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反应蛋白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7月第11卷第7期MMJC,Jul2009,Vol11,No.7C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持续与其长期刺激有关,炎症反应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1,2]。
而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仅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
有研究表明,在肥胖、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中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可能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3]。
为进一步观察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的含量,我们对已检测的65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选我院2008年6~12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65例住院(男50例,女15例)患者为冠心病患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例,年龄48~78岁,其诊断标准符合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4]。
包括体佂、心脏彩超、临床生化、临床血液学等检查排除感染、排除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以外血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功能不全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
1.1.2我院健康体检合格者,无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各项检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5岁为正常人组。
两组间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方法1.2.1C反应蛋白测定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由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脂联素测定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试剂盒由深圳依诺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MultiskanⅡ酶标仪,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
冠心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会产生的蛋白质,通常用于评估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常常明显升高,这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高血清hs-CRP水平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还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预后不良相关。
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炎症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肌钙蛋白是一类在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液中的蛋白质。
由于冠心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使得心肌细胞发生缺氧、缺血和坏死,导致肌钙蛋白水平升高。
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利用肌钙蛋白来监测心肌损伤的变化,还可以指导治疗的效果和疗效的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脏事件。
血脂水平的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
研究表明,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减少相关。
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评估患者的危险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危险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脏事件。
血清游离脂肪酸、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郑利平【摘要】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a(L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为CHD组,选取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A)组.其中CHD 组又分为单支病变(B)组、双支病变(C)组、多支病变(D)组.酶法检测血清FAA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和hs-CRP.结果 FFA、Lpa、和hs-CRP在CHD患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和D组中FFA、Lpa、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并且FFA、Lpa、和hs-CRP水平在B、C、D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FA、Lpa、和hs-CRP的水平随着冠脉病变分支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冠心病患者FFA、Lpa、和hs-CRP水平升高,联合检测FFA、Lpa 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FFA,Lp(a) ,and hs-CRP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ease (CHD) patients 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CHD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other 20 healthy person were used as a normal control.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ormal control (A) group, single-vessel ( B) group, double-vessel ( C ) group, and more than double-vessel ( D)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FAA was measured with enzymic method analysis. The levels of serum Lp(a) and hs-CRP were measured with Latex 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FFA,Lp(a) ,and hs-CRP were higher in CHD group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P 〈0. 01). The expressions of FFA,Lp(a) ,and hs-CRP were all higher in B,C,and D group than those in A group(P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rum FFA,Lp(a) ,and hs-CRP among B,C,and D groups(P 〈0.05). The FFA,Lpa,and hs-CRP levels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ronary lesions. Conclusions The high-level expressionsof FFA, Lp( a) , and hs-CRP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FFA,Lp(a) ,and hs-CRP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2(016)012【总页数】2页(P1823-1824)【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游离脂肪酸;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作者】郑利平【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31【正文语种】中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ease,CHD),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脂质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发表时间:2016-08-05T11:18:10.8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杨建娜曹翠景王华丽[导读]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脂质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64400【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脂质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取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hsCRP)、尿酸(UA)和血脂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UA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对观察组患者的三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血脂的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尿酸;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酯过高、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等也是冠心病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本研究则主要是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脂质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从而帮助临床了解并敢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其中观察组中男3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4±8.3岁,其中进行心肌梗死者11例,稳定型心绞痛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7例。
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hs-crp、lp(a)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hs-crp 及lp(a)水平,分析它们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hs-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p(a)水平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hs-crp和lp(a)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脂蛋白(a);冠心病【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07-02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相关标志物hs-crp及lp(a),分析它们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我院冠心病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6~80岁,平均59岁,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例,有临床症状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且近期无显性感染病史,无血液、免疫系统疾病,非手术、创伤、肿瘤病人。
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 35~74岁,平均57岁。
1.2 方法血hs-crp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上海希亚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dela。
血lp(a)采用胶乳凝集比浊法,日立hitachi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020,试剂由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所有受试者均为清晨空腹采血。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
冠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指标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标志慢性炎症的血液指标,是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升高衍生物。
研究发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往往明显升高,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肌钙蛋白(cTn)是一种心肌特异性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时会释放出来,是目前临床上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的程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情况。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胆固醇、高三酸甘油酯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监测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些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意义: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水平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需要加强治疗以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来说,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提示心肌缺血或坏死的发生,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与临床意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堵塞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疾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已经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血液生化指标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血脂及脂蛋白指标的分析与临床意义1. 总胆固醇(TC):冠心病患者的血浆TC水平常常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检测血浆TC水平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冠心病,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物学指标,其在动脉内的过度沉积会导致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狭窄,进而影响心肌供血。
监测血浆LDL-C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以及治疗效果。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对冠心病具有保护作用,它可以通过清除动脉内的胆固醇,并促进胆固醇的外排。
血浆HDL-C水平的降低往往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炎症指标的分析与临床意义1.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其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常常升高。
高敏感性CRP(hs-CRP)的检测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炎症状态,并对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进行评估。
2. 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冠心病的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血小板在炎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及计算PLR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炎症和血液凝固状态。
三、肌肉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分析与临床意义1.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CK及其同工酶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特别适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监测其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cTnT和cTnI是目前识别心肌损伤的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指标。
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陈玲玲1陈大力(CHEN-LingLing,CHEN-DaLi)(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检验科,262500)【摘要】目的:探讨hs-CRP、Lp(a)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hs-CRP及Lp(a)水平,分析它们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hs-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p(a)水平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hs-CRP和Lp(a)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脂蛋白(a) ;冠心病【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s-CRP and Lp(a) level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Two group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n=50) and control group(n=40).We measured hs-CRP and Lp(a) levels in all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and analyz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sults The serum hs-CR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The difference of Lp(a) was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coronary les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1).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s-CRP and Lp(a) levels.Conclusion:This study demonstrate a clear 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 hs-CRP and Lp (a) level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 words】: C-Reactive protein;Lp(a); 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相关标志物hs-CRP及Lp(a),分析它们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我院冠心病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6~80岁,平均59岁,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例,有临床症状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且近期无显性感染病史,无血液、免疫系统疾病,非手术、创伤、肿瘤病人。
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4岁,平均57岁。
1.2 方法血hs-CRP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上海希亚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DELA。
血Lp(a)采用胶乳凝集比浊法,日立HITACH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020,试剂由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所有受试者均为清晨空腹采血。
1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62500,Email:cllmrq@.X±)表示,两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冠心病组的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的Lp(a)水平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相关因素分析显示Lp(a)与hs-CRP呈正相关(r=0.870,P<0.01)。
X±)表1 两组hs-CRP与Lp(a)浓度比较(s组别例数hs-CRP(mg/L)LP(a)(mg/L)冠心病组50 8.96±4.44291±61对照组40 2.07±1.21169±47P值P<0.01 P<0.013 讨论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现有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一种脂肪沉积疾病,而且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1]。
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可刺激肝脏生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
CRP于1930年被发现[2],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多由炎性分子刺激肝脏细胞合成。
CRP在健康人群中的浓度很低,血液中CRP浓度迅速升高是炎症特征。
CRP是炎症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指标,该标志物水平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被视为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判定其预后的重要标志[3-4]。
hs-CRP 并不是一种新的CRP,而是根据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命名。
既往常规测量CRP的方法敏感性较低,不足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近年采用免疫比浊法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且在低浓度CRP(如0.1~10mg/L)测定范围内有很高的准确度,由此测定的CRP称为高敏CRP(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简称hs-CRP)。
一些大规模的研究显示,hs-CRP是冠状动脉疾病很好的标志物,有可重复性预测价值,且其检验水平与全身细菌感染明显不同[5-6]。
脂蛋白(a)[Lp(a)]是血浆脂蛋白的一种,于1963年由北欧遗传学家Berg所发现[7]。
Lp(a)主要在肝脏合成,其脂质成分类似低密度脂蛋白(LDL),但其所含的载脂蛋白包含二类apo[8]:apoB100和apo(a);前者与LDL的apoB100相同,后者是Lp(a)的特征性成分,二个载脂蛋白以二硫键共价结合。
对apo(a)cDNA的分析发现,apo(a)属于纤溶酶原基因超家族,与纤溶酶原有高度同源性[9],但却没有催化活性,所以Lp(a)可以竞争性干扰纤溶酶原的生理功能。
Lp(a)可阻止血管内血块溶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血浆Lp(a)升高与多种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是冠心病的又一独立危险因子[10-11]。
本实验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s-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
而冠心病患者Lp(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明显升高,且Lp(a)的升高与hs-CRP的升高呈正相关,提示Lp(a)是冠心病的又一个危险因素。
总之,冠心病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微炎性反应是其中的重要一环,hs-CRP可作为炎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指标,脂代谢紊乱加剧了冠心病的进展。
将Hs-CRP与Lp(a)联合应用,评价高危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Alexander R W.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4,33 1(6):468.[2] Tiller WS, Fraccis T. Serological reactions in pneumonia with a nonprotein somatic fiaction of the pneumococcus. J Exp Med, 1930,52:561-571.[3] Morrow DA,Ridker PM.C-reactive protein,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risk[J].Med Clin North Am,2000,84(3):462.[4] 张伟,陈庆玉,孙静文.心血管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8,9(2):7-8.[5] Patel VB, Robbins MA, Topol EJ. C-reactive protein A ‘golden marker’ for 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2001,68(6)521-534.[6] Buckley DI,Fu R,Freeman M,Rogers K,Helfand M.C-reactiveprotein a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nn Intern Med, 2009,151:483-95.[7] Berg K. A new serum type system in man: the Lp system. Acta Pathol MicrobiolScand,1963,59:369 –382.[8] Scanu AM, Fless GM. Lipoprotein (a). Heterogeneity and biological relevance.J Clin Invest,1990 Jun,85(6):1709-1715.[9] McLean JW ,Tomlinson JE,Kuang WJ,et a1.cDNA sequence of human apolipoprotein(a) is homologous to plasminogen.Nature,1987,300:132-137.[10] Erqou S, Kaptoge S, Perry PL,et al. Lipoprotein(a) concentration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JAMA 2009;302:412–423.[11] Rifai N,Ma J,Sacks FM,et a1.Apolipoprotein(a) size and lipoprotein(a) concentration and future risk of angina pectoris with evidence of sever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men:the physicians'health study.Clin Chem,2004,50:1364-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