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金版教程二轮复习资料1-7
- 格式:ppt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97
2019高考化学金版教程二轮练习课时练习-第7章高考经典试题规范全解本章近年高考经典真题规范全解【一】选择题1.[2017·全国卷Ⅰ,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 2和8mol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25%,那么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 、5%B 、10%C 、15%D 、20%答案:C解析:由题给数据知:参加反应的H 2的物质的量为:8mol ×25%=2mol 。
N 2+3H 22NH 3始态:2mol8mol0变化量:23mol2mol 43mol平衡态:43mol6mol 43mol平衡时N 2的体积分数为:43mol43mol +6mol +43mol=15%,故C 正确。
2.[2017·北京卷,12]反应:2CH 3COCH 3(l)催化剂CH 3COCH 2COH(CH 3)2(l)。
取等量CH 3COCH 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 -t)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b 代表0℃下CH 3COCH 3的Y -t 曲线B 、反应进行到20min 末,CH 3COCH 3的v 0℃v 20℃>1C 、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 、从Y =0到Y =0.113,CH 3COCH 2COH(CH 3)2的Δn 0℃Δn 20℃=1答案:D解析:A 项,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所以b 代表20℃下CH 3COCH 3的Y -t 曲线;B 项,由题图可知,20min 时a 曲线对应点的斜率小于b 曲线,所以CH 3COCH 3的v 0℃v 20℃<1;C 项,由题图可知,20℃时CH 3COCH 3的平衡转化率一定小于0℃时的平衡转化率;D 项,当Y =0.113时,a 曲线与b 曲线相交,故产物量相同。
3.[2017·安徽卷,9]电镀废液中Cr 2O 2-7可通过以下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 4):Cr 2O 2-7(aq)+2Pb 2+(aq)+H 2O(l)2PbCrO 4(s)+2H +(aq)ΔH <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以下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答案:A解析:A项,平衡常数大小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项正确;B项,pH增大,c(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r2O2-7转化率增大,故B项错误;C项,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D项,增大反应物Pb2+的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反应物Cr2O2-7的物质的量减小,故D项错误。
配套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黑火药受热爆炸B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分解C .蜡炬成灰泪始干——石蜡的燃烧D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铁的冶炼 答案 B解析 黑火药受热爆炸,涉及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不正确;石灰石的分解CaCO 3=====高温CaO +CO 2↑,属于分解反应且无化合价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正确;石蜡燃烧,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不正确;铁的冶炼,铁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铁单质,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不正确。
2.NaClO 2可用作造纸的漂白剂,它由H 2O 2+2ClO 2+2NaOH===2NaClO 2+2H 2O +O 2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2O 2是氧化剂,H 2O 2中的氧元素被还原B .每生成1 mol 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C .ClO 2中的氯元素被氧化D .ClO 2是氧化剂,H 2O 2是还原剂 答案 D解析 根据方程式可知,H 2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被氧化,双氧水是还原剂,A 错误;H 2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每生成1 mol 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B 错误;ClO 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3价,氯元素被还原,C 错误。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含有大量Fe 2+的溶液:Na +、SO 2-4、NH +4、Fe(CN)3-6 B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H +4、CH 3COO -、SO 2-4、Mg2+ C .某无色溶液:OH -、K +、ClO -、Ba 2+D .含有大量NO -3的溶液:K +、I -、NH +4、H +答案 C解析 含有大量Fe 2+的溶液中,Fe 2+、Fe(CN)3-6会发生反应形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 +、CH 3COO-会发生反应形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含有大量NO -3的溶液中,NO -3、I -、H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
配套作业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答案D解析由题意“水银(Hg)加热”制丹,则“丹”应是氧化物。
2.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解析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是NaCl+NH3+H2O+CO2===NaHCO3↓+NH4Cl,该反应利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A正确;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氨气能生成固体氯化铵,现象为有白烟出现,故可检验氨气是否泄漏,B 正确;高碘酸是一种强酸,而且补碘过多对人体有害,C错误;黑火药的组成是“一硫(S)、二硝(KNO3)、三木炭(C)”,D正确。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乙醇的结构简式应是CH3CH2OH,表示结构简式时应注意写出官能团,A错误;核素符号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质量数,而非中子数,C错误;NH3的电子式在书写时漏写一对未成键电子,D错误。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A.铝耐腐蚀,用铝质容器腌制咸菜B.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用过氧化钠漂白食品C.活性炭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用活性炭除去生活用水的臭味D.石英透光性能好,用石英制太阳能电池答案C解析以Al为材料制成的容器在空气中具有自我保护作用,但这种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原因是氯离子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A错误;过氧化钠不能漂白食品,B错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的是单晶硅,D错误。
5.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 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个H2分子B.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个SO3分子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 A个原子D.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答案D解析由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知,23 g(即1 mol)Na与足量H2O反应可生成0.5N A个H2分子,故A错误;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故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即1 mol)N2和H2的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原子,故C错误;Fe―→Fe3O4,可以看作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83价,故3 mol Fe失去电子数为(83-0)×3N A=8N A,故D正确。
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0.0 g重水(2H2O)中所含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0N AB.标准状况下,11.2 L戊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 AC.1.0 L 0.1 mol·L-1 Cu(NO3)2溶液中含有的Cu2+数目为0.1N AD.常温常压下,22.4 L C2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4N A答案A解析2H2O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0,20.0 g 2H2O为1 mol,所含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0N A,A项正确;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B项错误;由于部分Cu2+发生水解,故1.0 L 0.1 mol·L-1 Cu(NO3)2溶液中含有的Cu2+数目小于0.1N A,C项错误;题述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项错误。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 mol Cl2与足量NaOH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小于2N AC.1 mol碳烯(··CH2)所含电子数目为6N AD.t℃时,1 L pH=6的纯水中含有OH-的个数为10-6N A答案C解析Cl2和NaOH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1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N A,A正确;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则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小于2N A,B正确;1 mol碳烯中含8 mol 电子,即含8N A 个电子,C错误;pH=6的纯水中c(H+)=10-6mol·L-1,而纯水显中性,故纯水中c(OH-)=10-6 mol·L-1,则OH-的物质的量为n=cV=10-6 mol·L-1×1 L =10-6 mol,个数为10-6N A,D正确。
配套作业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K w m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答案C解析a=b只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由于酸碱强弱未知,不能说明溶液呈中性,A错误;题给温度未指明是25 ℃,所以pH=7并不能说明溶液呈中性,B错误;由于混合溶液中c(H+)=K w,结合K w=c(H+)·c(OH-),可推断出c(H+)=c(OH-),所以溶液一定呈中性,C正确;电荷守恒表达式是正确的,无论溶液是否呈中性都满足此式,D错误。
2.(2018·石家庄高三质检)25 ℃时,用0.1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mol/L的HA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V1<20B.K a(HA)的数量级为10-5C.M点溶液加少量水稀释,c(H+)/c(A-)增大D.N点后,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 如图所示,0.100 mol/L 的HA 溶液的pH =2.8,说明HA 为弱酸,当HA 与NaOH 恰好反应完时,所得到的溶液pH>7,当滴定到pH =7时,表明消耗的V (NaOH)<20 mL ,A 正确;K a (HA)=c (H +)·c (A -)c (HA )=10-2.8×10-2.80.1-10-2.8≈10-5.60.1=10-4.6=100.4×10-5,B 正确;M 点溶液存在两个电离:HA H ++A-,H 2O H ++OH -,加水稀释时,c (H +)减小的程度比c (A -)减小的程度小,c (H +)c (A -)增大,C 正确;N 点后,加入NaOH 溶液生成NaA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是逐渐增大的,恰好变为NaA 溶液后,继续滴加NaOH 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是逐渐减小的,D 错误。
2019高考化学金版教程二轮练习课时练习-第1章高考经典试题规范全解本章近年高考经典真题规范全解【一】选择题1、[2017·课标卷,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制1.00L1.00mol ·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答案:B解析:NaCl 是离子化合物,是由Na +和Cl -结合而成的,不存在NaCl 分子,A 错;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1.00molNaCl 中含有1.00molNa +,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6.02×1023,B 正确;NaCl 溶液的体积为1.00L ,而不是水的体积为1.00L ,C 错;n (NaCl)=1mol ,电解熔融后得0.5molCl 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D 错。
2、[2017·全国卷Ⅰ,12]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C.46gNO 2和N 2O 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D.1mol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 个电子答案:B解析:A 项,1mol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 ,故正确;B 项,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 A ,故错误;C 项,混合气体中N 和O 原子数之比等于1∶2,46g 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4614×1+16×2×3N A =3N A ,故正确;D 项,1molNa 完全反应生成Na 2O 和Na 2O 2,钠均由0价变为+1价,故钠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N A ,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