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109
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1、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设计理念地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
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
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
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二、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
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二)、探究新知1、创作圆: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一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到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评析:教学目标的拟订,从知识到能力、到思想方法、到爱国教育,立体丰满,折射出设计者教育观念的现代、育人意识的高度自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
(1)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2)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播放,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难能可贵。
]3.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一)测量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1.如果学生说: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
请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2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3厘米圆片的周长。
并把结果记录在110页的表格中。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指唐老鸭跑的路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2.如果学生说: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数与形》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找规律。
2.导入新课:今天的课程将探究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板书课题。
二、新授1.观察下面三幅图,计算小正方形的个数。
2.观察三幅图的变化,依次增加了多少个小正方形?3.推测第四个和第五个大正方形需要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平方表示是多少?4.小组讨论和合作,发现数字规律,板书规律: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
5.讲解如何从图形方面发现同样的规律。
6.出示规律,齐读规律二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关键词比较重要,不可或缺。
7.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三、当堂练——闯关小英雄1.第一关:基础运用关。
4小题。
2.第二关:灵活运用关:1)分成二部分的规律运用。
今天的数学课主要研究了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模式。
首先,我们研究了不连续奇数的规律,以6的平方减5为例进行了解释。
接着,老师通过图形演示再次强调了这个规律,并让我们做了一个例题。
在第三关中,我们研究了举一反三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并推广到其他问题中。
例如,在三角形规律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练找到其中的模式。
同时,我们还讲解了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XXX三角。
老师先介绍了XXX和XXX三角,然后问我们能否发现XXX三角的特征。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十一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吉水县实验小学:叶桂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自主、探究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师:第十五届亚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喜欢看什么体育项目。
老师喜欢篮球,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男篮中谁是三分神投手?教师总结:好,刚才几组同学说了他们的意见,现在有两组不同的意见,一组同学认为:王仕鹏失4个球,李楠失3个球,刘炜失2个球,因为刘炜失球最少,所以是神投手;另一组同学认为:不能看失球数,应该看投中数是投球数的几分这几,谁占的几分之几大,谁是神投手。
师:100个进82个我们记作82%,100个进84个记作84%,100个进80个我们记作80%。
师:88%、90%、80%在球赛里叫做“进球率”。
像88%、90%、80%在数学中称之为“百分数”(板书)师:90%表示什么意思,谁知道?生:表示进球数是投球数的90%,或投100个进90。
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百分数的意义师:借助百分数,同学们一眼看出谁是三分神投手,看来百分数是个好助手!它在生活、生产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你课前收集到那些百分数,这些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请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师:刚才同学们都能说出生活中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叫做百分数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对!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师:这句话提到几个量?(2个),对!这2个量表示一种倍比关系。
师: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师:大家通过收集百分数,请教他人,对百分数还有那些了解?(学生可能说以下几点)(1)百分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
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
(板书:4÷1=4:1)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1÷4=1:4)师:同学们用刚才调查方法,说说教室各种事物还能得到什么数据。
你还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32人,女同学人数是23人。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比21。
生2:教室里的窗户扇数是48扇,门的扇数是2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辛街乡中心小学毛德祥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3、44页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相应课件和学生答题表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2、出示一面国旗图案,启发谈话。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面国旗的图案,在2022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的升起,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健儿的精神,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个图案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这就是比(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指着黑板)追问:5÷3求的是什么师:5÷3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3。
谁愿意再来说一遍(让两至三生学着说)(同样方法教学3÷5)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教学例子2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板书算式和结果)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教案标题: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
(二)新课讲解
1. 比的意义
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并且能用比来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3.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反馈和指导。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圆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内容。
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虽然掌握了不少关于圆的知识,但对于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是比较薄弱的,之前也较少独立进行对某些相关知识的系统梳理工作,单元复习基本上是由教师代劳拟出知识结构和提纲,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概念回顾和技能练习,因此在学法这一块学生的空白点比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复习方法,为小学阶段的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复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课内复习与课外整理相结合,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罗列知识点,如画图,提纲式,表格式,树形结构……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我设计这节复习课结构:(一)谈话中揭题(二)梳理与交流(三)巩固应用(四)总结提升。
基本训练的安排我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材内容的特点,要练在知识的重点上、难点处;二是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练在薄弱处、疑惑中。
如在学生复习了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我们让学生在圆上画出来并用字母表示,使知识落实到实处。
在掌握了圆的周长、圆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忆它的推导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知识整理后循序渐进练习,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不但知识的梳理过程得到体现,而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到位,复习过程也扎实紧凑。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3、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学生接触也很多,可以说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对圆相关知识掌握不少,只是没有进行系统归纳整理,没有形成知识网络。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和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学准备:1、圆形学具,直尺,圆规,纸片,剪刀,图片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1、展示对数学圆的应用例子,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举行“抢小红旗”游戏的赛场设计,让学生评判其公平性,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圆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你能用预习圆的知识来说说理由吗?对圆的认识你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质疑板书课题师:这只是我们的观察,要想真正说明它的公平我们须得验证一下。
板书:贴钥匙图:①为什么?二、探索圆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1、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谁说说你怎么得到的圆?出示实验报告单,学生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汇报交流画圆的方法。
2、探究找圆心的方法,揭示圆心、半径、直径。
师:好,现在我们得到圆了,为了公平小旗应该插在哪里?通过找插小旗的位置,找到圆的圆心,并揭示圆心的概念。
好,现在找到插小旗的位置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了?“怎么做?”通过引导学生找到要测量的线段揭示半径、直径的概念。
好,在你的圆里分别画出半径、直径,并标好字母。
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61+62+63= 103+103+103=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同学之间交流想法:103+103+103=10333++= 3×103 103×3=109103×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103+103+103=103×3=109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9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1.读题,说说92块是什么意思?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三、交流、质疑(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方法1:92+92+92=9222++=96=32(块)方法2:92×3=92+92+92=9222++=932⨯=96=32(块)(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教师板书:92+92+92=92×3(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加法表示3个92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四)92×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表示3个92的和是多少?92+92+92=9222++=932⨯=96=32,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四、归纳、概括:(一)结合10333++=103×3=109和92+92+92=92×3=32,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1.改写算式43+43+43+43=( )×( ) 85+85+85+85+85+85+85+85=(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101是多少? 5个103是多少?(二)巩固法则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73×4 125×6 143×21 152×4 152×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91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107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三)对比练习1.一条路,每天修61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61,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六、课后作业(一)74的3倍是多少?41的10倍是多少?(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7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254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七、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9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用加法算:92+92+92=9222++=96=32(块)用乘法算:92×3=92+92+92=9222++=932⨯=96=32(块)答:3人一共吃了32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反思:一个数乘分数教学目标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31 52瓶 43吨 85米二、新授(一)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2)讨论:21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表示什么意思? 10×21 表示求10的21是多少.(3)53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43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4)谁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出示例2一个水杯装水54千克.一瓶桔汁53千克,3瓶、21瓶、43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54×3 表示求3个54,也就是求54的3倍是多少. 54×21 表示求54的一半,也就是求54的21是多少. 54×43 表示求54的43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巩固练习(1)一根木棒长32米,2根长多少米?21根长多少米?43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61是多少? 149的43是多少?(二)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法则1.教学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21公顷,5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21公顷、51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3.怎样列式求51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51 求5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结果是52111521⨯⨯=⨯⨯. 计算:21×51=5211⨯⨯=101(公顷)4.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21×53求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21公顷的53是多少,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三份,结果是52313521⨯⨯=⨯⨯. 计算:21×53=1035231=⨯⨯(公顷)答:51小时耕地101公顷,53小时耕地103公顷.5.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43公顷,5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43×54=5443⨯⨯=2012=53(公顷) 6.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三、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4131⨯ 151473⨯ 10398⨯ (二)计算75×4,6×1211,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 (三)做一做 8×43 32×9 65×103四、布置作业(一)3275⨯ 8765⨯ 2143⨯ 32112⨯ (二)1.41吨的32是多少?2.83米的43是多少?3.65千克的103是多少?4.125公顷的53是多少?五、板书设计一个数乘分数例2、一个水杯装水54千克.一瓶桔汁53千 克,3瓶、21瓶、43瓶分别多重? 54×3 表示求3个54,也就是求54的3倍是多少.54×21 表示求54的一半,也就是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21公顷,5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1×51=5211⨯⨯=101(公顷)21×53=1035231=⨯⨯(公顷)求54的21是多少.54×43 表示求54的43是多少. 答:51小时耕地101公顷,53小时耕地103公顷.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教学反思: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2153⨯、54100⨯、531米87⨯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51是多少?6的43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二、探索、质疑、悟理(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4,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54”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画图说明:a .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b .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c .画图用尺子,用铅笔.4.尝试解答.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8045100=⨯÷(千克)解法二:(千克)805400154100102=/⨯///=⨯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112,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例2.小林身高531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87,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531米的87是多少。
3.列式:52118751887531=/⨯/=⨯(米) 答:小强身高521米.(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521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711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米)58785771152111=/⨯/=⨯三、归纳、总结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四、训练、深化(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1.一只鸭重533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32,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913,一个蓝球多少元?(二)提高题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41,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41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五、课后作业(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