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8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板书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9-4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快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慢些……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如课本图13-9(b)使相同质量的铜和铁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生:质量相同的铜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不相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煤油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或沙子)?b.你们怎样使煤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2)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比热容的概念及比热容知识应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怎样描述比热容?生: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具有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同的特性的物理量,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师 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什么?单位及其符号是什么?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c ”,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 ·℃),公式为(t t )12Q c m =- 师 阅读课本P4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你有哪些结论?生:(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冰与煤油的比热容相同;(3)水的比热容最大;(4)除汞外,一般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比热容大.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 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生:(齐声回答)不变.【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的质量的改变而变化,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而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上升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的实例.生: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用热水取暖.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里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苗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生:是因为沿海地区水面大,且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得多,白天,同样太阳照射时,水吸热升温慢,沙石泥土吸热升温快;夜晚,同样大气温度降低时,水放热降温慢,泥土沙石防热降温快,故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做课本P44作业12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B2.D 4.B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生活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
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关于吸收热量的经验,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困惑。
那么,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会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要通过探究实验这个实际活动使其形象化,再通过分析,归纳,数据分析,图像分析,演绎引出,便于学生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1、科学探究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总结问题的能力。
2、交流讨论法: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图像分析、比热容的意义、定义。
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认识,形成共识,得出比热容概念的正确认识,从中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转变,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3、信息技术的应用法: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及画图软件,完成对实验的图形化,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来认识新物理量提出的必要性。
学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热容的单位、符合、意义等),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民主的氛围。
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一、知识梳理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般。
2、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3、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4、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的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二、课堂练习1、下列过程中,物体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A.把煤块碾碎成煤屑B.把铁屑熔化后浇铸成铁块C.把铜块投入热水中再取出D.冰熔化成水2、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传递中温度升高少的物体比热大B.比热是物质的特性,它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及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无关C.热传递中质量小的物体比热大D.两个物体,如吸收相等的热量能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的比热相同3、对于一桶水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时,比热容变大 B.倒掉一冰后,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C.结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D.液体水的比热是一个确定值,是水的基本特性之一4、以下几个结论中错误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比较好 B.液体的比热都比固体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的值一般不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5、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变化有关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了,揭开锅盖看到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B.水沸腾了,只要不断地加热,水的温度就可以不断地升高C.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较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D.降低温度,是气体液化的一种方法。
7.水的比热是______,读作______。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一桶水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是______大。
8.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
参考答案知识梳理预习感知知识点1不同知识点2 1. 热量质量温度 2. J/(kg·℃) 3. 1 ℃热量课堂练习当堂反馈1. C【解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故选项A、B正确;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故选项C错误,D正确。
2. D【解析】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时,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弱,故选项A错误;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质量和温度变化三者共同决定的,故选项B错误;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故选项C错误;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末温低的物质温度变化小,说明它的吸热能力强,故选项D正确。
3. 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温度、质量、状态均无关。
4. (1)A(2)煤油【解析】(1)由实验装置和题意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烧杯,使水和煤油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这是控制变量法的典型应用;(2)吸收的热量相等,煤油比水温度升得高,即水比煤油的吸热能力强,故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吸收的热量少。
同步练习易学精练1. C【解析】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质量的大小以及温度的变化无关,故选项C正确。
2. B【解析】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对升温得快慢不会造成影响,属多余的量,故A不符合题意;实验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必须相等,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盛放两种液体的容器也会影响其吸热与升温的情况,故应使容器保持相同,故B符合题意;对于密度不相同的两种液体,质量相同时,体积往往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实验时需要测量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并进行比较,但不一定要求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3. D【解析】相同的电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则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选项C错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根据c=Qm t的变形公式Δt=Qcm可知,煤油的温度变化量大于水的温度变化量,故选项D正确;由于水与煤油的初温大小未知,所以无法比较水与煤油末温的高低,故选项A、B错误。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学习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习难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新授内容】一、引入新课:初夏,小明和小华去海边游玩,中午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当他们跳进海里时,觉得海水很凉。
傍晚,再去海边时,却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很暖和。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二、新课教学1.猜想与假设:可能与相关。
思考:请大家想一想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实验活动:阅读课本P41,在开始实验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男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2)女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而课本中的实验是采取的同学(男/女)的实验方法。
(3)如果要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4)在实验中用搅拌器给沙子持续搅拌的目的是。
(5)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观察。
3.分析与结论:见课本42页图12—20完成表格及填空。
该实验中是通过比较什么来确定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的?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学中用来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
如果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 kg),温度都取升高1 ℃,比较起来较容易,进一步引出比热容的定义: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4.比热容: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符号:(2)单位:,读作。
(3)读表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
5.思考讨论:①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体积等变化而变化。
从比热容表中能够看出: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
三、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比热单位读、写,查表能力。
2、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研究方法,尝试运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将科学知识运用日常生活实践。
〖课前预习〗课前复习 : 热量的概念(1)物体在_________过程中转移_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2)热量是伴随着___ _或___ __过程才有意义的物理量.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对热量只能说物体___ ___或_____ _多少热量,而不能说物体_______或_______多少热量.(3)热量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多少、物体_______的高低没有关系.(4)热量的单位:_________.(6)在热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成____________.(7)注意温度词语所表示的确切含义,如升高到指___________,升高了指____________.〖课堂学习〗一.物质的比热容问题情境:夏天,小明和小华赤脚在海边玩耍,踩在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而跳到海里游泳,海水却比沙子凉多了.为什么呢?会不会海水的温度就是比沙子低呢?为了弄个明白,他们晚土又来到海边,仔细试了试沙子和水;结果发现晚上海水却比沙子暖和.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呢?白天海水比沙子凉,怎么到了晚上海水却比沙子暖和呢?猜想与假设:可能是水蒸发吸热;可能是海水和沙子的质量不同;可能是因为导热能力不同;水升高的温度少,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水比沙子的吸热能力强……可能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2)类比如何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呢?(3)学生讨论回答:a、b、(4) 对于b方式,我们在实验中要控制哪些变量?沙子和水的质量有何要求?盛沙子和水的容器有何要求?加热方式有何要求?(5)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实验表格如何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数据记入表格。
分析与论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评估:实验方式是否合理?沙子和水的初温是否一定相同?如果相同有何好处? 学生各组实验数据不一致所产生的原因?对实验中存在的热损失,有什么改进方法?部分同学可以参考一下材料: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方面的热学特性,我们做下面的实验(介绍实验装置,讲解观察的内容)。
(1)在烧杯中 ( 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 ) 分别装入一定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和沙的升高10℃和20℃。
由于酒精灯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等。
实验时我们观察水和沙时间。
(2)在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和沙的升高10℃和20℃。
由于酒精灯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等。
实验时我们观察水和沙时间。
)从实验记录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①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
②煤油的温度升高的。
③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要升高同样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即,水应该吸收的热量。
可见,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吸收(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研究表明: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所以,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应用:海陆风的形成(09兰州)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
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例题精析】1、(09济宁)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所示。
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________液体。
精析:物质的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储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比热容大表示贮存能量的本领大,作为汽车的冷却液当然选比热容大的.由图像可知:当加热的时间相同时乙升高的温度慢或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加热的时间长,所以乙的比热容大,答案选乙。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精析:根据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温度等无关,故选项A 是错的,从比热容的定义可知,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应当是在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故B 缺少条件,不正确.温度高的物体不发生温度或状态变化,是不会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故C 也不正确.由水的比热容为4.2 ×103 J /(kg •℃)可见,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当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煤油升高的温度多,所以答案选D 。
3、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
对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两探究小组都设计实验去验证。
(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取________和________均相同的沙子和水。
(3)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用图1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
这种方法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这个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用的表格:(5)两小组获得的实验结论分别是:①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短;②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多。
你认为上述结论能验证实验猜想的是_________(选填“仅是①”、“仅是②”或“①和②”)。
(6)探究过程中也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吸热多少的显示办法;表格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与结论表述.答案: (1)天平,温度计;使沙子受热均匀; (2)质量和初温(3)相同, 沙子和水升高温度的高低,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5) ①和② (6)不对.如果按照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的说法,那么晚上海水温度低,沙子的温度高,这与事实不符合.(或者参照【问题探究】回答此问题亦可)4、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比原来下降2 ℃左右,而冬天气温比原来升高2 ℃左右,请你解释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精析:水电站建成后,库区水量大大增加,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沙石的大,夏天当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比干泥土、沙石的低,所以库区气温比原来有所下降;冬天当水和干泥土、沙石放出相同热量时,水降低的温度比干泥土、沙石的少,所以库区温度比原来有所升高.点拨: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利用它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如:同一季节,沙漠地区特有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现象,而沿海地区却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很多机器利用水作为冷却液;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秋天,利用灌溉水来保护秧苗……【当堂反馈】1、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需要的时间(选填“长”、“短”),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多”、“少”),这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2、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
3、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表明,同种物质的比热,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它不随物质的______ _、________、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_______。
5、水的比热容是:C=______ __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9重庆)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________ 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7、(09成都)人们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较大。
通常情况下,与同等质量的其他物质构成的物体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____(填“多”或“少”)。
8、把一块铁放在火上加热,铁块的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它的比热(选填“变大”、“变小”、“不变”)()9、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A、一杯水分成两份B、给水加热使水温升高C、让水凝固成冰D、将冰块刨成冰花()10、深秋季节为保护田里的秧苗不受冻,傍晚时向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有较大的A、密度B、比热容C、热量D、温度()11、(09烟台)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A.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 B.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C.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量 D.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课后巩固】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1、 (09湖州)炎热的夏天中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