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帕金森病药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23
抗帕金森药物正确使用方法与剂量建议抗帕金森药物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类药物,通过影响多巴胺水平来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遵循适当的剂量建议对于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帕金森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建议,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更好地管理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
1. 了解不同类型的抗帕金森药物抗帕金森药物可以分为多巴胺激动剂、多巴胺预体、深部脑刺激术等类型。
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可能略有不同。
患者和家人应该详细了解所处的药物类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2.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抗帕金森药物必须遵循医生的处方和指导用药。
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并且不得随意改变剂量。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症状改变,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正确储存药物抗帕金森药物需要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患者应将药物储存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4. 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抗帕金森药物与其他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副作用增加。
在使用其他药物时,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5. 优化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优化对于控制帕金森病症状非常重要。
初始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患者应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和有效。
6.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抗帕金森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失眠等。
患者和家人需要了解这些副作用,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或更换药物。
7. 定期复诊和检查患者在使用抗帕金森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复诊和相关检查。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患者和家人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完成相关检查和随访。
总结:抗帕金森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建议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抗帕金森病药说明书抗帕金森病药使用说明书一、药物名称:抗帕金森病药(以下简称本药)二、药物成分:本药的主要成分为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
每片含左旋多巴100毫克和卡比多巴25毫克。
三、适应症:用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包括肢体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等。
四、用法用量:1.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本药。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2. 每次服用本药之前,请确保空腹或餐前至少30分钟。
3. 初始剂量为每天1片,分为3次服用。
每个疗程通常为4至6个星期。
4.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医生可能会逐渐增加剂量。
但请患者不要自行调整剂量,必须经过医生的指导。
5. 如果患者在使用本药过程中出现副作用或症状没有改善,请立即告知医生。
五、不良反应:使用本药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减退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身体适应药物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2.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规则心律和肌肉抽搐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就医。
3. 在使用本药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和便秘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六、禁忌症:在以下情况下,患者禁止使用本药:1. 对本药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止使用。
2. 患有黄疸、肝功能损害、精神疾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禁止使用。
七、注意事项:1. 使用本药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液和肝功能的检测等。
2. 如果患者接受其他治疗,例如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物,应告知医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3. 本药可能会对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产生影响,请在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机动车辆或操作危险设备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止使用本药,请将本药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八、用药期限:请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本药,不得擅自中断或延长用药时间。
九、贮藏方法:1. 请将本药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抗帕金森药用药监护及健康教育摘要:帕金森病是因黑质病变使多巴胺合成减少,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从而产生帕金森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
因此,抗帕金森病药可分为拟多巴胺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两类。
由于抗胆碱受体阻断药的疗效不如左旋多巴,且副作用较大,自左旋多巴使用以来,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已退居次要地位。
而拟多巴胺药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脑内的多巴胺含量,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多巴胺前体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多巴胺降解酶抑制剂等。
关键词:抗帕金森药;监护;健康教育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退变性疾病。
典型表现为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及共济失调。
临床上按其病因分为4类:原发性、动脉硬化老年性、脑炎后遗症和化学药物中毒,后3类又总称为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是因黑质病变使多巴胺合成减少,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从而产生帕金森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
因此,抗帕金森病药可分为拟多巴胺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两类。
由于抗胆碱受体阻断药的疗效不如左旋多巴,且副作用较大,自左旋多巴使用以来,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已退居次要地位。
而拟多巴胺药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脑内的多巴胺含量,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多巴胺前体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多巴胺降解酶抑制剂等。
1 多巴胺前体药物1.1药理作用此类药为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前体物质,本身并无药理作用。
但它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经多巴脱羧酶的作用转化成多巴胺而发挥作用。
在改善肌强直和运动徐缓时效果明显,持续用药对震颤、流涎、吞咽困难及姿势不稳也有效。
1.2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发生在治疗初期。
(2)心血管反应: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与焦虑障碍鉴别(常常共患,诊断优先级不同)–抑郁核心情绪全面抑制。
认知抑制。
–焦虑核心情绪过度紧张。
认知歪曲,自寻烦恼,强求。
焦虑障碍临床表现•躯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如颜面潮红、出汗、心悸、胸闷、气短、颤抖等。
精神/行为症状:紧张恐惧,搓手顿足,坐立不安,来回踱步,并同时有内心紧张不安。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单胺学说与应激学说抑郁障碍病因----各神经递质假说抑郁障碍病因----素质-应激假说其他机制:谷氨酸能神经传递改变;GABA能神经传递减少;异常的昼夜节律;神经甾体合成缺乏;受损的内源性阿片样功能;单胺—乙酰胆碱失衡;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系统和大脑之间的交联脑内的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
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其他神经递质如组胺、乙酰胆碱。
神经肽如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β-内啡肽、P物质、下丘脑释放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5-羟色胺可以经单胺氧化酶灭活自身受体介导的负反馈机制有利于突触间隙单胺递质稳态平衡自身受体:递质直接激动位于本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受体,对本递质释放产生负或正反馈调节作用。
异身受体:递质激动突触前膜受体,调节其他递质的释放。
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1)作用于单胺转运体——抑制重摄取(2)作用于MAO——抑制单胺降解(3)作用于突触前膜自身受体——抑制负反馈(4)增强突触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单胺在突触间隙浓度→ 增强单胺的突触功能2.抗抑郁药的分类单胺再摄取抑制剂非选择性NE/5-HT再摄取抑制剂——丙米嗪(三环类)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马普替林(四环类)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苯乙肼竞争性抑制剂——吗氯贝胺非典型抗抑郁药α2受体阻断剂——曲唑酮、米氮平5-HT2受体的阻断剂——曲唑酮、米氮平3.药物治疗A级推荐药物(五大类12种):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氮平、米那普仑、安非他酮、阿戈美拉汀• B级推荐药物: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多塞、丙咪嗪、马普替林、米安色林、曲唑酮、瑞波西汀、噻奈普汀• C级推荐药物:吗氯贝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的首选药物,也是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的首选药物常用SSRI——“六朵金花”SSRI的作用靶点并不单一,具有次级药理作用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又名百忧解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升高而达到洽疗目的;适应于各种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上呼吸道、子宫和脑出血,增加自杀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