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居民阶层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2.53 KB
- 文档页数:3
浅议城市居住区的分异现象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居住分异”现象,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空间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居住分异的存在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城市居住区的混居模式,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关键词:居住分异;混居模式;和谐社会所谓居住分异现象指的是在一个城市中,不同特性的居民聚居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
在相对隔离的区域内,同质人群有着相似的社会特性、遵循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或保持同一种亚文化。
比如不同居住区之间物业管理的差别越来越大、不同居住区的业主背景差别越来越大、不同档次居住区和城市中心的距离不断发生变化等都可以认为是分异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国存在的居住分异现象,并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
其表象为城市空间的布局失衡,根源在于经济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失衡。
居住分异现象能正确体现土地价值、满足各社会阶层生活水平与居住质量的需求。
但是其极化发展会加剧社会的阶层分化。
二、导致居住分异的因素1. 宏观的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对城市的居住分异现象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前段时间,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限制某些用地的过分发展,从而间接遏制了居住分异的极化现象,对社会的整体和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03)121号文件发布的房屋建设贷款新政策调整中,一个核心重点是针对中低收入者进入商品房市场给予支持——“贷款应重点支持符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能力的住宅项目,对大户型、大面积、高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应适当限制。
”这样,就需要开发商把开发重点转移到适合一般工薪阶层所需要的、价位较低的普通住宅上。
在房产市场上,普通住宅的比例应当加大。
应当让高档住房、普通住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和租赁房形成一条合理的生态链条,从高端到低端形成良性循环。
2. 消费群体差异房产的消费群体是广大人民,说到消费群体,还是应该回归到社会分层这个本源上来,不同的阶层由于自身条件的界定,构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形成了多样化的群体购买意向。
国内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研究我国对于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晚,1986年虞蔚的《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是我国学者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文献。
从1986年到现在,该领域学术论文及代表性著作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孙栋斌和吴雅菲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划分为起步、独立发展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
其中,“研究起步阶段”是从1986 年至1993年,论文总结了该时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计量研究和实证研究。
其中通过对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进行研究,发现国内部分城市引起社会分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家庭生命周期、种族状况三个维度。
“独立发展阶段”是从1994年至2003年,愈来愈多的学者关注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居住空间的问题,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角度都有新的扩充。
对于研究对象从上海、广州扩展到北京、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同时在研究内容上除了研究居住空间结构外,众多学者对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理论、时代背景、模式特征、形成机制、建议对策都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研究角度开始从居住区位选择、住区价格的新视角出发,通过定性分析、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住宅价格分布进行研究总结。
“蓬勃发展阶段”是从2004年开始至今,各学者主要是对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及内在的研究。
伴随2004年社会转型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国内学者再一次审视城市居住空间的问题,使得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及其分异特征的探讨得到蓬勃发展。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都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再扩充与深化,同时也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评价、特殊群体和特殊地域的居住空间分异、分异现象模拟、居住空间分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等新型研究热点。
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吴焰启等在社会地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激进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
虞蔚主要翻译和解析了西方国家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三大形成因子,即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生命周期和种族。
DOI:10.16660/ki.1674-098X.2005-5755-8687武汉市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分析①丁逸尘1 伍雄昌1* 黄美玲2 杨子钰1(1.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黄石 435000;2.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0)摘 要:本文在GIS技术支撑下,基于武汉市2009—2017年人口数据和武汉市行政区划边界数据,采用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重心与人口不均衡指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市2009—2017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点。
结果表明:2009—2017年,武汉市人口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特点,中间高,四周低;武汉市各区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人口的空间集聚趋势逐渐减慢;武汉市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势,且逐渐减弱;武汉市人口重心总体上先向西南方迁移,再向东北方迁移。
关键词:人口重心 人口不均衡指数 空间自相关 武汉市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c)-0244-09Analysis o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Wuhan CityDING Yichen 1 WU Xiongchang 1* HUANG Meiling 2 YANG Ziyu 1(1.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Province, 435000 China; 2.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Province, 435000 China)Abstract: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the data of popul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s utilized to study the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of Wuhan City from 2009 to 2017. Some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s of population density,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gravity central of population and population unbalanced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m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population density becoming high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in the periphery were discover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In additio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gradually slowed dow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as unbalanced and such situa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population gravity center moved to the southwest first and then to the northeast.Key Words: Gravity center of population; Population unbalanced index;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uhan City①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名称:资源枯竭型城市人为热排放研究;项目编号:KF2018Y01)。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居住分异现象【关键词】居住分异;社会阶层;马太效应;贫富分化;社会整合;公平;和谐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居住分异的现象尤其凸显,特别像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
居民居住分异是指由于不同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的居民在住房的选择上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趋于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1]。
其典型特点为各个空间内部的同质性较强,但空间之间异质性较强。
这种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的产生会有诸多社会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居民居住分异是市场调节的正常体现,其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等。
但过分的居民居住分异会破坏社会整体团结,使社会不同阶层之间不仅在空间上产生分异,在心理上也会因为长期的相互分离而相互排斥。
这样会加剧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由于马太效应而使得贫富分化愈发明显,不利于社会公平、团结和稳定。
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居民居住分异现象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这之后,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各种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城市居民居住分异便是其一。
此现象的产生是多种社会因素促成的,其主导原因我认为仍是经济因素,既然是经济因素,那就不得不提到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社会分工与职业分化不断加深,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不同职业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加大,城市居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后,我国信息技术业的发展使得从事信息软件产业的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快速增长,在高收入群体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再如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从事金融股票业的人收入颇丰,成为社会上层。
我国土地价格不断飙升,也使得从事房地产业者跻身富豪行列。
而且,我国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也不断增加,使得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加大。
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空间分异及变化:基于职业地位视角于涛方【期刊名称】《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年(卷),期】2018(010)002【摘要】市场经济、全球化、城镇化以及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得城市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分异日益成为学术界与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职业从业人员\"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城市地区进行社会阶层分异、社会阶层分化类型和变化的空间视角研究;并聚焦于当前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巨型城市区尺度,对其进行社会阶层空间格局和变化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城市地区的社会阶层分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地域性特征,并且与城市经济规模和政治等级性、功能专门化等有一定的关联;第二,巨型城市区和非巨型城市区的阶层分化日益拉大;第三,巨型城市区之间在不同地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驱动类型等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发达的巨型城市区呈现进一步向社会上层主导发展演化的趋势.【总页数】27页(P168-194)【作者】于涛方【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居住空间分异、职业地位获得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基于农民工“三融入”调查的数据分析 [J], 潘泽泉;邹大宽2.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分析--基于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J], 梁流涛;赵庆良;陈聪3.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的历史演化与空间逻辑——基于新国家空间视角 [J], 张衔春;唐承辉;许顺才;岳文泽4.大数据视角下中国城市旅游交通满意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曹小曙;刘丹5.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基于GWR模型的实证 [J], 陈依曼;李立勋;符天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21, 11(4), 418-42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21.114054浅析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许越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21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8日摘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由来已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住空间分异状况日益加剧,不同收入社会地位的人开始不断分离、各自聚集,原来混居的人们开始分别属于不同地段的住宅区域内。
造成居住空间分异的因素是多重的。
文章从该现象的形成因素、表现形式、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总结,以期为正确应对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提供思路。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社会阶层,城市规划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Residential SpaceYue Xu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Mar. 29th, 2021; accepted: Apr. 21st, 2021; published: Apr. 28th, 2021Abstract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spa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ving spa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People with different income and social status begin to separate and gather separately. The original mixed people begin to belong to different residential areas.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esidential space are multi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factors, manifestation and influenc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makes a summary on this basis, in许越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phenomenon of 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Keywords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Social Class, Urban Planning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背景分析居住空间是城市物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层级化趋势现象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发展,社会成员分化明显,在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推动下,社会成员有了自主选择居住地的可能,因此人们因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分化,在居住区的选择上出现了明显分异,同一阶层的人们因需求相近而聚居于相同社区,在城市出现了社区阶层化趋势。
关键词: 居住区层级化单位制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化越加的明显,其中最明显的社会分化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
住房,一方面作为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又是投资理财的首选资源,从而成为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于是,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出现居住区层级化。
所谓居住区层级化,就是指处于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成员聚集组成不同社区的过程,由于居民的各方面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区,他的实质是社会阶层分化在居住空间上的反映。
(一)居住区层级化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推动居住区分化是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实质根源于社会分工,从宏观层面看,社会分化横向表现为社会分工,纵向则表现为社会分层,在城市空间上则表现为居住区分化。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他们迁居行为的变化,最终促使了居住区分化的出现。
城市居住区分化的过程既是侵入-演替的过程,又是过滤的过程。
一方面,一部分人先富,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城市社会成员中一部分人实际收入的增加,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他们的新追求。
而当原有居住区无法满足这一部分人群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用脚蹬票”实现空间替换,迁入人居环境更好的居住区。
一部分群体从传统单位型居住区分离出来,去寻找具有高质量生活环境。
而经济上并不富裕的居民则继续留在原有居住区,这样通过人口的过滤后,原有的居住区逐渐成为弱势群体的居住区。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频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