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叶圣陶作品_叶圣陶散文集
∙叶圣陶:客语
∙叶圣陶:藕与莼菜
∙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牛
∙叶圣陶:桡夫子
∙叶圣陶:驾长
∙叶圣陶:藕与莼菜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
∙叶圣陶:三种船
∙叶圣陶:从焚书到读书
∙叶圣陶:《苏州园林》序
∙叶圣陶:一个少年的笔记
∙叶圣陶:说书
∙叶圣陶:看月
∙叶圣陶:牵牛花
∙叶圣陶:两法师
∙叶圣陶:“良辰入奇怀”
∙叶圣陶:我们与绅士
∙叶圣陶:生活
∙叶圣陶:昆曲
∙叶圣陶:驾长
∙叶圣陶:“今天天气好呵!”∙叶圣陶:如果我当老师
∙叶圣陶名言名句
∙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教育箴言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
∙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小白船读后感
∙叶圣陶一粒种子读后感
∙关于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说过哪些名言。
叶圣陶写的书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1. 《稻草人》:这是叶圣陶的一部童话集,其中的故事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具有丰富的内涵。
2. 《倪焕之》: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胸怀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倪焕之的故事,他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和遭遇,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3. 《古代英雄的石像》:这是叶圣陶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对石像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赞美。
4. 《隔膜》: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叶圣陶的写景散文集在叶圣陶的写景散文集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叶圣陶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将自然界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他的几篇作品的赏析。
《山水之美》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山水为主题,以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他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比喻,将山峦、江河、瀑布等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把山水之美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田园风光》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农田里的美景。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田里的繁忙场景和丰收的喜悦。
他描述了田间的金黄稻穗、翠绿的蔬菜和忙碌的农民,使读者感受到农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湖光山色》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湖泊和山峦为主题,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
他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将湖泊的碧波、山峦的雄伟和天空的明亮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壮美,体验到心灵的宁静与舒畅。
《花开花谢》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花朵为主题,描绘了花开花谢的美妙景象。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朵的绚丽多彩和生命的脆弱短暂。
他通过对花朵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林中清泉》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林中的清泉为主题,描绘了清泉的潺潺流水和周围的静谧环境。
他用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清泉的清凉和生命的活力。
他通过对清泉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恢弘,以及清泉给人带来的宁静与舒适。
通过这些散文作品,叶圣陶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细腻之处。
他用精湛的笔触和丰富的词汇,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他的写景散文集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读者通过阅读叶圣陶的写景散文,不仅可以享受到美景带来的愉悦,还能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1、《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
作者叶圣陶。
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2、《荷花》《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朗读人是陆洋。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夜空和闪闪的星星。
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
本文想象奇特,插图生动形象,能引起孩子对夜空无限的遐想,和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
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入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
4、《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
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5、《藕与莼菜》《藕与莼菜》就现代作家叶圣陶于192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纵观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听他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那平实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叶圣陶的简介及主要作品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圣陶的作品主要有:1918 《春宴琐谭》短篇小说1921 《小白船》童话1921 《一粒种子》童话1922 《雪朝》诗1922 《旅行家》童话1922 《含羞草》童话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玫瑰和金鱼》童话1922 《月亮姑娘的亲事》童话1922 《快乐的人》童话1923 《稻草人》小说1923 《火灾》小说集1925 《线下》短篇小说1928 《倪焕之》长篇小说1931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4 《文心》教育1935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6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上海时事新报》《礼拜六》《上海民国日报》《儿童文学》《文学周报》《中国语文》《公理日报》《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开明小年》《国文月刊》《诗》《苏州评论》《光明》《国文杂志》。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1863-1945),原名祁金杰,字伯穆,号雪峰,又称叶山人、鹿鼎先生,河北唐山人,19世纪末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
一、人生简介
叶圣陶,少年时期与姜夔师友,对洋报纸起初很陌生,后来才慢慢明白它的好处,好奇心更是发育到学习外国知识的程度,入贡正处,贡正处的竞争教会了叶圣陶思考的能力。
1887年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其文学道路。
二、文学成就
叶圣陶博学多才、政文兼备,独立造诣,既会古典诗词,又能精通现代文学,是一位博闻强记而圆通百家的文学健士,在中国近代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贯穿着他笃定自己命运、勇于改变世道及民族前途的信念,他的作品影响深远。
三、主要作品
1、《穆尔离骚》:该书是叶圣陶第一部作品,首发于清末,是通过比较顺治逊和史迪威两位苏格兰文学家对赋予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出了
叶圣陶为缔造民族文明、凝聚民族精神而高拔思想,努力探索新文学
运动以及体现这种新思想的文学创作。
2、《南北旅游记》:这是一部系统而有条理的百科全书式的旅行记,
叶圣陶在书中总结出“全民族的见识,求一位国民的见地”的新闻理念,而这一思想对于当时人们无比重要。
3、《李自成记》:这是叶圣陶的第三部作品,着力表达叶圣陶的政治
论点,反映抗清的英雄人物李自成在艰苦斗争和谋划中所提供的智慧、勇气和胆略,以此说明实践自由、进行民族变革以实现民族解放和民
族文明的可能性。
叶圣陶的儿童诗和童话集《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叶圣陶短篇小说集》1954,人文《叶圣陶童话选》1956,少儿《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叶圣陶选集》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叶圣陶选集》1959,人文《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叶圣陶散文甲集》1983,四川人民《叶圣陶序跋集》1983,三联《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叶圣陶散文乙集》1984,三联《稻草人》和其他童话1984,少儿《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荷花——叶圣陶-赏析
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叶圣陶在他的作
品中经常描绘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对叶圣陶的作品《荷花》进行赏析。
作品概述
《荷花》是叶圣陶的一篇散文作品,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
花的描绘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描述细腻的自然描写
叶圣陶在作品中展现了他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和描写能力。
他以
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荷花的不同部分和细节,如荷叶的绿色、荷花的鲜艳等。
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
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机。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除了对自然界的描写,叶圣陶还将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
他通过对池塘中的荷花进行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同时,在文中他还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推崇,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情感。
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叶圣陶的《荷花》展现了形式与内涵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他通过对荷花的观察和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还融入了对人生和人文的思考。
作品中的形式与内涵相辅相成,使得整篇作品更加丰满和深入。
结语
通过对叶圣陶的作品《荷花》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荷花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人文的思考和追求。
这篇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资料:
- 叶圣陶,《荷花》。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叶圣陶(1904年-1997年),字芳华,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情厚意、细腻真实的笔触,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而著名。
《故乡的秋天》是叶圣陶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对故乡秋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作者以“秋天是我心中的故乡”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熟悉而温暖的环境。
秋天的故乡给人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黄澄澄的稻田、绿油油的果园、红彤彤的枫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故乡秋天的细节。
他用“一片片金黄”的形容词描述了稻田的丰收,用“丰硕欲滴”的形容词描绘了果园里的果实。
在作者的笔下,故乡的秋天充满了丰收和喜悦的气息。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对故乡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写道:“故乡的秋天,总是让我想起家里的人。
”作者用心灵手巧的笔触,将父母的形象细腻地刻画出来。
他描绘了母亲慈祥的笑容,父亲勤劳的身影,以及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
这些形象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回到了故乡,感受到了乡愁的力量。
他写道:“我想,只有在故乡的秋天,我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的眷恋之情。
《故乡的秋天》这篇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故乡秋天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细腻而真实的描写,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乡的美丽和温暖,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而著称,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真实的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除了《故乡的秋天》,叶圣陶的其他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
例如《雨巷》、《读书与写作》、《散家的故事》等,都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以其深情厚意、细腻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思。
他用文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真实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叶圣陶拼音叶圣陶拼音:yèshèng táo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1988年2月16日去世。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用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
叶圣陶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隔膜》等等。
童话《稻草人》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揭露现实的故事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再重温经典。
《稻草人》叶圣陶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基督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造的。
且不问这句话对不对,咱们可以套一句说,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叶圣陶的作品
篇一: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圣陶。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著作书目]有:
(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儿童歌剧)1928,商务
(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散文集)1935,生活
(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文学初级读物)1953,人文
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4
(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小说集)(1922)
(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小说集)1923
(短篇小说)1925
(长篇小说)1929
(童话)1931
(教育)1934(与夏?D尊合著)
(散文)1935
(短篇小说集)1936
(文选)1936
(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1947
(教育)1948
(教育)1951
(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童话)1956
(文选)1958
(短篇小说)1959
19591959
1959
(诗)1960
(短篇小说)1964
(散文)1983
(散文和诗)1984
(与夏?D尊合著)(教育)1997
(教育)1999,(与夏?D尊合著)
(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现已收入三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四十一课)(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等等。
篇二:叶圣陶作品
著作书目:?
(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童话集)1923,商务?
(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儿童歌剧)1928,商务?
(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童话集)1931,开明?
(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散文集)1925,生活?
(散文集)1935,开明?
1936,商务?
1936,万象?
1936,仿古书店?
(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1937,全球书店?
(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1941,三通书局?
(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散文集)1945,文光?
(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儿童文学)1947,中华?
(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1948,春明?
(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1954,人文?
1956,少儿?
(1一3卷)1958,人文?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1959,人文?
(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诗集)1960,作家?
1983,四川人民?
1983,三联?
(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1984,三联?
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1985年,新蕾出版社? 1986,吉林人民? 1987,黄河文艺? (1-5卷)1988,江苏教育
篇三:叶圣陶先生作品
(教育)1948
(教育)1951
(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童话)1956
叶圣陶童话选
(文选)1958
(短篇小说)1959
1959
1959
1959
(诗)1960
(短篇小说)1964
(散文)1983
(散文和诗)1984
(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
(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现已收入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
(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19课(人教版)课文)(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
童话代表作
任职报纸、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中学生战时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