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洛克与巴洛克文学
- 格式:pdf
- 大小:164.97 KB
- 文档页数:2
名词解释巴洛克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至启蒙时期,即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的艺术和文化风格。
它起源于意大利,并在欧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包括建筑、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等各个领域。
巴洛克艺术在形式上极为繁复、装饰华丽,追求富丽堂皇、豪华庄重的效果。
当时的艺术家们对细节的关注极其细致,描绘出极为精细的线条与纹样,作品中充斥着浓郁的装饰效果。
这使得巴洛克艺术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感受力。
巴洛克建筑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其代表作就是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
这种建筑风格具有浓重的装饰主义,宏大的空间感和独特的立面设计。
建筑师们常常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的形式,通过浅浮雕、曲线和雕塑等手法,使建筑物呈现出协调统一、丰富华丽的效果。
巴洛克绘画注重表现内心情感和表面真实感,与西方传统绘画相比,更多地展现出宏大的场景和丰富的意象。
它追求形象的变形和引人入胜的光影效果,使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巴洛克音乐追求丰富的音效和复杂的声部处理。
作曲家们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技巧和装饰,如半音阶、滑音、急促的音符和反复的乐句等,使音乐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充满活力和戏剧性。
巴洛克艺术在戏剧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洛克剧院。
这种剧院具有独特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通过精心设计的装饰和场景布置,为观众呈现出宏大的视觉冲击和戏剧性的效果。
巴洛克文学以宏大的叙事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为特征。
这些作品常常包含大量的修辞手法和隐喻,以及丰富的形象和描述,力求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思考。
总的来说,巴洛克风格强调情感的表达和视觉的冲击,通过丰富的装饰和细节,创造出宏伟、繁华和戏剧性的艺术效果。
它具有一种独特的灵感和表现方式,对后来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洛克文学一、巴洛克文学概述巴洛克文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盛期,另外和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徒文学并成十七世纪三大文学。
它在人文主义文学运动衰落后而兴起。
巴罗克这一种文学流派从它一开始便被判为“教会与封建的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获得平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多为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有意在艺术上精心雕琢,内容上多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哲理色彩。
语言晦涩浮夸而不失神韵。
二、巴洛克文学代表(一)代表作家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二)代表作品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1、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人生如梦》(1635)是卡尔德隆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波兰王子塞希斯蒙多的不平凡经历。
王子是人生的象征,他的反抗是对宿命论的否定,但作者又只能到宗教中寻找出路。
剧本结构严谨,词藻精美,常用象征和隐喻来加强效果。
卡尔德隆通过主人公西吉斯蒙德这个形象提出一个抗议性的问题,而得出的却是宗教忏悔的结论。
2、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痴儿西木传》是巴洛克作家J.J.C.封·格里美尔斯豪森所著小说的简写本,它引领着我们走进三十年战争的岁月。
通过书中专门的章节,读者可以了解历史的情境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关联情况。
主人公痴儿西木他不知道,他来自何方,也不知道,要去往何处。
收留他的隐士称他为痴儿西木。
有一点是显然的:这个男孩的命途坎坷。
德国兵荒马乱。
为了谋生,痴儿西木当过兵,也当过小丑、演员与农民。
他富了又穷了,结了婚却又孤身一人。
三、巴洛克文学的影响巴洛克文学是意大利17世纪唯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它是夸饰主义文学流派,也是一种艺术风格。
它强调华丽和激情,强调运动和变化,强调空间感和立体感,因而特别有装饰美和形式美。
《巴洛克》读后感《巴洛克》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书籍。
在作者的笔下,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和文化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繁荣与矛盾的时代之中。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品、建筑、音乐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独特魅力。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宏伟和复杂,充满了对情感和表现力的追求。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时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和对美的追求,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对社会、宗教、政治等方面的态度和观点。
除了对艺术品的描述,作者还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的介绍,展现了巴洛克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宗教改革、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等事件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巴洛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心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巴洛克时期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作者通过对艺术、文化、历史的全面展示,让我对这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不仅对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这个时代的历史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本《巴洛克》是一本充满魅力和内涵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巴洛克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有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思考。
我相信,在未来的阅读和学习中,这本书将继续给我带来启发和启示,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文化遗产,也更加热爱和珍惜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愿我们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人。
浅谈巴洛克文学的影响作者:张璟怡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1期摘要:巴洛克文学代表着多义、夸张、奇特的含义,是一种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间的间隙性流派,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其表现也是存在差异的。
巴洛克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影响十分深远。
本文主要针对巴洛克文学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巴洛克文学;影响;分析巴洛克艺术起源于文艺复兴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它存在时间非常长,差不多存在于整个十七世纪。
且在世界的建筑界、绘画界、雕塑界以及音乐界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但是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没有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了巴洛克文学的产生背景、发展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巴洛克文学产生背景与影响十七世纪的欧洲动荡不安,文学界都处于怀疑和探索阶段。
此时的政治氛围、宗教影响、经济利益冲突使得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界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些都对当时的文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巴洛克文学特点就产生于此背景之下。
(1)十七世纪是理性时代。
十七世纪的多位哲学家构建出了理陛哲学思想,笛卡尔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
而柏斯卡尔却在笛卡尔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其理l生主义运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他认为我们的本性就依赖于运动,而不是仅仅是我们的形式变化依赖于运动。
巴洛克文学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哲学思想。
(2)十七世纪在欧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当时地球上新的区域被世人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结构探索欲望在逐渐加强,加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不断增加。
这些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产品的问世。
这些发明也证明了整个宇宙以及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当中。
(3)宗教主义影响不断加深。
天主教为了抵制新教的发展,进行了一些了的改革。
同时为了引起统治阶级的关注他们也在本教的发展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
比如天主教注重奢侈品的使用,在艺术上也追求巴洛克艺术形式。
这就使得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成为当时盛行的建筑,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巴罗克文学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一种风格,其特点和主要成就如下:特点:1.装饰和夸张:巴洛克文学强调装饰和夸张,借助修辞手法、复杂的句法结构和华丽的词汇来创造强烈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这种语言上的装饰和夸张反映了巴洛克时期社会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趋向。
2.情感和反思:巴洛克文学追求情感的表达和深度思考。
作品中常常涉及复杂的情感和内心冲突,通过描写情绪和情感状态,反映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喜悦,以及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的思考。
3.宗教和神秘主题:巴洛克文学对宗教、信仰和神秘主题的关注较多。
作品中常常描绘关于上帝、死亡、灵魂和救赎等宗教和神秘的议题,表达对神性的虔诚和对超越世俗的事物的追求。
4.反古代经典:巴洛克文学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规范和限制,试图打破规则和创造自由的艺术表达。
巴洛克文学通过情感的激烈表达、夸张的形象和复杂的句法结构,突破传统的文学界限。
主要成就:1.骚扰和悲剧:巴洛克文学在剧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和悲剧作品,以及西班牙戏剧家卡洛斯·西龙的《生活是梦》等,展示了巴洛克时期戏剧的戏剧性、情感和思辨性。
2.抒情诗:巴洛克时期的抒情诗再次崛起,通过对爱情、忧伤和精神追求的描绘,表达了情感的激动和对生活的反思。
一些重要的巴洛克抒情诗人如约翰·唐纳森、路易斯·德·甘切斯等,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抒情诗作品。
3.宗教诗:巴洛克时期的宗教诗歌追求对宗教主题的深度表达和精神探索。
西班牙传教士和诗人若昂·雷莫斯·德·阿隆索等人的作品,展现了对宗教信仰、灵性和神性的追求。
总的来说,巴洛克文学以其装饰和夸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对宗教和神秘主题的关注,成为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风格。
其主要成就包括戏剧领域中的悲剧和喜剧、抒情诗和宗教诗等。
这些成就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克罗文学名词解释
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出现在欧洲的一种文学。
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较为盛行。
其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砌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述风格扑朔迷离。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等。
作品惯用主题是宗教的狂热、灵与肉的冲突以及人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
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用支离破碎的方式、夸张的语言表达悲观颓废的思想,并且具有巴洛克艺术华丽浮夸、动感强烈、侧重表现幻想的统一特色。
艺术特色是怪癖的(bizarr),极端的(maßlos)和杂乱无章的(verworren)的文学作品称为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新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之前的一个过渡性的非主流文学',它曾被部分西方学者视为“不成熟”和“缺乏美感”的文学流派。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 16 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 17 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名。
巴洛克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内容多涉及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和梦幻的手法,追求形式,语言雕琢浮夸,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
西班牙巴洛克文学在艺术上刻意追求怪橘、奇特的效果和夸张的比喻;在思想上,偏重于表现信念的危机,追求及时行乐,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神秘主义、颓废主义倾向。
发展意大利的代表是马里诺,长诗《阿多尼斯》“马里诺诗体”西班牙的代表是贡戈拉,“夸饰主义”“贡戈拉主义”17世纪德国作家格里美豪森《痴儿西木传》,虽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但也具有明显的巴洛克文学特征。
17世纪法国贵族沙龙文学也是巴洛克文学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具有巴洛克风格。
玄学代表约翰·多恩。
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充满奇喻,格律多变。
多恩长期受人争议,直达20世纪才被公认为大师。
独特的审美价值一、追求形式美感,营造有“意味”的形式二、锤炼艺术技巧,拓展文学的表现力1、精雕细琢,华丽繁复2、象征暗示,蕴藉深厚3、反讽悖论,极显张力三、文体与心理的接驳:典雅趣味与多重心态的奇妙糅合影响郑克鲁先生也在论及巴洛克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时说,其艺术手法“对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直接作用,对十九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巴洛克风格在十七世纪的确是渗透到了文学艺术的各个角落,并引起了文坛其他流派的共同关注并效法,高乃依、拉辛是古典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弥尔顿则是清教文学的领军人物。
当然,马维尔在大多数的文学批评中早就被划入了巴洛克作家的行列。
巴洛克文学名词解释
巴洛克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出现在17
世纪早期至18世纪初期,主要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发展
起来。
巴洛克文学注重形象的夸张和修辞的华丽,运用复杂的修辞手法、高度夸张的表达方式和繁复的形象绘画,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感受,表达人类存在的痛苦、无力和绝望。
以下是对几个巴洛克文学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 形象的夸张:巴洛克文学以夸张和怪异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形象通常通过复杂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细节来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例如,在意大利诗人马洛尔梅的诗中,经常使用费吉诺的形象,来描绘痛苦、矛盾和死亡的感觉。
2. 修辞手法:巴洛克文学中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隐喻、象征和借代等,以增强作品的瞬间效果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通过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作品更加复杂和华丽。
3. 繁复的形象绘画:巴洛克文学强调用细节描述和画面的描绘来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绘画技巧,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4. 个体的情感表达:巴洛克文学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感受,特别是痛苦、无力和绝望等负面情绪。
作者试图通过描述和表达个体在无法理解和控制的世界中的苦难和挣扎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5. 生命的脆弱和虚无:巴洛克文学主张生命的脆弱和虚无。
作品中常常描绘死亡、病痛、荒诞和时间的流逝等主题,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无力感和绝望。
总体来说,巴洛克文学是一种以复杂修辞、夸张形象和繁复描写为特点的文学流派。
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痛苦、无力和绝望的感受,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复杂的形象绘画和修辞手法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巴洛克文学的概念
巴洛克文学是欧洲17世纪文学的一种重要风格,它强调情感、想象和感官体验,并追求独特、华丽的表达方式。
巴洛克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但它在17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并持续到了18世纪初。
巴洛克文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强烈:巴洛克文学强调情感的力量和表达,作品常常充满激情和热情,以及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2. 感官体验:巴洛克文学注重感官体验,通过描述细腻的场景、色彩、声音和气味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感官冲击。
3. 华丽繁复:巴洛克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华丽繁复的追求,作品常常使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以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4. 哲学思考:巴洛克文学不仅关注情感和感官体验,也注重哲学思考和深刻的
人生观。
作品常常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自由意志与命运等哲学问题。
5. 宗教色彩:巴洛克文学与天主教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常常涉及到宗教信仰和神学问题,以及对神圣与邪恶、信仰与怀疑等主题的探讨。
巴洛克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丰富了欧洲文学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
巴洛克文学的作品包括《堂吉诃德》、《浮士德》、《神曲》等经典作品。
巴洛克文学作品巴洛克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欧洲文学史上最不可或缺的一段。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巴洛克文学活跃在文学前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但是,巴洛克文学又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巴洛克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文艺形式,它不仅局限于文学,而且包括音乐、建筑、戏剧等多种文化和艺术形式。
在这里,我们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巴洛克文学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英国巴洛克文学作品,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莎士比亚的作品。
从1590年至1612年,莎士比亚创作了37部世界级戏剧作品,影响空前深远,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其中《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世界经典。
英国巴洛克文学的另一位重要作家是约翰梅瑟尔。
他的作品不仅描写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而且还具有宗教思想和文化的意义。
他的著名作品《伯爵的心脏》是一部反映社会贫富差距的政治小说,被世人公认为是17世纪优秀文学作品之一。
此外,还有像乔治萨克雷,乔纳森弗雷泽,伊恩柯克纳这样历史上知名的英国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也充满巴洛克文学特点。
例如乔治萨克雷的名篇《小妇人》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腐败;乔纳森弗雷泽的《南方公爵》则揭露了当时英国贵族的荒淫无度;伊恩柯克纳的《山本五十六》描写了一个朴素的日本老和尚对西方文化的初次了解。
法国巴洛克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一位也就是蒙田了。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巴洛克文学的风格,而且融合了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
他的《Candide》,《泰勒之死》,《随风而去》等,都是精彩纷呈的代表作品。
总来说,巴洛克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一种文艺形式,强调理想主义和审美精神。
这种文学形式不仅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反映出巴洛克时代的思想、社会及宗教观念,这些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说,巴洛克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有趣的一段,而且也是一种充满思想和精神的时代文明。
巴洛克文学名词解释
巴洛克文学名词解释:17世纪初期兴起于意大利、西班牙,后来流传到英、法等国的文学现象。
“巴洛克”原意是葡萄牙语,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
在文学上是指夸张、繁艳的藻饰、鲁殿灵光、花团锦簇的风格。
巴洛克风格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无能为力;常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词藻、冷僻的典故,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
意大利巴洛克文学代表是马里诺派;西班牙巴洛克文学代表是贡哥拉派;法国巴洛克文学代表是兰蒲绮夫人的沙龙;英国巴洛克文学代表是玄学派。
解读巴洛克⽂学2019-09-11摘要:作为⼀种艺术现象,巴洛克艺术出现在有⽂艺复兴向新古典主义过渡的时期并且⼏乎贯穿了整个17世纪。
它的影响⾯⼗分⼴,涉及到建筑,绘画,雕塑以及⾳乐领域。
⽽作为⼀种⽂学表达形式的巴洛克⽂学,得到的关注度却不⾼,本⽂主要介绍巴洛克⽂学的主要特点,发展历史以及对现代⽂学的影响。
关键词:巴洛克艺术⽂艺复兴巴洛克⽂学1、巴洛克的背景⼗七世纪的欧洲可以被归结为三个词:动荡,怀疑,探索。
政治,宗教,道德以及经济利益的冲突使得欧洲的政治平衡倾倒于天主教,封建贵族以及中产阶级。
这些冲突不可避免的会影响那个时代的⽂学和艺术,巴洛克的艺术特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1)⼗七世纪也被称为理性的时代。
经过笛卡尔,莱布尼茨,帕斯卡尔等伟⼤哲学家的构建,形成了⼀种理性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认为所有物体或是他们形式的变化都依赖于运动;宇宙中不存在静⽌的物体。
帕斯卡尔反对笛卡尔,但他却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运动观。
他认为我们的本性依赖于运动,完全的静⽌就等于死亡。
他把⼈类⽐喻会思考的芦苇,⼈类的神圣之处就在于思考。
⽽热衷于运动的巴洛克风格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的外在表现。
2)⼗七世纪是欧洲科学发展的⼀个重要时期。
随着地理⼤发现,对宇宙结构的探索以及⼈们不断增长的⽣产和⽣活的需求,⼀系列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应运⽽⽣。
这些发明的出现证明了整个宇宙,从外太空到⼈体⾃⾝甚⾄于构成物质的原⼦都处于运动和不断变化的状态。
3)宗教的影响在⼗七世纪得到进⼀步的深⼊。
为了抗衡新教,天主教实⾏了⼀系列的改⾰。
为了吸引⼈们的注意⼒,他们加⼤投⼊。
例如,加⼤对奢华繁缛装饰物品的使⽤。
教会抛弃了中世纪阴暗的风格⽽追求巴洛克的艺术形式。
这使得拥有巴洛克风格教堂成为了剧院及⼈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似的⼈们能够享受到来世的快乐及天堂的幸福。
宗教改⾰及宗教信仰引发的战争是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中,⼈们内⼼开始感到不安。
上⾄王公贵族,下⾄贫民百姓都深感⼈⽣如过眼云烟,这也就使得享乐主义盛⾏。
巴洛克文学名词解释巴洛克文学,即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又称文艺复兴派文学,是一种跨越英、意、德、西班牙等各国的文学流派,它以古典主义为主流,通过运用古典思想的技巧,结合画家、诗人且有一定艺术家度的思想,向上帝支配的景象表现。
在出现古典主义之前,巴洛克文学就已被创造出来,然而它真正火爆发表在十七世纪早期,是法国与意大利作家发展而来。
在这个时期,巴洛克文学正式确立为欧洲文学的一种流派,其影响力以及在欧洲文学中的贡献得到了认可,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角色。
巴洛克文学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具有艺术精神,而古典主义也是其独特的精神。
古典主义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强调创作者模仿神圣的经典来保持神圣的荣耀,而且它还注重文学作品的完整性、丰富性和美感性。
巴洛克文学家致力于突破特定的古典样式,创造新的文学作品,而不停止于对经典的单纯模仿。
他们注重主题的复杂性,关注小说的感性表现,同时还特别着重人物的情感发展、心理变化和冲突。
因此,巴洛克文学的主题不再仅仅是古典礼仪的完善,而是人性的发展与克服冲突。
巴洛克文学的具体形式包括:文学诗歌、剧本、小说、戏剧、著作和论文等。
它们都结合了古典主义传统,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文学诗歌:巴洛克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诗歌在内容上都倾向于表达作者个人爱情及抒情感受,而非英雄辩驳,经常被比作抒情诗。
它把古典诗歌中的那种神圣、和谐的美与神情、感情和事物的物质性结合起来,使之更具有表现力及剧烈的感情,成为文学的代表。
剧本:巴洛克时期,剧本中多表现出一种心理克服困难的精神,在人物个性还有社会关系方面都比较完整,更像一个故事而不是由几个顺序组成的戏剧。
主要表现了社会上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突出对个人主义和精神修养的重视,同时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小说:小说主题的形式一般在巴洛克时期会更加丰富,而且多关注个性和情感表达,比较明显的是,小说受到妇女主义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
巴洛克文学作品巴洛克文学,指的是17世纪以来,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特指17世纪以来反映文化复兴精神和帝国主义精神的文学流派。
它继承了古典文学的文化遗产,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具有更多的文学新颖性和丰富性。
巴洛克文学以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社会政治意义而备受关注,具有重要的文学影响力。
主要作家巴洛克文学的标志性作家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英国作家约翰韦伯和英国作家艾利森布莱克。
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巴洛克文学时期的特点。
他们的作品为之后的文学流派以及‘巴洛克文学’等名称提供了实际基础。
其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巴洛克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作品里有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文化历史变迁、宏大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强烈的人文意识等,使这些代表性的作品和艺术形式被后人所推崇。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中有《哈姆雷特》,这部戏剧让英国文学史留下一个经典的里程碑,以其强烈的主题思想和精致的语言表达,使人们深刻感受到巴洛克文学流派的美学思想和高尚的哲学观念。
此外,《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都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他们将之前的古典文学思想和更高的文化和思想层次融合在一起,真正完成了巴洛克文学的突破性变革,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
巴洛克文学的时期特点巴洛克文学的时期特点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帝国主义和独立思想的萌芽、文学戏剧形式的发展以及象征主义和仿古主义的流行。
在人文主义精神复兴这一特征中,注重探讨人性、社会问题和道德立场,以及社会政治现象,以便在适当的情况下指出社会和政治结构中潜在的合理性或缺陷。
在帝国主义和独立思想的萌芽中,作家们聚焦在政府制度、外国政策等领域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此外,在文学戏剧形式的发展中,诸如王子、公爵、公爵夫人、夸父子等角色的出现,以及特定的现实背景结合,使得作品形象丰富,情节引人入胜,促使文学戏剧形式的发展。
象征主义和仿古主义的流行是巴洛克文学的另一个特点。