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集
- 格式:doc
- 大小:758.21 KB
- 文档页数:50
教育心理学大纲材料一、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①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②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③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a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b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c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基本内容: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教师的语言道德、教师的交际道德、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途径:第一,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
方法:①加强理论学习(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平。
学习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学、心里学理论等。
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2)注重内省慎独,通过自己不断地反省,回顾和总结工作中的得失。
②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③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④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二、教育学模块1、教育及其发展:见书P3-13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地理)一、考试性质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地理)》为依据,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做到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初中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础性原则。
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内容科学严谨,文字简洁、规范,答案准确合理。
四、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五、内容目标(一)目标要求3.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核目标与要求(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记忆部分)第二部分考试内容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几个阶段●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面...、方向和周期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及其规律..●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变化;④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四季更替;④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01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数学)一、命题依据初中数学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命题。
二、命题原则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
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课程标准》(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⒈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01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一、命题依据初中化学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本考试大纲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指导教学的作用,注意能力立意命题,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淡化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防止出现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付考试的现象。
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考试内容选择上,应注意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
命题中,克服繁、难、偏、旧,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
3.时代性:强化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
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化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见本考试大纲“五”。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层次要求如下: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即明确“是什么”)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即懂得“为什么”)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即能够“应用”)(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初步学习”、“初步学会”两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
(3)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
(4)内容标准:六、考试形式、时间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考试时间60分钟。
七、试题难度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
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
考试合格率达80%。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命题依据省教育厅制订的《xxxx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二、命题原则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6.鼓励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识字与写字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写字的考查,要关注学生写字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二)阅读1.古诗文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
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
文言文的考查,重在理解的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2.现代文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制订2011年4月2011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地理意识、地理思想、地理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成效。
二、命题依据(一)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二)福建省教育厅制订的《201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地理)》(三)《2011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三、命题原则(一)体现基础性适应义务教育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力求有效地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度适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在依据课程标准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
(二)体现科学性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指向明确,语言科学严谨,图形清晰准确,地理专业术语准确,答案无歧义。
(三)体现过程性力求反映教学过程对课标的落实情况、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体现发展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倡导学以致用,强调能力立意,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现人文性积极导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
从试卷试题的角度,引导轻松、激⑶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某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总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2011年中考一、介绍2011年中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考试之一。
该考试旨在评估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对于学生进入高中、职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2011年中考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考试科目2011年中考主要包括以下科目的考试:1.语文: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2.数学: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
3.英语:主要考察学生的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能力。
4.物理: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化学: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6.生物:主要考察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7.历史: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历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8.地理: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9.政治:主要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政府组织和国际关系的理解能力。
三、考试内容2011年中考的考试内容主要根据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大纲的简要介绍:1. 语文2011年中考语文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学生需阅读一篇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写作:学生需完成一篇短文写作,如叙事、说明、议论等。
2. 数学2011年中考数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学生需进行数学运算,包括四则运算、公式运用等。
•问题解决:学生需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推理:学生需进行数学逻辑推理。
3. 英语2011年中考英语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听力:学生需听录音并回答问题。
•阅读:学生需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口语:学生需进行口头表达,如对话、演讲等。
•写作:学生需完成一篇英语写作。
4. 物理、化学、生物2011年中考物理、化学、生物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学生需掌握各学科的基本概念。
•实验操作:学生需进行实验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
5. 历史、地理、政治2011年中考历史、地理、政治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学生需掌握各科目的基本知识。
201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一、命题依据初中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考试大纲命题。
二、命题原则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6.鼓励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识字与写字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写字的考查,要关注学生写字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二)阅读1.古诗文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
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
文言文的考查,重在理解文章的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2.现代文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现代文略读的考查,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浏览能力的考查,重在考查课外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如《伊索寓言》、《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
要注重语言材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要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文要有难有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
在阅读考查中,不能搞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不要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宜把不属于阅读目标范围的题目编在阅读试题中。
(三)写作写作的测试应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思想,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文命题还应注意减少学生套题的可能性。
(四)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有各种方式,可以在笔试前进行听力测试;也可在笔试之外,另设口语交际测试,在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的能力。
提倡各地探索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考试形式。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重在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中考着重考查学生根据设置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能力。
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考试形式、时间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有条件的设区市可进行听力测试、口语交际测试。
七、试题难度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
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
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150分。
题型占分比例:填空题、简答题50~55%;作文45~50%。
内容占分比例:积累与运用占15%左右;阅读占40%左右;语言表达(口语交际、写作)占45%左右。
九、试题示例1.填空。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2),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5)目前,全国网民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花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入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西施。
①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
②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
③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
2.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2分)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如果我是春雨,我将3.绿洲中学对本校初一(8)班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及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一周中教师对学生的主要评价,请根据图表提供的数据,筛选信息,按要求作答。
(4分)教师评价课堂学习作业与检测公益劳动表扬赞许批评指责表扬赞许批评指责表扬赞许批评指责总次数564227342114其中特困生次数33813296(1)由上表的统计可以归纳出这样的主要现象:(20字以内)(2)如果从转化学困生的迫切需要出发,我们应该:(20字以内)4.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要情节。
5.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很曲折,请简述一则关于林冲的故事。
6.《伊索寓言》中“驴子和狼”的故事讲的是什么?有什么寓意?7.格列佛一共游历了哪几个地方?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2)作者将莲与牡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品行的追求,对世风的厌恶。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调头,转弯),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舵)。
(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故事。
(2)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都江堰工程世界闻名的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76一前251年,时当秦昭王后期,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
那里正当岷江自北向南从山地注入成都平原的总口道上。
由于地势陡峭,江流湍急,夹带不少泥沙。
进入平原后流速骤缓,泥沙沉积,淤塞河道,再加上夏季雨量集中,山上雪水融注,常常发生季节性水患。
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李冰。
他有渊博的天文地理学识,出任蜀郡守后,亲自对灌县、成都一带的岷江地势进行了周密勘察,吸取了前人治水经验,巧妙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制定了修建都江堰的规划。
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密布在成都平原上的灌溉渠系组成。
人们在岷江河道正中天然的江心洲北端,筑起“分水鱼嘴”,形状前尖后宽如鱼嘴,伸向岷江上方,将岷江分为东西二流,这是分水工程的枢纽。
东流为内江,用以灌溉成都平原。
西流为外江,是岷江正道,主要用于排洪。
为减少对弯曲河岸的冲刷,调节流量,在鱼嘴上游还修建了“百丈堤”和一道斜向的挑水坝。
这一工程不仅有分流引水的功能,而且还可发挥自动控制水量的作用。
春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大,而岷江流量小,这时通过鱼嘴分流,六成水流入内江,四成水流入外江。
夏秋洪水到来,这个比例便自动颠倒过来,六成外泄,四成内灌。
所谓“分四六,平潦旱”,即指此。
鱼嘴及江心洲左右两侧筑有堤坝。
面对内江的称内金刚堤,面对外江的称外金刚堤,二堤均高出岷江的洪水位,保证内江与外江相互分隔。
沿金刚堤,设有湃缺,以备内江泄洪。
在内金刚堤南端,内江左岸虎头岩对面,筑起一座湃水坝,名“飞沙堰”。
堰高设计以内江灌溉所需水量为准。
当内江水量超过所需限度时,多余的水可从飞沙堰自动穿过江心洲,泄入外江正流。
如遇特大洪水,飞沙堰还会自动决堤,使洪水顺畅排出,从而保证进入灌区的水量不致为患。
内江水流至飞沙堰,为将其水引入成都平原的灌渠,须穿过湔山(今名玉垒山)伸向岷江的一道岩石长脊。
李冰指挥民工在这里凿开了一个口门,状似瓶口,故名“宝瓶口”。
它成为控制入灌水流的咽喉要道。
内江通过宝瓶口,经下段仰天窝等节制闸,一而二,二而四,一分再分,缓缓流入农田灌渠。
利用成都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形成扇形自流灌溉网络系统。
宝瓶口与岷江正流之间,尚留有一座砾岩山丘,名“离堆”。
宝瓶口小,内江水流至此受到扼制,于是在右侧“离堆”的顶托作用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回旋流。
正是这个人工形成的回旋流,将内江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卵石甩向飞沙堰,从而保证宝瓶口和下游灌渠不致淤塞。
都江堰被人们推为我国古代利用系统方法设计水利的优秀典范。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简单的几件工程,由于相互配合得巧妙,成功地实现了自动分流、溢洪排沙、自流灌溉三项效能。
分水鱼嘴随季节自动控制流量,飞沙堰调节内江水位,自动排除泥沙卵石,宝瓶口顺利持久地将江水导入成都平原自灌系统。
都江堰工程造价低,质量高,功能多,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中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的千古绝唱。
(1)请概括“宝瓶口”这个主体工程的作用。
(2)说说都江堰工程的整体优势是什么?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科学与艺术李政道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
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
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