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金版教程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学案课件25a课时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47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如0.2 mol H 2,2 mol Na +,3 mol 水分子。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 -1。
公式:N A=N n。
2.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符号为M,单位为g/mol。
(2)数值:以g/mol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为:n=m M。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多少的基本物理量。
()(2)1 mol NaCl和1 mol HCl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
()(3)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4)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5)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
()(6)1 mo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7)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
()(8)若H2O2分解产生 1 mol 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答案(1)×(2)×(3)×(4)×(5)×(6)×(7)×(8)×2.教材改编题(据人教必修一P17 T2)某Al2(SO4)3晶体含Al3+0.5 mol,则含有SO2-4的数目是________个。
答案0.75N A(或4.515×1023)考点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典例1(2017·潍坊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约等于6.02×1023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试题解析】:A项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错误;C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单位不同,错误;D项,H2O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错误。
第三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氯及其化合物1.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相互关系。
2.了解以Cl2的性质及实验室制取为基础,综合考查气体的制取、收集、性质及尾气处理等。
3.掌握Cl-的检验方法及其他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
4.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与化工生产梳理基础一、氯气的性质及制法物理性质: 色 体, 气味,密度比空气 , 毒反应: Na现象: 反应: 与金属 Fe现象:剧烈 ,有 色烟反应: Cu现象:剧烈 ,有 色烟反应: Cl2 化学性质与 H2点燃时现象:发出 色火焰混合气体,光照时发生 与其他非金属反应,如红磷,反应: 、 ,现象: 与水:Cl2+H2O 与碱(如NaOH): 与还原FeCl2:2Fe2++Cl2===2Fe3++2Cl-1性物质 KI:2KI+Cl2===I2+2KCl工业: 装置:制法实验室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或 法尾气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黄绿 气 刺激性 大 有 2Na +Cl 22NaCl 产生大量白烟 2Fe +3Cl 2=====点燃 2FeCl 3 燃烧 棕褐 Cu +Cl 2=====点燃 CuCl 2 燃烧 棕黄 H 2+Cl 2=====点燃 2HCl===========光照或点燃 苍白 爆炸 2P +3Cl 22PCl 3 2P +5Cl 2=====点燃 2PCl 5 产生大量的烟雾 HCl +HClO =====点燃 Cl 2+2NaOH===NaClO +NaCl +H 2O 2NaCl +2H 2OCl 2↑+H 2↑+2NaOH MnO 2+4HCl(浓)=====通电 MnCl 2+Cl 2↑+2H 2O 向上排空气法 排饱和=====△ 食盐水 Cl 2+2OH -===Cl -+H 2O +ClO -二、氯的重要化合物1.次氯酸及其盐。
答案:1.弱 2HClO 2HCl +O 2↑ 棕色 =====光照 褪色 Ca(ClO)2、CaCl 2 Ca(ClO)2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碱 氧化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密封2.Cl -、Br -、I -检验。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2017·天津高三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 A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答案 B2.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O-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A.33 gB.32 gC.33 g·mol-1D.32 g·mol-1答案 D3.(2017·淮南模拟)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在1 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 AC.7.8 g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中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D.将1 L 2 mol·L-1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所得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2N A答案 C【试题解析】:A项,1 mol Fe2+→Fe3+转移1 mol e-,2 mol I-→I2转移2 mol e-,故共转移3 mol e-,转移电子数为3N A;B项,因CO2-3+H2O HCO-3+OH-,故1 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C项,Na2O2中O为-1价,故7.8 g Na2O2与CO2反应时共转移0.1 mol e-,转移电子数为0.1N A;D项,Fe(OH)3胶粒是多个Fe(OH)3粒子的聚合体,故1 L 2 mol·L-1FeCl3溶液加热煮沸得到的Fe(OH)3胶粒小于2N A。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表示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B.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表示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2SO4C.气体摩尔体积V m≈22.4 L·mol-1,表示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D.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表示1 mol任何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答案 C【试题解析】: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故C错误。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2017·天水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ΔH<0B.已知反应H2(g)+I2(g)2HI(g)平衡常数为K,则2H2(g)+2I2(g)4HI(g)的平衡常数为2KC.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答案 D解析Δ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当反应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ΔH>0,A错误;因为相同温度下,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则化学平衡常数为原来的n次方,所以反应2H2(g)+2I2(g)4HI(g)的平衡常数为K2,B错误;根据ΔG=ΔH-TΔS判断,对于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C错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正确。
2.下列反应过程中,ΔH>0,且ΔS>0的是()A.NH3(g)+HCl(g)===NH4Cl(s)B.CaCO3(s)===CaO(s)+CO2(g)C.4Al(s)+3O2(g)===2Al2O3(s)D.HCl(aq)+NaOH(aq)===NaCl(aq)+H2O(l)答案 B解析A、C、D三项均为放热反应,ΔH<0;B项为吸热反应,ΔH>0,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多,ΔS>0。
3.(2017·张家口高三模拟)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K值一定增大C.K值不变,平衡不可能移动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增大2倍,K 值也增大2倍答案 A解析K值是温度的函数,K值变化,说明温度发生了改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A正确;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平衡向右移动,但K 值只与温度有关,故K值不变,B错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若体系温度不变,则K值不变,但平衡发生移动,C错误;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变为原来的2倍,K值应变为原数值的平方,D错误。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梳理基础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________的________的总称。
(2)存在形式:________态和________态。
(3)与物质的关系:________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从数量上看,______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同素异形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3.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的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当激光笔发出的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光束通过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
应用:鉴别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介稳性。
____________是最稳定的分散系,__________是最不稳定的分散系,易聚沉或分层,胶体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在加热(或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时,胶体可以聚沉为沉淀。
应用:将豆浆变为豆腐,解释明矾净水、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等。
3.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梳理基础一、1.(1)核电荷数 同一类原子 (2)化合 游离 (3)元素 元素 一百2.(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2)物理 化学3.金属 非金属 碱 盐 氧化物 共价 氧化剂 还原剂 电解质 非电解质 胶体 浊液二、2.(1)一条光亮的“通路” 溶液 胶体 (2)溶液 浊液3.饱和FeCl 3溶液 红褐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