特别是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创造力。
我们化学竞赛的试题还强调考察应试者具有的对化学学科特有的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说空间感受能力,考察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图象、符号、公式等的能力)等;竞赛试题还要求应试者关注化学知识的前沿发展,化学发展与技术进展及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和科学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环境改善的关系以及社会舆论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的认识、态度、判断能力、价值取向等。
竞赛重点考察应试者如下思维品质:敏锐性、精确性和深刻性。
竞赛中应试人的心态也是测试的重要内容,要检测应试人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勇于提出假定、勇于修正错误、百折不挠等心理品质。
近年来,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1[1]试题的知识水平(包括作为学生参赛前已知的具体化学知识与原理性知识的水平)较前几年已大幅度下降。
我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教师组织学生参赛,也有利于吸引学生参赛,是今后初赛的方向(初赛基本内容的文件也有必要通过几年试用后进行相应修改,删去过多的非中学化学知识点)。
鉴于教育部已作出决定,凡数理化生物信息五科相当于化学初赛的竞赛优胜者有被保送上大学的资格,这就要求竞赛试题的质量及竞赛实施操作的科学性、严密性、合理性更高,更规范化。
赛题是否恰当,应对赛后反馈进行科学分析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估,笔者个人的粗浅议论,只为抛砖引玉,供大家研究讨论。
化学竞赛的知识水平是否应当完全以中学化学教材一致?始终存在争论。
我们的看法是,化学竞赛是一种课外活动,其知识水平应当源于中学化学及其他中学学习到的科目的知识,但要适当高于中学化学教材水平。
高多少?这个“度”要大家共同来讨论,难以用一根固定的尺子来量。
我们的基本思想是,参加竞赛的应当是优秀中学生,应当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细水常流的课外活动,加上自身的努力,获得超过中学课本的知识,因而竞赛知识不应局限于中学课本。
例如,我们主张学生应当有常见元素的基本知识。
所谓“常见”,不能拿中学课本来衡量。
例如,铜,中学课本里连单独一节都未设置,但你能说它不常见吗?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青铜时代”,足以证明铜是“常见元素”。
又如铬,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许多含铬的试剂,课本里说到强氧化剂时常提到重铬酸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容量分析)里也经常用,说明它是常见的。
因此,可以认为竞赛题涉及这些元素的基本性质与最重要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及其最基本的性质是不过分的,不能被指责为“大学内容”。
又如近年竞赛试题把I2+S2O32–的反应作为参赛者应当已有的知识,显然不是中学化学知识,但高考试题已经作为信息给出3次,许多中学教师在上课时都提到。
而且这一知识是容量分析中最重要、最经常遇到的反应之一,即使中学老师在上课时没提到过,也应当是优秀学生可在课外活动里获得的知识。
有的老师反映,对优秀学生,学有余力,适当、少量、有度地增加一些最常见最基本最主要的具体化学知识,对学生提高能力和今后求学成长确有好处,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绝没有要求中学生普遍地全体地大量地在课外活动里被“灌输”一大堆大学化学知识。
近年有的试题在体现“学得多智力不高不能占到便宜,学得适度智力高才能优胜”的命题策略总体上比过去强,特别是降低了属于大学化学的原理性知识的水平。
当年试题的某些知识点是头年初赛题里出现过的。
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利于逐年调整试题的知识水平到“适度”,有利于老师们把握竞赛试题水平,更有利于抑制过度的纯知识灌输式的请大学教师对中学生在课外进行培训。
但搞得太多不一定可取,最好新一年的试题有全新的思路和面貌,提高试题本身的新颖度和创造性。
近年初赛试题与过去相同,尝试了“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特点。
我们的试题没有通常在高考中普遍采纳的所谓客观性试题的选择题。
选择题具有预示答案的特征,较难考察学生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通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答案的自信心强弱和应变能力,也较难考察应试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一般而言不适合于作为竞赛试题的题型。
我们不赞成在各省市自治区进行不符合全国初赛的命题思想、题型、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预赛”来筛选出参加初赛的选手,特别是“模拟高考”式的预赛,因为这种筛选并不科学,学生参加全国初赛离高考还有相当长时间,尚未进行“大运动量”的复习,不可能达到高考所要求的应试速度。
教育部有关单位强调,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的人数要与该省、市、自治区参加明年高考的人数相关,也要与参加本次竞赛的人数相关,参加此次竞赛人数少了,等于自动放弃被保送上大学的学生名额。
有的同志说,我们不稀罕这种保送,你给保送名额我们的学生也不去,即便这是实情,也与通过全国初赛吸引学生、促进教学、探索道路、选拔学生的竞赛宗旨向背离。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有一种试题可以称为“科学谜语题”。
这是我们努力发展的一种题型。
猜谜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智力游戏。
其实,大自然就是一部巨大的谜书。
“大自然往往把一些深刻的东西隐藏起来,只让人们见到表面或局部的现象,有时甚至只给一点暗示。
”(见《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北师大出版社,1993,第41页)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赛题与通常的灯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灯谜的谜底都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例如,一个灯谜的谜面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而忧,像喜而喜”,谜底是镜子。
镜子当然一定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只是制谜人谜面做得好时,100个人同时猜谜,也只有几个人真正能理解谜面,猜出谜底。
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的谜底却大多是猜谜人未知的知识(当然也不排除已知的)。
我们的谜面是构建这个未知知识的信息,猜谜人的智力强弱表现在能否用已有的知识(包括与谜底不一定直接相关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化学知识、与信息相关的中学化学学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理解这些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以及猜测能力,当然经验和学识也起作用,最后创造性地形成谜底。
既然谜底是新知识,是猜谜人自己从信息得出的新知识,实质上就考察了猜谜人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题型是考察创造能力的好形式,值得深入研究。
不过,我们认为,由于这类试题像通常猜灯谜一样,得出结论的人不会太多,恐怕不适合作水平性考试题,恐怕也不适合作选拔比例很大的高考题。
在教学过程中,贵在告诉学生,我们不能事事时时对事物的原因穷追不舍,似乎越细节越好。
对许多事物的原因,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继续问下去可以,需要更宽阔深厚的知识背景,其中不乏尚未开辟的处女地。
追究解释的试题学生们心中无底的应答情况,很可能正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对认识的层次把握得不好,没有把认识的层次说清楚。
东方人的思维偏重抽象、笼统、整体、理性,西方人思维偏重具体、详实、部分、感性,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
这是长期的文化传统的积淀。
我们学习来自西方的科学,有些人误解为事事时时应对细节穷追不舍,而不顾自己的知识背景是否够得上继续深入细节,忘记对事物的认识抽象与具体、笼统与详实是相辅相成的。
如今许多西方人反而对老子的《道德经》越来越感兴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如今我国的中学科学教育,不是细节太少,反而是从细节上升到对科学通用概念和整个系统的认识过少。
这不等于说应该满足对事物原因的笼统认识,对事物原因逐步深入是科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事物哲理化的笼统解释,但不应在尚未达到一定知识背景时就对事物更深入的原因穷追不舍,因此,分清认识的层次在教学上更应重视。
教学中应将学生知识背景尚不足以深入的细节留给学生今后去达到,开个窗口,而不必作笼统抽象或者用过分哲理化的所谓“解释”来搪塞。
坚持适度的“解释”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从此立下了深入探讨事物原因的雄心壮志,形成从事科学创造的潜质。
相反,不顾背景知识的水平而过多地沉迷于似是而非的“解释”将使学生不知所措。
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无可奈何地说:“真理掌握在老师手里”。
这应引起深思。
我国中学化学与大多数国家专为培养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在中学里的大学预科生的中学化学相比(请参见经过反复修订的国际竞赛大纲的三级划分),其不足处,笔者认为,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中学化学总时数较低(指对准备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学生),基本化学事实少(无论元素化学还是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涉及的概念少(如动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电子云、立体化学、平衡常数、电极电势、定量分析原理等,有的根本未涉及,有的不要求定量表述),联系实际过少(我国中学生的面对社会实际问题表现出来的科学能力只处于国际中学生的中下水平,见中德中学生科学能力调查报告等资料),化学实验要求更低(时数和要求都低,许多学校极少做甚至根本不做实验,内容偏重验证,较少或根本无探究性实验),相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要求过高(过多地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化学计算要求高(可能与我国学生数学能力十分突出,在国际中学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传统有关),更要命的是,不论知识的重要与否,都过分强调其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常常对一些于形成科学整体认识及基本概念系统不十分重要的知识,也要作思维训练的无谓“拔高”,大运动量练习,以至千锤百炼,早起晚睡,疲于奔命。
我们化学竞赛力图在面对少数优秀学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改变这种面貌。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如果初赛的知识水平基本上维持在《化学读本》的水平竞赛基本要求作相应修改),各省、市、自治区从初赛优胜者中选拔出来的选手(4-6人)在约2个月的业余省级培训期间能否达到决赛试题对知识基础的要求,能不能在决赛中取得优胜,并进入国际集训队,乃至出国,更期望出国必拿金牌荣归?对此问题要从四个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