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练习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练习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练习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练习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测试题

一、填空。(32分)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来表示。

3、扇形统计图是用( )表示总数,用( )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4、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5、要反映小明上个月各项支出占他家总支出的关系,可选用( )统计图。

6、右图是一件毛衣各种毛占总重量的统计图,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的( )%。

(2)( )的含量最多,( )的含量最少。

(3)兔毛含量比涤沦少占总数的( )%。 (4)这件毛衣得400克,羊毛有( )克, 兔毛有( )克。

7、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 )统计图 。 8、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 )来表示。

9、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 )统计图较好。 10、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活动项目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人) 80

68

74

56

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二 三 四 五 六 身高 (cm )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 用( )统计图

B 用( )统计图

C 用( )统计图 。

二、判断。(12分)

涤沦 25%

棉7%

兔毛8%

1、从扇形统计图中不能看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 )

2、条形统计图比扇形统计图更先进。 ( )

3、扇形统计图中,一个圆代表

盆地19%

丘陵26%

高原 10%

山地33%

平原 12%。 ( )

4、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0%,男生比女生多20%。 ( )

5、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看出部分数量与总量间的关系。 ( )

6、医生通常用拆线统计图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 )

7、六一班一次考试,48人及格,2人不及格,及格率是98%。 ( )

8、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含盐率是10%。 ( ) 三、选择。(25分)

1、右图是某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

其中得优的有12人,则全班共有( )人。

A 、10

B 、30

C 、40

2、太阳是由%75的氢和%25的氦形成的。下面哪个图能正确地表示这个信息? ( )

A 、

B 、

C 、

D 、

3、爸爸要统计小强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进展情况,应绘制(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4、要表示某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

B 、扇形

C 、折线

氦 氢

氢 氦

5、永光超市春节期间共运来水果500千克,其中运来橘子100千克,苹果250千克,那么运来的苹果占运来水果的( )。

A 、%20

B 、%50

C 、%40

6、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 )统计图 。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7、右图是3种蔬菜的产量情况统计图,已知黄瓜 的产量是700千克,则西红柿的产量是( ) 千克。

A 、2000

B 、900

C 、400

8、全镇统一考试中,A 校及格率是99%,B 校及格率是98.5%,那么及格人数( )。

A 、无法比较

B 、A 较多

C 、B 较多

四、仔细分析,再解答。

1、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下面是我国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我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2)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最大?什么最小?

(3)请算出各类地形的实际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种类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黄瓜35% 35%

西红柿 45%

菠菜 20% 盆地19%丘陵26%

高原 10%

山地33%

平原

12%

2、一块的菜地种植了4种蔬菜,分布情况如下图。若黄瓜的种植面积是450平方米,则

西红柿的面积比芹菜多多少平方米?

3、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8分)

(1)实验小学喜欢《走进科学》栏目的老师占百分之几?(2分)

(2)喜欢《大风车》的老师比喜欢《焦点访谈》的多20人,

实验小学一共有老师多少人?(3分)

(3)喜欢《新闻联播》的和喜欢《走进科学》的一共有多少人?(3分)

4、兰兰家2009年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兰兰家2009年11月的总支出是3600元。

请你回答问题。

(1)这个月哪项支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水电支出

12%

伙食

35%

文化教育

25%

购买

衣物

20%

其它

8%

(3)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少支出了多少元?

.

5、下面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计图。

⑴柳树有2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少

棵?

⑵柏树和槐树一共有多少棵?

⑶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

6、学校图书室一至四月图书采购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量/

月份

(1)买书最多的是哪个月?最少的是哪个月?

(2)共买故事书多少本?科技书多少本?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条形折线扇形

2、扇形

3、圆扇形的大小

4、折线

5、扇形

6、(1)7

(2)羊毛棉

(3)17

(4)240 32

7、扇形

8、条形统计图

9、条形统计图

10、扇形条形折线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三、选择,

1、C

2、D

3、B

4、B

5、B

6、C

7、B

8、A

四、仔细分析,再解答。

1、(1)我们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三。

(2)各类地形中,山地面积最大,高原面积最小。

(3)316.8 249.6 96 182.4 115.2

2、450×(35%-15%)=45(平方米)

答:西红柿的面积比芹菜多45平方米。

3、(1)1-28%-15%-25%=32%

答:实验小学喜欢《走进科学》栏目的老师占百分之三十二。

(2)20÷(25%-15%)=200(人)

答:实验小学一共有老师200人。

(3)200×(28%+32%)=120(人)

答:喜欢《新闻联播》的和喜欢《走进科学》的一共有120人。

4、(1)3600×35%=1260(元)

答:这个月伙食支出最多,支出了1260元。

(2)3600×25%=900(元)

3600×20%=320(元)

答:文化教育支出了900元。购买衣物支出了320元。

(3)25%-20%=5%

900-320=580(元)

答: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五,少支出了580元。

5、(1)2500÷25%=10000(棵)

答:这些树苗的总数是10000棵。

(2)10000×(10%+17%)=2700(棵)

答:柏树和槐树一共2700棵。

(3)10000×(33%-15%)=1800(棵)

答:杨树比松树多1800棵。

6、(1)买书最多的时四月,最少的时三月。

(2)24+28+25+40=117(本)

30+36+24+44=134(本)

答,共买故事书117本,科技书134本。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信息窗2 第一个红点问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选择的特点,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直观,掌握判断方法,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统计图的作用,认识到借助统计图可以表示和交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经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又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 追问:这三种统计图又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晰的反应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呢? 预设:应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板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奥运奖牌榜中隐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第27、28、29、30届奥运会的奖牌榜。 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四幅图片中,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 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 (2)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 获得的金银牌情况。 (3)第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 变化情况。 ……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⑴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 ⑵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是怎样的? ⑶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剩下的问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 根据信息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问题中的数据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预设:可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追问:你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吗?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上面问题中的一个,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小提示:(1)先独立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2)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3)小组内交流个人体会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精品教案(探究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难点: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呢? 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但是折线统计图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并为讲合理的选择统计图做铺垫。) 二、合作探索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滨海市和临江市2004年—2012年的公共绿地面积情况是如何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的。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两个调查表。

师:它们分别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呢?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呢? 生:第一个表格里反应的5个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多少,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多少,比较直观。 师:那第二个表格呢? 生:这组数据表示某个城市五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我觉得应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能更清楚地看出变化趋势。 师:同学们分析得太到位了,对于不同的数据我们要学会分析,采用合理的统计图来表示。每种统计图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趋势。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仔细分析。下面同学们自己来画一画吧,看哪组同学画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分小组活动,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师课件展示两种统计图。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板书: 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目前我们学习了哪此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有哪些特征? 2. 导入新课。 小宇收集了六年级一班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情况,他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 (出示)

你知道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初步理解 思考:(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2)从这三幅统计图中,能分别一眼看出什么?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 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 2. 分析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1)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2)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六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择练习题及 答案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3、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4、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来表示。 5、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统计图较好。 二、仔细思考,回答问题。 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A用( )统计图B用( )统计图C用( )统计图。 三、判断。 1、从扇形统计图中不能算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2、条形统计图比扇形统计图更先进。() 3、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看出部分数量与总量间的关系。() 4、医生通常用拆线统计图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四、选择。(25分) 1、某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得优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40%,则全班共有()人。 A、10 B、30 C、40 2、爸爸要统计小强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进展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3、要表示某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扇形 C、折线 4、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答案: 一、1. 条形,统计,折线 2.扇形 3.扇形 4.条形 5.条形 二、扇形;条形;折线 三、 × ×√√ 四、 B B B C 五、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章第三、四节课中,学生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并学会制作了一些扇形统计图,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提供了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的实际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出三幅统计图,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统计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掌握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其统计观念。(过程与方法)

七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用练习题

图1 日期/日 数学: 12.2统计图的选用(2)(苏科版七年级下) 一、选择题 1、(08长沙)要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 2、(08荆门)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折线图1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A.30吨 B. 31 吨 C.32吨 D. 33吨 3、(08安徽)如图2是我国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 B .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C .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 D .后4年中,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 二、填空题 4、(08 通过图表,估计这个病人下午16:00时的体温是 ℃ 5、如图4显示的是某班20人在“献爱心”活动中捐图书的情况,该班级人均捐了_________册书。 6、( 07长沙)为了改进银行的服务质量,随机抽查了30名顾客在窗口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下图5是这次调查得到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的人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 图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0 5 20 25 -5 体温/℃ 6 10 14 图3

(3)这30名顾客办理业务所用时间的平均数 是 分钟. 三、解答题 7、(08深圳)某商场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A 、B 、C 三种品牌粽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如图6和图 (1)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6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 品牌粽子在图7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粽子如何进货? 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图 7图 69 10 11 12 时间 图5 图4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合理选择统计图》备课教案

合理选择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滨海市和临江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其实,许多城市都在进行绿化,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城市的绿化情况,好吗? 2.观察统计表,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201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是多少。) 谈话:(出示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

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尝试作图加深体验 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统计图,再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A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A.B.C……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2004、2006……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 班级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你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2.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该校近五年培训学员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四、当堂达标: 导学案上的当堂达标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通过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2018-2019年度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将三种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复习,知道每种统计图的不同作用,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经历统计图辨析的过程,点和作用,增强统计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辨析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2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 1、某校六年级有120人,英语竞赛中优秀的有24人,占六年级学生的(20)%,若制成扇形统计图,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72 )°。

2、下图是王大妈批发的三种蔬菜。其中茄子的千克数是三种蔬菜总量的(40 )%。黄瓜的千克数是西红柿的(50 )%。其中,茄子是32千克,黄瓜是(16)千克。 3、下图是某班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已知不及格的有3人。请你算出各种成绩的人数填入统计表内。 2 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例2、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统计图的绘制任务。同的能够时思考一下,为什么你要绘制这样的统计图? 3、小组汇报。 (1)第一个统计表。 预设:1、学生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你们组选择条形统计图?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可以看到每一年树木总量,也可以根据条形的高低大致看出变化趋势。 预设:2、学生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师:你们又是怎么想的? 生: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化趋势。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图,针对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哪种统计图更清楚地表示出变化情况呢? 生回答。 师:看来,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2)第二个统计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合理选择统计图(无答案) 苏教版

例2合理选择统计图 1.如图,某林场有柳树1500棵,那么这个林场有松树多少棵? 2.下图是六年级(3)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和与之相对应的统计表,请把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充完整。 成绩 优 良 及格 待及格 人数 18 9 3.青青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统计图如下,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素质为D 的学生占( )%。 (2)综合素质为C 的学生有多少人? (3)综合素质为B 的学生比综合素质为A 的学生多多少人? (4)如果综合素质为D 的学生有40人,则六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 4.在青青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小明对六(2)班同学参加锻炼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请你帮他把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 良40% 待及格6% 及格 ( ) 优 ( ) 篮球 40% 乒乓球10% 其他 ( )% 足球( )% A 37% D B 42% C 16%

5.青青小学元旦活动中老师参与情况如右图。 (1)参加投篮的有12人,它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是36°,红山小学一共有( )名老师。 (2)参加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它表示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 6.下面是反映小芳从家出发去少年宫参加活动然后回家的折线统计图。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芳在少年宫待了多少时间? (2)小芳回家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7.如下图,李敏的爸爸开车从A 站经过B 站到C 站接妈妈,然后按原路返回,且返回过程中不停车。已知去的时候车速是60千米/时。 (1)A 、C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李敏的爸爸开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中途停留和在车站耽搁的时间忽略不计) 下象棋 打羽 毛球 跳绳 投篮 36°

6.4 统计图的选择1

6.4 统计图的选择 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各自的特点. 2.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有关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 一、情境导入 为庆祝“十一”,小明和小兵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清除白色垃圾,向祖国母亲献礼”的活动,有人根据图①中小明和小兵的对话绘制了如图②所示的统计图,那么该图会不会引起误导,为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统计图的选择 要反映某市一周大气中PM2.5的含量变化情况,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D.扇形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 解析:因为PM2.5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只能测出不同变化情况,应选折线统计图,故选B. 方法总结:要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缺点进行选择,条形统计图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除了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外,还不能反映每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扇形统计图也不能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探究点二:统计图的转换 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该班开设了排球、篮球和足球三项体育兴 趣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其中一项球类运动.图①是小明同学把该班学生报名统计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 .

(1)请你帮小明同学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改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②); (3)从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一条) 解析:(1)先求出参加排球兴趣课的人数,进而可补充条形统计图;(2)从条形统计图得出各种兴趣课人数,用它们分别除以40,即可求出相应的百分比,进而可求出相应扇形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3)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解:(1)参加排球活动的有40-20-12=8(人),补充图形如图③所示; (2)从条形统计图可知,参加足球活动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40×100%=5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50%=180°;参加排球活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40×100%=2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72°;参加篮球活动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2÷40×100%=3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30%=108°,扇形统计图如图④所示; (3)答案不唯一,如:该班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与参加篮球活动人数之和;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的2.5倍等. 方法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画法:(1)条形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标出高度,作出条形;(2)折线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描点;④连线(线段);(3)扇形统计图:①计算出总体;②算出各部分百分比;③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④画扇形,在各部分标明名称、百分比. 探究点三:统计图的误导 如图所示是2010年~2014年甲、乙两个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由统计图可知,销量增速较快的公司是() 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解析:若横坐标被“压缩”,纵坐标被“放大”,则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加快的错觉,反之,就会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减慢的错觉.本题两个公司的增速一样快,故选C. 方法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不要造成直观产生的错觉. 探究点四:综合利用不同的统计图中的信息 某校为了调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从该校2013年入校的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面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各种课外阅读书占总数的百分比; 折线统计图表示去年7月至12月课外阅读书本数的情况; 条形统计图则表示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情况。 (2)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科普类书籍; 折线统计图能看出去年下半年各月课外书阅读本数的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 (3)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4)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2. 巩固新知 继续出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直观对比。加深印象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练一练 1.做第4页练一练,。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你怎样评价六年级一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四,巩固练习 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答:这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想反映量得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 5.6.7题 板书: 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3.4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计图的选择。下面我就本节内容的教材地位、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实行说明。 A、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中学数学七年级(上)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中的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合理的选择统计图是为了使收集的数据清晰、明了展示出来,进而让人们直接了解情况、发现规律进而作出决策,是统计学的基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统计图,经常要用到统计图。可见本节课的重要性。我们在前面已学过了三种统计图,简单了解了他们,但对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统计图就不是很清楚,另外,统计图上展示出的数据背后有何意义更不了解,学统计图不光仅仅为了会画图,主要的是要会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水平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理解、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水平及统计观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点.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B、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统计图,在这个章里又重新理解了统计图,对各统计图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并会从中获取简单的信息。但是,因学生刚接触数据的处理内容,加上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数据收集根本不全面,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清楚,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反映的信息把握不准确等情况时有发现。 C、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复习已知的三个不同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结合幻灯片上展示的人口统计图,分析问题、交流思想、让学生从中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获取信息,作出决策.

统计图的选择练习题

统计图的选择 一、填空 1.医院病房要统计一个病人一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2.某车间要反映出两个班组上半年各月分别完成产值的情况,应绘制( )统计图。 3.公园里要反映出各种树木的分布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4.要清楚地表现一家商店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选用( )统计图效果好。 5.如果要绘制小玲从6岁到13岁的身高变化,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6.如果要反映这学期某区各小学在校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7.辽宁省农业厅调查了近十年来沈阳地区玉米的年产量,并用( )统计图展示给大家。 二、判断题 1.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的。() 2.为了能清楚地看出某地各年度的降水量的多少及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扇形统计图。() 三、选择题 1.(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间的增减变化情况。 A.扇形 B. 条形 C.折线 2.要用统计图展现我国五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情况,绘制( )统计图最好。 A.扇形 B. 条形 C.折线

3.六年级三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为了清楚地表示三个班每班植树棵数与总棵数的关系,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扇形 B. 条形 C.折线 4.要表示实验小学各班向四川地震受灾人民的捐款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扇形 B. 条形 C.折线 5.心脏科的医生要把病人的血压变化情况制成统计图,最佳选择是( )统计图。 A.扇形 B. 条形 C.折线 6.洋洋想把自己每天从事各项活动的时间情况做一个统计图,他应该( )什么统计图。 A.扇形 B. 条形 C.折线 四、解决问题 育英小学六年级数学竞赛成绩统计表如下: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应该选择什么统计图? (2)你能算出这次竞赛的达标率吗?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练习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测试题 一、填空。(32分)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来表示。 3、扇形统计图是用( )表示总数,用( )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4、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5、要反映小明上个月各项支出占他家总支出的关系,可选用( )统计图。 6、右图是一件毛衣各种毛占总重量的统计图,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的( )%。 (2)( )的含量最多,( )的含量最少。 (3)兔毛含量比涤沦少占总数的( )%。 (4)这件毛衣得400克,羊毛有( )克, 兔毛有( )克。 7、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 )统计图 。 8、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 )来表示。 9、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 )统计图较好。 10、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活动项目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人) 80 68 74 56 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身高 (cm )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 用( )统计图 B 用( )统计图 C 用( )统计图 。 二、判断。(12分) 涤沦 25% 棉7% 兔毛8% 羊 毛

数学《选择合适统计图》教案

数学《选择合适统计图》教案Teaching plan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chart 编订:JinTai College

数学《选择合适统计图》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

2、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2、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策略: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激起兴趣 1、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2、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情境体验认知发现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三、自主抒发互动交流 1、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3、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4、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妙笔点睛精确整合 1、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五、诗化概括积累运用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 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 变化情况。

七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26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试题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专题26 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 统计图能简明、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常用的统计图有三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在表示实际问题(具体数据)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用适当的统计图,切实地表达想要研究对象的含义,使统计图真正成为有效的数据统计工具. 一、条形统计图 1.某班同学参加植树,第一组植树15棵,第二组植树18棵,第三组植树14棵,第四组植树19棵.为了把这个班的植树情况清楚地反映出来,应该制作的统计图为( )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D.以上都可以 【答案】A 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下列数据. 每100 g水果中所含水分情况:梨:90.0 g;苹果:85.9 g;葡萄:88.7 g;桃:86.4 g;香蕉:75.8 g. 解:几个数据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又要把这些数据都表示出来,因此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如图. (第2题) 二、扇形统计图 3.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 ) A.扇形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D.频数直方图 【答案】A 4.小华的书架上有一些书,其中的三分之一是学习参考书,六分之一是学习工具书,剩下的都是科普等其他书籍.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制作出表示每类书籍具体数目的条形统计图吗?能制作出表示每类书籍所占比例的扇形统计图吗?如果能的话,请制作出相应的统计图;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因为不知道书架上书籍的总数,则无法求出每类书籍的具体数目,所以不能制作出条形统计图;但是能制作出扇形统计图(如图).

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信息窗2)》教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信息窗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四个统计表,分别是第27届、第28届、第29届、第30届部分国家奥运会奖牌榜.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这一问题,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还记得我们中国体育健儿在这次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吗? 学生回答: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 谈话:是的,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以夺取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骄人成绩,登上了奖牌榜首位,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感到怎样?学生回答:骄傲和自豪。 谈话:大家想知道前几届奥运会前四名国家的奖牌情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信息窗选择奥运题材,以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为契机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操,一方面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信息。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信息图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docx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第3节《统计图的选择》。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对这节课内容进行一个简短的汇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3节的内容,这一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第一章,也是基础章节。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体会适当选择统计图表对描述实际问题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对三种统计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会画三种统计图,但是对于究竟如何选取适当的统计图去说明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一定的认识。 3.教材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研读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特将本节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一)重点: 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教材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要学有用的数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