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5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双眼,我知道,今天的数学课将会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户。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次探索,更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次提升。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统计与概率》单元中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我们将探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一些实际的统计图案例,还有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三种统计图的简单框架,并在每个框架下写明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作业题目是:“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运动,收集一组关于这项运动的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这些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也在想,如何能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业,并互相评价,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的一天,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一天。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学习,就一定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情景引入的环节。
我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身高数据,这个数据是学生们熟悉的,也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通过这个情景引入,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使学生能结合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在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及统计意识。
3.使学生能感受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有时还会用到折线统计图。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第(1)组数据1.阅读理解。
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知道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2021年树木数量最多,2017年树木数量最少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要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种统计图?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并分享从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提出疑问并评价同学的展示。
预设1:选择条形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预设2:选择折线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化趋势。
3.观察比较。
师: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又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第一章:统计图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1.2 教学内容:统计图的定义和分类。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1.4 教学活动:引入统计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给定的数据集。
第二章:条形图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使学生能够利用条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2 教学内容:条形图的绘制步骤。
条形图的解读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练习解读条形图,提供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2.4 教学活动: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包括确定坐标轴、绘制条形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条形图并进行解读。
讨论条形图的注意事项,如标签清晰、坐标轴范围合适等。
第三章: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图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折线图。
3.2 教学内容: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图的绘制方法。
折线图的解读技巧。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折线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3.4 教学活动:引入折线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坐标轴、连接数据点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折线图并进行解读。
第四章:饼图的绘制和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饼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饼图。
4.2 教学内容:饼图的定义和作用。
饼图的绘制方法。
饼图的解读技巧。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饼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 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统计图?统计图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主要用于展示各个类别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条形的高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折线统计图主要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折线的起伏来表示数据的变化。
3. 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扇形统计图主要用于展示各个部分占整体的比例关系,通过扇形的大小来表示比例的大小。
三、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2.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绘制统计图1. 教学生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 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统计图,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强调学生要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通过分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统计图的实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它们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进一步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自主探索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素材、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统计图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统计图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统计图分别是用来表示什么数据的?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种统计图素材,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条形统计图适合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对比,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适合表示各部分数据占整体的比例。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的特点和用途。
2. 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和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据和统计信息的敏感性。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 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不同统计图的正确方法。
2. 学生能够根据复杂的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教具:1. 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示例。
2. 数据集或学生自己收集的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引起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新课:教师介绍不同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3. 实践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数据集或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学生分组合作,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分享自己选择的统计图和原因,互相交流和学习。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据集,尝试使用不同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并解释选择该统计图的原因。
2. 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统计图和使用方法,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于六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为大家展示一份详细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做一做”。
学生将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其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学生将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明白它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学生将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它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不同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以一次学校运动会为例,让学生观察运动员在100米、200米和跳远项目中的成绩。
通过观察成绩表,学生能够发现不同项目成绩的多少,从而引出统计图的概念。
2. 学习条形统计图(10分钟)3. 学习折线统计图(10分钟)4. 学习扇形统计图(10分钟)5. 实践应用(10分钟)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1.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 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小明想了解学校六个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说明原因。
答案:小明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六个年级的学生数量,因为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2. 题目:制作统计图数据:某班级在数学、英语、语文三门课程中的平均分分别为85分、90分、88分。
答案:根据数据,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如下:数学:85分英语:90分语文:88分问题:请问这个班级在哪个科目上的成绩最高?答案:这个班级在英语科目上的成绩最高,为90分。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精选练习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统计图中,最宜反映气温变化的是()A.折线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解: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变化的趋势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故选:A.2.反映偃师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A.折线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D.统计表【解答】解:根据题意,要求直观反映偃师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结合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故选:A.3.要反映我市某脱贫户2016年至2020年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表是()A.折线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统计表【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要反映我市某脱贫户2016年至2020年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表是折线统计图.故选:A.4.某班共有60位同学,班长把全班同学秋游地点的普查情况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得知想去“湖心岛“秋游的人数所占扇形的圆心角为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想去“湖心岛”的人数占全班同学的60%B.想去“湖心岛”的同学有36人C.想去“湖心岛”的人数肯定最多D.想去“湖心岛”的人数占全班同学的【解答】解:由想去“湖心岛“秋游的人数所占扇形的圆心角为60°知,想去“湖心岛”的人数占全班同学的×100%=16.67%,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想去“湖心岛”的同学有60×=10(人),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想去“湖心岛”的人数不一定是最多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想去“湖心岛”的人数占全班同学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5.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解答】解:设新农村建设前农村经济收入为a,可得新农村建设后农村的经济收入为2a,则新农村建设前,农村的种植收入为0.6a,其他收入为0.04a,养殖收入为0.3a,第三产业收入为0.06a,新农村建设后,农村的种植收入为0.74a,其他收入为0.1a,养殖收入为0.6a,第三产业收入为0.56a,对于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增加,故选项A错误;对于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1倍,故选项B正确;对于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故选项C正确;对于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点总收入的比例为30%+28%=58%>0.5,超过经济收入的一半,D正确;故选:A.6.如图是根据《居民家庭亲子阅读消费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B.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超过50%C.每天阅读30分钟至1小时的居民家庭孩子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108°D.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占20%【解答】解:A.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说法正确,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超过50%,说法正确,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每天阅读30分钟至1小时的居民家庭孩子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360°×(1﹣10%﹣40%﹣20%)=108°,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占:20%+10%=30%,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7.某工厂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下面是抽查的50件产品质量的条形统计图,若要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则在画出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质量中等的产品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A.20°B.36°C.72°D.144°【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60°=72°,则在画出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质量中等的产品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72°.故选:C.8.某中学七(1)班为了了解全班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全面调查的方法,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四个方面调查了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调查的结果组建了4个兴趣小组,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要求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七(1)班的学生人数为40B.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70°C.m的值为10D.n的值为20【解答】解:A、七(1)班的学生人数为,说法正确;B、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说法错误;C、m%=×100%=10%,即m=10,说法正确;D、n=100﹣40﹣30﹣10=20,说法正确;故选:B.9.读书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底蕴.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统计今年1~8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课外阅读数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份B.课外阅读数量比前一个月增加的月份共有4个月C.平均每月课外阅读数量大于58本D.阅读数量超过45本的月份共有4个月【解答】解:由图可得:课外阅读数量最少的月份是6月份,是28本,故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课外阅读数量比前一个月增加的月份共有4个月,故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平均每月课外阅读数量为:=56.25本,小于58本,故C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阅读数量超过45本的月份共有5个月,故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当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写中国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而5G 应用将是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的新引擎,5G的出现将改变中国的经济格局,据预测,2020年到2030年中国5G直接经济产出和间接经济产出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2020年到2030年,5G直接经济产出和5G间接经济产出都是逐年增长B.2023年到2024年与2028年到2029年5G间接经济产出的增长率相同C.2027年5G间接经济产出比5G直接经济产出多3.4万亿D.2028年5G直接经济产出为2020年5G直接经济产出的9倍【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A.2020年到2030年,5G直接经济产出和5G间接经济产出都是逐年增长,故此项不合题意;B.2023年到2024年5G间接经济产出的增长率为:(6﹣5)÷5=20%,2028年到2029年5G间接经济产出的增长率为:(9﹣8)÷8=12.5%,故2023年到2024年与2028年到2029年5G间接经济产出的增长率不相同,故此项符合题意;C.2027年5G间接经济产出比5G直接经济产出多:7.6﹣4.2=3.4(万亿),故此项不合题意;D.4.5÷0.5=9,故2028年5G直接经济产出为2020年5G直接经济产出的9倍,故此项不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如图是初中七年级某班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扇形统计图,已知阅读4小时以下与阅读10小时以上的人数相同,则阅读4小时以下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72°.【解答】解:∵阅读4小时以下与阅读10小时以上的人数相同,∴阅读4小时以下与阅读10小时以上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都是(1﹣36%﹣24%)÷2=20%,∴阅读4小时以下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360°×20%=72°,故答案为:72.12.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某省GDP值为43400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今年前三个季度第二产业的GDP值为4340亿元.【解答】解:今年前三个季度第二产业的GDP值为:43400×(1﹣48.8%﹣41.2%)=4340(亿元).故答案为:4340.13.已知某校学生来自A、B、C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的学生人数比是1:3:2,如图所示的扇形图表示上述分布情况,则代表C地区的扇形圆心角是120°.【解答】解:代表C地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120°.故答案为:120.14.抗击“新冠肺炎”线上学习期间,某校为了解学校1000名七年级学生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七年级学生,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数据,估计该校1000名七年级学生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多于7小时的人数是100人.【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000×=100(人),答:该校1000名七年级学生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多于7小时的人数是100人;故答案为:100.15.如图是根据一,二两组同学最近5次体育测试的平均成绩分别绘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由统计图可知,二组同学进步更大.(选填“一“或“二”)【解答】解:一组的成绩变化从70到85,二组的成绩变化是从70到90,所以二组进步更大.故答案为:二.三.解答题(共2小题)16.学校举办新年游艺晚会,“竞技园”中设有“投圈”、“钓鱼”、“扔沙包”、“猜谜语”、“射击”5项活动,每个同学只准参加其中的一项活动,报名参加“竞技园”活动的有600名,小刚根据报名情况画出了下面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1)参加“钓鱼”和“射击”活动的同学各有多少名?(2)参加“投圈”和“扔沙包”活动的同学人数分别占参加“竞技园”活动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在统计图中,表示“猜谜语”活动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解答】解:(1)参加“钓鱼”的人数为:600×30%=180(名);参加“射击”活动的人数为:600×12%=72(名),答:参加钓鱼180名,射击72名;(2)“投圈”占参加“竞技园”活动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5%;参加“扔沙包”的人数为:600﹣180﹣72﹣60﹣150=138(名),“扔沙包”活动的同学占参加“竞技园”活动总人数的百分比为:;答:参加“投圈”活动的同学人数占参加“竞技园”活动总人数的25%,参加“扔沙包”的同学人数占参加“竞技园”活动总人数的23%;(3)=36°,答:表示“猜谜语”活动的扇形的圆心角为36°.17.某校在八年级开展环保知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共10道题,每题10分,八年级(三)班的问卷得分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1)扇形统计图中,a的值为14%.(2)根据以上统计图中的信息,求问卷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分?(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学生600人,请估计问卷得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解答】解:(1)a=1﹣20%﹣30%﹣20%﹣16%=14%;故答案为:14%;(2)90分所占的比例最大,故问卷得分的众数是90分,问卷调查的总人数有:7+8+10+15+10=50(人),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的第25、26个数的平均数,则问卷得分的中位数是=85(分);(3)600×(20%+30%+20%)=420(人),答:该校八年级600名学生中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约有420人.。
合理选择统计图周奕生统计图是表示统计数据的图形,它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画统计图是数据整理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这三种统计图中要注意根据数据的特性进行灵活选用.一、如果表示的数据各自孤立,那么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小长方形的高低来表示相应数据的大小,给人以清晰、独立的感觉,各种数据之间“楚河汉界”十分显眼,因此,当遇到各数据之间彼此独立的情况时,一般选用条形统计图.例如用统计图表示奥运会金牌得数前几名的国家或地区时,只能选用条形统计图,用其他两种统计图则不太合适.如果选用折线统计图,那么给人的感觉是各国代表队像是“亲密伙伴”,而实际上各国之间金牌争夺十分激烈,“很不友善”;如果选用扇形统计图,则会让人误以为所有金牌都被前几名国家或地区拿走了.同样地,用统计图描述某同学各科成绩时,一般也只能选用条形统计图.二、如果表示的数据具有连续性,那么一般采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数据之间的连续变化趋势,给人的感觉是各数据之间绵延不绝.对于不断上升的折线,给人以蒸蒸日上的感觉,从而振奋精神,力争再接再厉.因此,如果想通过表示的数据了解某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比如表示某个同学一学期来若干次考试的成绩时,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让他直观地看到学习是否进步以及进步的大小.此时如果采用扇形统计图显然就毫无意义了.再比如,处理公司生产业绩的数据时,采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对各个时间段内的业绩变化情况了如指掌.三、如果表示的数据要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那么一般应选用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来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它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的大小.因此,如果想了解各部分所占总体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比如,想了解全班期中考试各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大小,就应该采用扇形统计图.同样地,描述各个年龄段的人数比例,采用扇形统计图比采用其他统计图的效果都要好.例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产奶量的大小最为合适的是().从给出的四种统计图可知不同品种的奶牛有六种,选项A是扇形统计图,它所能表示的是各品种奶牛产奶量占全部的百分比的大小,不能表示出具体的产奶量;选项B用奶瓶替代条形,十分形象,但奶瓶的大小不统一,容易给人的错觉是B品种奶牛的产奶量极少,不足其他的十分之一;选项C是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各品种奶牛产奶量的变化趋势,但各品种奶牛是彼此独立的,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因此,用折线统计图不太合适;选项D直观表示出了各品种奶牛的产奶量大小.因此应选D.。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1.2 教学内容统计图的定义和分类。
统计图的作用和适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第二章:条形统计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展示和分析数据。
2.2 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展示和分析数据。
第三章:折线统计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3.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四章:饼图统计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饼图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饼图统计图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占比情况。
4.2 教学内容饼图统计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饼图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饼图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饼图统计图,并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占比情况。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选择和运用统计图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选择和运用统计图的能力。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3.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给定数据。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合理选择统计图的能力。
2.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的能力提升。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统计图的示例和练习题。
2.板书:绘制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3.学生文具: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图的选择问题。
比如给学生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统计图展示。
2.学习(1)讲解教师讲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如柱状图适合比较数据大小,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2)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展示给定数据选择不同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情况下的选择方法。
3.练习(1)个人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给定一组数据让小组共同讨论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展示,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4.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与汇报,教师总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并写出选择该统计图的理由。
七、课堂延伸可邀请学生自行收集数据,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