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宦官“骄”在哪里?
• 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 尘;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 “骄”、“夸”写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耀 武扬威之态。
• 为什么“骄”?
• 佩朱紱,系紫绶,朝中大夫和将军,手握 政权和兵权。
• 从哪些词看出这是一大帮人,有什么妙处?
第八页,共19页。
• “满”、“照”、“皆”、“如云”等字 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人,令人触目惊心, 暗示宴会场面之大,讽刺宦官专权的骄横 气焰,揭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 官员互相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马油光鋥亮,竟可以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 诗人借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
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 他们身居高位有的是佩着红色丝绳的大夫,
有的是系着紫色丝带的将军。 • 这些宦官耀武扬威地赶赴军中宴会,马跑
得飞快,尘土飞扬,去的宦官很多,场面 盛大。
第七页,共19页。
• 以上是全文的第一层,写宦官赴宴时的骄 横跋扈之状。
• 这种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换,实际 上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忘记自己朝中 大夫的身份,自觉站到杜陵叟一边,对那 些只管个人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 吏的严厉痛斥;用豺狼作比,揭露了封建 社会人吃人的凶残野蛮的社会本质。
第十六页,共19页。
• 前半部分作者内心沉痛,而后半部分写到 皇帝的恩诏,本来可以为杜陵叟松一口气, 结果又一转“十家租税九家毕”。这说明 什么?
第十页,共19页。
• 前6句为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
• 思考宴会之“奢”体现在哪里?
• 1)菜单奢侈: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 天下美味。
• 2)“溢”、“罗”、“擘”、“脍”等词更体现 菜之丰富,极度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