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2
2024年物质的比热第2课时精彩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能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及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比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气温的差异。
那么,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呢?(2)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习比热容的概念(1)教师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学生理解并举例说明。
(3)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如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等。
3.学习比热容的计算公式(1)教师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Δt,其中Q为热量,m 为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2)学生理解并运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如如何确定质量、温度变化等。
4.学习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1)教师讲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物质比热容差异的原因,如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
5.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现象(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2)学生思考并回答。
6.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3)教师强调比热容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12章三、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量。
3.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4.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质样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发学生对温度、热量和物质的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配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4. 练习: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物质的比热容,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袋的温度变化、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等。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
3. 比热容的单位:J/(kg·℃)。
4.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比热容。
答案:假设热水质量为0.2kg,温度从100℃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为Q = mcΔt = 0.2kg × 4.2J/(kg·℃) × (100℃ 60℃) = 33.6J。
因此,热水的比热容为c = Q/(mΔt) = 33.6J/(0.2kg × 40℃) = 4.2J/(kg·℃)。
12.3物质的比热容01日期:月日姓名:【知识梳理】1、物理学中,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与它的质量和的乘积之比,叫作比热容。
比热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所吸收(放出)的,它是物质的一种。
2、比热容常用符号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3、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状态关,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关。
4、水的比热为,物理意义:。
5、计算热量的公式:Q=,其中Q代表物体吸收(放出)的,代表物体的比热容,代表物体的质量,△t代表的温度。
公式变形:c=__________, m=_________,△t =。
【夯实基础】例1、下面有关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在河边游玩感觉河水凉,但河边的岩石却很烫,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岩石小B.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D.铜的比热容比铝小,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升高的温度一定比铝高例2、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B.在河流上建水电站,蓄水发电C.“暖气”中采用水循环供暖 D.在城市建人工湖,有助于调节气温例3、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A.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例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液体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大于/小于/等于),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J。
例5、冬天,同学们喜欢用热水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若热水袋中装有1kg的水,当袋内的水温从60℃降低到40℃时,其中水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J.例6、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性质的不同,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②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________________;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教学方案比值反映了物质本身的特性,即密度:=根据刚才得到的四个结论:同种物质:①m相同,Δt相同,Q吸相等;②m相同,Q吸与Δt成正比;③Δt相同,Q吸与m成正比。
由以上①②③得到:同种物质,Q吸与m和Δt的乘积成正比,且比值是一定的。
不同种物质:④m相同的不同物质,Δt相同,Q吸一般不相等。
由④可以得到:不同种物质,Q吸与m和Δt的乘积的比值不同。
这两条再与上面密度的定义方法进行类比,就可以得到比热容的定义。
【ppt 16】【板书】2.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用符号c表示。
3. 计算式:①吸收热量时:c=或c=记录。
明确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式、符号、单位。
②放出热量时:c=或c=4.表达式中,c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Q吸、Q放的单位是J,m的单位是kg,t1、t2的单位是℃。
【ppt 17】【板书】例如: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 1 kg 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 J。
5.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ppt 17】教师讲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ppt 18】教师给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格)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最大。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也可能是相同记录。
查看表格并听讲、回答问题。
知道不同物质、不同状态其比热容不同,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
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ppt 23、24】题1、2。
【ppt 25】进行小结。
【ppt 26】知识拓展:城市热岛与人工湖【ppt 27】布置作业。
阅读题目,给出答案听讲。
阅读、听讲并思考。
拓展延伸:知道可以通过建造人工湖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板书设计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