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叶圣陶的第一部童话作品叶圣陶:一个受人尊敬的作家,是中国第一位受欢迎的童话作家,他出生于1946年,他著名的第一部童话作品发表于1976年。
他的作品曾荣获中国文学奖、香港文学奖、书卷文学奖等许多奖项,被誉为“童话大师”。
叶圣陶的第一部童话作品《斑马,斑马》发表于1976年,全书由12个童话故事组成。
童话故事仿佛是一个梦,既童稚又温暖,又有许多教育意义。
这部童话故事不仅对当时的中国儿童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对整个亚洲有很大的影响。
书中第一个故事《斑马,斑马》,讲述了一只可爱的斑马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而四处奔波的故事。
童话故事最终轻松而感动地表达了家庭团聚的温暖,以及儿童的坦荡自在、不怕困难的精神。
《妈妈的口袋里有个什么东西》是第二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决定去探索妈妈的口袋里有什么东西,找到了一只熊猫。
小男孩把熊猫带回家,快乐地把熊猫乘坐在自行车上,这引发了许多乐趣。
最后,家人也接受了这只小熊猫,小男孩的探索受到了家庭的认可。
其他的童话故事中,也有许多让人惊喜或感动的故事,比如《小龟,大龟》、《小小熊的奇妙旅程》以及《小鹿的征途》等。
这些童话故事中,都以温暖的情节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读者,传达深刻的人文价值观。
在叶圣陶的《斑马,斑马》中,斑马和熊猫等动物都成为书中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叶圣陶故事情节最终正面主张的力量。
叶圣陶以此向人们传达信息:坚守真理、坚持正义,不要被虚假的信息所误导。
叶圣陶的第一部童话作品不仅在中国读者中拥有极高的受欢迎程度,而且还传遍了亚洲各地,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童话作品之一。
看过叶圣陶作品的读者,都受到了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文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会不断探索叶圣陶笔下的世界,终身受益。
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阅读乐趣,也为成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她的作品深受文学界的赞赏,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肯定。
叶圣陶的第一部童话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引领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叶圣陶作品_叶圣陶散文集
∙叶圣陶:客语
∙叶圣陶:藕与莼菜
∙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牛
∙叶圣陶:桡夫子
∙叶圣陶:驾长
∙叶圣陶:藕与莼菜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
∙叶圣陶:三种船
∙叶圣陶:从焚书到读书
∙叶圣陶:《苏州园林》序
∙叶圣陶:一个少年的笔记
∙叶圣陶:说书
∙叶圣陶:看月
∙叶圣陶:牵牛花
∙叶圣陶:两法师
∙叶圣陶:“良辰入奇怀”
∙叶圣陶:我们与绅士
∙叶圣陶:生活
∙叶圣陶:昆曲
∙叶圣陶:驾长
∙叶圣陶:“今天天气好呵!”∙叶圣陶:如果我当老师
∙叶圣陶名言名句
∙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教育箴言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
∙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小白船读后感
∙叶圣陶一粒种子读后感
∙关于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说过哪些名言。
1、《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
作者叶圣陶。
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2、《荷花》《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朗读人是陆洋。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夜空和闪闪的星星。
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
本文想象奇特,插图生动形象,能引起孩子对夜空无限的遐想,和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
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入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
4、《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
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5、《藕与莼菜》《藕与莼菜》就现代作家叶圣陶于192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纵观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听他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那平实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叶圣陶的简介及主要作品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圣陶的作品主要有:1918 《春宴琐谭》短篇小说1921 《小白船》童话1921 《一粒种子》童话1922 《雪朝》诗1922 《旅行家》童话1922 《含羞草》童话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玫瑰和金鱼》童话1922 《月亮姑娘的亲事》童话1922 《快乐的人》童话1923 《稻草人》小说1923 《火灾》小说集1925 《线下》短篇小说1928 《倪焕之》长篇小说1931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4 《文心》教育1935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6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上海时事新报》《礼拜六》《上海民国日报》《儿童文学》《文学周报》《中国语文》《公理日报》《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开明小年》《国文月刊》《诗》《苏州评论》《光明》《国文杂志》。
叶圣陶的作品《友情》的书
叶圣陶的作品《友情》是一篇富有深意的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两个朋友之间的故事,探讨了友情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友情》的主要情节围绕两个朋友展开。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共同经历了许多欢乐和困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轨迹逐渐分开,友情也似乎渐行渐远。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波折后,两位朋友再次相遇,重新审视了彼此之间的友情和人生的意义。
这篇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友情的可贵。
叶圣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传达了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他认为,真正的友情是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友情》中,叶圣陶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他通过描绘四季的变换和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通过描绘朋友之间相互扶持的场景,表达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总的来说,《友情》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它告诉我们,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和珍惜。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忽略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要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情感。
至于《友情》的出处,它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隔膜》中的一篇。
这部小说集收录了叶圣陶先生早期的短篇小说作品,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友情》作为其中的一篇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秉臣。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后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隔膜》(小说集)(1922)《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火灾》(小说集)(1923)《线下》(短篇小说)1925《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文心》(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儿童文学研究》1947《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写作杂谈》(教育)1951《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抗争》(短篇小说)1959《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微波》1959《箧存集》(诗)1960《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人民教育》、《中国语文》、《诗》、《光明》、《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叶圣陶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叶圣陶的儿童诗和童话集《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叶圣陶短篇小说集》1954,人文《叶圣陶童话选》1956,少儿《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叶圣陶选集》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叶圣陶选集》1959,人文《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叶圣陶散文甲集》1983,四川人民《叶圣陶序跋集》1983,三联《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叶圣陶散文乙集》1984,三联《稻草人》和其他童话1984,少儿《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叶圣陶(1904年-1997年),字芳华,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情厚意、细腻真实的笔触,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而著名。
《故乡的秋天》是叶圣陶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对故乡秋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作者以“秋天是我心中的故乡”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熟悉而温暖的环境。
秋天的故乡给人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黄澄澄的稻田、绿油油的果园、红彤彤的枫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故乡秋天的细节。
他用“一片片金黄”的形容词描述了稻田的丰收,用“丰硕欲滴”的形容词描绘了果园里的果实。
在作者的笔下,故乡的秋天充满了丰收和喜悦的气息。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对故乡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写道:“故乡的秋天,总是让我想起家里的人。
”作者用心灵手巧的笔触,将父母的形象细腻地刻画出来。
他描绘了母亲慈祥的笑容,父亲勤劳的身影,以及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
这些形象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回到了故乡,感受到了乡愁的力量。
他写道:“我想,只有在故乡的秋天,我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的眷恋之情。
《故乡的秋天》这篇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故乡秋天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细腻而真实的描写,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乡的美丽和温暖,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而著称,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真实的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除了《故乡的秋天》,叶圣陶的其他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
例如《雨巷》、《读书与写作》、《散家的故事》等,都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以其深情厚意、细腻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思。
他用文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真实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叶圣陶拼音叶圣陶拼音:yèshèng táo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1988年2月16日去世。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用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
叶圣陶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隔膜》等等。
童话《稻草人》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揭露现实的故事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再重温经典。
《稻草人》叶圣陶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基督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造的。
且不问这句话对不对,咱们可以套一句说,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叶圣陶花园外故事主要内容
摘要:
一、叶圣陶及其作品简介
二、《花园外》的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三、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作品主题及意义
正文: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作品广泛涵盖小说、散文、童话等多个领域,以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花园外》是叶圣陶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以20 世纪初的上海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上海租界一座花园里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
故事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花园的主人、一个年轻的寡妇和她所收养的两个孩子展开。
年轻的寡妇美丽、善良,却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一天,她在花园外捡到了一个弃婴,并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然而,她的善举却引来了周围人的议论和歧视,甚至她的亲生儿子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最后,年轻的寡妇因贫病交加而去世,只留下两个孩子在这世上。
《花园外》的主题是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作品通过寡妇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寡妇的善
良和坚韧,与周围人的冷漠和歧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痛心。
叶圣陶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后改现名叶圣陶。
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
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他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
推荐作品——《倪焕之》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主人公倪焕之,是个热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
同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少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他最初把救国的“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来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
他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和追求一个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
然而,严酷的现实生活,破灭了倪焕之的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
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
婚后的金佩璋,沉没有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于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
五四运动到来,大批倪焕之式的知识青年被卷入革命浪潮里。
在革命者王乐山的影响下,作品主人公开始把视线从一个学校解脱出来,放眼“看社会大众”,投身于社会改造活动。
“五卅”和大革命高激期间,倪焕之更进而参加了紧纱的革命工作。
由最初改良主义性质的“教育救国”到后来转向革命,倪焕之所经历的这一道路在当时进步青年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然而人物的这种转变毕竟只是初步的。
他被时代浪潮推涌着前进,却还没有使自己化为浪潮中的一滴水,一旦革命形热逆转,也便容易干涸。
叶圣陶详细介绍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ní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0年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标签:标题]篇一: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圣陶。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著作书目]有:《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未厌局》(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三种船》(散文集)1935,生活《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寒假的一天》(文学初级读物)1953,人文《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4《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隔膜》(小说集)(1922)《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火灾》(小说集)1923《线下》(短篇小说)1925《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文心》(教育)1934(与夏?D尊合著)《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儿童文学研究》1947《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写作杂谈》(教育)1951《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抗争》(短篇小说)1959《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微波》1959《箧存集》(诗)1960《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文章讲话》(与夏?D尊合著)(教育)1997《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D尊合著)《藕与莼菜》(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三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四十一课)《记金华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人民教育》《中国语文》《诗》《光明》《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简述叶圣陶的重要童话作品及其特色叶圣陶,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的中国童话作家,以深刻的人文关怀,悦耳动听,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而为人所熟知。
他的重要童话作品多达十余部,如《洞洞快跑》、《刻舟求剑》、《蔡桂芳历经沧桑》等。
这些童话作品被学者和一般读者共同喜爱,甚至在当今流行文化中颂扬,成为影射多层次的象征。
叶圣陶的重要童话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叶圣陶所写的童话作品拥有独特而诗意又童真的情节,能够激发读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引发积极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每条故事的结局也充满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传递着希望,唤起了许多人的感动。
二、叶圣陶的童话作品充满传统文化的洗礼,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些故事常常包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蔡桂芳历经沧桑》中关于“金榜题名”、“高考”以及“官场斗争”等,都能让人深刻体会到古代中国文化的精髓。
三、叶圣陶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深刻,在他的童话作品中渗透着毛主义的思想。
比如“洞洞快跑”中,强调了“披散披肩,勇敢向前”的顽强拼搏精神;“刻舟求剑”中的毅力和决心,也是毛泽东生命教育思想的体现。
叶圣陶曾经说过:“童话是成长的孩子的贴身朋友,童话给孩子带来的是勇气、耐心和自信,而不是用金子来补偿的快乐。
”叶圣陶的童话作品能够让人们从心灵上感受到勇气和坚定,并唤起智慧、信仰、梦想、勇敢与希望。
总之,叶圣陶的重要童话作品及其特色,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结合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思考,创作出符号性的现代中国精神。
叶圣陶的童话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悦耳动听,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都让读者着迷,也唤起了读者的激情,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叶圣陶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新中国青年的热爱和期望。
《叶圣陶小记十篇》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的一部散文集。
以下是其中的十篇小记的题目
1. 《梅花》:通过赏析梅花,反映出作家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美的感悟。
2. 《樟脑》:或许涉及有关樟脑的生产、用途,也可能包含一些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
3. 《生命》: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思考。
4. 《心火》:可能与内心的激情、渴望,以及对人生追求的热情相关。
5. 《夜行船》:可能描写一次夜晚的船行,也可能包含对人生航程的比喻和思考。
6. 《风筝》:可能是关于童年回忆,风筝的飞翔可能象征着自由和追求。
7. 《鸟》:可能探讨自由、生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8. 《水》:或许包括对水的自由流动、变化的观察,以及与生命的类比。
9. 《岳阳楼记》:可能是对岳阳楼的描写,也可能涉及对历史文化的回顾和思考。
10. 《一生》:可能是对整个一生的总结,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叶圣陶作品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春宴琐谭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与朱自清合著)1946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童话选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19课(人教版)课文)《苏州园林》(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
)
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