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苯》教案教学设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6
《苯》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苯》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中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第二课时。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也是日常生活及化学实验中常用试剂。
苯的结构推导和苯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节学习是在初中了解有机化学常识的基础上,为引领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基础,更是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化学学习,已经了解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他们渴望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掌握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的学习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设置情境,解决问题,实验探究,推理验证等方法获得新知识。
三、资源利用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了解苯的结构及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苯的结构和性质。
四、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苯的物理性质,猜测分子结构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通过苯的结构分析推导苯的性质,渗透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问题。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难点:掌握探究苯的分子结构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问题一:新装修的房屋让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播放新闻报纸,了解苯使人中毒的原因)。
设计意图:以环境污染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以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苯的物理性质(展示样品,结合苯的发现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结: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闻等体验环节并结合资源,小结苯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苯的分子结构1.猜测结构实验测得苯的分子式为:C6H6 .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一:1.根据分子式C6H6,它属于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2.不饱和烃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苯有吗?问题二:想一想:结合乙烯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苯的结构中有无不饱和键?2.、实验探究苯分别和溴水,酸性KMnO4溶液混合,观察溴水和酸性KMnO4 溶液是否褪色。
《苯》教学设计现象:1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后,反应迅速进行,溶液几乎“沸腾”,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2 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红褐色油状液体(溴苯)3 锥形瓶内有白雾,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4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原理:+Br2+HBr〖实验探究4〗(视频)演示实验:苯的硝化反应。
百度贴吧:现象:混合物倒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出现淡黄色油状液体。
原理:+HO-NO2+H2O〔引导学生归纳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反应),又能发生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
总之,苯的性质表现为能氧化,易取代,难加成这样的特点。
〖信息提示〗动画模拟苯的加成反应百度网页:结论:说明苯分子具有不饱和性。
〖理论提升〗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引导学生对凯库勒式的正确认识;展示苯的球棍模型和比拟模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科学认识苯的结构。
)1 苯分子为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2 各个键角都是120°3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为1 40 ×10 - 10m ,介于单键1 54 ×10 - 10m 和双键1 33 ×10 - 10m 之间〖总结〗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新鲜的、美观的刺激,动静协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目标。
通过化学史的介绍,丰富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
对重大化学成就进行情绪体验,对伟大的化学家杰出成就表示崇敬,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世界的美好与神奇,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课始检测】(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____交替形式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板书】苯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凯库勒结构式: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主题: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苯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苯的重要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
2. 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1. 确定苯的芳香结构。
2. 解释苯分子的化学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苯的历史及重要性。
2. 讲解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讲解苯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强调芳香性的特点。
3. 展示苯的物理性质:进行苯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实验,让学生感受苯的特殊性质。
4. 探讨苯的化学性质:讲解苯的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机理,引导学生理解苯分子中的不饱和性。
5. 拓展应用领域:介绍苯在染料、药品和合成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6. 总结:总结苯的结构和性质,强调苯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合成方法。
2. 研究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报告。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围绕苯的结构和性质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苯分子的特点和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拓展应用领域,培养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苯教案教学目标:学习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苯的重要性及应用。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环状稳定性及芳香性质。
教学难点:苯环的氢键性质,苯环的反应性及苯的取代反应。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仪、实验室用品;学生:化学笔记、化学实验报告、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首先向学生展示苯的结构式,让学生观察并谈论其分子结构;2. 引导学生思考苯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碳氢化合物的区别;3. 提出课题并说明学习苯的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性。
二、学习苯的结构:1. 讲解苯的分子结构,说明苯的六个碳原子分布在一个碳环上的特点;2. 介绍苯环的环状稳定性和芳香性质,讲解苯环的氢键特点及稳定性原因。
三、探究苯的性质:1. 查阅资料,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2. 提出探究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苯的燃烧性质和取代反应。
四、实验探究:1. 进行苯的取代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室温条件下苯的反应性质;2.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结论。
五、拓展课外阅读:1. 布置苯的相关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苯的应用领域;2.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2. 总结苯的环状稳定性和芳香性质的原因,强调苯的重要性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苯的相关练习题,并准备课后报告;2. 要求学生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写出一篇关于苯的应用领域的小论文。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的作业,检查学生学习情况;2.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帮助解决学习困难,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苯的理解。
《苯》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苯的基本性质、结构和命名规则,掌握苯的结构公式和化学反应。
2.技能目标:能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出苯的化学反应,能够正确命名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苯及其衍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苯的结构和命名规则,苯的化学反应。
2.难点:苯环的共轭结构和苯的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学平台:黑板、投影仪。
2.教具:苯分子模型、示范装置和实验仪器。
3.实验药品:苯、苯溶液、溴水、硫酸、硝酸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1.利用投影仪播放有关苯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苯的兴趣。
2.讲解苯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和用途,介绍苯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3.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什么苯在实验中常用作溶剂?为什么苯有稳定作用?Step 2 给予基础知识1.介绍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苯环的共轭结构和芳香性质。
2.教师通过示范装置展示苯环的多种共轭结构,如共轭对位、共轭邻位和共轭间位。
3.基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轭结构的规律,并与芳香性质进行关联解释。
Step 3 讲解苯的命名规则1.引导学生从已学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出发,总结出苯的命名规则,并给予正面和负面的例子,巩固学生对命名规则的掌握。
2.通过黑板板书和示范模型演示,教师总结并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和误解,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苯的命名规则。
Step 4 讲解苯的化学反应1.引导学生思考苯的化学反应与其芳香性质之间的关联,了解苯的稳定作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从已学有机化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并通过生动的例子阐述。
3.结合实验,讲解苯与溴的取代反应和与硝酸的加成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Step 5 小结与扩展1.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对苯的结构、命名和化学反应进行复习和梳理。
2.引导学生扩展知识,探索苯衍生物的应用和研究方向,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苯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 掌握苯的制备方法、用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理解苯的物理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特别是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掌握。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苯的发现历史2. 苯的分子结构3. 苯的物理性质4. 苯的化学性质5. 苯的制备方法6. 苯的用途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苯的实例,如苯的衍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苯?苯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苯的发现历史:介绍苯的发现过程,强调化学史的重要性。
2. 苯的分子结构:- 讲解苯的平面六元环结构。
- 介绍共振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在解释苯的结构中的作用。
3. 苯的物理性质:- 讲解苯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 分析苯的物理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
4. 苯的化学性质:- 讲解苯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性质。
- 通过实例说明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 苯的制备方法:- 介绍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 讲解苯的工业制备方法,如芳烃的催化重整。
6. 苯的用途:- 介绍苯及其衍生物在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苯的结构特点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2. 分析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实例,探讨如何提高合成效率。
(四)实验演示1. 演示苯的制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原理。
2. 演示苯的取代反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苯化学性质的理解。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苯优秀教案课题:苯及其衍生物教学目标:1. 理解苯的结构和性质;2. 掌握苯的结构表示方法;3. 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了解苯的衍生物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苯的结构和性质;2. 苯的结构表示方法;3. 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苯的分子结构;2. 苯的杂化问题;3. 苯的共振现象。
教学准备:1. 讲义、黑板、彩色笔;2. 实验装置和试剂:苯、氯苯、硝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呈现苯分子结构,引导学生讨论苯的特点及重要性。
二、讲解苯分子结构(10分钟)1. 介绍苯的结构表示方法;2. 讲解苯分子的共振现象。
三、实验演示(15分钟)展示苯与氯苯、硝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
四、讲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5分钟)1. 分析苯的物理性质;2. 探讨苯的化学性质。
五、讨论苯的衍生物及其应用(10分钟)介绍苯的常见衍生物及其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苯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六、总结归纳(5分钟)综合讲解苯及其衍生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复习苯及其衍生物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苯及其衍生物展开教学,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演示、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苯的结构及其重要性,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苯的衍生物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二苯的教案
主题:苯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苯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 掌握苯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3. 理解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
2.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长度和键角
3. 苯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 苯环上的碳-碳键为等长等强键
2. 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脂环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有机化合物中芳香烃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二、讲解苯的结构(15分钟)
1. 苯分子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2.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长度和键角
3. 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三、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讨论苯环上的碳-碳键为等长等强键的原因
2. 比较苯和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异同点
四、展示实验(10分钟)
进行苯与脂环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强调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脂环化合物的区别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应用和生产方法
拓展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苯的稳定性和性质,拓展他们对苯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苯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化学苯的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理解苯的结构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苯的共振结构;
3. 学生掌握苯的化学反应及应用。
教学重点:
1. 苯的结构和性质;
2. 苯的共振结构及稳定性;
3. 苯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苯的共振结构的表达;
2. 苯环的稳定性解释;
3. 苯的化学反应的机理。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苯、浓硫酸、硝酸等;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以化学反应的例子引入苯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30分钟)
1. 苯的结构和性质:
介绍苯的结构,谈论其特殊的六元环结构和π电子云的分布。
2. 苯的共振结构:
利用投影仪展示苯环的共振式,让学生理解苯环的稳定性来源。
3. 苯的化学反应:
介绍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讨论其机理和应用。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苯的一些典型化学反应,帮助学生加深对苯性质的理解。
四、讨论及练习(15分钟)
让学生结合实验和讲授内容,讨论苯的其他化学反应和应用,进行相关的练习。
五、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苯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有关苯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苯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苯的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
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以及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分子结构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
六、学法指导
敢于假设、讨论探究、合作交流
七、教学准备
苯、Br2水、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在之后的研究中,法国化学家热拉尔等人确定了
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是为C6H6,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
【提问】在之前学习的乙烯也是一种不饱和的烃,其不饱和度为2。
请同学们算一算,苯的不饱和度是多少,并联系前面所学的乙烯及不饱和烃,试着写写苯的结构简式。
【展示】科学家曾经预测的苯分子的结构及学生写出的结构。
【过渡】苯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19世纪科学家做了许多关于苯的性质实验,力图从性质出发推导出苯的结构。
【投影】实验事实
1.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6H6+3H2C6H12
【提问】上述哪些结构不合理?
如果苯分子是环状的,又会有哪些结构?
为此,化学家们又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推测。
【视频】科学家把苯和液溴在Fe做催化剂下发生反应。
原理:C6H6+Br2 C6H5Br+HBr
【投影】实验事实
2.苯易发生取代反应。
C6H5X只有一种结构。
【提问】上述哪些结构不合理?
如果苯分子的6个H原子是等效的,又会是什么结构?
接下来我想让同学们来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
【计算】
不饱和度为4
【猜想书写】
苯的结构
CH≡C-CH2-CH2-C≡CH
CH3-C≡C-CH2-C≡CH
CH≡C-CH=CH-CH=CH
CH2=C=C=CH-CH =CH2
CH2=C=CH-CH=C=CH2
等
【讨论】
加成后的产物依旧不饱和,
产物应该是环状的,推测苯
分子应该是环状的。
【讨论】
苯分子的6个H原子是等效
的。
苯分子中各碳原子之间是
以单双键交替形式存在。
体会结构与性
质的辩证关系,
培养逻辑推理
能力、实践能力
和科学素养
【实验探究】分别向3支盛有苯的试管中加入
Br2水、Br2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振
荡静置,观察现象。
【投影】实验事实
3.苯不能使Br2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难以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
科学家还进一步的进行了验证:
实验事实
4. C6H4X2的邻位卤代产物只有一种。
性质完全相同,是同种物质。
【科学史话】介绍凯库勒及发现苯环结构的过
程。
【投影】(名言)
到达知识高峰的人,往往是以渴求知识为动
力,用毕生精力进行探索的人,而不是那些以
谋取私利为目的的
人。
凯库勒
【展示】苯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板书】
二、苯的结构
分子式:C6H6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
结论: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
的键,且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小结】
上述探究过程:
1.根据分子式推测可能的结构。
2.根据实验事实1、2否定部分结构。
3.根据事实3、4提出假设。
4.科学论证假设,从而上升为理论。
【观察,总结】
1、加入溴水
上层变橙红色,萃取
2、加入溴的CCl4溶液
溶液均匀混合
3、加入酸性KMnO4溶液
紫色不褪去
【质疑】
苯分子中不具有碳碳双键
认真体会和学习自然科学
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
本过程
激趣,使矛盾心
理处于急于探
索求新的高潮
状态。
通过化学史的
教育,进行德育
渗透
【练习】
1.苯的二溴代物有三种,则四溴代物有
[ ]种。
A.1
B.2
C.3
D.4
2.下列哪些能说明苯环不是单、双键交
替的结构?()
A.苯的一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不能使Br2水或酸性KMnO4褪色。
D.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讲授总结】
今天,同学们成功的用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揭开
了苯分子结构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
学习了不少有关苯的化学性质,在本节课的最
后,我们一起来总结苯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①溴代反应
②硝化反应
(2)加成反应
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检查对苯的结
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的
回顾并归纳总结
的能力。
(3)氧化反应
2C6H6+15O212CO2+6H2O
总结苯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1、难氧化(但可燃);
2.易取代,难加成。
九、板书设计
苯
一、苯的物理性质
二、苯的结构
分子式:C6H6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
结论: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且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三、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①溴代反应
②硝化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2C6H6+15O212CO2+6H2O
精品文档点燃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