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者叶圣陶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99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赵宗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记者站副站长,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
汉族。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
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叶圣陶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894年10月28日诞生于江苏苏州一清贫的市民家庭,1988年2月16日病逝于北京。
原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笔名有叶匋、允倩、斯提、郢、郢生等。
1911年中学毕业,因家庭生活困窘无力升学,1912年至1923年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任教,对教育界状况和知识分子情态了解甚深,为此后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青少年时期即酷爱文艺,曾为诗社“放社”盟主。
1911年开始发表及文言小说等。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其创作一发不可收。
1921年参予发起新文学第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作品数量之多、体裁之广、知识分子形象刻划之真切,颇为新文学文坛所瞩目。
小说《隔膜》、《火灾》、《线下》、《城中》诸集,在关注妇女命运、憧憬人生的“美”与“爱”、思考知识分子道路的同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卑琐的人生。
” (茅盾语),成为新文学作品中放射异彩的独特篇章。
同期,开创了现代童话创作这一新型文学体裁,童话集《稻草人》和此后出版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字优美、清新,想象丰富、诗意盎然,寓善恶、美丑的`评判于浅易的故事之中,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散文合集《剑鞘》、新诗合集《雪朝》中的作者诸篇,笔致诚朴、淡雅、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作家的人生评价和创作才华。
1922年与朱自清等创办新文学第一个诗刊——《诗月刊》。
1923年至1937年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予编辑文学研究会刊物《小说月服》、《文学旬刊》和《中学生》、《文学》等杂志。
此期短篇小说、童话多收入《未厌集》、《四三集》,散文多收入《脚步集》、《未厌居习作》。
面对内敌外侮的种种行径,叶圣陶的创作风格也由沉稳、冷隽转而为热烈与愤激。
有“扛鼎”之作称谓的长篇《倪焕之》于1928年出版,成为现代知识分子在“五四”前后十余年时代壮潮激荡下,艰难探索,走向集体主义的真实记录。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叶圣陶知识点整理叶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1988 年 2 月 16 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语文教育方面,叶圣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方法。
他主张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听说读写。
他强调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学习写作技巧,而写作则是阅读的升华,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表达。
叶圣陶非常重视教材的编写。
他认为教材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参与编写的语文教材,注重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范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叶圣陶的文学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的小说多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在童话创作方面,叶圣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想象丰富,寓意深刻,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启发了他们的思考。
叶圣陶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关注教育公平,主张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回顾叶圣陶的一生,他始终致力于教育和文学事业,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师德。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一、关于叶老的人物简介如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及出版人。
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
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作品列表:
1、小说类: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2、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牵牛花叶圣陶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水泥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
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瓦盆是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藤蔓很容易就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末梢的嫩条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等承受不了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
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左右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样一来,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
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了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花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
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
将来花开,可以想象会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院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起床或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是静止的;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开始朝这边,过一会儿再看,它便朝那边了。
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小的一粒嫩头,早起时,已透出两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小的一粒嫩头。
有时看着墙上斑剥痕迹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料,第二天竟爬到了更上面;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命的力量”是看不见的;在这样小立静观的时候,却感受到了。
即使没有花,也会兴味盎然;何况将来花开,会比往年盛大呢。
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叶圣陶的资料篇一:叶圣陶资料叶圣陶资料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
原名叶绍钧,笔名有柳山、桂山、郢、郢山、华秉亟等。
1899年进私塾读书,1907年进公立小学,一年后进苏州公立中学。
中学时期,喜读外国小说,开始接触文艺,曾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
1911年中学毕业,后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还当过编辑,编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和《中学生》等刊物。
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历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早在1914年就开始用文言文写短篇小说,五四运动前后改用白话写作。
1921年初,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并严肃认真地进行实践,这时期的作品有短篇集《隔膜》(1926)、《火灾》(1923)、《线下》(1924)、《城中》(1926)、《未厌集》(1928)、《抗争》、《四三集》(1936),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诗歌集《雪朝》(1922),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等。
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悲惨命运。
在看到兴起的革命力量之后创作的作品,则充满了对光明的热切追求。
早在1920——1921年间,叶圣陶就为少年儿童创作了《儿和影子》、《拜菩萨》、《成功的喜悦》、《小鱼》、《两个孩子》和《损害》等多篇小诗,这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充分体现了“五四”以后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既能教育孩子,又提醒了成人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
1921年冬天起,他致力于童话创作。
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这部作品,鲁迅在1935年称它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四年级叶圣陶的课文
【提纲】
一、叶圣陶简介及其作品特点
1.叶圣陶简介
2.作品特点:生动、幽默、富有教育意义
二、四年级课文内容概述
1.散文:《小麻雀》《小黄鸟》等
2.童话:《稻草人的梦》《小白船》等
3.寓言:《狐狸和葡萄》《猫和老鼠》等
三、实用性与可读性分析
1.实用性:课文涵盖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人生经验
2.可读性:叶圣陶的文字优美、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
四、教学建议与启示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
3.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口语交际、写作等实践活动。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1. 引言叶圣陶(1900年-1980年),字怀铭,江苏无锡人。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语文学者、翻译家、文化史学家,被誉为“叶公好龙”。
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教材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广泛被公认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教育贡献2.1 晚晴国子监教育叶圣陶在早年曾任晚晴国子监的教育工作人员,他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当时的国子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实用知识,提倡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反对单纯的书本知识。
2.2 出版语文教材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着手研究和编写语文教材。
他的语文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的教材不仅涵盖了语文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
2.3 语文教育改革倡导者叶圣陶在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激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3. 文化研究3.1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叶圣陶不仅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还关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3.2 中国教育史研究叶圣陶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他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总结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不同阶段和重要教育思想。
他的研究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4. 翻译工作叶圣陶还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将许多西方经典著作引入中国读者。
他通过翻译,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同时也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5. 结论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界的杰出人物,他的贡献在中国语文教育和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叶圣陶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语文教材
- 《荷花》:出自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在描写荷花时,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合理的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
这种写法独特,人、景和物融为一体,创设出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 《爬山虎的脚》:出自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文章用语简洁生动,将爬山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 《记金华的双龙洞》:出自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这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文章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将双龙洞的特点和沿途的风光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 《苏州园林》:出自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艺术成就,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描绘,赞扬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牵牛花》:出自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通过观察牵牛花,发现了它的外形、颜色和生长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0年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四年级语文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叶圣陶知识点整理叶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1988 年 2 月 16 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小说、童话、散文等。
他的小说作品常常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例如,《多收了三五斗》通过描写农民在丰收之年却遭受谷贱伤农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农民的苦难。
他的童话作品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
《稻草人》是其经典之作,通过稻草人的视角,展现了农村的种种悲剧,呼唤着人们的同情心和善良。
在散文方面,叶圣陶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
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叶圣陶还在语文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编写的语文教材注重选文的经典性和实用性,强调语文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他对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多读多写,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同时,他还强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叶圣陶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
他的教育理念和文学创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的教育和文学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教育领域的一位巨匠。
他的作品和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我们应当从他的经历和成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推动中国教育和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
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
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
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
“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
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
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
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
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
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
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
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
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著作书目:
《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1984,三联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现任《人民
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