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通心络胶囊治疗后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82.71 KB
- 文档页数:2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能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数据。
方法:选取近两年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以及阿司匹林等相关药物干预。
B组在A组的基础之上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A组患者有效例数为72例,总有效率为72%,B组患者有效例数为95例,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增强西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通心络胶囊;冠心病;治疗效果;临床对照通心络胶囊能够明显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冠心病的症状,减少冠心病患者乏力、心悸等不良反应,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在临床治疗冠心病疾病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以我院近两年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这两年时间里收治的200名冠心病病人做研究对象,将这200名对象平均随机分成A组和B组,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在治疗前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年龄在42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5岁,B组患者年龄在41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9岁。
1.2方法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对症药物,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等相关西药。
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服用量不超过四粒,早中晚各服用三次。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可以采取硝酸酯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等相关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一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之后的心功能、血压、心率以及常规化验等相关数据指标,并对照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在不断增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就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些异常均与冠心病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
如何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方法1.1 对象选择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症状观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患者年龄范围为45-75岁,男女比例接近1: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2 分组及治疗根据患者意愿,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治疗期为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口服,治疗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包括血管舒张功能指标(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观察血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水平变化;并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超检查等综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
1.4 统计分析收集数据后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2.1 临床特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组治疗后,血管舒张功能指标一氧化氮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内皮素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不显著。
2.3 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不显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11期189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治疗的疗效评价常海萍(太原矿机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0 引言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危急重症,对患者自身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较大的威胁。
该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高于女性,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
该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等特点,使患者及其家庭的身心负担加重,带来痛苦的同时并且能降低其生活质量,对家庭和谐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心络为中成药复方制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使血小板的聚集得到抑制等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有资料表明,使用通心络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可提高治疗效果[2]。
因此本文将针对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等数据进行分析,先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之间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施以常规西药给对照组(n =36),对照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46.17±4.91)岁;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n =36),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6~71岁,平均(48.21±5.06)岁。
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患者家属)签有知情同意书。
②患者对实验所需药物没有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重大器官功能不全者。
②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③孕妇、女性经期及哺乳期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施以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 ,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t.i.d ,瑞舒伐他汀钙胶囊,10 mg/q.n 。
通心络对无症状性冠心病临床疗效的观察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组应用通心络胶囊4粒tid ,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20mg tid,疗程均为6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变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①观察组显效率41.07%,对照组显效率14.51%;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检查指标,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改善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和血管内皮功能,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通心络胶囊;无症状性冠心病;临床疗效无症状性冠心病在临床上亦称隐匿性冠心病,是指有客观的心肌缺血证据,而没有胸闷、心悸、胸痛等临床表现。
由于其起病隐匿,往往不为患者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突然加重,引发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发生猝死。
据有关文献报道,在心源性猝死者中,约有25%生前无任何冠心病症状,但在死者的尸检中发现有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存在[1]。
因此,早期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是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
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对56例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远期疗效,现作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在社区35岁人群体检中发现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的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
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年龄:53±1.46岁;合并症:高血压17例,2型糖尿病11例,高血脂症9例,两种或以上5例。
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在41-78岁,平均年龄:53±1.77岁;合并症:高血压15例,2型糖尿病10例,高血脂症10例,两种或以上6例。
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和hs—CRP的影响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和hs-CRP的影响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82例患者,展开探究。
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
采用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为通心络胶囊治疗。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8和hs-CRP比较,无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IL-18和hs-CRP比较,有意义(P<00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意义(P<005)。
结论将通心络胶囊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IL-18和hs-CRP情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应用价值。
标签:通心络胶囊;冠心病;心绞痛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ongxinluo capsule on serum il-18 and hs-crp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 a total of 82 patients receiv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explor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ed by the patients,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 average,with 41 cases each.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Resul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erum il-18 and hs-crp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 comparison of serum il-18 and hs-cr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 (P 005)。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和炎症反应的增加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揭示通心络胶囊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地指导和决策依据,进一步完善冠心病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通心络胶囊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了解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调节机制;2. 研究西药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影响,特别是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3.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管功能和炎症水平的影响;4. 确定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测定方法,为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联合方案,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有望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
1.3 研究意义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治疗冠心病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改变一直备受关注,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研究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通心络胶囊的作用机制和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的影响。
方法:观察组应用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疗程均为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b150s-1、nb20s-1、cp、RAI观察组分别为:3.7±0.91、13.5±0.45、2.2±0.68、2.1±0.86,对照组为5.8±0.73、10.1±0.68、1.3±0.34、1.4±0.45。
经统计学检测(P<0.05),显著差异性。
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有着积极的影响,且药物的依从性较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冠心病血流变【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225-01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
临床研究表明由于患者的脂质代谢的异常,导致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造成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
因此,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流变学变化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院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应用通心络胶囊对26例冠心病患者治疗,观察其对患者血流变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中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2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6例。
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在40-82岁,病程在1年-23年间;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在41-83岁,病程在1年-22年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予合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扩血管药物等基础性治疗,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4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mg qn。
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脂\C反应蛋白的影响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脂水平代谢(TC、TG、LDL-C、HDL-C)等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选择3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0.26 g×3粒,tid,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空腹抽取同侧上肢静脉血测定CRP、TG、TC、HDL-C、LDL-C,计算治疗前后患者结果的改变。
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患者的CRP、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TC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RP与血脂的浓度水平,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的浓度水平改变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预后的判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2型糖尿病;冠心病;通心络胶囊;C反应蛋白;血脂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并且使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1]。
我科在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心病)时,发现其除有缓解心绞痛症状外,同时具有降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和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均为我科2006年4月~2009年5月的门诊与住院患者,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5±10.5)岁,糖尿病病程(6.5±3.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FBG≥7.0 mmol/L和(或)2 h BG≥11.1 mmol/L;混合性血脂异常诊断标准为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标准[2]:TC>5.72 mmol/L,LDL-C>3.64 mmol/L,且TG>1.7 mmol/L。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治疗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冠心病(CHD)常见临床症状的疗效。
方法:对照组在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4粒/次、3次/日,持续4周。
病患在接受观察前进行常规化验检查,以确定心率、血压、心功能等指标。
治疗结束后,再对以上指标做一次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胸痛、胸闷、气喘、心悸、乏力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每搏次数及心排血量明显增加(P<0.01)。
结论:服用通心络胶囊对CHD患者能增加西药治疗的影响,对CHD患者常见临床症状进行深入改善。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冠心病;胸痛通心络胶囊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达到减少冠心病(CHD)患者的胸痛、胸闷、气喘、心悸等。
本文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改善的临床疗效【1-2】。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40例病患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CHD 患者40例(诊断标准按照缺血性心脏病命名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4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患者20例,实验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62-78岁,患者平均年龄(66.6±10.6)岁,Ⅲ级10例,Ⅳ级10例,应用药物硝酸酯18例,β-受体阻滞剂17例,阿司匹林20例,钙拮抗剂13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61-79岁,患者平均年龄(66.2±9.6)岁,Ⅲ级15例,Ⅳ级5例,应用药物硝酸酯16例,β-受体阻滞剂20例,阿司匹林16例,钙拮抗剂9例。
1.2用药方法选择的患者在维持原药治疗不变的基础上(1周内稳定),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维持原药,实验组再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4周后复测心功能指标。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的功效。
西药治疗是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其单一治疗效果有限。
联合通心络胶囊和西药治疗可能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字数200】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通心络胶囊的作用机制以及西药治疗对冠心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的作用。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我们可以评估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策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指导,促进冠心病治疗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探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是维持血管稳态的关键因素,而血管内皮功能受到炎症因子的调节影响。
冠心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血管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10 d。
2组病例分别于入院第1 d 和第10 d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WBC)及血脂水平并比较前后变化。
结果:2组治疗10 d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未见明显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10 d 后血浆hs-CRP及PWBC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及PWB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心络胶囊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s-CRP及PWBC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通心络胶囊;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到侵蚀、表面破损或裂纹、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继发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
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斑块形成的每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再生,是斑块内出血及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1]。
本研究通过常规治疗加通心络胶囊治疗ACS患者,观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WBC)、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通心络胶囊对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通心络胶囊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以及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分析显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本研究得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冠心病、通心络胶囊、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联合治疗、西药、影响、研究方法、结果分析、临床意义、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工作压力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
血管内皮功能的状况是决定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而炎症因子的水平则直接影响着血管功能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是冠心病疾病发展的直接催化剂。
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调节炎症因子水平的治疗方法对于冠心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药药物,据报道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而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尚未有深入研究和报道。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西药治疗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
目前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很少有研究对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一、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医药新药,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多种药理作用。
川芎、三七等成分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红花、葛根等成分能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减轻程度;丹参、覆盆子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和血管紧张素的释放。
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具有明显的疗效。
二、血管内皮功能在冠心病中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的一种细胞,它们分布在全身各种血管的内腔。
血管内皮细胞不仅起着维持血管通透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平衡作用,还参与调节血管张力和血管壁的生理功能。
在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是核心环节之一。
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可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形成、白细胞黏附增加等病理性改变,加速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触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三、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些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心功能和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如一氧化氮、内皮素-1等水平明显下降。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也有一定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减轻了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