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三数学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讲义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a ,一次项系数是b ,常数项是c .例1.求方程2x 2+3=22x-4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的积.例2.若关于x 的方程(m+3)27m x -+(m-5)x+5=0是一元二次方程,试求m 的值,•并计算这个方程的各项系数之和.例3.若关于x 的方程(k 2-4)x 2+1k -x+5=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k 的取值范围.例4.若α是方程x 2-5x+1=0的一个根,求α2+21α的值.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250x x p p -+-+=的一个根为1,则实数p 的值是( ) A .4 B .0或2 C .1 D .1-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第三边的边长是方程(2)(4)0x x --=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1 B.11或13 C.13 D.11和13 3.如图,在宽为20m ,长为32m 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2540m ,求道路的宽.(部分参考数据:2321024=,2522704=,2482304=)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基本方法有:(1)配方法; (2)公式法; (3) 因式分解法。
联系:①降次,即它的解题的基本思想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②公式法是由配方法推导而得到.③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区别:①配方法要先配方,再开方求根. ②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求根.③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例1、用三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 2 +8x+12=02、3x 23x-6=0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x2-2x-2=02、2x23、x(2x-3)=(3x+2)(2x-3)4、4x2-4x+1=x2+6x+95、(x-1)2-2(x2-1)=0注意:选择解方程的方法时,应先考虑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再考虑用配方法,最后考虑用公式法三、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是△=b2-4ac,1.△=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3.△=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根.例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x2-(2、x2-2kx+(2k-1)=0例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3a-4=0有一个实数根是x=0.则a 的值为例3、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方程a(1+x2)+2bx-c(1-x2)=0的两根相等,•则△ABC为例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1=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4)2(222-+-baab的值例6、(2006.广东)将一条长为2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做成一个正方形.(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7cm2,那么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能等于12cm2吗? 若能,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2x1 + x 2= -bax 1 x2=ca例1.方程的x2-2x-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 则(x1 -1)(x 2-1)=例2.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1)试推导x1+x2=-ba,x1·x2=ca;(2)•求代数式a(x13+x23)+b(x12+x22)+c(x1+x2)的值.五、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应用步骤:①审②设③列④解⑤答应用题常见的几种类型:1. 增长率问题 [增长率公式:b x a =2)1( ]例1:某工厂一月份产值为50万元,采用先进技术后,第一季度共获产值182万元,二、三月份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例2:某种产品的成本在两年内从16元降至9元,求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说课稿枣阳市吴店一中田海俊《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说课稿枣阳市吴店一中田海俊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可以对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知识加以巩固,另一方面,又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意义。
因此,其地位可谓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能灵活熟练的解一元二次方程3.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过程,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构建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体系,全面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难点:利用根的判别式确定字母取值范围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探索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归纳。
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法分析:人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利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流程图:1.呈现诊断问题构建知识体系问题1:观察下列方程:⑴(x+3)²=2 ; ⑵x ²-8x+1=0 ; ⑶3x(x-1)=2(x-1);⑷x ²-4x-7=0 ; ⑸x ²+17=8x (无实数根)①这几个都是什么方程?诊断一: ②解这样的方程你有哪些方法? ③它们都有实数根吗?为什么?【教后反思】问题1出示了五个方程,目的是为了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根的判别式等知识点。
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结构图,完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的梳理,建构知识体系;2.通过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四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熟练根据方程特征找出最优解法;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四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熟练根据方程特征找出最优解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本章知识结构图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 )因式分解法(3 )配方法(4 )求根公式法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基础训练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若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请说明理由。
x 1 1) (x -1)2=4 2)x ²-2x=8 3)x ²+ =1 4)x ²=y+1 5) x 3-2x ²=1 6)ax ² + bx + c =12.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式,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3x ²=1 2y(y-3)= -43.填一填1)若()()0222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
2)若方程02)1()2(22=--++-x m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3)若x=2是方程x ²+ax-8=0的解,则a= 。
4.选一选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1)(2x -1)=0的解是( )(A )-1 (B )21 (C )-1或-2 (D )-1或21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²=2x 的解是( )(A )0 (B )2 (C )0或-2 (D )0或25.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2130x x -=()22(21)90x --=()2341x x -=()24310x x -+= 6.反败为胜选一选(略)7.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略)8.中考链接(2018、2017年广东中考试题)(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应习题。
总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总课时数第8课时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复习课
主备人马进明课型习题课
时间
教学目标1.能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方法以及各种解法的要点。
2.会根据不同的方程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是解题过程简单合理,通过揭示各种解法的本质联系,渗透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
教学
重点会根据不同的方程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是解题过程简单合理。
教学
难点通过揭示各种解法的本质联系,渗透降次化归的思想。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1.用不同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 x2-5x-2=0(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师点评:三种不同的解法体现了同样的解题思路——把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把下列方程的最简洁法选填在括号内。
(A)直接开平方法 (B) 配方法 (C) 公式法 (D)因式分解法
(1)7x-3=2 x2 ( ) (2)4(9x-1) 2=25 ( ) (3)(x+2)(x-1)=20 ( )
(4) 4x2+7x=2 ( ) (5)2(0.2t+3) 2-12.5=0 ( ) (6) x2+22x-4=0 ( )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一般为因式分解法、公式法,若没有特殊说明一般不采用配方法。
其中,公式法是一般方法,适用于解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是特殊方法,在解符合方程左边易因式分解,右边为0的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时,非常简便。
3.将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在选择恰当的方法求解。
(1)3x2=x+4 (2)(2x+1)(4x-2)=(2x-1) 2+2 (3)(x+3)(x-4)=-6(4)(x+1) 2-2(x-1) 2=6x-5 说明: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不仅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技能,而节能为解法的选择提供基础。
4.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为解方程(x2-1)2-5(x2-1)2+4=0,我们可以视(x2-1)为一个整体,然后设x2-1=y,原方
程可化为y2-5y+4=0①.解得y
1=1,y
2
=4。
当y
1
=1时,x2-1=1即x2=2,x=±2.当y2=4时,x2-1=4
即x2=5, x=±√5。
原方程的解为x
1
= 2,x2=- 2,x3=√5,
x
4
=-√5
解答问题:(1)填空:在由原方程得到①的过程中利用_______法,达到了降次的目的,体现_______的数学思想。
(2)解方程x4—x2—6=0.
5.小结
(1)说说你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消元、降次、化归
的思想)
(2)三种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①降次,即它的解题的基本思想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②公式法是由配方法推导而得到.
③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区别:
①配方法要先配方,再开方求根.
②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求根.
③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6.布置作业
课
后
反
思
教研组审阅
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