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作品_叶圣陶散文集
- 格式:docx
- 大小:11.56 KB
- 文档页数:2
叶圣陶的简介篇一: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圣陶。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著作书目]有:(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儿童歌剧)1928,商务(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散文集)1935,生活(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文学初级读物)1953,人文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4(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小说集)(1922)(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小说集)1923(短篇小说)1925(长篇小说)1929(童话)1931(教育)1934(与夏?D尊合著)(散文)1935(短篇小说集)1936(文选)1936(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1947(教育)1948(教育)1951(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童话)1956(文选)1958(短篇小说)1959195919591959(诗)1960(短篇小说)1964(散文)1983(散文和诗)1984(与夏?D尊合著)(教育)1997(教育)1999,(与夏?D尊合著)(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现已收入三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四十一课)(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叶圣陶童话代表作:等等。
篇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著作书目:(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童话集)1923,商务(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儿童歌剧)1928,商务(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童话集)1931,开明(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散文集)1925,生活(散文集)1935,开明1936,商务1936,万象1936,仿古书店(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1937,全球书店(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1941,三通书局(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散文集)1945,文光(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儿童文学)1947,中华(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1948,春明1954,人文1956,少儿(1一3卷)1958,人文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1959,人文(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诗集)1960,作家1983,四川人民1983,三联(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1984,三联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1985年,新蕾出版社1986,吉林人民1987,黄河文艺(1-5卷)1988,江苏教育叶圣陶这位二十世纪著名的文化大师,其文宗兼师宗的历史地位和杰出贡献为有识之士所共认。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
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峻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局、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经典散文赏析—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原文:《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从车上跨下,急雨如恶魔的乱箭,立刻湿了我的长衫。
满腔的愤怒,头颅似乎戴着紧紧的铁箍。
我走,我奋疾地走。
路人少极了,店铺里仿佛也很少见人影。
哪里去了! 哪里去了! 怕听昨天那样的排枪声,怕吃昨天那样的急射弹,所以如小鼠如蜗牛般,蜷伏在家里,躲藏在柜台底下么? 这有什么用! 你蜷伏,你躲藏,枪声会来找你的耳朵,子弹会来找你的肉体,你看有什么用?猛兽似的张着巨眼的汽车冲驰而过,水泥溅污我的衣服,也溅及我的项颈,我满腔的愤怒。
一口气赶到“老闸捕房”①的门前,我想参拜我们的伙伴的血迹,我想用舌头舐尽所有的血迹,咽入肚里。
但是,没有了,一点儿没有了! 已给仇人的水龙冲得光光,已给腐心②的人们践得光光,更给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洗得光光!不要紧,我想。
血总是曾经淌在这地方的,总有渗入这块土的吧。
那就行了。
这块土是血的土,血是我们的伙伴的血,还不够是一课严重的功课么? 血灌溉着,血温润着,行见③血的花开在这里,血的果结在这里。
我注视这块土,全神地注视着,其余什么都不见了,仿佛已把整个儿躯体融化在里头。
抬起眼睛,那边站着两个巡捕:手枪在他们的腰间; 泛红的脸肉,深深的纹刻在嘴围,黄的睫毛下闪着绿光,似乎在那里狞笑。
手枪,是你么? 似乎在那里狞笑的,是你么?是的,是的,什么都是,你便怎样? 我仿佛看见无量数的手枪点头,听见无量数的狞笑的开口。
我吻着嘴唇咽下去,把看见的听见的一齐咽下去,如同咽一块糙石,一块热铁。
我满腔的愤怒。
雨越来越急,风吹着把我的身体卷住,全身湿透了,伞全然不中用。
我回身走才来的路,路上有人了。
三四个,六七个,显然可见是青布大褂的队伍,虽然中间也有穿洋服的,也有穿各色衫子的断发的女子。
他们有的张着伞,大部分却直任狂雨乱淋。
我开始惊异于他们的脸。
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严肃的脸,有如昆仑的耸峙,这么郁怒的脸,有如雷电之将作;青年的柔秀的颜色退隐了,换上了壮士的北地人的苍劲。
叶圣陶的作品篇一: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圣陶。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著作书目]有:(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儿童歌剧)1928,商务(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散文集)1935,生活(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文学初级读物)1953,人文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4(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小说集)(1922)(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小说集)1923(短篇小说)1925(长篇小说)1929(童话)1931(教育)1934(与夏?D尊合著)(散文)1935(短篇小说集)1936(文选)1936(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1947(教育)1948(教育)1951(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童话)1956(文选)1958(短篇小说)1959195919591959(诗)1960(短篇小说)1964(散文)1983(散文和诗)1984(与夏?D尊合著)(教育)1997(教育)1999,(与夏?D尊合著)(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现已收入三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四十一课)(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叶圣陶童话代表作:等等。
篇二:叶圣陶作品著作书目:?(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童话集)1923,商务?(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儿童歌剧)1928,商务?(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童话集)1931,开明?(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散文集)1925,生活?(散文集)1935,开明?1936,商务?1936,万象?1936,仿古书店?(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1937,全球书店?(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1941,三通书局?(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散文集)1945,文光?(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儿童文学)1947,中华?(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1948,春明?(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1954,人文?1956,少儿?(1一3卷)1958,人文?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1959,人文?(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诗集)1960,作家?1983,四川人民?1983,三联?(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1984,三联?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1985年,新蕾出版社? 1986,吉林人民? 1987,黄河文艺? (1-5卷)1988,江苏教育篇三:叶圣陶先生作品(教育)1948(教育)1951(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童话)1956叶圣陶童话选(文选)1958(短篇小说)1959195919591959(诗)1960(短篇小说)1964(散文)1983(散文和诗)1984(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现已收入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19课(人教版)课文)(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童话代表作任职报纸、杂志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的作品叶圣陶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被誉为“中国散文之父”。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翻译等多个领域。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
叶圣陶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就读于北京的北洋大学,师从于著名的文学家胡适。
叶圣陶深受胡适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叶圣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生活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而闻名。
他善于通过平实的文字描绘生活的细节,以及对人情世故的触动,表达出自己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流露出深深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是《围城》。
这部小说以暗讽的手法描绘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
通过对城市中人们的世俗欲望和生活压力的刻画,叶圣陶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他以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情节,让读者在娱乐的同时也思考现实。
另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是《边城》。
这部小说以作者童年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
小说中对于封建礼教、家族伦理、城乡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边城》以其真实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也占据了他创作生涯的重要一部分。
他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他通过散文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自然的热爱。
他的散文作品常常给人以启示,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家庭和社会。
他的散文作品为后人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散文创作的重要经典。
除了创作之外,叶圣陶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他将西方文学带入中国,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他对于翻译的精确和语言的美感非常重视,使得他的译作在流畅的阅读体验和翻译的准确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总结起来,叶圣陶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
他以其独特而真实的写作风格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群体。
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亥⾰命后改号圣陶,笔名叶陶、王钧、郢⽣等,后以号⾏。
1894年10⽉28⽇⽣于江苏苏州。
他4岁时开始识字描红,6岁进私塾时,已识3000多字,并练就了⼀⼿好字。
翌年转学到张承胪塾馆就读。
放学后,⽗亲常带他去听说书、看昆曲,这些民间评书和戏曲,培养了叶圣陶对⽂艺的兴趣。
1903年,叶圣陶进⼊公⽴⾼等⼩学,除国⽂课外,开始学习历史、地理、博物、体育等课程。
他学业优异,三年制的⼩学,他只读了⼀年便考⼊苏州公⽴第⼀中学。
这所中学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都取法于⽇本模式,使叶圣陶在智育、体育的发展上都有很⼤的长进。
翌年,他和同学顾颉刚等组织诗社,起名“放社”,取放⾔⾼歌之意。
这期间,叶圣陶对⽂学已有爱好,除做诗外,课余经常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明清⽩话⼩说,并从英语课⽂中读到了⼀些欧美作家的优秀作品。
1909年,叶圣陶由学校推荐报考苏州存固学堂未果,遂与同学王伯群、顾颉刚等组织国学研究会,创办油印刊物《学艺⽇刊》。
1911年,叶圣陶阅读和写作已达到相当的⽔平,并喜爱阅读于右任、宋教仁等主办的《民⽴报》上胡寄尘和柳亚⼦主编的⽂艺副刊上的诗作,常和同学⼀起吟诵传抄南社诗⼈⾼天梅、王西绅及⾰命党⼈马君武的诗⽂,并开始向《民⽴报》投稿。
同时,叶圣陶和同学创办油印学刊《课余丽泽》,开始在刊物上发表⼀些短评和诗⽂。
1911年冬,叶圣陶中学毕业,由于家境困难,⽆⼒⽀持他升学读书。
翌年春,经袁希洛介绍,他到苏州⼲将坊的⾔⼦庙初等⼩学当教员,从此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教育⽣涯。
是年,他与好友顾颉刚等⼈加⼊中国社会党。
不久,社会党⾸领江亢虎被北洋政府逮捕,社会党遭到查禁。
1914年,叶圣陶开始写作⽂⾔⼩说,向上海《⼩说丛报》、《礼拜六》、《⼩说海》等刊物投稿,有10多篇⼩说被采⽤,这是叶圣陶从事⽂学创作的开始。
1915年秋,叶圣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办的尚公⼩学任教。
叶圣陶散文集时间:2009-08-02 14:20散文来源:本站整理散文作者:叶圣陶点击:20015次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圣陶。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叶圣陶散文《牵牛花》学习心得叶圣陶散文《牵牛花》学习心得「篇一」最近,我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牵牛花》,读了文章后让我感受颇深。
通过叶圣陶先生的牵牛花,叶先生一开始讲到种花三四年,去城隍庙购买过磷酸骨粉,掺杂在每一盆土里,而牵牛花很特别,要绕到藤上去,牵牛花坚韧不拔的性格被叶先生描绘的很是生动,通过细节描写牵牛花,种花也让叶先生不断地调节心情,能够让他忘却烦恼,同时也提现出牵牛花的顽强生命力,代表着不断攀登的毅力。
读了这篇文章,我已经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生活中遇到困难,要有牵牛花的坚韧不拔精神。
遇到烦恼时候要像叶圣陶先生一样种一粒牵牛花,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或许人生也是如此。
种花也是一种美妙的情操。
通过叶圣陶先生的牵牛花让我明白一种道理,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时无法解决,可以换一种心态,把事情放一放,去做另外的事情,说不定关掉一扇门会打开一扇窗。
叶圣陶散文《牵牛花》学习心得「篇二」今天,在阅读课上,我阅读了几篇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十分耐人寻味。
小学时,我也学过许多叶圣陶的课文,如《爬山虎的脚》、《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其中《牵牛花》这一文章也使我受益匪浅,重读这篇课文,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细细品味,才知叶老之文貌似平淡,却味之无穷。
朴朴素素的语言,简简单单的叙述,仿佛是一位闲居在家的老伯向你推心置腹地传授种花的经验,且听着就不禁心为之驰,神为之往了。
《牵牛》的行文思路“淡”中显“味”。
作者落笔先写种花:“手种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因为是“手种”又已经是“三四年”了,才有后文的经验之谈:瓦盆“十来个”,肥料“一包”,麻线“十条”,条距“七八寸”。
这些数字化的精确叙述,俨然如种花多年的花农侃侃而谈。
接着写赏花,因为是精心种植之花,所以种花的庭子也成了“系人心情的所在”。
牵牛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家园小花,作者栽种牵牛花,同时也“栽种”了自己。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花比往年盛大呢。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3篇叶圣陶集读后感1假期里,我读了《叶圣陶全集》。
其中《傻子》这篇短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傻子”代表了普通人的形象,却做了伟大的事情。
有一次,师傅让傻子和徒弟锯木头。
已经是深夜了,师傅已熟睡。
只有他俩在锯木头,傻子让二师兄睡觉,而自己却要锯两份木头。
还有一次,傻子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馒头送给了街头流浪的人,所以邻居都说他是傻子。
有一天,傻子在广场看到很多人,是国王打败仗了,想把敌人全部杀死,现在就想杀人,傻子看着气昏的国王说:“国王,不必等敌人了,您要能杀人解解气,那就把我杀了吧!”别人都喊他“傻子”!可皇帝却惊呆了,他说:“谢谢你!”国王请傻子去宫里喝酒。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傻子的心的很善良,我觉得别人说他傻,可我觉得他并不傻,我们还要学习他这种乐于助于的精神,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2《叶圣陶小说散文选》是译本中英对照的现代文学作品。
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
作品描写了很多个短篇故事。
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战争的年代。
例如:<<潘先生在难中>>、<<一个练习生>>和<<一篇宣言>>。
这三个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练习生〉>。
那个练习生的遭遇很像我们的生活。
他是一个初中生。
由于爸爸失业。
就被迫停学了。
在当时的环境中,温饱成问题,还谈什么上学。
当我看到他被迫停学,父亲在家为他找工作而着急。
我就想起了,我中国的朋友。
我的朋友的遭遇就比他好多。
毕竟,是生活的年代不同,所遇到都是有不同,但同样的困难。
由于金钱问题,他也是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
找到工作,换担心要交保证金之类的。
我的朋友的母亲就把积储交了保证金。
而“他“的父亲就把全家之宝给买掉,才够钱给保证金。
不同的年代,总是存在一些相同的问题。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个初中生什么也不会,就离开家人到远方给人打工。
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1918《春宴琐谭》短篇小说1921《小白船》童话
1921《一粒种子》童话
1922《雪朝》诗
1922《旅行家》童话
1922《含羞草》童话
1922《隔膜》小说集
1922《玫瑰和金鱼》童话1922《月亮姑娘的亲事》童话1922《快乐的人》童话
1923《稻草人》小说
1923《火灾》小说集
1925《线下》短篇小说
1928《倪焕之》长篇小说
1931《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
1934《文心》教育
1935《未厌居习作》散文
1936《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
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上海时事新报》《礼拜六》《上海民国日报》《儿童文学》《文学周报》《中国语文》
《公理日报》《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中学生》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开明小年》
《国文月刊》《诗》
《苏州评论》《光明》
《国文杂志》。
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叶圣陶的主要代表作品: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隔膜、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
1、叶圣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功勋卓著,千古流芳。
是中国远近闻名的教育家。
除此之外,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很有一番见地,因此他又是也为文学家。
他还热衷于编辑出版和社会活动事业,可以说难得的旷世奇才。
2、他对祖国热爱实践于行动中,曾与周作人等一大批思想领袖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创作来唤醒封建愚昧的人民。
在《新潮》、《觉悟》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无数。
九一八事变震动全国,他当即联合一大批文学界人士,拿起笔杆子去抗日。
3、叶圣陶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给予极大的贡献,而且在文学和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因此德高望重,是学界公认的教育大师,晚年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舞台上,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满腔的报国热情让人佩服敬佩不已。
叶圣陶简介百度百科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叶圣陶散文集游临潼读后感前些天,我在课外阅读上看到了叶圣陶散文集中的两篇文章:《西安的茶食》和《王憨山的哲学》。
这两篇文章虽然都不长,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其实,对于初三生活,作者叶圣陶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比如说:“面对着你想要走入的大门,应该要主动地去叩响它们的大门,把‘叩门声’变成敲钟!”就像本书中描述的,还是要掌握好考试技巧,认真复习、细心做题……从他的这些经验里可以得知:人生道路充满坎坷与艰辛,没有勇气直接面对挑战的话,那么只会被打倒;遇到困难时,也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同时找准方向,抓住机会,争取早日完成目标。
《游临潼》是一篇以游记的形式写出来的文章,是作者旅行所见所闻的感受及思考,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想要踏入高等学府的愿望。
刚开始,他先谈起了家乡临潼:“说到底,我并非忘情于故土,而是眷恋往事的悲哀罢了——当年许多追求光明之士皆因念及我们祖国沦亡而屡遭挫折,再加上丧权辱国,从而抱憾终身的历史教训,便渐渐疏远了爱国救民的热忱,就连一般人的兴趣也转移到个人的修养上去了,什么文艺创作啦,体育运动啊,都失去了吸引力……”在聊到近代科举制度给后人带来的种种弊端时,作者不禁感叹道:“……世间无奈事多矣!过分重视功名利禄,反而会使人愈发不能自拔,丧失纯洁善良的性格和爱憎分明的态度。
不管怎样?社会总要改革才好吧?正如船不靠岸边漂泊而自寻出路一样,我觉得人生也必须要自立奋斗才好呢!”说到这儿,作者顿悟了:“原来如此,要通晓各种事物,既需要广博精深的学问,又需要强健有力的身体,现在我懂得了这句话的意义了。
所谓万物相关联,原来这类事例数不胜数呀!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不妨略为提一下:某位老师听到某位青年所唱的歌词是“王昭君美貌传天下”一句,不由得摇头叹息,甚至斥责那位青年说:‘’你这简直是胡言乱语嘛!竟敢嘲笑千古流芳的人物!我看你还是老老实实研究汉朝历史吧!’’回忆到这儿,我也似乎觉得有点道理了:不论做任何事,我们首先要端正好态度,用心、用力去做,或许最终也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叶圣陶的巜云》的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介绍叶圣陶的《云》2.表达读后感二、关于《云》的故事情节1.故事背景2.主人公介绍3.故事发展三、《云》中的主题思想1.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社会现象的反映3.人生哲学的探讨四、作品的艺术特色1.叶圣陶独特的写作风格2.细腻的描绘手法3.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五、读后感的反思1.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对社会现象的认识3.对人生哲学的启示六、总结1.重温《云》的感悟2.对叶圣陶作品的评价3.推荐阅读正文:《云》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集,通过描绘云的千姿百态,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处。
《云》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云为载体,讲述了在战乱年代,人们依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品中的主人公,通过观察云的变化,抒发了对家乡、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故事发展引人入胜,让我沉浸在其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云》的主题思想深刻。
作品以云为切入点,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社会现象的反映以及人生哲学的探讨。
在《云》中,叶圣陶用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云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同时,《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艺术特色方面,《云》堪称一部佳作。
叶圣陶的写作风格独特,文字优美,让人陶醉。
他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云的各种形态跃然纸上,仿佛触手可及。
此外,作品中丰富的象征手法,使我不得不佩服叶圣陶的文学造诣。
读完《云》后,我深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云》也让我认识到,在逆境中,我们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珍惜生活,追求美好的未来。
总之,《云》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叶圣陶的文学魅力,也更加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叶圣陶散文集好词好句摘要:一、介绍叶圣陶及其散文作品二、叶圣陶散文的特点1.平实易懂的语言2.真实感人的生活情境3.深刻的哲理思考三、叶圣陶散文中的好词好句赏析1.举例说明2.分析好词好句的意义及表达效果四、如何运用叶圣陶散文中的好词好句1.提高写作水平2.丰富语言表达3.提升文学素养正文: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他的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散文以其平实易懂的语言、真实感人的生活情境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叶圣陶的散文语言平实易懂,让人仿佛在听一位长者讲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生活情境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他在《小白船》中写道:“那小白船儿,就像一只活泼的小鸟,在绿水中跳跃着,歌唱着。
”这句话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小白船在绿水中行驶的美好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中,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他关注人性、关注社会,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剖析,向读者传达出人生的真谛。
在《牵牛花》一文中,他写道:“人生就像这牵牛花,从一个小小的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再到凋谢,每个阶段都有其美好的姿态。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其独特价值的哲理,引人深思。
叶圣陶散文中的好词好句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如他在《雨》一文中写道:“那雨,像细细的丝线,从天空飘下来,洒在树叶上,滴在泥土里,落在水面上。
”这句话通过形象地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雨的细腻,让读者仿佛感受到雨的温柔。
又如在《秋》一文中,他写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实,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喜气的盛装。
”这句话通过对秋天的赞美,展现了大自然的丰收景象,令人陶醉。
那么,如何运用叶圣陶散文中的好词好句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的散文语言优美,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描绘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其次,我们可以从叶圣陶的散文中吸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叶圣陶散文《牵牛花》学习心得
叶圣陶的散文《牵牛花》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篇散文以一种简洁而优雅的语言,
描绘了牵牛花的美丽和韧性,同时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牵牛花》中,叶圣陶把牵牛花比作生命中的珍贵之物。
虽然牵牛花并不是世界上
最美丽的花朵,但它却有着特殊的魅力和坚韧的生命力。
它为了追求阳光和空气,勇
敢地攀爬墙壁和围栏,不断地向上生长。
这种坚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叶圣陶通过对牵牛花的描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都是可以克服的。
就像牵
牛花一样,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态度,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追求自己的
理想和目标。
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让我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外,《牵牛花》还让我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叶圣陶在文中提到,牵牛花并不
像百合花那样可以献给神灵,也不像菊花那样可以供人观赏。
但是,无论如何,牵牛
花都有着自己的存在价值,它在小小的园子里开满了花朵,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和欢乐。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无论大小。
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用心去发现和珍惜这种价值,不断地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的事物。
总的来说,叶圣陶的散文《牵牛花》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动。
它教会我坚持不懈,追求梦想;它让我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学习《牵牛花》,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美丽和可贵,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进的信念和动力。
叶圣陶的著名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元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散文家、诗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涉及文学创作、翻译、教育和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有很多杰出著作,深受古今中外人民的喜爱。
叶圣陶的文学作品主要有《新青年杂志》、《象牙塔》、《新诗选集》、《国学论集》等,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
其中,《新青年杂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以叶圣陶为主编、发行,是中国第一份新文化运动期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
杂志以历史改革和言论自由为主题,对社会运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激发和引导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叶圣陶还撰写了《象牙塔》、《新诗选集》等,这些作品都反映出叶圣陶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突出了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象牙塔》是他的经典著作,以新文化运动为主题,尤其是以宗教信仰、改革思想、新时代文化为主题,加上其丰富的细节描述,如象牙塔的名字,表达了叶圣陶对新文化的理想。
此外,叶圣陶的诗歌也很有名,其中有《青年歌》、《流浪诗》等,它们深刻地反映出叶圣陶对新文化运动的理想,更加强调了他的思想意识形态。
这些作品传唱着叶圣陶的思想,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新文化氛围,激发了很多人对新文化的探索和实践。
总之,叶圣陶的著名作品,不仅深刻反映出他对新文化运动的热爱,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叶圣陶作品_叶圣陶散文集
∙叶圣陶:客语
∙叶圣陶:藕与莼菜
∙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牛
∙叶圣陶:桡夫子
∙叶圣陶:驾长
∙叶圣陶:藕与莼菜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
∙叶圣陶:三种船
∙叶圣陶:从焚书到读书
∙叶圣陶:《苏州园林》序
∙叶圣陶:一个少年的笔记
∙叶圣陶:说书
∙叶圣陶:看月
∙叶圣陶:牵牛花
∙叶圣陶:两法师
∙叶圣陶:“良辰入奇怀”
∙叶圣陶:我们与绅士
∙叶圣陶:生活
∙叶圣陶:昆曲
∙叶圣陶:驾长
∙叶圣陶:“今天天气好呵!”∙叶圣陶:如果我当老师
∙叶圣陶名言名句
∙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教育箴言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
∙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小白船读后感
∙叶圣陶一粒种子读后感
∙关于叶圣陶的名言
∙叶圣陶说过哪些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