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天山翻山大风天气的诊断分析及预报
- 格式:pdf
- 大小:392.71 KB
- 文档页数:5
新疆一次大风个例分析摘要2007年2月26日至3月1日,新疆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哈密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风、降温、降雪中强天气过程。
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涡度特征及地形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大的变压梯度、大的正涡度变化和“喇叭口”的地形是有利于该地区大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风;个例分析;环流背景;高空形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天气实况受北方冷空气和南支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2月26日8:00至3月1日8:00,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和哈密北部普遍出现了小量的雪,局部地区达中到大量,北疆地区气温下降5~10 ℃,部分地区出现5级左右西北风。
27日午后开始,达板城、托克逊、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出现了大风,夜间风力逐渐加大,达板城瞬间风力达7级,三十里风区(珍珠泉附近)和百里风区瞬间风力超过12级,致使1辆列车在行至吐鲁番的珍珠泉至红山渠间(属三十里风区)因狂风造成11节车厢脱轨侧翻,南疆铁路线被迫中断行车,吐乌大高速公路关闭,大量车辆被滞留在乌鲁木齐市和吐鲁番市郊。
2环流背景及形势演变2.1500 hPa高空形势演变500 hPa高空欧亚范围内维持经向环流,为两脊一槽型,欧洲沿岸至黑海为长波脊区,乌拉尔山至西伯利亚为低压槽活动区,贝加尔湖附近为高压脊(图1)。
随着里黑海高压脊的发展,脊前北风带建立、加强,引导较强冷空气南下,不断补充进入咸海至巴尔喀什湖槽中,使槽的曲率加大,低槽加深。
里黑海脊顶不稳定小槽的东南下,推动咸海至巴尔喀什湖的低槽东移,锋区南压,快速移过新疆,影响了新疆北疆地区此次天气过程。
2.2地面形势演变及3 h变压2月26日2:00,地面图上里咸海以北地区为一较强高压,中心值1 037.2 hPa,巴尔喀什湖附近为低压控制,中心值990.6 hPa,贝加尔湖一带受蒙古高压控制。
随着地面高压的发展,上游里黑海以北高压和其南部的高压合并,形成了1个强大的地面高压并缓慢东移,27日白天高压中心在咸海附近,中心强度达1 041.1 hPa,南疆盆地受低压控制,地面冷锋位于北疆地区,锋区附近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一次天山翻山大风天气的诊断分析及预报张俊兰;张莉【摘要】Using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and NCEP ( 2.5°×2.5°lat/lon) reanalysis data,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gale across Tianshan Mountains in April 16.2009 was diagnos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upper jet-stream and vertical circulation was the vital dynamic mechanism of downward momentum transferring from upper air. The transportation of deep and strong cold advection between 500 hPa and 850 hPa was the thermodynamical factor for the strong wind across mountain formation. Meanwhile, some helpful forecast indices about gale aeross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acquired.%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2.5°×2.5°网格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4月16日天山翻山大风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垂直环流共同作用是高空动量下传的重要动力机制,500~850 hPa较深厚的强冷平流输送是翻山大风形成的热力因子.同时得到天山翻山大风一些有益的预报指标.【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1(005)001【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天山翻山大风;物理机制;预报指标【作者】张俊兰;张莉【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气象局,新疆,阿克苏843000;新疆阿克苏地区气象局,新疆,阿克苏8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3气象部门通常把6级以上(瞬时风力≥17.0m/s或平均风速≥10.8m/s)的风称为大风。
宁夏北部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诊断分析
周翠芳;张广平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9(037)014
【摘要】利用NCEP/NCAR、MM5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8年5月2~3日宁夏北部地区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空气东移南下和青海低压的发展东移在河套北部形成大的气压梯度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高空涡度平流、中低空温度平流、南北两支气流相遇促使地面低压强烈发展生成新的锋面气旋是大风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动量下传加大了地面的强风和沙尘天气.
【总页数】5页(P6520-6523,6527)
【作者】周翠芳;张广平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气象局,宁夏石嘴山,753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气象局,宁夏石嘴山,753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1.7
【相关文献】
1.不同触发条件下吉林省一次极端暴雪大风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J], 王宁;秦玉琳;姚帅;王婷婷;牛立强
2.2018年春季新乡市一次大风天气诊断分析 [J], 田晓璐
3.昭通机场一次西南大风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J], 朱虹; 侯孟娇
4.保定市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J], 张思涵;董疆南;高万泉;马鸿青;王志超
5.一次雷暴大风天气的触发机制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J], 周航;唐舟;徐恩;邵禹晨;程昕;王锦杰;庞礴;张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克苏一次罕见冬季大风过程研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阿克苏地区位于中国新疆南部,是个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冬季寒冷且多风。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罕见的冬季大风事件时有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一现象,本文将针对阿克苏地区一次罕见冬季大风过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大风事件的气候特征、演变特征、影响分析、形成原因以及预警和防护建议。
阿克苏地区大风频发的背景是该地区强劲的西北风,加上地形的影响,使得大风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
据当地气象数据统计,阿克苏地区冬季的平均风速较高,且常常出现瞬间大风的情况。
这给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研究阿克苏地区冬季大风事件的气候特征,有助于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从而有效减少大风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阿克苏一次罕见冬季大风事件的深入研究分析,探讨该事件的气候特征、演变特征、影响以及形成原因,并提出预警及防护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阿克苏地区的大风气候特点,为未来类似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应对措施。
通过对该大风事件的研究,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数据和见解,丰富气象灾害研究的理论体系,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对阿克苏地区大风事件的认识,为地方政府和民众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灾害预警信息,降低大风事件对当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保证研究过程科学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本次阿克苏一次罕见冬季大风过程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我们收集了阿克苏地区历史气象数据,并对其中的大风事件进行详细筛选和整理,以确定本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和时间范围。
我们利用气象卫星数据、雷达资料和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对大风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和记录,以揭示大风的演变特征和规律。
接着,我们运用数值模式模拟和数值预报技术,对大风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实际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019年8月阿克苏罕见翻山大风精细特征及成因分析肉孜·阿基;于碧馨;李如琦【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23(46)2【摘要】南疆中西部的阿克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原因,在地面冷空气很强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翻山大风。
为深入了解阿克苏翻山大风的机理,提高此类灾害性大风的预报能力,针对2019年8月15—18日出现的一次罕见翻山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观测资料、模式预报资料、NCEP逐6 h格距1°×1°的再分析资料和阿克苏站、托万克提根洪沟站2个地面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风向风速资料,对本次大风的精细特征及其影响系统和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此次大风是在东欧阻塞高压发展加强、中亚低涡长时间维持并3次分裂东移的形势下,由高空急流和低层冷平流的共同作用使冷空气的势能向动能转化而引发的持续性大风。
(2)过程中出现了3次大风波动,均是高空槽引导冷空气翻越天山而形成,前2次是短波槽引起,大风持续时间短,第3次是主槽东移引发,大风持续时间长。
(3)第一次大风波动中有对流性雷暴大风叠加,瞬间阵风达12级。
(4)高空急流引起的强垂直运动和次级环流、中层辐合及低层辐散有利于大风的加强和维持。
【总页数】11页(P222-232)【作者】肉孜·阿基;于碧馨;李如琦【作者单位】新疆气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相关文献】1.阿克苏春季翻山大风的探空秒数据特征分析2.2018年5月天山南坡两次翻山大风成因对比分析3.阿克苏一次罕见冬季大风过程研究分析4.秦巴山区一次罕见雷暴大风天气成因分析5.南疆西部一次翻山型大风天气成因分析与ECMWF模式检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山北坡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陈春艳;孔期;李如琦【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2(038)001【摘要】On July 17,2007,a major rainstorm occurred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of the rainstorm displays a two-body pattern of South Asia high and stabilization of low system in the middle of Asia.On the condition of steady stratification, the systematic ascending motion in the both side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the northern airflow in low levels,and the orographic uplift all augment rainstorm precipitation.The rainstorm area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cyclonic vortex column,with the vapor transported to the rainstorm area from Bay of Bengal through high-level southwesterly winds and lower northeasterly winds.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and the rainstorm.%利用常规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6—17日天山北坡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